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二战的电影有哪些
有关于二战的电影有哪些
导语:关于二战的电影,说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下面就和小编一起去看看有关于二战的电影有哪些吧!
有关于二战的电影有哪些
1.《美丽人生》(意大利)
写实:★
反思:★★
经典:★★★★★
类型:集中营
备注:第71届届奥斯卡最大的黑马
(有人说这是一部喜剧,也有人说它是悲剧,我说这是一部悲喜剧,正因为如此,它更能打动一个观众。本片的前半部讲述的是爱情,后半部则是亲情,这是两个故事,可正因为有了前边的这个故事,我们更加地喜欢上了基多,也越发地感到结局的悲凉。笔者向来不轻易对某部影片产生共鸣,尤其对那些很煽情的所谓“悲情”,一向是冷眼旁观,可我总不会忘了,曾有这么一部影片,看得我几乎泪流满面……)
2.《大独裁者》(美国)
写实:★
反思:★★★
经典:★★★★
类型:喜剧
备注:黑白片
(卓别林的第一部有声电影,作为早期影片,内容也许显得有些虎头蛇尾,但其意义重大,毕竟这是一部在希特勒最狂妄的时候拍摄的,据说本片差点没把戈林气晕,希特勒本人也观看过两遍,同时下达了禁播令。本片在拍摄期间,美国和欧洲部分国家曾试图阻止其播出,为的是和德国“搞好关系”,因为后来英国对德国宣战了,本片才被解禁,这说明了媒体和电影很多时候,不过是政客用来宣传自己的理念的道具而已,媒体是为政客服务的,而不是替老百姓说话,一旦与政客的利益产生了冲突,等待它的就只有被禁封的命运。)
3.《生死大逃亡》(美国)
写实:★
反思:★★★
经典:★★★★
类型:喜剧
备注:又名《是死是活》、《你逃我也逃》
(经典暴笑喜剧,剧情夸张得令人捧腹。不过,喜剧也有品味高低之分,《生死大逃亡》能够成为一部经典绝不是偶然的,首先它的喜剧效果并非建立在对德军的丑化上,虽然是喜剧故事,但却有一定的思考性。相比之下我国的一些抗战喜剧片简直是恶俗到了极点,在丑化日军的同时,其实也丑化了自己,一些影片中的日军堪称弱智,但剧组也不想想为什么这些“低智商”的货色为何侵略了中国八年,有网友称其为“娱乐垃圾”,虽然过火了点,但并非毫无道理。本片其实是翻拍版,在40年代已有一个黑白版本,它被一位德国人评价为“很优秀不可多得的具有现实讽刺意义的影片”。)
4.《德国好人》(美国)
写实:★★
反思:★★★★
经典:★★
类型:爱情
备注:黑白片;又名《柏林迷宫》
(二战结束后,美苏之间的关系即刻陷入紧张状态,这种情况在德国本土尤其在东西柏林之间集中体现了出来,反映这一题材的电影总是容易沦为傲慢与偏见的政治产物,如吹嘘美军、丑化苏军的《空中大撤退》,吹嘘苏军、丑化美军的《易北河两岸》,前者是浮夸的大话片,后者肉麻的政策片,相比之下,《德国好人》更为客观一些,美苏为了争夺纳粹科技和纳粹科学家为自己所用,开始了勾心斗角的较量,而且不分黑白地为纳粹科学家们洗刷罪名,使其逃过法律的`制裁。实际上日军731部队也是在这种情况下逃脱了审判的,中国真该去拍一部《善良的日本人》。)
5.《六重唱》(德国、奥地利)
写实:★★★
反思:★★★
经典:★★
类型:爱情
备注:又名《红唇别恋》。改编自真人真事
(本片与其说是爱情片,不如说是友情片,真诚的友谊着实令人感动。六个志向远大的音乐爱好者相聚在一起,经历了艰辛的创作路程,最终成为了风靡欧洲的传奇乐队。乐队的成员们之间经常会为一些琐碎的事儿吵个脸红耳赤,但彼此之间的友谊从来没有动摇过,反而越加真诚,互相激励着对方前进。可是,就在他们的事业到达顶峰时,纳粹上台了,由于乐队中有三个犹太人,他们面临着灭顶之灾,要否离开自己深爱的德国,队员们产生了不同意见,然而尖锐的时局已不容他们作过多的考虑,在最后一次演出后,三个犹太队员踏上了告别祖国的道路……这部片子的名气不大,可故事散发出来的人性光辉却一点不亚于《美丽人生》等黄金大作。)
6.《第九日》(德国)
写实:★★★
反思:★★★
经典:★★
类型:集中营
备注:改编自真人真事
(故事讲述纳粹党卫军试图收买一个卢森堡神父,利用他来瓦解当地的教会势力。影片虽然场面不大、没有过多的人物,但对角色内心的刻画可圈可点。一个人之所以伟大,不在于他从来没有动摇过,而在于他即使动摇过也会坚持下来。神父面对党卫军的软磨硬泡,经过九天内心激烈的斗争后,他选择了重新回到那个令自己恐惧不已的地方——集中营。)
7.《栖霞寺1937》(中国)
写实:★★★
反思:★★
经典:★★★
类型:集中营
备注:改编自真人真事,影片中的廖文湘即廖耀湘,马丁即马吉
(本片的名气不大,没有名导,没有巨星,投资只有400多万——而是还是传真法师跑了三年多的路子才筹备完成的,但却拍得可圈可点,胜过国内许多“大制作”。本片的遗憾的地方在于尽管日军角色是由日本演员扮演的,但表现太生硬,不像《南京1937》那么自然,不过总体上来说要比《南京1937》和《黄石的孩子》更值得一看。这部作品从1994年开机,直到2004年才完成,开机时间和公映时间都是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8.《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南斯拉夫)
写实:★★
反思:★
经典:★★★★
类型:间谍
备注:影片画面色调呈紫色
(正如网友所说的,本片的内容可以说是《平原游击队》+《无间道》。瓦尔特是故事的主人公,但他却几乎没有正面登场,他的戏份大多时候还是通过其他人的对话来完成,给人一股神秘感,直到影片最后才正式闪亮现身。影片拍得很大话,基本上就是形象高大全同时又是神枪手的主人公们,大战智商几乎为零又枪法奇烂的敌人,其结果当然“不言自明”了,不过这部影片的确影响了几代人,不少上了年纪的人至今对其回味无穷。)
9.《桥》(南斯拉夫)
写实:★
反思:★★
经典:★★★★
类型:兄弟连
备注:本片的主题曲《啊!朋友!再见》堪称经典,相信大多数出于在1985年前的人士都听过
(和《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一样,是一部大话片,打不死的主角使用打不完的子弹横扫愚蠢得令人惊讶的敌人,同为炸桥故事,不如《丧钟为谁而鸣》和《桂河大桥》来得启人深思,不过片子拍得很朴素,就像我国的《地道战》一样。《瓦尔特》和《桥》这两部影片可以说是我国所谓的“红色经典”重点“模仿”的对象,这或许就是后来再也没诞生像《地道战》一样出色的作品的原因吧。)
10.《七七事变》(中国)
写实:★★★
反思:★
经典:★★★
类型:全景式战争
备注:国民党正面战场
(这部片子的政治色彩和意识形态非常的浓,比起《血战台儿庄》而言退步得很明显,这类题材应该起到让人反思的作用,而不应该如此的简单片面。影片一方面强调了何基沣等人的事迹,却淡化了吉星文在卢沟桥战役中的作用,这并不客观。有些剧情拍得很做作,例如赵登禹牺牲的情节,居然还要搞旋转二圈+慢镜头,显得不伦不类。当然本片还是比较严谨的,主要人物包括在卢沟桥上第一个以身殉国的排长,都有确切可查的事迹,现在中国的片子很少拍得如此认真。)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娱乐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