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

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

发布于:2020-08-24 20:37:48 作者:

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

  导语: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学生语文能力的高低。学生要想写出一篇成功的佳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师必须要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式,从日常教学中抓起,逐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

  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

  一、在材料积累上“多”——多阅读

  阅读是一种积累,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大凡写作好的同学,书总是读得多。多读一些有益的课外书,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开阔学生的思路。学生在写作中就能够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式,丰富了自己语言和情感的表达。首先,教师不应再将目光、精力全放在教材所给的文章上,要从课上、课下抽出一定量的时间让学生阅读。采用多种读书方法,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

  可以让学生到图书馆和阅览室去读书,也可以把图书馆的书借给学生去读,也可以鼓励学生订阅图书杂志和报纸,让学生从课外的书本上搜集一些语言材料和写作素材。学生都很感兴趣,搜集得很认真。然后,同学们互相交流搜集来的材料,达到了互为补充,共同积累的目的。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故事比赛,读书汇报会,读书心得展……让学生读有所用。读书讲故事,不但可以积累材料,还可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可以讲书上的故事,也可以将读书过程中发生的故事,读书的感受,背诵优美的语言等。这样学生对看过的故事、优美的语言牢记在心,在以后的写作中,学生对这些材料就能够自觉地运用。

  二、在作文的语言积累上“多”——语言丰富,下笔有神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是写作文章的建筑材料,积累语言材料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到哪里去积累呢?我们要告诉学生要善于积累课文中的语言材料,那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句、段要积累。语文课本后又是有一些有趣味的小知识、小资料等,这些东西都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这些语言材料的积累可供学生在记叙文中展开纵横驰骋的联想;可供学生作为议论文的依据,已足以应付一般性的作文需要了。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语言的积累。要赋予语言生活气息,要能把语言还原于生活,发表一定的见解;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自己喜欢的语段叙述出来,并注意运用语段中的一些词语。语言材料积累得多了,犹如整装待发的士兵,写作时才能文思敏捷,才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三、在观察、勤思考上“多”——有话可写

  我们要把生活和作文统一起来。引导学生多观察、勤思考,学会阅读生活、阅读社会,读无字书,多作情景作文、生活作文,坚持写日记。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必需,成长的必需。生活中处处有写作的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果仅仅限于作文课上的冥思苦想,那只能是无源之水。我们除了要在课外积极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作文素材库,有效解决“无米之炊”的问题外,还要指导学生带着思考去深入生活,并能通过生活的表面现象,看到它深刻的本质。写作必须深入生活,从生活中提取素材,才能有源头活水。日常饮食起居、邻里亲情、迎来送往、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写作的材料。

  另外,邻里纠纷,市井吵闹,街街头巷尾,商场一隅,都市风情,田园野趣,大院清晨,夕阳西下……都可以成为写作的材料,这些材料我们的学生都经历过,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了解生活的意义,为他们的写作打好基础。

  四、在作文评价上“多”——多鼓励,多欣赏

  小学作文的评价,不能以文学作品的要求来要求小学生,要以鼓励和欣赏的眼光来评价学生作文。再不好的学生作文都不能“一棍子打死”,把学生的作文说得一无是处,甚至干脆不加任何评论,这样做只会浇灭学生的创作热情之火,下一次学生就不愿意再提笔写作文了。作文评语应多鼓励,多给学生一点“掌声” 让学生从老师的评语中看到自己的能力,体会老师的真诚,培养出自己的自信,产生再创造的欲望。讲评作文时也要以表扬为主,要善于“无中取有”,找出闪光点,不吝啬自己的表扬,充分肯定学生写作成绩,哪怕一句话,一个词用得好,要充分肯定,在肯定的同时,还要细致评点,使学生可以摸到布局谋篇的路子,表情达意的方式,鼓励他们要敢于创新。

  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

  1.从阅读教学入手,要上好阅读教学课,从中学习其写作方法

  因为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的一切学习活动都 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对于儿童,正如独立创造对于成人那样同等重要。”叶圣陶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 吐,倾吐能否有法度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课文习作范文到读写例话,正好体现了“由读到写”这一过程。

  阅读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使学生得到方法于课内,然后再得方法于课外。课文,实际就是给学生借鉴提供的范例。正如叶圣陶所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离开阅读教学去搞作文教学,必然使学生作文失去依傍而造成作文难的后果。因此作文经常是从阅读教学开始的。在阅读教学中学习人家的观察方法以及表达方法等。

  2.要让孩子喜欢作文,就得引导学会作文,使他们感到作文不难

  孩子觉得作文很难,主要的难在内容上,也就是缺少写作材料。怎么办?一是多观察;二是多读书。“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古代教育家朱熹的这句名言不仅道出了学习的方法,同时也说明了只有在生活实践中才能获得真知,求的发展。对于作文来说,生活就是作文的源头活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读书是写作的“流”。引导孩子作文应该开展丰富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

  还要引导孩子注意观察生活,在观察中,培养孩子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养成眼看、耳听、脑想手记的`习惯,在认识中学认识,在理解中学理解。为此,在观察生活中,引导孩子边看边想,多问几个“怎么样”、“为什么”,逐步提高观察、思考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让学生学会为生活感动,善于从身边选材,从小事中挖掘其深远的意义并逐渐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社会的能力,从而培养写作兴趣。

  3.注意写作素材的积累

  学生作文,每每苦于无物可写;或是勉强写,也都是一些假大空的套话。根本原因在于平时疏于积累,等到写作时才来抱佛脚,自然是绞尽脑汁也枉然。因此,平时勤于积累,才是打开写作源泉、丰富写作库存、提高写作能力的根本措施。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学生必须自己学会“找米下锅”,积累一些写作的素材。那么,如何在目前的情况积累素材呢?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注意观察和思考。关注每天发生在自己身边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对这些事和人作出自我的判断和评价,这样在你心中新鲜的事、生动活泼的人就多起来了,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4.多加肯定,少点批评

  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同样,在作文中有些学生的习作并不见佳,但在用词、组句等方面有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们也应多给予赞美,激发其创作的兴趣。否则,教师若是把学生作文评得一无是处,这不仅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且打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以为写作是件“高不可攀”的事,难以“登堂入室”。

  5.在教室开辟“佳作展示栏”

  把每次作文的优秀篇目连同评语一同展示,让学生共评得失,力求从各个方面得到启发,这样,既引导学生更积极地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又培养了良好的写作习惯,训练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当写作不再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当学生面对写作不再大倒苦水,而作为一种兴趣爱好时,不但“作文难”会离我们远去,而且我们会有更多的机会欣赏到学生的生花妙笔写作也因此才有可能成为学生一种本能。

  总之,厚积才能博发,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语文教师的任务是繁重的,这就不仅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写作理论知识,而且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写作水平。因此,要搞好作文教学,让学生爱好作文,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教师首先要爱好作文,有理论还要有写作实践。让我们陪着可爱的孩子们一起闯出一片属于他们的写作天地吧!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教育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