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天泡脚”好处多多
“伏天泡脚”好处多多
“伏天泡脚”可以祛湿解暑,通常在冬季才会风行起来,如今正是炎热的伏天,倘若用热水泡脚,光想想都让人觉得不舒服……
泡脚养生,通常在冬季才会风行起来,如今正是炎热的伏天,倘若用热水泡脚,光想想都让人觉得不舒服。然而,最近微信、微博上却流行起“伏天也适合泡脚”“夏季泡脚可祛湿解暑”“通过泡脚可以达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神奇效果”等说法。
泡脚是否确有神奇功效?德州市人民医院中医专业主任医师、教授刘卫中表示,泡脚养生不分时节,的确有其理论基础。双脚是人体很多重要经络的起源,泡脚通过促进经络自我调节,可以维持人体平衡。
六大经络始于足
为什么泡脚有养生的功效呢?这源于一个经络学理论。刘卫中说,人体很多重要经脉都起源于足部,从脚指头开始,一直往上走,通遍全身。其中,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与人体重要的脏腑——肾肝脾相应。中医又有脏腑相表里的理论,足太阴脾经对应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对应足太阳膀胱经,足厥阴肝经对应足少阳胆经。中医有“经脉所过,主治所疾”的观点,始于足部的六大经络得以调节,与之相连的脏腑也得以保健,从而起到调节人体健康的作用。
疏通经络,调节人体平衡
众所周知,泡脚的一个重要作用 就是能够疏通经络,而经络对人体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刘卫中解释,例如中医针灸治疗时,针对血压高、血压低可能会扎同一个穴位,就是这个道理。
经络的运行有自我调节的功能,《黄帝内经》中讲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水流动起来就不容易发臭,门转动起来就不容易被虫蛀,这意味着经络也要保持通畅。经络不通畅,疾病就随之而来,经络通畅起来,失调的地方自然可以得到调节。泡脚的作用就是让局部循环得到改善,有助于经络通畅,从而调节人体平衡,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中医养生讲究顺应自然,大自然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特点,因此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就是养生的一大法则。”刘卫中说,“春季需要养阳、夏季需要降暑,泡脚能够让经络运行起来,自然可以调节人体,实现不同季节的养生目的。”
睡眠不好,泡到三阴交
“中医泡脚有五输穴的观点。”刘卫中说,所谓五输穴指井、荥、输、经、合,是十二经脉各经分布于肘膝关节以下五个重要腧穴。一般来说,泡脚可以泡到“井、荥、输”,而最高的“合”超过了足三里部位,到达膝关节附近。
根据这一理论,泡脚的目的不同,浸泡的高度也应有所不同。如果要保健到足三里,则需要泡到接近膝盖的高度,如果想调节睡眠,则可以泡到三阴交的高度。没有特殊目的的话,一般泡到脚踝左右的高度即可。
对于夏季泡脚,很多市民会担心天气炎热,睡前泡脚是否会引起兴奋,进而影响睡眠质量。对此,刘卫中表示恰恰相反。人体的主要脏器得到调节,身体好了睡眠自然也好。另外,三阴交和足底的涌泉是治疗失眠最好的'穴位,泡脚泡到这两个穴位,也有利于治疗失眠。
西瓜翠衣泡脚最能降暑
温水泡脚可以改善局部循环,如果再加入适当的药物,还可以达到更好的保健作用。
刘卫中说,夏日人体出汗多,容易耗气伤津。因此,泡脚时加入益气生津的药物最好不过了。西洋参是最好的补气药物,但成本较高,可选择比较便宜的五指毛桃、黄芪、千斤拔等药物。
再者,夏季需要解暑养阴,可以用西瓜翠衣(西瓜表面很绿的一层,可入药)、荷叶(选荷叶边更好)、麦冬等入药泡脚,起到降暑的作用。
对于比较湿困的人群,可用萆薢、茯苓等泡脚,能祛湿、养心、安神。艾草是泡脚最常用的药物,但刘卫中指出,艾草有温通作用,更适合冬季使用,夏季用艾草也有助于温通经脉,但用时切记少量。
值得一提的是,使用药物泡脚前,要将药物磨成粉,每次取10~15克加足量水烧开之后,晾凉至45℃左右,再维持温度泡15分钟左右。不要用温水直接浸泡药物,这样无法发挥药物的功效。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健康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