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发布于:2021-09-24 11:01:00 作者:

【精品】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锦集8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品】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锦集8篇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家中常见的植物.

  2.感觉照顾植物的乐趣.

  3.了解植物成长的过程.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lt <我家的植物&;gt >.

  2.挂图:&;lt <我家的植物&;gt >.

  3.班级里栽种的各种植物.

  活动流程:

  展示挂图→ 思考问题→ 照顾植物→ 活动延伸

  活动过程:

  一.展示挂图:

  请幼儿看幼儿用书&;lt <我家的植物&;gt >的画面,教师给幼儿一一讲解展示挂图&;lt <我家的植物&;gt >.

  二.思考问题:

  看到了图上的许多种植物后,请幼儿思考以下问题:

  ─哪些植物会发出香味?你们家里有能发出香味的植物吗?这些植物让你想到什么有趣的事?

  ─哪些植物的叶子有多种颜色?你家有吗?是些什么颜色的叶子呢?

  ─哪些植物会攀爬?这些植物学会开花吗?开什么颜色的花呢?

  ─哪些植物常在房间.客厅里看到呢?

  三.照顾植物:

  请幼儿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照顾植物:

  ─修整枯掉的叶子或过长的枝叶。

  ─整株拔起生病的植物,更换土壤、晒晒太阳。

  ─当土壤表面干了的时候,就需要给植物浇浇水,直到喷底有水漏出来为止。

  ─开花的植物放在阳光下,观叶的植物一星期1-2次太阳即可。

  四、活动延伸:

  学习孵豆芽的方法并观察豆芽成长的过程。

  科学活动:绳子的用途

  温州第四幼儿园:金笛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各种绳子及其用途。

  2、乐意开展创造活动,喜欢和同伴交流、分享。

  活动准备:

  1、汉字卡片:挂、系、扎、串(已认识过这四个汉字)。

  2、将衣服、毛巾、图画;没穿鞋带的鞋子;各种有孔的珠子;包装盒分四组摆放。

  3、收集一些关于绳的照片。

  4、宝物筐:各种材质不同、粗细不同、长短不同的绳子、衣架、夹子、剪刀等。

  活动过程:

  一、了解材料,引出绳子的主题

  (出示各种材料包括各种绳子)师:你们瞧,桌子上都有些什么?

  (出示四个汉字)师:这几个字能用绳子和桌子上什么东西做好朋友?

  二、分组试一试,绳子的用途

  1、师:老师把它们分成了四组,每组的中间有一个字,看了这个字后,你们四人为一组就要动脑筋把桌子上的东西变一变!

  2、每组幼儿展示自己的成果

  师:你们桌子上的是什么字?怎么变了?

  三、说一说用过的绳子

  师:刚才你们干什么了?

  你们都用到了哪些绳子?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绳子的用途,让幼儿了解各种绳子的特性。

  如:棉绳很软,打在脸上也不痛:尼龙绳比较坚固,可以用来挂重的东西;塑料绳用来做跳绳…

  四、合作玩绳子

  师:绳子还可以用来玩呢,我这里就有一些绳子,带得太少了,不能每个人一根,你们可以几个好朋友一起玩一条绳子,看看哪几个小朋友绳子能玩出新花样。

  玩的过程中及时发现新的玩法,引导幼儿合作完成。

  五、生活中的绳子

  师:小朋友真棒!刚才我们用不同的绳子进行了扎、串、系、挂的活动,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在哪里发现了绳子?

  1、幼儿自由讨论

  2、播放各种绳子的照片

  师:生活中还有很多绳子可调皮了,躲起来很难发现,金老师就把这些绳子找出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绳子藏在哪里了?有什么用呢?

  六、结束

  原来生活中还有那么多有用的绳子,那楼下的小朋友肯定等不及了,我们把今天看到学到玩到的赶快去告诉他们吧!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简单实用的软管节约小妙招,初步理解节约的意义。

  2、尝试使用多种方法发现废弃的牙膏壳里残留物。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教具:课件学具:旧牙膏(人手一份)、剪刀、小棒等(若干)、小罐子。擦布、皮鞋、脏玩具护手霜(若干)、挤牙膏器(若干)

  2、经验准备:幼儿有使用小工具进行操作实践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挤牙膏大比拼。

  (目的:探索多种挤牙膏的方法,初步萌发节约意识)

  1、导入:旧牙膏--"我是一支被主人丢弃的牙膏。主人说我已经用完了,可是我扁扁的身体里还留着许多牙膏。谁能帮帮我,帮我挤出来?"(教师出示旧牙膏)

  2、幼儿尝试使用多种方法挤出剩余牙膏,教师观察指导。

  (教师指导能力强的幼儿尝试使用小工具,鼓励幼儿耐心操作使用多种方法挤牙膏。提醒幼儿把取出的牙膏收集在小罐子里。)

  3、幼儿交流操作方法,教师重点引导幼儿介绍使用小工具取牙膏的方法。

  4、拓展思路

  师:原来被扔掉的牙膏皮里还有这么多牙膏,要是浪费了多可惜呀。我们可以用它来干什么呢?除了刷牙,牙膏还有什么其它的用处呢?

  小结:牙膏的用处有很多,除了能刷牙外它还可以清洁很多的物品,如:擦拭水龙头、擦皮鞋、清洁茶杯茶壶,另外它还有治疗烫伤的作用呢!

  5、鼓励幼儿尝试用牙膏擦洗自己的皮鞋和脏玩具。

  二、牙膏的朋友们。

  (目的:拓展思路,迁移学习的经验)

  1、师:牙膏住在软管家里,还有哪些牙膏的朋友也住在软管的家里?

  重点提问:还有哪些牙膏的朋友也可以使用我们刚才发现的节约好方法?

  2、 幼儿积极发表意见

  小结:在生活中有很多日用品都是住在软管的家里,如护手霜、洗头膏、面霜等等,大家在使用的时候很容易在软管中遗留很多还能用的东西,我们一定注意做到节约、不浪费。

  3、师:要想做到节约、不浪费,其实从第一天使用的时候就应该注意。

  重点提问:怎样挤才能做到不浪费?

  小结:刚开始使用的时候应该从软管的底部开始,挤的时候要小心,不要挤 太多,只要有合适的量就可以了。

  三、神奇的挤软管器。

  (目的:拓展眼界,操作使用感受新发明的好处)

  1、师:这就是为了避免浪费,发明家设计的."神奇的挤软管器",大家可以试试感受它的好处。

  2、幼儿操作:使用挤软管器挤护手霜涂抹双手并说说它的优点。

  小结:我们以前挤软管需要双手配合,而且无法控制挤出的量,在使用完后每个软管内都有很多东西残留在里面无法挤压出来,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有了这个新发明,只要轻轻单手轻轻一按就可挤出,它也可以做到使用后软管里几乎没有剩余的东西,真是简单、方便,实用,具有环保性。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在晴朗的夜空,孩子们会看见许多行星。在他们的眼里,星星是有生命的,因为他们发现星星总在不断地眨眼睛。他们偶尔也会发现一颗流星从天边划过,留下长长的一道印痕。这些星星想干什么呢?此活动旨在让孩子们感受故事中的美好情感,拓展孩子们的想象空间。

  活动目标

  1、 了解有关流星、陨石的指示,理解故事内容。

  2、 感受作品中的美好情感。

  3、 提高角色表演的能力。

  活动准备

  1、 观察夜空的流星。

  2、 收集陨石的图片。

  3、 故事挂图、配乐故事。

  过程建议

  1、 回忆对夜空及流星的观察,说说自己对夜空的想象。

  2、 听配乐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 看图听故事,感受作品中的美好情感。

  小星星为什么想去地球?月亮婆婆和白云姐姐为什么不让他去?小星星是怎样做的?小星星到了地球上,他见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

  4、 听故事,学习故事中的词、句。

  月亮婆婆说,地球是个怎样的地方?

  小星星想到地球上去生活,月亮婆婆是怎样说的?

  小星星对白云姐姐说了什么?白云姐姐又是怎么说的呢?

  5、 表演故事。

  延伸提示

  1、 绘画:小流星和他的朋友们。

  2、 绘画:神秘的夜空。

  资料库:

  小流星

  一颗小星星,坐在银河边,听月亮婆婆讲故事。月亮婆婆说:“离我们很远的地方,有一个地球,那儿长着美丽的花草,生活着许多可爱的动物。清晨,小鸟的歌声唤醒黎明,鲜花在田野上开放……..”

  小星星听得入了迷,他对月亮婆婆说:“月亮婆婆,我想到地球上去生活。”月亮婆婆听了,笑眯眯地说:“傻孩子,地球离我们这儿太远了,你飞到地球上去,会摔得粉身碎骨的!”

  夜深了,小星星回到家里,他怎么也睡不着,总想着美丽的地球。

  第二天,他去找白云姐姐:“白云姐姐,我想飞到地球上去,去看看那儿美丽的森林、金色的田野、万紫千红的鲜花……”白云姐姐说:“傻弟弟,你千万不能去呀,你会在与空气的摩擦中烧成灰,而且再也飞不回来了呀!”

  小星星听了白云姐姐的话,不再提去地球的事了。但是,他一直在做着到地球区的美梦。一天,他终于下定了决心,离开了天空,朝着美丽的地球飞去。

  小星星飞呀飞,一会儿,他觉得浑身火辣辣的难受,自己真的和空气摩擦而燃烧起来了。他忍受着疼痛继续往前飞,飞呀飞,他的身体渐渐变小了,最后终于飞到了地球上,变成了一块灰石头。

  他张开眼睛望着美丽的田野,听着小鸟儿欢快的鸣叫,好高兴呀。一会儿,一群欢乐的小鹿、小羊、小猴和小刺猬朝他走来。小星星高兴地说:“我是小星星,我们交朋友吧!”

  小星星和动物们一起唱歌跳舞,快乐极了。从此,动物们有多了一个小伙伴,大伙亲热地叫他“天上下来的小流星”。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名称:

  冷冷的冰

  活动目标:

  1、感知冰的特征,知道冰块是水变的,冰又能变成水,并能用语言表达。

  2、有探索冰变化的兴趣。活动准备:冰块、毛巾、热水、大盆子、冰花、纸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出示冰)你们看、这是什么?请你猜一猜这块冰是从那里来的?(冰箱)冰箱里的冰是从那里来的?

  小结:水遇到冷会变成冰。

  二、引导幼儿感知冰的特征

  1、幼儿第一次玩冰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的冰,等一会请每个人拿一块冰,玩一玩,摸一摸然后告诉老师你发现了什么?

  提问:有什么感觉?(冷、滑)

  2、再次玩冰(引导幼儿压衣服、压冰两者进行比较)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硬)

  3、(纸和冰进行比较)冰是什么颜色的?(透明)

  4、小结。

  三、冰的融化

  1、刚才玩冰后你为什么要用毛巾擦手?手里的水是从那里来的?冰拿在手里为什么会变成水?

  2、实验:热水和冰如果有很多冰,有什么办法让它马上变成水?老师给冰请来了好朋友,请小朋友把冰放在大盆子里。管好自己的冰,看看冰碰到好朋友后有什么变化?老师到热水,引导幼儿观察。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丰富词:融化)

  3、老师这里有许多冰,请小朋友把它们拿到太阳底下去,看看它是怎么样变化的?

  四、延伸活动

  1、幼儿到室外观察冰的变化。

  2、幼儿观察冰花,教师讲解冰花的制作过程。

  3、请幼儿回家制作冰花。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天气预报

  设计思路:

  自从保健医生将一支温度计放到活动室里后,孩子们每天都会到那里看看今天几度了?于是我们的“稚语心声”里又多了新任务“天气预报员”。渐渐地,孩子们从关心温度到关心今天的天气、想要了解各种形式的天气预报等。为了进一步发展我班幼儿在相互交往中的合作意识,鼓励幼儿自己结伴,共同合作探索天气预报的秘密。

  一、活动目标:

  1、了解获取天气预报的各种办法和途径。

  2、感受天气预报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

  二、活动准备:

  幼儿记录的天气预报表

  图片若干

  三、活动过程:

  1、分组介绍了解天气预报的不同途径,分享经验

  这几天,我们大家都一起关注天气预报,今天就来介绍一下你们组是从哪里知道天气预报的?

  幼儿分组介绍

  2、感知天气预报与生活密切相关

  原来我们可以从很多地方收听、收看到天气预报,你们家里平时还有谁听天气预报的?

  幼儿交流:

  为什么我们大家都要听天气预报?有什么用?

  我们看看除了你们说的,还有谁也很关心天气预报的

  出示暖棚的图片:农民伯伯为什么这么关心天气预报?

  逐一出示司机图片、游客图片,进一步感知天气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小结:天气预报真有用,它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方便。

  3、交流天气预报记录表,提出问题

  出示幼儿几天来的天气预报记录表,请部分幼儿交流记录表。

  引导幼儿发现问题:为什么同样是今天的天气,但是有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不同呢?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认识多种纸并知道它们的名称和用途。

  2、运用多种方法探索不同纸质发出的声音并用象声词表达出来。

  3、在活动中体验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每组准备一份:复印纸、卡纸、瓦楞纸、玻璃纸、报纸、皱纹纸

  2、音乐《木瓜恰恰恰》

  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特殊的朋友,看看是谁呀?请你们去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你能发现什么?”

  2、幼儿操作

  3、师幼讨论

  这些特殊的朋友是谁呀?(出示不同纸质的纸,让幼儿知道纸的名称、用处。)

  是纸。

  是什么纸呢?有什么用?

  瓦楞纸可以用来布置环境

  白板纸可以画画、写字,还可以折纸。

  牛皮纸可以包东西,报纸可以用来看的。

  皱纹纸也可以布置环境,还可以用来跳舞。

  教师:纸的本领真大,有的可以用来布置环境,有的可以写字、画画,还有的可以看、了解我们身边的、国家的事情、还有的可以用来包裹东西等等。不同的纸它的用途是不一样的。

  (评析:一开始以朋友的身份引出,使幼儿产生了一种亲切感,通过操作让幼儿从视觉和触觉上感受不同纸的质地,使幼儿知道各种纸的名称和不同的用处,从而引起幼儿对纸产生探索的兴趣。)

  4、探索纸发出声音的方法,体验不同的纸发出的不同声音。

  第一次玩纸,探索不同的方法。

  纸还有一个特殊的本领,能“发出声音”,我们桌上有一些不同的纸,我们去玩一玩、试一试,想一想,你能用什么方法让纸发出声音?把你的做法与感受与同伴讲述。(幼儿操作)

  你玩的是什么纸?你是用什么方法让纸发出声音的?

  我玩的是瓦楞纸,我是用弹的方法的。(幼儿示范)

  我用的是拍的方法和搓的方法。

  我用刮的方法和甩的方法,还有往两边拉的方法。

  我用了两张牛皮纸上下拍打的方法。

  再次玩纸,体验不同的纸发出的不同的声音。

  这些纸发出的声音一样吗?(幼儿玩纸)

  不一样,有的纸发出的声音是清脆的、有的纸发出的声音太小了、轻柔的。

  有的纸发出“沙沙”的声音了。

  教师:能让纸发出的声音有许多。有甩、拍、搓、弹、拉等方法。小朋友还发现了不同的姿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有的是清脆的、有的是轻轻的、柔柔的声音,还有发出“沙沙”的的声音。

  (评析:给幼儿了两次玩纸的机会,每次玩纸的要求各不相同,是逐步提升的。在玩纸的过程中,通过幼儿自己的尝试、比较发现了使纸发出声音的许多种方法和不同的纸发出的声音各不相同。在此环节中充分开阔了幼儿的思维。)

  5、选择纸张为乐曲伴奏。

  自由选择纸张伴奏。

  这么好听的音乐如果用我们的纸来为它伴奏会不会更好听呢?我们选择一张自己喜欢的纸来尝试一下吧。(幼儿选择纸张)

  用不同的方法为乐曲伴奏。

  你想用哪些方法来伴奏呢?

  先用拍然后用弹再用搓的方法来伴奏。

  幼儿听着音乐尝试用不同的方法为乐曲伴奏。

  (评析:让“纸能发声”这一特性,在幼儿的感受中得以发挥,让幼儿过了一把瘾。享受音乐的美,体验活动所带来的快乐。)

  6、活动结束

  这首《木瓜恰恰恰》在小朋友的伴奏下变的更加好听了,原来很普通的纸还能为乐曲伴奏。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其它种类的纸,它们是不是也能发出声音呢?请你们去找一找,玩一玩,再将能发出声音的纸收集起来,放在我们的发现室吧。

  (评析:活动中教师只让孩子们探索了几种较为常见典型的纸,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种类、质地、用途不同的纸,但是有的纸能发出声音有的却不能。通过请小朋友寻找把这一活动引向了课堂之外,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多种感官初步感知:糖、奶粉、果珍粉能溶化在水里,感受水的“变化”现象;

  2、能将自己在活动中的发现大胆地表述出来;

  3、愿意参与实验活动,对科学实验有兴趣。

  活动准备

  1、一杯白糖水,标记指示图,磁铁板一块。

  2、装有温开水的水壶每组两把,奶粉、果珍、白糖若干盘,小勺、水杯人手一个,盖布四块。

  活动过程

  1、观察活动,引入课题

  教师出示一杯白糖水,让幼儿猜猜是什么水?

  请个别幼儿品尝,说说是什么味道的。

  猜测活动:水怎么会是甜的?

  2、实验活动:水娃娃的魔术

  观察桌上的材料,说说都有些什么?

  你们猜猜看,如果把这些料放在水里会怎样呢?(幼儿自由表达)

  提出操作要求:

  (1)只能选择一种饮料粉进行冲调。

  (2)水壶倒水时,一手哪好把子,一手扶助壶身,不能倒的太满。

  (3)使用过的物品(小勺、水壶)要放回原处。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

  比较、探讨“饮料粉”到哪儿去了。(帮助幼儿理解“溶化”,并引导幼儿发现:怎样才能使饮料粉溶化的方法。)

  3、品尝活动

  说说调配好的水是什么味道的。

  4、表述结果,教师记录

  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冲调方法、步骤。

  教师利用标记指示图进行记录。

  5、再次冲调饮料

  提出要求:

  (1)选择另一种材料进行冲调。

  (2)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冲调。

  幼儿操作。

  活动延伸

  你还喝过哪些味道的水。

  水除了能使糖、奶粉、果珍粉溶化,还能使什么溶化?

  活动评析

  该活动属于“猜想―验证式”的设计。幼儿对于溶解现象有一定的经验和认识,但是知之不多。这一活动就是利用幼儿对溶解现象的一定经验,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并让幼儿通过实验拓展他们的认识,验证他们的猜想。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将收集来的种子进行排列,并能进行分析比较。

  2.能认真倾听、积极思考,养成耐心细致的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碟种子(蚕豆、花生、黄豆各8颗)、一张操作卡、一支笔。每组再备有同样的种子一盆。

  活动过程

  第一次排队:感知数量相同、大小不同的种子,排列的长短不一样

  1.观察比较种子

  把盛有三样种子的盘子放在视频仪上让幼儿观察。

  师:你们的桌上也有同样的一盘种子,看看里面都有哪些种子,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些种子有什么不同。

  幼:蚕豆是……扁扁的;黄豆是……圆圆的。

  师:对呀,这些豆子的形状不同。

  幼:蚕豆……大;黄豆……小;花生呢……不大也不小。

  师:豆子的大小也不一样。

  师:小朋友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能比较出这三样种子哪个多、哪个少?

  幼:排队

  师:对呀,排队是一个好方法,排好了队还可以数一数。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出示了一盘种子,先让幼儿观察、比较。通过提问“看看里面都有哪些种子,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些种子有什么不同”,让幼儿在充分比较的基础上,为接下去一次次的种子排列作好铺垫。)

  2.幼儿操作记录

  师:好,我们就用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看看三样种子哪个多、哪个少。(出示操作卡)这上面有三条线是什么意思?

  幼:把每样种子排在线上。

  师:每条线的开头有面小红旗表示什么?

  幼:从小红旗开始排。

  师:排队时,每颗种子要紧紧挨着,要不把种子洒落外面,排好后数一数每排有几颗,并在每排种子后面的第一个方格里记录。

  3.集体分析比较

  师:谁愿意拿上来给大家看看?从这张操作卡上你们看出了什么?三样种子的数量是……

  幼:都是8,一样多。

  师:还发现了什么?它们的队伍一样长吗?哪个最长?哪个最短?

  幼:蚕豆的队伍最长,黄豆的队伍最短。

  师:为什么种子的数量一样多,排列的队伍却不一样长呢?

  幼:因为这些种子的大小不一样。

  师小结:说得真好,被你们发现了一个秘密,原来种子的数量相同、大小不同,排列起来的长短是不一样的。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让幼儿尝试给种子排队,通过数一数发现种子的数量是一样多的;然后引导幼儿观察操作卡上的不同,很快发现种子数量一样多,可是队伍却不一样长。再通过进一步追问,使得幼儿再次去分析去发现,原来因为种子的大小不同。)

  第二次排队:感知大小不同的种子,排列长度相同时数量不同

  1.分析思考

  师:排队还会发现更多的秘密呢。你们想不想再来排?好的,这里有三条线段,一样长吗?

  幼:一样长。

  师:请小朋友想一想,如果用这些种子在一样长的线上排队,种子的数量会不会一样多呢?

  2.幼儿操作记录

  !J币:到底会怎样呢?请你们接着往下排,排好后数一数,记录在后面的第二个空格里。

  3.集体分析比较

  师:从这张操作卡上你们发现了什么?数量一样多吗?

  幼:不一样多。

  师:为什么排列一样长的队伍,有的种子少,有的种子多呢?

  幼:因为有的种子大有的种子小。

  师小结:说得真好,又被你们发现了一个秘密。原来排列的长度相同时,种子大小不同,数量也是不同的。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让幼儿通过观察发现三条线段是一样长的,然后提出疑问,让幼儿在操作中感知,在分析中发现答案。)

  第三次排队:感知排列的疏密与队伍长短之间的关系

  1.明确要求

  师:不管用什么方法排,都要使每样种子的数量一样多,排列的队伍也一样长。先把种子轻轻放入盘子,再请每样种子排8颗,记住它们的队伍要排得一样长。

  2.幼儿操作

  师:想一想怎样把小的变得和大的一样长,或把大的变得和小的一样长?

  3.展示操作卡,集体分析比较

  师:我们来看看每样种子一样多吗?队伍是不是排得一样长?

  你是用什么方法让队伍变得一样长的?

  幼:将小的种子排稀一点,变得和大的种子一样长。

  师:谁觉得自己排得比他更好?

  师:他的排法很特别,他把蚕豆竖起来,把大的变紧一些,就和小的一样长了。看来只要动脑筋一定还会想出更多的排法。

  (评析:这是一次开放性的操作,有些难度。它要求幼儿打破原来的思维定势(一个挨着一个排列),不管用什么方法排,只要能使数量一样多、队伍一样长。这就给了幼儿足够的思维空间,充分发挥了幼儿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可以想出多种排列方法。)

  活动延伸

  区角活动:数学区提供种子、排序板等,让幼儿继续玩种子排队的游戏。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教学设计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