首页 > 资料 >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发布于:2021-06-20 10:29:37 作者:

【必备】中班教案模板集锦五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必备】中班教案模板集锦五篇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喜欢交朋友,愿意和朋友分享。

  2、能用适当的语言向客人介绍家人、家里的环境。

  3、学会一些简单的主客礼仪。

  活动准备:

  1、《欢迎你们来我家》PPT

  2、提前和班上的小主人约定拜访时间,请小主人直接在家里等客人来访。

  重难点:

  1、能用适当的语言向客人介绍家人、家里的环境。

  2、学会一些简单的主客礼仪。

  活动过程:

  一、师幼讨论,引出主题。

  ——怎么样才能当一个很棒的小主人和小客人呢?

  二、观看PPT,了解主客的礼仪

  ——请你说说当小主人和小客人该注意或该做的事。

  ——到朋友家拜访时有些什么礼仪与注意事项?

  三、师幼讨论,教师总结。

  ——我们去小主人家可以做些什么?(如:玩玩具、参观房间、看书看动画片、主动帮忙等)

  ——小主人可以为小客人做些什么?(准备点心或玩具招待、介绍房间、带小客人参观家附近的公园等)

  ——去小主人家前要准备一些什么东西?(水壶、小点心或可带上愿意和大家分享的玩具等)

  ——拜访过后要如何感谢朋友?

  四、师幼共同拜访小主人家,回来后教师和幼儿共同总结。

  ——今天去朋友家你们的心情怎么样?你最喜欢干什么?

  ——下次去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活动建议:

  1、若约定拜访时间为早上,可以请小主人直接在家里等客人来访。

  2、出发前,可以请家长跟幼儿讨论到朋友家玩要有什么样合宜的举止,拜访过后要如何感谢朋友。拜访时可以拍摄一些照片留作纪念。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内容,初步学会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学习用动作表现歌曲内容,感受礼貌待客的愉快心情。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理解歌词内容,初步学会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活动难点:能创编表现歌曲内容的动作

  【活动准备】

  故事《客人来了》、相关课件、图谱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起兴趣

  师:你们家有没有来过客人呀?客人来了,你都是怎么做的?小红家也来了客人,可是小红的妈妈不在家,小红会怎么做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师:客人来了,妈妈不在家,小红是怎么做的?妈妈还没有回来,客人要走了,小红又是怎么做的?

  二、熟悉旋律,学唱歌曲

  1、完整欣赏歌曲,熟悉旋律

  师:小红真是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现在请你再来听一遍,会唱的孩子可以一起唱。(教师可以随意地配上一点动作)

  2、出示图谱,熟悉歌词和节拍

  师:刚刚小红把客人招待的这么好,我请小朋友来说一说小红是怎么招待客人的?

  师:我们一起跟着刚才的歌词来打节拍。

  3、弹奏伴奏,师生同唱

  师:现在我来弹奏伴奏,请大家跟着一起唱。我们要用优美的'声音来唱,就像讲故事一样,声音美美的、柔柔的。

  三、表演歌曲

  1、幼儿创编

  师:我请你们来给这首曲子编上好看的动作,我们从表演的小朋友里选几个你们喜欢的动作。

  2、幼儿表演

  师:我们已经给这首曲子编上了好看的动作,我们一起来表演一下吧!

  【活动反思】

  因为我教学经验不足,在第一次进行教学活动时,没有让孩子们将歌曲全部学会,因此我进行了第二次的教学,在第二次教学活动中,我在出示了一张白纸,和幼儿一起来创作第二段歌词的图谱,让幼儿参与图谱的制作过程,他们来说应该画哪些内容,我来改进他们的方案并把它们画下来,从而让他们记住歌词。这也成了本次活动的亮点。

  幼儿学会这首歌以后,让他们来唱这首歌不再是沉默,而是用他们的最大声音和最饱满的热情来唱这首歌,这使这首歌失去了原本的感情,我不断提醒,要用好听的、优美的声音来唱,就像你在和阿姨说话一样,孩子们终于放低了音量。

  通过本次活动,我认识到自己教学经验的不足以及不够了解幼儿,这需要我以后更认真的备课,在教学活动中多磨练。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建筑工人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认识大型建筑工具。

  2、激发对建筑工人的感激之情。

  活动准备“热闹的工地”图片。

  活动过程

  1、引题谈话——我们身边有各种各样的房子,这些房子都是建筑工人建造的。

  提问:你们看见过建筑工人造房子吗?

  建造房子的地方叫建筑工地,今天我们一起到“热闹的工地”上去看看建筑工人是怎样建造房子的。

  2、结合“热闹的工地”图片,认识建筑工地。

  (1)观察有安全、挂着红色横幅工地场景的图片。

  提问:从这幅图上看到了什么?(高高的房子外层包着安全,还拉着红色的横幅)

  安全有什么作用?(有了安全,就可以防止砸伤、摔伤,保证建筑工人和建筑工地的安全)

  红色横幅告诉大家什么?(红色横幅有的写着建筑工人造好房子的决心和口号,有的告诉大家他们建造的房子既漂亮又坚实)

  (2)观察有各种大型建筑工具的图片。

  提问:这些建筑工具的名称叫什么?

  它们分别有什么本领呢?(大吊车可以搬运很重的东西到很高的地方;搅拌机能快速而均匀地把水泥和砂石拌在一块;翻斗车便于搬运沙石、砖块等建筑材料)

  (3)欣赏工人打基地、砌墙、做框架、刷墙等图片。

  提问:建筑工人在做什么?(建筑工人在打基地、砌墙、做框架、刷墙)

  3、感受建筑工人的辛苦劳动。

  (1)热闹的工地是建筑工人每天上班的地方,你觉得建筑工人辛苦吗?

  (2):建筑工人辛苦的工作,为我们建造了许许多多的房子,我们才有舒适的生活。让我们一起说:谢谢建筑工人,建筑工人辛苦了。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火的特性及用途。

  2、认识常见的易燃物。

  3、学习处理火灾的基本方法

  活动内容:小火、大火都不怕

  活动准备:火柴、蜡烛、抹布、水盆、纸条、布条、木条、火的头饰、红色皱纹纸、湿毛巾;火的用途课件;火灾现场课件;

  活动课程实录:一、认识火

  1、(师用火柴点燃蜡烛)引导幼儿观察火的颜色,大小等。并请个别幼儿上台将手靠近火苗,引导幼儿了解火是热的。

  评析:认识火这一环节,直观形象,幼儿特别感兴趣,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观察上,能真实地去感受火,每个幼儿都有了切身真实的感受,在活动中了解了火是热的,目标达成得很好。

  2、请幼儿讨论火的作用。

  师小结:火是人类的朋友,火可以用来取暖、做饭、烧水,炼钢、发电离不开火,热气球升天,火箭发射都需要火的帮助。

  评析:幼儿对火的经验比较丰富,没有电时,可以点蜡烛;过生日时会用到蜡烛;煮饭的时候需要火……幼儿的经验被充分调动起来。通过课件,总结幼儿对火的经验,让幼儿对火的作用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幼儿都表现得非常兴奋,原来火还可以做这么多事情。

  3、师幼操作活动

  ①请幼儿观察纸条、布条、木条哪种易燃?

  ②请幼儿想办法把蜡烛熄灭。(用嘴吹,用水浇,用湿抹布盖灭火苗)

  评析:如何灭火这一环节,老师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引发了幼儿思考,想出了和别人不一样的方法,并且让每个幼儿都试一试,调动了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二、认识火的危害

  1、(师戴火头饰):我是大火,我能烧伤人和动物,烧毁房屋、森林,害怕了吧!

  2、提问:大火这么厉害,你们害怕了吗?你们怎样才能预防起火呢?

  小结:小朋友要勇敢,不要害怕火,在生活中不要随便玩火柴、打火机,看到地上有未熄灭的烟头要踩灭。

  评析:这一环节,幼儿对预防起火的经验不是很丰富,老师适时地引导幼儿,逐渐地引发了幼儿的思考,幼儿能说出不玩火机等东西,对于电引起火灾如果能再丰富一些会更丰富。

  [page_break] 三、了解灭火的方法

  1、小火

  ①(将撕碎的红色皱纹纸扔在地上当小火)提问:在日常生活中大火并不常见,小火是比较多见的,若小火不及时扑灭,就会变成大火,其实小火的危害也不小,如果地上有小火苗,我们该怎么做呢?(请幼儿上来尝试)

  评析:幼儿普遍想到了刚刚用吹的方式灭蜡烛,这也缘于幼儿真实的生活经验,用水或湿毛巾,幼儿不易想到,在老师的演示之后,也理解得很好。

  ②如果小火苗烧到了衣服上怎么办呢?

  小结:地上有火苗,我们可以用脚踩灭它,还可以往火苗上泼水,用毛巾捂,如果小火苗烧着了衣服,不要害怕,可以躺下打滚,火苗就可以灭掉。

  2、大火

  ①如果你发现房屋、森林着了大火,怎么办呢?

  小结:不要自己去救火,那样太危险。可以快点通知大人,还可以拨打火警号码119,请消防员叔叔救火。

  评析:幼儿对火警电话119印象比较深,这一常识都能掌握。

  ②如果我们的幼儿园着了大火怎么办?

  小结:小朋友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快速到洗手间拿起毛巾,把毛巾用水打湿,捂住鼻子和嘴,防止被烟呛着,跟着老师往外面跑,要记住不要害怕,不要拥挤,有秩序地到达安全地方。

  评析:准备了一系列物品,幼儿真实地演示,掌握了逃生的技巧。

  四、演习

  1、教师发出指令:地上有小火;小火烧到了衣服上(幼儿做相应的动作)

  2、小四班着火了(幼儿跟随老师进行消防演习)

  评析:在前面讨论的基础上,幼儿都能紧张有序地跟老师进行火灾逃生,在老师的引导,幼儿也做到了从容镇定,不慌不忙。

  五、品德教育

  教育幼儿要勇敢,遇到任何事,比如发生火灾不要害怕,要想办法保护自己。

  区角活动:

  教师自评:在这节课中,体验给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幼儿对火有了新的认识,在活动中,能积极主动地探索,掌握了自救的基本方法,相信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会有所帮助。

  园长点评:在本次活动中,幼儿充分调动了已有的经验,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幼儿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而老师在活动中充当着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通过直观形象的课件展示和实物演示,充分放手让幼儿探求体验,使幼儿对火的认识在原有基础上,有了更深的了解,而自救常识的渗透,真实场景的演练,使幼儿学会了火灾逃生的基本自救方法,达成了教育目标。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3的分解,初步感知3的合成。

  2、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3的分解和组成

  活动准备

  桃子图片、孙悟空、猪八戒头饰、彩笔。

  活动过程

  一:复习2的分解合成。

  1、西游记歌曲导入

  2、指名一名幼儿扮演孙悟空,老师扮演猪八戒,并戴上头饰。

  3、教师在树上贴桃子图片,并讲猪八戒摘桃子的故事。

  4、指名幼儿填空

  5、让幼儿用手势比划2的分解和组成

  二、新授

  1、教师讲解并板书课题:3的分解和组成

  2、教师讲猪八戒和孙悟空分桃子的故事幼儿用彩笔代替

  桃子分一分。

  3、教师再指名两名幼儿扮演孙悟空和猪八戒,指名幼儿汇报分法,教师将桃子分到孙悟空和猪八戒的手里,并板书

  4、师生一起用手势比划3的分解和组成

  三、延伸活动:游戏活动“猜一猜”

  四、小结

  小朋友想一想今天我们学了几的分解?它一共有几种分法?

  教学反思

  学习《3的分解》是让学生理解分与合的重要思想,是认识客观世界常用的方法。让孩子在操作中认识数的组成,体验分与合,所有的例题和练习都是先把若干个实物分成两部分,再把分实物抽象成分解数,从数的分解体会数的组成。孩子通过这样的活动,不断体会分与合,感受分与合既是不同的,又是有联系的, 从做题的角度来看,孩子都会这类型的题目了。

  小百科:分解,数学名词,即和差化积,其最后结果要分解到不能再分为止。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