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关于中班教案汇总七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一定范围内四散追逐跑。发展幼儿快跑和躲闪能力。
2、通过游戏,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1、宇宙飞船头饰一个,录音机和磁带。
2、事先学会儿歌“小星星”。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1)春天来了,小动物们都出来玩了,引起了幼儿的兴趣。
(2)做模仿操:小鸟飞、小熊走、企鹅走、小马跑、小兔跳的动作等。
2、基本部分
(1)交代游戏名称。老师讲解,请一个幼儿当小科学家,戴上宇宙飞船头饰,站在场外,其余幼儿扮小星星,四散地站在操场上。
(2)游戏开始,“小星星”一起念儿歌:“小星星,在天空,一闪一闪眨眼睛。”“小科学家”接着念:“我坐宇宙小飞船,飞到天上摘星星。”说完最后一句话,“小科学家”就跑进场内摘星星。“星星”四散跑着躲闪。被摘到的星星站在场外,摘到三颗“星星”,游戏结束。
(3)游戏进行一次后,教师指出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强调游戏规则及注意事项:①念完儿歌的最后一句,“小科学家”才能跑进场内;②“小星星”四散跑时不要互相碰撞;③被摘到或碰到的“小星星”要诚实,自觉地站在场外。
(4)游戏进行3—4次。
3、结束部分
放松活动。全班幼儿听音乐,跳快乐舞。
中班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正逢春季到来,我与幼儿一同走进主题活动“美丽的春天”,组织幼儿踏青、种植、花园散步,我们在花的海洋里留恋忘返。此情此景不正和日本民歌《樱花》中描写的人们爱花、赏花的情景一样吗?《樱花》是首短小而优美的歌曲,歌曲旋律朴实无华,生动细腻,非常适合中班幼儿欣赏。《樱花》这首乐曲不仅带给幼儿繁花盛开的视觉憧憬,还引导着幼儿初步了解异国的风土人情。日本的樱花、富士山、木屋、和服、动漫等等都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幼儿想了解日本,喜欢听《樱花》。在帮助幼儿熟悉旋律时,我故意避开“幼儿学唱歌曲为主要目标”,而是以“感受节奏的平稳和旋律美为主要目标”,这也是这首乐曲的主要特色。我选择水杯为乐曲伴奏,主要是因为乐曲节奏平稳匀称,速度从容不迫,比较适合用水杯伴奏,另外水杯敲击的音色清脆与乐曲一脉相承,浑然一体,还会使人联想到木屐的步履,更显民歌的独特韵味。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日本,感知美丽的樱花及感受樱花的旋律美。
2.尝试敲击水杯为音乐伴奏,并体验音乐的美妙。
3.乐意演奏、舞蹈,体验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两个水杯(装同量的水)、1双银筷、伞(与幼儿人数相同)、大坐垫十块
2.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音乐火车导入活动。
“小朋友们,你们都去过哪些城市?”“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日本看一看,来,请上我的音乐火车。”(跳伞舞)
二、了解日本的风土人情。(观看课件)
1.介绍富士山
“孩子们,日本到了,快看,我们的前面有什么呀?”(富士山)“这座山和我们平时看到的山有些什么不同呢?”
“富士山有白白的积雪,真好看。富士山好高呀,我们一起来登山。”(做登山状)
2.介绍木屋。
“日本人喜欢住哪儿呢?我们一起看看。”(小木屋)
“小木屋里有什么呢?”“桌子比较矮,没有椅子在家里,日本人一般不做椅子,他们喜欢坐在榻榻米上。来,我们就进去坐一坐吧!”(与幼儿一同坐在大坐垫上)
3.介绍美食。
“日本人,喜欢吃的还和我们不一样,看,这么好看的食物叫什么呢?”
“它叫寿司。就是把用紫菜把饭、菜、肉等包起来,卷一卷,再切一切,变出了许多形状。你瞧,这一块块寿司象什么呢?”
“它的形状象水滴,所以叫水滴寿司。它好吃又好看,我好喜欢,我们一起来尝尝。”
4.介绍和服。
“日本人喜欢吃的和我们不一样,穿的衣服和我们也不同。”
“她们穿的是什么衣服呢?这叫和服,真好看,穿着它走路可不能快呢,要这样慢悠悠的,我们一起走一走。”
5.介绍鲤鱼旗。
“日本还有许多地方和我们不一样,我们接着看。”
“这是鲤鱼旗。在家门中挂鲤鱼旗,就会给我们带来好运。家中有几个孩子,就要挂几条鲤鱼旗。你们看,这个人家里有几个孩子呀?有四个孩子的爸爸妈妈真幸福呀。”
三、介绍樱花,欣赏歌曲《樱花》。
1.欣赏樱花图片。
“日本是个美丽的国家,一到春天许多的花儿都开放了,你瞧,这是什么花呀?”
“这叫樱花,是日本的国花。樱花是什么颜色的呢?还有什么颜色呢?”
2.学做樱花造型。
“樱花有红的、粉的、还有白的,朵朵都好看,我们也来变成一朵漂亮的樱花吧!”
“我们开吧!开吧!开吧!“
3.欣赏歌曲樱花。
“快看呀,山坡都满了樱花,让我们一起坐在花丛中,闻一闻花香,听一听樱花歌吧!。
四、尝试用水杯为乐曲伴奏:
1.探索水杯秘密。
“这首歌真好听啊,它的名字就叫《樱花》。我们用小乐器为它伴奏好吗?”
“今天的小乐器和平时可不一样哟,它是两只水杯。透明的水杯里有水,水杯唱歌可好听了。我们来敲一敲,听一听。”
“谁来敲一敲?小朋友发出的声音好听吗?声音脆脆的真好听。”
“它敲的是水杯的杯口,还可以敲哪儿呢?再请一个小朋友来敲敲,敲不同的地方。”
“我们仔细听,它的声音和刚才的一样吗?”
“我们一起来敲一敲,杯口,杯的两边”(徒手做一做)
2.看图谱为音乐伴奏。
“怎么为音乐伴奏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图谱。图谱上画有什么?(水杯)有几个水杯就敲几个,我们一起来敲一敲。你明白这“X”是什么意思吗?(让筷子碰一碰)好,请小朋友轻轻地走到桌子旁边。拿起你的筷子准备好。我们一起看着图谱试一试。”
3.不同方式演奏。
A演奏水杯的不同地方。
“小朋友敲得真好!有了大家的伴奏樱花更好听了。刚才我发现小朋友敲得不一样。有敲杯口,有敲旁边,下面,我们一起敲杯口,让我们的小手一起飞起来。
“我们再敲一次,这次要敲水杯的两边了。”
B将水杯变出颜色演奏。
“小朋友看,水杯里的水是什么颜色?我们来变个魔术吧,给透明的水变出漂亮的颜色。(每张桌上一个神奇水)请你们自己变吧!(红和黄)
“我们一起来敲一敲黄水杯,再敲一敲红水杯。
C看颜色图谱演奏。
“快看,我们的图谱又变了,请小朋友看着图谱演奏。”
五、跳伞舞。
“小朋友演奏得真好。真是了不起。下面请你把筷子轻轻放下来,我们一起来跳舞吧!
“我们都来跳舞,客人老师愿意为我们演奏吗?”
六、开音乐火车离开教室。
“时间不早了,我们也要回去了,让我们在日本留个影吧,放伞轻轻放下来,我们一起摆个造型,请客人老师帮我们拍照。”
“孩子们,让我们坐着音乐火车回去吧。”(跳伞舞)
中班教案 篇3
一、设计意图
最近一段时间,班里很多幼儿开始换牙,所以孩子们经常在一起谈论牙齿的话题。通过观察发现班上大部分幼儿都有不同程度的蛀牙,蛀牙正在威胁着小朋友们的牙齿健康,保护牙齿成了当前的最佳需要。《指南》指出:"幼儿园要把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首位,幼儿有初步的健康意识,知道关心和保护自己"。针对这一现状,我设计了"战胜小蛀牙"的健康活动,目的在于让幼儿了解蛀牙形成的原因及危害性,养成早晚刷牙,保护牙齿健康的良好习惯。
二、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蛀牙形成的原因,知道保护牙齿的重要性;
2.学习预防蛀牙的相关知识;
3.树立保护身体健康的意识和养成爱护牙齿的良好习惯。
三、活动准备
课件制作牙齿模型;饼干若干、牙刷若干把、小镜子若干。幼儿观察鸡蛋放在醋中浸泡的实验。
四、活动过程
(一)播放动画视频《涛涛牙疼》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淘淘为啥不吃草莓蛋糕?他的牙齿为什么会疼吗?
2.你的牙疼过吗?把你牙疼时的感受跟大家说一说 。
(二)播放课件,了解龋齿形成的原因。
1.播放课件,显示蛀牙虫的形象,进行。
2.播放龋齿形成过程的课件,幼儿看课件重点了解蛀牙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的危害。
3.提问:
(1)龋齿是怎么形成的?
(2)是什么东西把牙齿变成一种酸腐蚀掉的?造成蛀牙的细菌又叫什么-牙菌斑。
(3)得了蛀牙后牙齿会变的怎么样了?
4.观察实验:
(1)请幼儿吃饼干,然后漱口,并将漱口吐到一次性塑料杯中,观察原本干净的水有什么变化?
(2)将鸡蛋放入醋中浸没,观察醋腐蚀蛋壳,使蛋壳变软的现象,引导幼儿进一步感知蛀牙形成的原因。
(3)通过观察蛋壳浸醋的实验和吃饼干的活动,谁能说说蛀牙是怎么形成的?
(三)探讨怎样保护牙齿,帮助幼儿养成爱护牙齿的良好习惯。
1.刚才看了蛀牙虫的片子后,小朋友我们觉得蛀牙可怕吗?那我们应该怎样预防呢?
2.幼儿自由讨论防止龋齿的方法。
3.教师梳理幼儿讨论的结果,进行。
(四)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
1.教师出示牙模,请个别幼儿上来演示自己是怎样刷牙的。
2.教师讲解和示范正确的刷牙方法,幼儿学习。
3.师幼共同边念儿歌边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
(五)延伸活动发《幼儿刷牙记录卡》给幼儿,师:这是小朋友在家里刷牙的记录卡,这个太阳表示早上,月亮表示晚上,你们回家以后啊,如果早上刷牙了,你就在太阳的下面打个"√",如果晚上刷牙了,就在月亮的下面打个"√",请爸爸妈妈监督,看看我们小朋友们能不能做到坚持天天早上晚上都刷牙,好吗?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引起肚子疼的几种原因和预防疾病的一些常识。
2、愿意参与科学观察活动,会发现问题。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显微镜等试验器械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出示课件,教师和幼儿一起唱《邋遢大王》
二、交流讨论,初步了解肚子疼的原因:
小朋友,邋遢大王为什么会肚子疼?
放课件:小朋友,引起我们肚子疼的原因有许多种,你吃了太多的食物,暴饮暴食,可能会引起肚子疼;喝生水或吃许多生冷的食物可能会引起肚子疼;吃变质的食物有可能引起肚子疼;不洗手就吃东西可能会引起肚子疼。
三、进一步了解肚子疼的的原因:
1、实验,了解不洗手吃东西会肚子疼的原因①出示两杯水(一杯清水、一杯洗过手的脏水)请幼儿观察有什么不同。
你们想知道里面有什么嘛?"老师这里有三台显微镜。显微镜可以看到我们肉眼看不到的西,我们来做个小实验,一一下,这杯脏水里到底有什么?(指导幼儿实验)②讨论:你看到了什么?
③放课件:小朋友这些就是你们在显微镜下面看到的细菌、蠕虫和大肠杆菌,它们会寄生在你的胃肠道内,释放毒素,让人生病,这么多的细菌和虫子跑到我们的身体里面,我们的肚子就会生病就会疼了。
2、放课件《小杉肚子疼》
提问:"小杉为什么会肚子疼?"幼:"吃冰棒,吃了太多的西瓜,喝了好多汽水,喝生水,吃完东西就乱跑……"放课件
:小朋友你吃了许多食物,这些食物就会堆积在你的胃肠道内,无法消化,会引起你的肚子生病,引起肚子疼。你喝生水,或者经常吃生冷的食物,就会使你的肚子凉凉的是肠胃痉挛,这样肚子就会生病就会疼了。变质的食物里面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吃到肚子里面,会形成腹胀,腹痛的后果,引起我们肚子疼。
四、交流讨论,了解肚子疼的处理方法:
师:"你肚子疼的时候妈妈是怎样做的?":肚子疼以后要去看医生、按时吃药;还可以热敷、喝热水、进行按摩…
五、引导幼儿了解预防肚子疼的方法怎样做才能避免我们的肚子疼呢?
放课件:小朋友,要使我们的肚子不生病、不疼,见到自己喜欢吃的食物,不要吃太多,暴饮暴食最容易使我们的肚子生病; 生水里面含有大量的细菌,千万不要喝生水;生冷的.食物也要尽量少吃;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 ;最重要的就是千万不能用脏手拿东西吃,防止病从口入,这样我们的肚子就不会生病不会疼了。
六、活动结束:
我们要做一个讲卫生、爱清洁的好宝宝,这样我们的身体才会棒棒的。在《洗手歌》中结束活动。
中班教案 篇5
设计思路:
近阶段我发现班级幼儿对米奇妙妙的动画片很感兴趣,米奇妙妙屋里的一个个问号更是深深地吸引着幼儿的目光。幼儿的主动学习来自幼儿自身的兴趣。于是,我就设计了《数的守恒(5以内)》这个数学活动,创设了米奇妙妙屋的情景,以欣赏米奇妙妙屋里动物们表演舞蹈贯穿整个活动。活动中我为避免传统数学活动的枯燥无味,就将音乐和游戏有机地整合到数活动中,让枯燥的数学"动"起来;同时我还大胆尝试让幼儿用简单符号进行记录。就这样,幼儿从设计的各个环节中,感受到数的守恒现象,体验了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等量物品的数量不随实物的大小、颜色、种类及排列形状的变化而改变,准确计数5以内物品的数量。
2、体验数守恒的有趣现象。
3、逐步树立自信心和创造意识。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学过5以内数,幼儿学会念咒语和"十个印第安小朋友"的游戏玩法。
2、教具准备:米奇玩具1只,磁性教具若干(兔子背影、鱼背影、米老鼠背影各1只、兔子5只、鱼7条、米老鼠10只)3、环境创设:米奇妙妙屋一间,布置成小舞台样。
4、幼儿操作学具、记录纸、铅笔、托盘各45份。
5、背景音乐4首。
活动过程:
一、以到米奇家玩引入活动师出示米老鼠布绒玩具引入活动:"嗨,小朋友,我是米奇要不要到我的妙妙屋玩啊?"师:"进入妙妙屋要念什么神奇的咒语呢?"(幼儿念咒语,师边掀开用布遮住的米奇妙妙屋)
二、玩游戏-"猜影子"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师:妙妙屋里有三种小动物,是谁呢?这些是它们的背影,小朋友们来猜一猜。
三、通过观看妙妙屋里的动物表演舞蹈,初步得知等量物品的数量不随实物的大小、颜色、种类及排列形状的变化而变化,体验数守恒的有趣现象。
师:小动物们要表演节目给小朋友看,小朋友要注意观察它们的队形发生什么变化?
(一)欣赏第一个节目《兔子舞》(学习3的守恒)
1、在音乐《兔子舞》的伴奏中,师出示3只穿着不一样的、动态不一样的兔子。
提问:①"这几只兔子都一样吗?哪里不一样?"②"一共有几只小兔子?"
2、在《兔子舞》音乐伴奏下,师在妙妙屋舞台中操作5只兔子的磁性教具,进行表演舞蹈,当变换一种队形后,音乐停止时。
提问:①兔子的队形发生什么变化?
②小朋友数数现在有几只兔子,跟原来一样多吗?
③请1个小朋友到大记录卡上记录上这次兔子表演时队形的变化,并引导全班幼儿一起验证该幼儿记录是否正确。
3、师引导幼儿通过《兔子舞》大记录卡上3只兔子队形变化的记录情况,体验5守恒的有趣现象?
师小结:不论3只兔子的队形怎么变,3只还是3只,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
(二)欣赏第二个节目《水中芭蕾》(感知新知识点5的守恒)
1、在音乐《四小天鹅》伴奏中,师逐一出示7条大小、颜色、形状不一样的鱼。
提问:①"这些鱼有哪些不同?"②"一共有几条鱼参加表演?"
2、师在《四小天鹅》伴奏音乐中,操作5条鱼表演水中芭蕾舞,当变换一种队形后,音乐停止时。
提问:①现在鱼的队形有没有发生变化?
②小朋友数数现在有几条鱼在表演舞蹈?和原来一样多吗?
③请1个小朋友到《水中芭蕾》的大记录卡上记录上这次鱼表演时的队形变化,引导全班幼儿一起验证该幼儿记录是否正确。
3、师引导幼儿通过《水中芭蕾》大记录卡上5条鱼队形变化的记录情况,体验7的守恒的有趣现象。
师小结:5条鱼虽然颜面、大小、形状不一样,不论摆的队形怎么变,但总数数量都不会变,7条鱼还是7条鱼。
(三)欣赏第三个节目《米老鼠恰恰恰》(感知新知识点数量:5的守恒)
1、在音乐《恰恰恰》伴奏中,师出示:5只性别、大小、穿着不同的米老鼠,提问:①"这几只米老鼠哪里不同?"②"一共有几只米老鼠表演舞蹈?"
2、师在《恰恰恰》舞曲伴奏中,操作5只米老鼠表演《米老鼠恰恰恰》当变换一种队形后音乐停止时。
提问:①"米老鼠的队形变化没?"②"我们来数数变了队形后,有几只米老鼠在表演?和原来一样多吗?"③请1个小朋友到《米老鼠恰恰恰》大记录卡上记录这次米老鼠表演时队形的变化,引导全班幼儿一起验证该幼儿记录是否正确。
3、师引导幼儿通过《米老鼠恰恰恰》大记录卡上5只米老鼠队形变化的记录情况,体验5的守恒的有趣现象。
师小结:不管这5只米老鼠排成什么队形,始终都是5只米老鼠。
四、游戏活动-"十个印第安小朋友"师:小朋友闭上眼睛,数到3时打开眼睛看着我们今天的游戏一次要请几个小朋友出来玩游戏。
五、幼儿操作
1、幼儿根据不同歌曲指示,分组拿操作学具到自己座位上进行操作。
2、播放轻音乐,幼儿安静地分组进行操作学具,并将操作结果记录到记录纸上。
第一组学具:形态各异的兔子第二组学具:颜色不同的小鱼第三组学具:颜色不同的星星六、延伸活动-完成操作册练习附:记录卡附:游戏"十个印第安小朋友"玩法请1名幼儿当组长,在清唱歌曲"十个印第安小朋友"歌声中,组长去请出9名幼儿后,念"我变、我变、我变变变"的咒语,整组幼儿自由合作,组合设计动作,变换队形后,老师引导其它幼儿一起验证组长邀请的人数是否正确,错误的要跳10下。若场地允许,可若干组同时进行。
活动反思:
该活动设计独特新颖,别具一格,能将动感音乐有机融入到枯燥的数学活动。活动中能充分调动幼儿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幼儿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师幼互动好,幼儿课堂常规好。活动过程能注意由浅入深,紧扣活动中心,层层递进,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记录卡的使用执教者大胆放手让幼儿尝试运用符号表示物体的数量、排列形状等,从小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并能有效达到帮助幼儿体验数守恒的有趣现象。活动中教师能及时小结,及时帮助幼儿梳理知识点,知识点能把握在让幼儿跳一跳够得着的高度,有效达到预设的各项目标。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的:
1、能专心欣赏散文,理解内容,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
2、初步领会散文中拟人与夸张的修辞手法,并能由此展开联想进行仿编。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用教学挂图制作的贴绒教具,幼儿学习用书,儿歌磁带,实物树叶(落叶、绿叶)人手一份。
2、知识准备: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人们衣着的变化。
活动指导:
(一)引题——幼儿人手一份树叶(落叶、绿叶)
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手中的两片树叶,比较两片树叶的不同之处。组织幼儿讨论:为什么树叶变色变干?(引出主题——《落叶》)
(二)指导过程:
1、师有表情地边朗诵边出示贴绒教具,并设置问题:
1、秋风起了,天气与树叶发生了什么变化?
2、树叶落在哪些地方?
2、师对幼儿回答情况进行小结,再次让幼儿带着问题仔细听师复述散文一遍。
1、树叶落在地上、沟里、河里,小动物都把它们当作什么?
2、树叶落在院子里,谁看见了,说了什么?
3、师小结幼儿回答的情况,组织幼儿学习朗诵。
1、幼儿一句一句跟念。
2、重点教幼儿欣赏作品中拟人与夸张的画面,如:小虫爬过来,躺在里面,把它当作屋子等结构类似的句子。
4、幼儿人手一份学习用书。
1、让幼儿观察画面,学习整段朗诵。
2、师播放散文磁带,让幼儿初步领会作品中优美的意境。
5、组织
幼儿各种朗诵法。
1、分组分句朗诵;2、一名幼儿朗诵第一句,全班接着朗诵;3、个别幼儿朗诵。
6、师组织幼儿讨论:燕子为什么说来信了?燕子为什么要到南方去?
7、引导幼儿模仿原文的句子展开联想与想象。
8、师保留幼儿想象的句子编入原文当中,师与幼儿一起朗诵。
(三)结束部分:
师弹奏音乐《郊游》,幼儿随音乐出活动室(结束)。
幼儿园中班安全教案:小心!危险
幼儿园中班安全教案:小心!危险
一、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体验活动的乐趣。
2、丰富幼儿安全保护经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使幼儿懂得危险物品容易给人带来危害,学会简单的自救方法。
二、活动准备:
生活物品若干(包括有危险因素的物品,如:打火机、插座、电线、风扇、热水器、小刀等)
三、活动重点与难点:
活动重点: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学会简单的自救方法。
活动难点:引导幼儿了解哪些物品容易给人带来危害,学会简单的自救方法。
四、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说出这些物品的名称,了解这些物品在生活中的应用。
2、请幼儿结伴讨论: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有危险?为什么?教师指导幼儿结合经验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
3、幼儿分组操作活动:从图片中找出有危险的物品,向本组小朋友介绍自己图片的内容,并说出如果乱动这些物品会造成什么样的危害。
4、请幼儿分组讨论:如果发生意外,应采取自救自护的方法,了解学习意外事故的自救方法。
(1)发生火灾时迅速撤离现场并大声呼救,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弯腰撤离到安全的地方。
(2)烫伤时可先用冷水冲一会儿,然后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盖在上面不动,再请成人帮助去医院治疗。
(3)误服药物及时告诉大人。
(4)小刀划破了皮肤,应请成人正确包扎。
5、请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自由讨论:还有哪些地方不安全?我们应该怎样做等。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感知哪些材料能吸水。
2.萌发探究科学现象的兴趣,学做观察记录。
活动准备:
1.空脸盆(放入活鱼)若干,周围摆放盛水的脸盆若干。
2.海绵、布条、绉纸、白纸、水彩笔芯、粉笔、塑料制品、彩色水、大白菜。
3.观察记录表,课件。 过程: 一、救小鱼 引导幼儿想办法给缺水的鱼送水,激发幼儿对材料吸水现象的兴趣。
活动过程
1.一一介绍操作材料,提问:你们觉得哪些东西能吸水,哪些东西不能吸水?
2.幼儿分组实验,通过操作、观察、比较,说说这些材料都有什么变化,哪些材料能吸水。
3.和幼儿一起总结操作过程,使他们初步了解哪些材料能吸水。
4.引导幼儿思考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材料能吸水。
5.出示大白菜,引导幼儿探索大白菜能否吸水。
观看课件 播放大树和大白菜慢慢吸水的课件,幼儿观察植物吸水现象,初步了解植物是靠根和茎来吸收水分的。
记录、交流 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打“、/”或“×”)记录,进一步巩固相关经验。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