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东方明珠》教学心得分享

《东方明珠》教学心得分享

发布于:2020-11-10 03:02:04 作者:

《东方明珠》教学心得分享

  导语:《东方明珠》一课介绍了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的雄伟壮观。第二课时重点是精读课文,了解东方明珠塔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爱国爱家的思想感情。理解词语与训练思维联系起来,借助丰富的想象,在学生面前展示更为广阔的世界,让学生去享受学习词语给他们带来的每一个美妙的瞬间。

《东方明珠》教学心得分享

  《东方明珠》教学心得分享

  《东方明珠》一课介绍了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的雄伟壮观,小小大余县城的学生,基本上没有到过上海,更没有见过东方明珠,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我用一动画导入,让动画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想朗读也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最终要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甚至背诵课文,读正确生字、词语、句子是基础、是关键。所以我设计了生字拼读站、词语听力路、句子立交桥三个环节,让学生从读字、词、句到整篇课文,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学。

  整堂课始终围绕一个读字进行,首先是正确地读字、词、句,再到有感情地朗读、美读课文,在读中感悟东方明珠的高大与美,最后到能把课文背诵出来,如何让学生乐读、爱读?这就要靠老师调动学生读的兴趣。

  1、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精美课件,激发学生读的兴趣。

  (1)低年级教学重点就是识字,一篇课文中读准生字是最重要的,我把生字制作成五颜六色,学生一边欣赏一边借助拼音读出生字,就有一种成功的喜悦。

  (2)教学重点第二段东方明珠的样子时,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东方明珠白天、夜晚情景录像,学生一边欣赏一边发出赞叹:多美、多高大。把抽象的文字形象化,让东方明珠的样子直接映入学生脑海,激起学生品读、美读的欲望。

  (3)熟读课文之后要求诵读课文,利用多媒体,先让学生看着图试着背,再画面消失后大胆背。

  2、老师用极具启发性的语言激起学生读的欲望。

  “谁想来露一手?”

  “谁愿意来显示显示自己朗读的本领?”

  “你的眼睛最亮,老师请你来读。”

  “谁有本事把东方明珠的高大、神气读出来,那就了不起了。”

  “能不能再读得神气、有力些?”

  “你能带领同学们读出东方明珠巨人的气势来吗?”

  “比比谁能把东方明珠读得最美。”

  “如果对自己充满信心,就站起来背。”

  “银幕上的图不见了,老师知道它们都跑到小朋友们的脑子里去了,没有图也能背吗?”

  3、利用形式多样的读,激发学生读的兴趣。

  (1)指名一人读后学生评论。

  (2)指名多人比赛读。

  (3)小组赛读。

  (4)男女同学赛读。

  (5)师生赛读。

  (6)加动作读。

  (7)当小老师带读。

  4、教师用恰当的鼓动性语言评价学生的朗读,激发再次读的欲望。

  《东方明珠》教学心得分享

  一、利用多媒体丰富学生的感官,很好的理解课文的内容。

  一年级的小朋友由于生活经验缺少,对东方明珠塔的认识不够。有了东方明珠塔的多媒体,小朋友就能很快的把握东方明珠塔的整体形状,对文章的内容就有了一个整体的理解。尤其是文中对“五光十色”这个词语的'理解,借助了多媒体,学生一下子就能和五颜六色区别开来。

  二、利用多种朗读方式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

  一年级的课文简单浅显,课上借助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这样一读就懂,而且在每次读书之前老师都精心设置了一个导入过程,或用简洁生动的导语,或借助画面、音像等手段把学生带入情境。此外,课上用了学生自由大声朗读,男女声分读,小组赛读,指名读,愿意的学生站起来读......这样学生兴趣盎然。在课中读的次数多了,背诵也就水到渠成。这样学生积累了语言材料,增长了见识,加强了对书面语言的感受程度,这和《新标准》的要求是相吻合的。使学生达到了“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优美”和“阅读的兴趣”。

  三、注重识字、写字。

  第一课时中,要求学生用已有的拼音能力自读课文,处理好了识与读的关系。以读为本,随读书活动的展开使生字的音、形、义逐步深化。课上分两次学完九个生字,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又给配上了音乐激发了学生的写字热情。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教育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