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必备】大班教案范文锦集七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练习跳的动作和协调能力。
2、积极参加玩盒子的活动,大胆创造玩盒子的新方法,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3、乐意与他人合作、交往,感受活动的规则和竞争意识。
活动准备:
每人一只盒子。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1、准备部分。
(1)带孩子进入场地,按一定的距离四散站好。
(2)在音乐伴奏下,师生一起做活泼、轻松的准备操。
2、基本部分。
(1)师:请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盒子可以怎么玩,有哪些玩法?
(2)师:大家各自找一个地方,可以一个人玩,也可以几个人一起玩。
幼儿分散,独立或合作探索盒子的各种玩法,教师巡回观察并指导。
(3)集体练习跳的活动。
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并做好示范。
(4)游戏“占盒”。
幼儿听音乐自由自在地站在场地上做各种动作。当老师说“占盒”,全体幼儿迅速地找到一个盒子双脚站在打开的盒子内。游戏重复。
3、结束部分。
在音乐伴奏下,师生一起做放松动作开火车回教室休息。
大班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尝味、说味、画味活动,启发幼儿发挥想象,大胆地运用语言及不同的线、形、色大胆构图表达自己的感受。
2、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准备:
1、各种味道的食品,如:奶塘、苦瓜、黄连、姜糖、穿心凉糖、话梅糖、酸梅糖等等。
2、活动室布置成演播厅场景。
3、画纸、水彩笔、油画棒、水粉颜料、棉签等作画工具。
4、作画时用的轻松的音乐磁带和游戏结束时用的激昂的音乐磁带各一盒。
三、教学过程:
(一)、幼儿进入演播厅,自由结伴分别入座红、黄、蓝队
师:小朋友们好!欢迎你们来到“猜一猜,画一画”节目的演播现场。我是主持人小樊姐姐,首先让我来介绍一下我们的来宾:这是红队,欢迎你们!这是黄队,欢迎你们!这是蓝队,欢迎你们!下面,就让我们进入第一个环节“我猜,我猜,我猜猜猜”
(二)、尝尝味道,说说味道、猜猜味道
1、师:今天的“我猜,我猜,我猜猜猜”要请你们来猜味道,你们知道都有哪些味道吗?(幼儿回答)
“我这儿有一个百宝箱,里面就装着各种味道,现在我要请几位小朋友上来到百宝箱丽尝味道,等你尝好了味道就告诉大家你的感受,但是你不能直接说出你吃的是什么东西,是什么味道的,而是要告诉大家你的感受是什么样的,你会想到什么事情,猜对的小朋友所在的队就可以加上100分!
2、教师启发性示范。
3、幼儿进行游戏。
4、教师小结各队得分情况。
下面我们就进行第二个环节“我画,我画,我画画画“
(三)、尝尝味道,想想味道,画画味道
1、师“每个小朋友拿一个小纸包,打开细细品尝,然后合上眼睛慢慢体验是什么味道,再想想怎样用画来表达,用笔画出来。
2、幼儿结合自己的感受画味道,教师巡回启发指导。
3、启发幼儿抓住自己的感觉,大胆发挥想象,大胆落笔,创造性地表现自己所要表达的味道。
(四)、说味道
1、把画按红黄蓝队贴在记分牌上。
2、请部分幼儿都上来介绍自己的画。
3、幼儿互相观摩、交流、评价谁画的味道最生动最有趣。
四、在音乐声中结束
师:现在分数出来了,红队———分,黄队———分,蓝队———分,今天的冠军队是―队,让我们一起来祝贺他们。
把味道画出来真有趣,我们回家后再尝尝别的味道,然后再把它画出来。
五、课后延伸:
1、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更多的味道,并尝试用多种形式表现出来。
2、尝试着画其他感觉,如声音、冷、热等。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欣赏歌表演《蚂蚁》,感知理解歌曲的内容,联系唱准歌曲中的附点音符。
根据歌词内容,探索表演蚂蚁搬豆的动作,体验多人合作表演抬豆子动作。
能与同伴合作分角色表演,知道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活动准备:
幼儿会念儿歌逗蚂蚁;蚂蚁图片等
活动过程:
朗诵儿歌《逗蚂蚁》,引出主题。
——师(出示蚂蚁图片):看,蚂蚁来啦,我们一起来念念蚂蚁的儿歌,(师生一起念儿歌“逗蚂蚁”)
——师:我们再来听一首《蚂蚁》的歌。
分段欣赏情景表演《蚂蚁》,初步感知内容。
——幼儿观看情景表演第一段,师提问:你看见了什么?小蚂蚁发现了什么?他们是怎样做的?
——幼儿观看第二段,师提问:小蚂蚁是怎样把豆子搬回家的?
——师:为什么一只蚂蚁搬不走,许多蚂蚁就能把豆子抬回家呢?这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人多力量大)
分段学习歌曲,探索表演动作。
——再次分段欣赏情景表演,教师鼓励幼儿跟唱歌曲第一段,感知歌曲旋律。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学唱第一段歌词,重点引导幼儿唱准附点音符。
——启发幼儿想一想:小蚂蚁用力搬也搬不动,小蚂蚁是这样用力的,可以怎样唱?
——师:怎样做动作呢?师带领幼儿边唱歌边表演第一段动作。
——用同样的方法,先欣赏第二段情景表演,再引导幼儿用稍轻、稍慢的语气歌唱,最后引导幼儿仿编第二段歌词的动作,启发幼儿与同伴一起模仿抬豆子的体态动作。教师带领幼儿边唱边练习表演第二段的动作。
表演歌曲活动。
——鼓励幼儿随着音乐边唱边表演。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不同手势能表达不同的意思,了解手的用处。
2、感知非言语的交往方式,幼儿能按要求活动手指。
3、提高幼儿的肢体动作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活动过程:
一、引趣
律动:《幸福拍手歌》入坐,引出课题“手”。
二、观察比较发现小手的不同
1、观察比较自己和别人的手的不同。
2、游戏:《抓手》。
三、会说话的手
1、故事讲述:《会说话的手》。
2、小朋友的手会说话。
3、引导幼儿说出小手的作用及其保护方法。
四、发现小手具有指向性,引导幼儿最大限度活动手指。
1、歌表演:《小手拍拍》
2、手指操:《变变变》
五、教师根据手不同方位变化,引导幼儿从不同角度进行形象创意思维。
六、手偶游戏:《快乐家庭》。
大班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健身和育人“的双重功能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渗透体育文化的内涵,拓展体育教学功能。《龟兔赛跑》的故事小朋友们都听过。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玩一玩这个游戏。在体育活动组织、指导过程中采取适当的方法,在锻炼幼儿身体的同时有效促进幼儿健康心理的形成。
活动目标:
1、练习“跑追走”,巩固跨大步走的动作要领。
2、愿意参加体育活动,体验追逐游戏的快乐。
3、能灵活控制身体进行“跑追走”的游戏,有一定的竞争意识。
活动准备:
1、乌龟、兔子胸饰若干(个数分别为幼儿人数的一半)。
2、活动前在场地上画三条平行直线,间距20厘米,分出跨部区、跑步区。
重难点:
重点:练习跨大步走的动作。
难点:在跨大部走的过程中能控制身体,只走不跑。
活动过程:
1、幼儿在圆形跑道上听音乐练习迈大部走。重点活动腿部动作。
2、新授游戏:“龟兔赛跑”。
⑴幼儿自选乌龟或兔子。教师引导幼儿模仿乌龟走及兔子跑的动作。
⑵请个别幼儿分别示范乌龟走或兔子跑的动作。
⑶教师介绍游戏玩法:
请幼儿观察跨步区和跑步区的特征,扮兔子的幼儿站在跑步区的起点线上,扮乌龟的幼儿站在跨步区的起点线上。当听到比赛信号时,跨步区的`乌龟大步走向终点,跑步区的兔子同时往前跑,去追赶乌龟,但不能超过终点线。被追到的幼儿暂停游戏一次。
⑷幼儿游戏,教师观察指导。
⑸互换角色进行两次游戏。
3、游戏:“顶牛”。
⑴幼儿两人一组玩“顶牛”游戏。
游戏玩法:两人面对面互搭肩膀,双腿分开,头碰头,用力用头顶对方,哪一放的脚移动了位置,便为输的一方。
⑵幼儿分组游戏,教师观察指导。
4、教师播放舒缓的音乐,幼儿自由活动放松身体。
活动延伸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玩《龟兔赛跑》。
活动反思
通过幼儿都熟悉的龟兔赛跑的故事,来提高幼儿跑的能力,同时结合这故事本身蕴含的意义来教育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科学观,而幼儿也正经过这次的教学活动懂得了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的道理。
采用“龟兔赛跑”寓言故事情境法来组织教学的。学习目标是以运动参与领域目标:乐于参与各种游戏活动。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学练情况比较好,活动与游戏的积极性很高。龟兔赛跑是儿童非常熟悉的寓言故事,因此,在教学中能使幼儿产生强烈的角色体验感,再通过一定的音乐渲染、语言的描绘、道具的运用,又能激发幼儿模仿的兴趣感。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评价,达到提高兴趣、促进发展、鼓励进步、增进健康的目的,从而更有效地完成活动学习目标。激发了幼儿的学习热情,保证了探究活动在一种轻松的环境中有效进行。
教师在活动中能支持幼儿的自我挑战活动,使幼儿获得成功感;能及时发现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并作出反馈,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和自信心;注意活动中部分幼儿心理负担过重的问题并加以引导,使幼儿体验到活动的乐趣,并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情感。
由此可见,教师的个性及身体素质与能否开展高质量的体育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体育活动中,教师的最佳个性应该是活泼、好动、充满朝气,而且能够调动活动气氛,因为体育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同时,我们教师还得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体育活动组织方面扎实的理论功底与实践经验的积累。
大班教案 篇6
美丽的手指印画
价值取向:
1、学习在手指印上添画的技能,尝试在手指印上添画变出各种形象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2、在绘画过程中能大胆尝试,注意画面的整洁。
材料设计:
1、幼儿用书上的范画进行塑封,便于幼儿参考。提供思维的典范。
2、细头的黑色水笔,教师用多种颜料及海绵自制印泥,抹布。
玩法提示:
1、幼儿可以在一个手指印(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手指)上进行想象添画,也可以在几个组合的手指印上进行添画。
2、引导幼儿说说:我把手指印变成了什么?
3、注意不要印得太密,影响添画。
指导要点:
鼓励幼儿对变出的东西刻画细致些,变得越多越好,能想出和别人不一样的。注意画面的整洁。
大班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熟悉音乐旋律并尝试用打击乐器演奏乐曲。
2.引导幼儿创编身体节奏动作。
重点难点:
熟悉音乐旋律并尝试用打击乐器演奏乐曲。
活动准备:
1.幼儿有尝试煎荷包蛋的经验。
2.铃鼓、碰铃、双响筒。
3.音乐录音带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
--引导幼儿回忆并说一说煎荷包蛋的过程。
--引导幼儿创编"煎蛋"、"刺啦!冒烟了"、"看一看熟没熟"、"闻一闻香不香"、"吃荷包蛋"、"吃荷包蛋"、"吃得真高兴"等动作,表演煎蛋、吃蛋的过程。
二、演一演。
--教师哼唱音乐旋律,引领幼儿表演煎蛋的过程。
--播放音乐,在音乐的伴奏下,教师根据乐谱表的提示,引领幼儿表演煎蛋的过程。
三、试一试。
--教师与幼儿共同探讨怎样用打击乐器表现煎荷包蛋的过程。
配器建议:
煎蛋--碰铃和双响筒;
刺啦!冒烟了--铃鼓连续摇奏
看一看熟没熟--碰铃
闻一闻香不香--双响筒
吃荷包蛋--铃鼓、碰铃、双响筒一起奏响。
--在教师的指挥下,全体幼儿用乐器为乐曲伴奏。
--请幼儿做小指挥进行演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