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会唱歌的纸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会唱歌的纸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实践,运用多种方法体验不同的纸发出的声音,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2.运用提供的材料进行“乐器”制作,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选择纸张为乐曲伴奏,享受音乐的美。
活动准备
1.白板纸、牛皮纸、皱纹纸、彩箔纸、瓦棱纸、硫酸纸、报纸等。
2.纸杯、皮筋、剪刀、豆子、毛线、双面胶、蛋糕盒等辅助材料。
活动过程
一、试一试,说一说
(一)自由观察,感知和认识各种纸
1.“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纸)
“请小朋友自己去看看、摸摸、捏捏,这些纸有什么不同,它们各叫什么名字,看完了请你向大家介绍。”
2.教师小结。
(二)尝试操作,发现发出声音的方法
1.“告诉小朋友一个秘密,这些纸还会发出美妙的声音呢!”
“请小朋友去试一试,用哪种方法可以让这些纸唱歌呢?”(引导幼儿抖动纸、用手指弹纸、用嘴吹纸等)
2.交流:把自己的做法和感受告诉大家。
(评析: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材料z乍为活动内容,其优点是准备工作不费力,而且使幼儿有亲切感。丰富的材斟激发了幼儿探索和发现的欲望。教师适时的质疑引发了幼儿探索的积极性.使他们迫不及待地去发现使纸唱歌的方法。)
二、比一比,想一想
(一)体会不同材料的纸的声音特点
1.“请小朋友互相比较一下,不一样的纸唱歌的声音一样吗?” 幼儿再次操作和感受,并与同伴交流发现。
2.“如果是同一张纸,能不能让它唱出不一样的'歌呢?”
引导幼儿想一想,同一种纸用什么方法发出的声音会有不同的效果。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互相合作,体验各种纸的音色特点。幼儿交流发现。 帮助幼儿理解,不同的纸能发出不同的声音,相同的纸不同的操作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
(评析:教师适时的引导,帮助幼儿进一步操作和发现。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在教师富有启发性问题的引领下,在无拘无束的探索过程中,幼儿通过自身的感知,发现了不同的纸能发出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操作方法也能使同一种纸发出不一样的声音。)
三、听一听,找一找
(一)引导幼儿分析乐曲的特点,找出相应的纸
“今天我们就用这些纸来为音乐伴奏好吗?…‘我们先来听听是什么音乐,你想用哪种纸为它伴奏,为什么?”
(二)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 请幼儿分别欣赏一段抒情、缓慢、安静的3/4拍的乐曲和一段欢乐、喜悦的2/4拍的乐曲,根据自己对音乐的感觉,找一种与乐曲相配的纸,进行配乐演奏。
(三)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纸,交流选择的原因 (评析:在科学活动中加入了艺术成分,使科学教育和音乐教学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是有效和合理的结合。幼儿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尽情地进行科学探索,促进了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四、打击乐“铃儿响丁当”
“请小朋友拿好选择的‘乐器’,想好‘演奏’的方法,听好曲子的节奏,进行打击乐伴奏。”
活动中,鼓励幼儿不断交换纸张或变换方法进行“演奏”。
(评析:整个活动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充满了游戏的愉悦性,真正体现了“玩中学”。)
活动结束
引导幼儿根据教师提供的纸杯、皮筋、剪刀、豆子、毛线等辅助材料,进行纸“乐器”制作并合作演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