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模板集合九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班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名称:
卷羊毛
活动目标:
1、了解小羊爱吃的食物,知道小羊是怎么叫的。
2、培养良好动手能力,学用浆湖。
3、激发幼儿美工兴趣,尝试大胆选用喜欢的材料。
活动准备:
小羊图片、小羊轮廓的铅华纸(每人一份)、浆糊、绿色皱
纸、彩色长条手工纸若干、抹布
活动过程:
师:今天老师请了小羊宝宝来小二班作客,大家请小羊宝宝吃什么呀?(青草、胡萝卜、青菜)。小羊宝宝吃的真开心,我们小朋友真大方,小羊宝宝开心的在叫呢(咩咩咩)。
天冷了,我们也来给小羊宝宝加上衣服,让他们和我们宝宝一样,不怕冷,好不好?
教师介绍材料并提出要求:
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彩色长条手工纸、浆糊,可以 给小羊宝宝穿上漂亮的衣服,要给小羊宝宝多穿点,这样它才不会冷哦。
给小羊宝宝穿好衣服后,别忘了给小羊宝宝喂点吃的东西哦,要给小羊宝宝喂的饱饱的。绿色皱纸、浆糊用来撕贴青草。
幼儿自由分组选择材料创作。
幼儿作品展示。
师: 请小朋友把打扮好的小羊宝宝送回家(师生共同把小羊宝宝贴在绿色背景纸上),请你告诉小朋友你认为哪个小羊宝宝最开心,为什么呀。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敲击物体能够发出声音。
2、探索发现用一种工具敲击不同的东西,发出不同的声音。
3、自主敲击环境中的物体,乐意将自己的发现讲给大家听。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活动室里有各种可以让幼儿敲击的物品,例如:玻璃杯,茶杯,各种玩具等。
2、幼儿人手一把金属勺子。
3、放了不同数量水的玻璃瓶5个。
活动过程:
1、儿歌表演亲一亲,引出敲一敲的主题。
(1) 谁想让老师亲一亲?我们一起来念一念儿歌亲一亲好吗?
(2) 老师带领幼儿一起表演儿歌。
(3) 教师:小勺亲小勺能发出叮,小勺敲别的东西,它会发出声音吗?
2、教师用勺子敲一敲,幼儿感知声音。
(1)教师用小勺敲击自己的手心。
(2)教师:你听到的什么声音?啪啪啪
(3)教师用小勺敲击桌子。
(4)教师:你听到了什么声音?笃笃笃 勺子和勺子敲一敲能发出声音吗?能发出什么声音呢?你们想试一试吗?
3、幼儿玩敲一敲游戏,感知勺子接触不同物体产生的不同声音。
(1)让幼儿用勺子在自己身上任意部位敲一敲,然后,讲一讲,你的勺子在哪里?发出什么声音?
(2)教师:敲击不同的东西,发出的声音一样吗?我们教室里有许多东西,请你找一找,用勺子敲一敲,听一听它发出的声音好听吗?
(3)幼儿探索敲击活动。
(4)教师:你敲击了哪些东西?你发现哪些声音?
4、欣赏敲击乐器
出示准备的玻璃瓶乐器,请个别幼儿上来敲击或老师敲击,感知玻璃瓶的清脆的声音,体验敲击的乐趣。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跟着音乐有节奏地扭动肢体,感受洗澡的快乐。
2、逐步积累幼儿洗澡的经验。
3、初步了解洗澡的小常识。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洗澡》PPT、《我爱洗澡》音乐。
2、各色沐浴球人手一个、自制淋喷头一个、浴巾一个。
活动过程:
1、出示图一,引导幼儿观察导入活动。
T:看,谁来了?小熊去干什么呢?你们来猜一猜。
小熊手里拿的什么呢?
幼儿讨论,教师小结:原来小熊是去洗澡的。看看还会有谁去洗澡呢?
出示图二,幼儿讨论。
2、交流洗澡的方法,积累洗澡的经验。
(1)T:(出示图三)洗澡时我们先要干什么呢?(把身上先淋湿了。)
出示淋喷头,做一做淋湿的动作。
教师将淋喷头举到幼儿的头顶,说:洗一洗,转一转,把我们的身体都淋湿。
T:你们的身体都湿了吗?接下来要干什么呢?(幼儿讨论)
(2)T:洗澡时会用到什么东西呢?
结合PPT中图四,让幼儿讨论回答。
T:洗澡时,要洗了哪儿呢?
结合图五,引导幼儿用语言和动作来表达,并听音乐来进行表演。
(3)出示图六,T:我们身上的泡泡越搓越多,看小动物们都不见了,它们都到哪儿去了呢?你们能帮我来找一找吗?
幼儿找图中的小动物。
(4)出示图七,T:身上那么多泡泡这可怎么办呢?怎样才能把泡泡弄掉呢?
幼儿讨论。再次拿出淋喷头给宝宝们冲一冲。
(5)出示图八,T:身上冲干净了,接下来要干什么呢?
教师用浴巾给宝宝擦一擦。
(6)出示图九,T:澡洗好了,我们要干什么呢?幼儿看图讨论。
3、讨论:我们为什么要洗澡呢?
幼儿讨论,教师小结,体验洗澡的快乐。
T:洗完澡可真舒服呀,让我们回去美美的睡上一觉吧。
小百科:洗澡,能清除汗垢油污、消除疲劳、舒筋活血、改善睡眠、提高皮肤新陈代谢功能和抗病力。而且通过温水的浸泡,能够治疗某些疾病。热水澡水温不宜太高,一般以35~40℃的温水为宜。
小班教案 篇4
设计思路:
秋天是金色的,是舞动的。秋叶飘落是大自然赋予秋天的礼物。午后,我带孩子们散步,秋叶飘在孩子们的头上、身上、眼前,他们欢呼着,舞动的秋叶和孩子们跃动的心灵天然地契合着。在树叶飘飘的这个主题活动中,我想到了教材上的儿歌《小树叶,飘呀飘》。它很好诠释着秋天的树叶,意境也很美。针对小班孩子形象思维为主、认知、表达局限性等方面,设计了让幼儿在看看、玩玩、说说的形式让孩子们感受活动的有趣性,体验并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激发幼儿热爱秋天的情感。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理解儿歌的基础上学念儿歌并学习简单的仿编。
2、培养小班幼儿大胆地表达表现的能力。
3、激发幼儿热爱秋天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背景音乐
2、小树叶每人两片
活动过程:
一、兴趣导入
1、播放课件,师:什么东西离开了大树妈妈?(树叶宝宝)那是什么季节到了?(秋天到了)秋天到了,风一吹,小树叶离开了大树妈妈,飘了下来。你们想做小树叶吗?
2、老师做风阿姨,小朋友做树叶宝宝,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大风和树叶的游戏。
3、你们都是可爱的小树叶。大树妈妈的树叶宝宝离开了树妈妈,飘呀飘,会飘到哪里去呢?
幼儿自由讨论。
二、学念儿歌
“老师也有几片小树叶,你们知道老师的树叶会飘到哪里?我们一起来看看。”
1、完整地欣赏课件。
提问:小树叶,飘呀飘,飘到我的什么地方?
2、再次完整的欣赏课件。
3、师:小朋友也有树叶,我们也让小树叶飘到这些地方,好吗?
教师带领孩子一起边念儿歌边做动作 。
三、创编儿歌
1、幼儿与幼儿一起讨论:小树叶还会飘到哪里呢?
2、幼儿尝试对儿歌进行简单的仿编。
四、活动延伸
我们一起到外面去看看,小树叶还会飘到哪里?我们也把它编到我们的儿歌里。带领幼儿离开活动室。
附:
儿歌 :小树叶飘呀飘
小树叶,飘呀飘,飘到我的头顶上。
小树叶,飘呀飘,飘到我的小手上。
小树叶,飘呀飘,飘到我的小脚上。
小树叶,飘呀飘,飘到地上睡大觉。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记住故事名称、主要角色及对话。
2、能用连贯语言讲出角色间的对话。
3、教育幼儿同伴间要互相团结。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角色图片、背景挂图、角色头饰、雨伞
活动过程:
一、出示雨伞,引起幼儿的兴趣
提问:1、这是什么?(雨伞)
2、我们是在什么时候用雨伞?
3、如果下雨时我们手中没有雨伞、雨具怎么办?(请幼儿带着最有一个问题安静的倾听故事)
二、学习故事
1、交待故事名称,教师有表情清讲故事一遍。
2、提出问题:(1)故事的名称是什么?
(2)故事里都有哪些小动物?
(3)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
3、利用角色图片、背景图片教师有表情的讲故事一遍。
4、提问:(1)小兔子玩着玩着天怎么样了?
(2)小兔子用什么办法避雨?
(3)小兔子看到小伙伴被雨淋湿时,它是怎么样做的?
5、利用角色头饰,请部分幼儿表演幼儿,启发幼儿学说故事中的对话。(引导幼儿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进行表达)
6、启发幼儿说一说:“如果下雨,手中没有雨具,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避雨?”
三、教育幼儿相互间要团结友爱、互帮互助。
活动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下雨的时候》这个故事的内容非常生动、有趣,我通过设置悬念,让幼儿猜猜雨伞的作用,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另外,尽管在活动中有时幼儿表达的意思不一定正确,但他们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我对幼儿的回答都给予了一定的肯定和表扬。本次活动的目标是让幼儿用连贯语言讲出角色间的对话。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我运用课件为幼儿营造了一个丰富的动态语言环境,把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连平时寡言少语的幼儿也不由自主地回答了我的提问,幼儿的注意力能投入到活动中来。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1.幼儿能有秩序的进区域活动。2.初步培养幼儿养成自觉放与收材料的习惯。3.通过活动发展幼儿手部的小肌肉运动和思维能力。活动准备:区角1.小猫钓鱼(塑料垫剪成的鱼、一次性筷子、吸铁石、回形针)
区角2.穿穿绕绕(塑料瓶剪成的花状、光碟、毛线)
区角3.排排队(塑料垫剪成的图形、硬纸板)
区角4.画画剪剪(勾线笔、色纸、剪刀、白纸、有图形的模子)
区角5.拼拼乐(剪开的图形)区角6.穿鞋带(分享阅读盒子、鞋带)
区角7.送图形宝宝回家(分享阅读的盒子、动物形象、各种图形的卡纸)
区角8.拆拆装装(各种没用的笔)
其中区角3和区角7是主题活动的延伸。
重点区域活动:排排队;刘老师重点区域活动:穿鞋带
活动过程:
1.交代活动要求:
(1)听音乐拿卡进区域
(2)将卡插入区域袋中,再轻轻搬起椅子坐下,如果不需要椅
子则将椅子架起来。
(3)在操作时可以轻声说话,但不要大声喧哗。
(4)听到收的音乐立即停下手中的活动,收拾干净区角,拿卡
出来,轻轻搬椅子坐下。
2.播放活动操作的音乐,幼儿拿卡进区域
3.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并指导。(重点在区角3和6里)
4.播放活动结束的音乐,幼儿整理区角。
5.用电视机展示幼儿的作品。
活动反思:
紧张的这一天终于过完了,但我并没有因此而对自己有所放松,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让我学到很多东西。为这次活动,我和刘老师也算绞尽了脑汁想了很多办法来使我们区域的活动开展的更顺利。活动材料的选择、区域卡的形式、区域卡的摆放、活动音乐的选择等等,每个环节的投放都会影响整个活动的开展,因此我们每做一样东西,都会认真考虑或预测其效果。但真理往往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得知,同样活动开展了,孩子实践了,老师才能更清楚的了解到活动的优点和不足。
1.令我欣慰的是大多数孩子都能较好的“进”与“出”区域,能较安静地在各自的区域内活动。
2.通过活动孩子真正得到了提高,孩子对区域活动的兴趣很浓,同时也体验到了区域活动带来的快乐。
不足:
1.区角摆放。区角摆放太拥挤,没有充分利用教室的空间。我觉得原因在于椅子的摆放,关于椅子的摆放,我和刘尝试过很多方法,最终选择今天的这样摆放,结果还是影响了活动的开展。还有就是我忽视了孩子没搬椅子进区域这现象,觉得他们愿意站的操作的话也可行。在想如果当初要求孩子搬椅子进区角活动的话,我就会看到孩子拥挤这一现象,那么今天这问题就避免了。
2.教师言行不一致。活动前要求孩子可以轻声交流,可我又在活动规则内注明了嘴巴不可以说话,不过通过老师提出来的建议,我马上就改了。
3.音乐没有真正起到指挥活动的作用。对于音乐的选择,让我的眼睛和耳朵痛过几次,尤其是结束音乐的选择,我考虑过欢快的但怕孩子控制不住的自己的情绪,急躁的收拾区角甚至不收拾,也考虑过童谣、孩子熟悉的歌曲等,又担心孩子会跟着音乐一起唱而忘了要做的事情——收拾区角。最终我和刘老师商量采用舒缓的但有明显转换的音乐。先这样尝试着用,有更好的.再更新。
4.活动材料的选择。个别区角里的操作材料难度偏高了点,如穿穿绕绕,孩子不易操作,所以导致孩子乱玩甚至很少有人玩。原因有两个:一是老师高估了孩子的能力。二是孩子接触的少。
5.有待进一步提升的是:椅子的最佳摆放、音乐的选择。
小班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已经有了较强的独立意识,经常听家长反映:孩子穿衣服挑挑拣拣,有时天气挺冷的却一定要穿裙子……为了让幼儿了解不同天气穿不同的衣物,不同季节穿不同的衣物,不同职业的人穿不同的衣物,使幼儿明白衣着和天气、场合等的搭配习惯,并且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衣物。我们结合分享阅读读本《今天穿什么》设计了一系列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读本,使幼儿明白衣着和天气、场合等的搭配习惯,并且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衣物。
2、引导幼儿学习句型:“××穿什么?穿上××带上××,并初步认识问号,了解问号在本书中的作用。
3、通过各种活动,引导幼儿认识一些常见服装,初步掌握一些有关服装穿着的知识,理解不同场合、不同职业穿不同的服装的需要和意义,并通过有关服装的活动培养幼儿初步的类概念。
活动过程:
一、观察分析大书画面
1、激发兴趣
师:今天天气怎么样?你穿着什么衣服?你为什么穿这样的衣服?
教师出示大书封面,提问:这是书的什么?这是在什么地方?
幼:这是书的封面,小朋友在家里;这是在幼儿园里;这是在舞台上,因为有幕……
师:小朋友在干什么?
幼:小朋友在听着音乐跳舞,因为旁边有音符。
师:她穿着什么样的衣服?她为什么穿这样的衣服?
幼:她穿着小兔子的衣服,因为他在装小兔子。(教师丰富词汇:扮演、演出服)
师:你想不想知道这本书告诉我们一些什么事情?
2、引导幼儿逐页分析画面。
(1)打开第一页,提问:这是在什么地方?小朋友要干什么?她们穿着什么衣服?
幼:这是在大海里。
(幼儿被画面上的一片蓝底色所迷惑,以为是大海。老师请他上来指一指,从哪里看出这是在大海里?小朋友指着上方绿色的图案说:这好像是船。老师又让幼儿仔细分析:小朋友会在大海上行走吗?看一看,他们走在什么地方?这时有的幼儿说:走在马路上;有的说走在方框上;还有的说走在黄纸上。)(分析:小班幼儿生活经验和观察力、想象力有限,看了这幅画面,他们很难说出孩子们是走在上学的路上)
师:想一想,小朋友上学穿什么?带上什么?
幼:穿上盛隆儿童活动中心的园服,带上小龙英语书。(这是孩子的生活经验再现)
幼:穿上花裙子,背上小书包。
师:她们的表情怎么样?她们心里怎么想的?
幼:她们笑眯眯的(丰富词汇:笑眯眯),她们想:“我上学要好好学习。”
(2)打开第二页
师:这是在什么地方?你是怎么知道的?
幼:这是在草地上。地是绿色的。
幼:这是在运动场上。后面有一个网。(因生活经验所限,孩子们不知道这是排球网,教师趁机丰富幼儿知识:打排球时需要排球网;打蓝球时,需要蓝球架;踢足球时,需要足球门,运动时穿上运动服动作灵活,非常方便,然后鼓励幼儿回家注意收看体育节目)
师:小朋友打球时穿什么?为什么
幼儿:打球时穿上条条衣服。
(分析:因幼儿平时很少参加这样的活动,而且穿运动服也较少,所以他们不认识运动服。这时,教师出示几套运动服,丰富词汇:运动服)
师:这两个小朋友的表情怎样?他们心里是怎么想的?
幼:他们笑眯眯的,心里想:打球真开心。
幼:他们都想争第一。
(3)打开第三页
师:这是在什么地方?你是怎么知道的?
幼:这是在沙滩上,因为我看到了黄黄的沙子。
幼:这是在大海边,因为我看到了大海,还看到了海浪。(丰富词汇:蔚蓝的大海一望无边)
幼:还有海星、扇贝、小贝壳。
师:这两个小朋友要去干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他们心里是怎么想的?
幼:他们要去游泳,因为他们拿着救生圈,穿着游泳衣。他们想游泳真开心。
幼:还戴着游泳帽。
师:那么游泳穿什么? (幼儿都争先恐后地发言。)
(4)打开第四页
这幅图你在哪里见过?(在封面上)其他提问方法同上。
(5)打开第五页,提问方法同上。(因幼儿对这一画面也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回答得也非常好。丰富词汇:倾盆大雨、淋湿等)
(6)打开第六页,提问方法同上。(因我们生活在北方,幼儿对雪天堆雪人、打雪仗的活动非常熟悉,所以回答得很好。丰富词汇:冬天,天气寒冷,到处是冰天雪地;下雪了,白茫茫的一片等)
(7)打开第7页。
师:这是在什么地方?
幼:在家里。在做饭的地方。
师:做饭的地方是什么地方?
幼:厨房。(丰富词汇:厨房)
师:厨房里有什么?
幼:铲子、勺子、碗、盘子、电饭锅。
师:你家厨房里还有什么?
幼:微波炉、电冰箱、锅、筷子……
师:今天晚上,小朋友回家仔细观察一下,你家的厨房里还有什么?(通过鼓励幼儿主动观察,使幼儿获得亲身体验)
师:这个小朋友穿着什么衣服?她想干什么?
幼:她穿着花裙子,戴着帽子,拿着铲子,她想做鱼吃,因为盘子里有一条鱼。(教师出示花围裙和厨师帽,告诉幼儿厨师做饭时要穿上围裙、戴上厨师帽,这样既干净又卫生。)
(8)打开第八页
师:这是在什么地方?你怎么知道的?
幼:在卫生间。因为有大盆、有毛巾。
幼:在卫生间的澡盆里。因为有大盆,还有洗发水,小朋友身上还有泡泡。
幼:在浴池里。小朋友到浴池里洗澡。
师:洗澡穿什么?
幼:什么也不穿。
幼:光着身子,光着屁股。(幼儿都大笑)
师:这个小朋友的表情是什么样子的?他在想什么?
幼:他笑眯眯的,在想:洗澡真舒服。
师:你喜欢洗澡吗?你能自己主动地洗澡吗?(教育幼儿做一个讲卫生、爱清洁的好孩子)
二、师生共同阅读大书
师:让我们看一看书的作者是怎么说的。
重点引导幼儿认识“?”及“……”,引导幼儿有感情地跟读。
三、幼儿独立阅读小书。
1、鼓励幼儿自由阅读小书。
2、教师带领幼儿以手指字,对号入座地指读小书。
四、延伸活动:
1、游戏:配对
通过让幼儿认识不同季节的
衣服,然后把不同季节的衣服送到画有四季不同特征的柳树图片上,培养幼儿的分类能力,使幼儿知道不同季节穿不同的衣服
2、表演游戏。
准备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场合、不同职业穿的衣服实物若干,教师先分别出示各种衣服,提问:这是什么衣服?是什么时候(或什么季节、什么人物)穿的?然后,请小朋友每人选择一件自己喜欢的衣服穿在身上,进行表演。如:四名幼儿分别穿上春、夏、秋、冬穿的衣服,进行自我介绍:春天天气暖和了,我穿上了薄毛衣;夏天天气炎热,我穿上了小汗衫……然后,四个小朋友齐声说:“不同的季节穿不同的衣服。”同样方法表演不同场合、不同天气、做不同的事情穿不同的衣服以及不同职业的人穿不同的衣服。
3、美工制作活动。
幼儿通过粘贴、绘画、拓印等形式装饰了四季不同的服装,并制作了夏天的太阳帽、小拖鞋。
4、填写阅读护照,创编小图书。
这一读本进行之后,我们鼓励孩子回家口述,由父母代表填写了《今天穿什么》阅读护照,编写了小作文,其中王凯小朋友是这样编的:〈〈不同职业穿不同的衣服〉〉、王心竹小朋友编的《不同季节穿不同的衣服》还参加了本次儿童图书创作大赛活动。
5、参观活动。我们还带领幼儿到莱阳商厦参观了服装店,孩子们在这里看到了不同季节穿的衣服、鞋子、不同季节戴的帽子。
6、穿衣服比赛活动。
为了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我们趁机组织幼儿开展了穿衣服比赛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7、社会实践活动:
我园还相应了开展了组织幼儿参观部队,请交警叔叔带着红绿灯到幼儿为小朋友讲解交通规则;请消防员叔叔现场为小朋友表演穿消防服、灭火及着火了怎样逃生等知识,使孩子认识了特殊职业的人的不同穿着。
活动总结:
通过师生共同分析阅读大书、小书指读以及一系的游戏、表演、制作、社会实践等活动,不仅锻炼了幼儿的观察、分析、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等,而且孩子们对人们的衣着产生了浓厚了兴趣,丰富了相关知识。家长们反映:孩子学会自己穿衣服了,知道根据天气的变化自己选择合适的衣服了,而且走在大街上特别喜欢观察不同的人物穿的不同衣服,阅读护照也填写的很好。《今天穿什么》是分享阅读教材中一个很优秀的读本。
反思:幼儿在分析画面时,当其具备已有的生活经验,如到海边游泳、堆雪人、下雨等,孩子们能够踊跃回答教师的问题,并能说出很多答案,当幼儿不具备生活经验时,孩子们几乎不能正确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为此,我们在进行任何一个课题前,都应尽量进行相应的生活实践或探索,努力丰富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或创设相应的情景,这样才会提高教育效果。
小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学习正确的漱口方法,知道漱口可以让口腔变干净。
2.初步养成吃完东西漱口的良好卫生习惯。
活动准备:
1.教具:粘有青椒、茄子、小鱼、、糖果、胡萝卜的“丁丁”挂图; 图片3张(小水杯,小水滴);音乐伴奏《刷牙歌》
2.学具:幼儿每人一个小水杯、毛巾、温开水、脸盆。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老师有一个好朋友,它很喜欢你们,你们想不想见见它呀?好,我们来看看它是谁。(揭示挂图)嗨!这个小朋友名字叫做丁丁,跟丁丁打个招呼吧!
二、学习漱口方法
1.哎呀!丁丁有一个好大好大的嘴巴,它很喜欢一下子吃很多很多东西,你们来看看,他今天吃了什么呀?()。丁丁一共吃了几样东西?请一位幼儿上来点数食物。
2.丁丁吃了5样东西,他吃了水果,又吃了蔬菜,还吃鱼,一点也不挑食。告知幼儿不挑食才是个健康的好宝宝。
3.吃完东西,丁丁说:“我想休息休息,可是,牙齿里面有这么多这么多东西,还有糖果,等会睡觉的时候会怎么样呀?(有虫牙)那怎么办呀?导入主题,漱口。漱口的时候需要什么工具?(出示图片杯子、小水滴)
4.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漱口的过程,利用小水滴,帮助幼儿加深对漱口的顺序(左右上下中)。
5.请一位幼儿上来帮助丁丁漱口(手拿小水滴),其他幼儿嘴巴跟着一起动。
6.第一次漱口完毕后,胡萝卜、青椒、小鱼不见了。但是还有食物在丁丁的嘴巴里没有漱掉,再请一位小朋友帮丁丁漱口(手拿小水滴)。
7.现在丁丁的嘴巴怎么样?哇!现在丁丁的嘴巴真干净,牙齿真白。那么丁丁刚才是怎么漱口的呢?
8.教师引导幼儿学习漱口的正确方法:教师演示:手拿小水杯,喝口清清水,左边咕噜咕噜,右边咕噜咕噜,上边咕噜咕噜,下边咕噜咕噜,中间咕噜咕噜,最后,把水吐在水桶里。
9.请小朋友到后面的桌子旁自己漱口,教师一边引导幼儿正确的漱口方法一边摄像。
10.请幼儿观看录制视屏,再次巩固正确的漱口方法。
三、结束部分
今天我们和丁丁都学会了怎样去漱口,以后我们吃东西了都要去漱口,要保持牙齿的干净,才不会有蛀牙。现在我们就把漱口的方法教给其他的小朋友吧!
活动反思:
本节课目标的达成较好。整个活动给孩子创设一个能让他们亲自去感知、去操作、去体验的环境。让幼儿自主体验和自主探究,从而使幼儿真切地感受到了漱口的作用,并学会了正确的漱口方法。教学策略上我主要通过儿歌的形式形象地帮助幼儿梳理了漱口的方法,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在这个环节中,教学目标一得到了真正的落实,儿童的生活技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高。但是让幼儿真正养成饭后漱口的方法不是本节课所能达到的,需要在后续的教学工作中继续引导。
小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 尝试用各种圆形创造地进行拼贴、组合。
2、 学习用连贯地语言讲述自己的作品。
3、 养成专注倾听同伴的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1、 与幼儿共同收集各种圆形的东西。
2、 彩纸、剪刀、胶水、双面胶、橡皮泥。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参观,引起幼儿的兴趣。
1、今天老师带小朋友去看一些奇妙的东西,看看这些奇妙的东西是用什么图形拼成的?
(幼儿自由观察、讨论)
2、 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什么呀?是用什么图形拼成的?
3、 今天老师也给小朋友带来了好多关于圆的材料,小朋友看是些什么?
4、 那么你们会用这些圆的材料拼成什么东西呢?请你和你旁边的小朋友商量讨论一下,你想拼什么?(幼儿自由商量、讨论)
5、 小朋友真聪明,老师请小朋友选择你喜欢的材料或者可以自己动手剪一些圆形,也可以做一些圆来试一试,拼一拼,玩一玩,还可以添画上一些漂亮的画,使你的作品更漂亮。先完成的小朋友可以把你的作品编成一段好听的话或编成一个故事,去讲给老师和好朋友听。
二、幼儿自由操作。
三、请幼儿讲述自己的作品。
四、小朋友拼了好多的东西,还把他它编成了一段好听的话,在我们周围还有好多是圆和用圆做的东西,请你回家找一找、做一做,再来告诉老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