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怎么提高
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怎么提高
导语: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之一,但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一味把自己对阅读材料的感悟理解灌输给学生,学生只能生吞活剥,被动接受的现象,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得不到真正的提高。
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怎么提高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在阅读活动中表现出的对阅读积极接触与探究的认知倾向,就是阅读兴趣。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喜爱图书,爱护图书等。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先要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积极地接触、认识和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总是伴有对该事物满意、愉快、振奋等肯定情绪。
小学生普遍贪玩好动,对读书不可能顷刻间就“如饥似渴”,必须循循善诱,逐步培养兴趣。首先,要注重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并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阅读情景教学,并逐步使学生热爱阅读,主动寻找适合自己阅读的读物,激发阅读的兴趣。
其次,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如讲授《草船借箭》这课时,讲述一下《三国演义》的故事梗概,并在课堂上讲一两个有关这本书上的故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选》,逐步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此外,在平常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还可以通过有感情地范读课文,这样可以对学生产生一种巨大的感染力,使他们从中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二、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要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只是第一步,教师还要教给学生一些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使他们愿意阅读、善于阅读,体会阅读了乐趣,并有一定的'收获。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的教学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一)审题设疑
让学生阅读文章之前,教师应当先亮出题目,让学生根据文章题目联想和想象文章内容,之后教师设置引导性的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章,这样,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自主地进行思考,这种有目的的阅读比学生随意地、漫无目标的阅读,效果要好得多。
(二)粗读感知
小学生的识字量有限,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常常需要借助拼音来完成文章的阅读。在初次阅读文章时,很可能读得不太连贯,他们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如何读上,缺乏对读物内容的思考和理解,这一环节只要求学生能够初步感知读物内容。
(三)细读理解
这一环节是对阅读内容的深入理解,教师应当要求逐句逐段阅读文章,要流利正确地朗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四)诵读积累
在学生对文章内容有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后,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积累需求,将文章中的好词、好句,以及精彩的段落进行反复诵读和揣摩,并誊抄到自己的积累本上,经常翻阅,将这些素材化为己用,为以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
(五)总结收获
小学生阅读完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后,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读书总结活动,问问他们:通过阅读增长了哪些知识,受到了什么启发,明白了哪些道理,等等。
三、重视课外阅读,发展学生的个性
现行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阅读量有明确的规定,具体来说就是,小学一至六年级的课外阅读量应不少于100万字。虽然小学阶段有12册语文课本,但入选的文章总字数远远达不到新课标的要求,因此,语文教师要将对学生的课外指导纳入到自己的教学任务中,并通过恰当的引导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进而促进学生个性的良好发展。
首先,教师应从培养语文素养和阅读兴趣的角度出发,加强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帮助他们选好读物,并给学生推荐一些故事性强、语言优美、有一定思想内涵的书籍。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博览群书,积累一定的阅读量,这样,他们的语文素养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
再次,小学语文教师应与学生多交流阅读体会,注意观察学生的动态,及时鼓励积极的阅读行为,以阅读促进学生语文的学习,这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也能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四、开展读书活动,给学生创设更多的阅读机会
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不影响正确教学的情况下,适当减少学生的书面作业,留出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为学生创设更多的阅读时间和空间,比如,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朗读比赛”“我的读书收获”“我最喜爱的一本书”“我的读书方法”及出墙报、展览读书笔记等课外阅读扩展活动。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根据小学生爱表现的特点,教师应争取让每个学生都有参加活动的机会,这既符合小学生爱表现的性格特点,又能够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激起学生的表现欲,进而促使学生产生一种自我主动阅读意识。
五、开展家长工作,利用休闲时间阅读
家长,是小学生阅读指导的主要教育者和责任者。首先,要有良好的阅读品质。父母是子女的好老师,父母行为的影响,胜过单纯的说教,父母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家中拥有一定的藏书,这对子女是最好的阅读指导。
其次,要有宽容的阅读态度。子女读什么样的书,怎样读书,父母的态度有很大的作用,甚至左右着子女阅读权利的充分实现。尊重子女的选择,孩子愿意阅读何种读物,就让他去阅读什么,甚至对孩子的自主阅读行为鼓励和赞赏孩子,都会激发子女的阅读潜能的发挥。
再次,要培养子女学会利用图书馆和社区书店。图书馆素以人们终身教育的“第一课堂”著称,是父母对子女进行阅读指导的最佳场所。父母带领和陪同子女从小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可以满足子女的阅读需求、丰富他们的阅读兴趣、增加他们的阅读感知体验和提升他们阅读品质。
家长密切配合学校教育,使学生坚持读书。要想学生善读书、爱读书,增强学生阅读能力。让他们做到:定书、定时、定量。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制定出一个读书计划,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家长要经常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执行情况,督促学生完成阅读任务。
阅读是一根永恒的接力棒,通过它,一代又一代的人延续了先辈创造的文明;阅读是连接外面世界的一扇窗口,透过它我们能看到五彩缤纷画面;阅读是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它照亮了我们的前进之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他们的思维发展、素养提升、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探索阅读教学的新方法和新手段,给阅读教学开辟新的天地,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教育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