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发布于:2022-05-13 08:15:25 作者:

【精华】大班教案范文合集七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华】大班教案范文合集七篇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花纹和色彩搭配小动物,体验创作的乐趣。

  2、愿意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的创作。

  3、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4、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鼹鼠是个小画家》视频、水粉颜料、画笔、蜡笔、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想一想

  让幼儿回忆动画片的片段。

  师:上次老师给你们看了一个小鼹鼠的故事小朋友们还记不记得啊?

  幼:记得。

  师:故事的名字叫什么还记得吗?

  幼:鼹鼠是个小画家

  师:哦。那我们小朋友想不想知道为什么大家说鼹鼠是个小画家呀?

  幼:想。

  师:那我们就继续看下面的故事,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了?

  二、看一看

  1、继续看动画片《鼹鼠是个小画家》。

  提问:(1)师:我请一个小朋友来告诉老师在这个森林里又发生什么事情了?(幼:小鼹鼠给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身上画画。)

  (2)师:为了吓走可怕的大狐狸,鼹鼠给每个小动物身上都画上了不同的花纹,使得小动物变得既漂亮了又让大狐狸有些不认得了。小鼹鼠聪明哇?(幼:聪明)

  (3)师:小鼹鼠想了好多的花纹给每个小动物都画上了不同的花纹,你最喜欢哪个小动物身上的花纹?(幼儿自由发挥)

  2、再一起看一遍动画片《鼹鼠是个小画家》

  看到一个小动物老师就听下来分析小动物身上的花纹,并拿出一些典型的范例给小朋友参考。

  三、说一说

  整合:数数有几种颜色(数)。

  用好听的词形容小动物身上的花纹(语)。

  分析各种花纹的分布,用不同绘画的材料(颜料、蜡笔)。

  四、做一做

  1、师:用蜡笔画上自己喜欢的花纹,再用一种颜料涂上小动物身体的颜色。

  幼儿示范如何大胆画?(小面积的地方可以用蜡笔,大面积的地方可以用水粉颜料)

  2、幼儿画画前的提醒:每个小朋友可以选择一张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然后先是用多种颜色的蜡笔画花纹,开动自己的小脑筋看看你能不能想出很多不一样的花纹,让你的小动物变的更漂亮,然后再是用一种颜料颜色画小动物身体的颜色,但是画之前先要想好,我蜡笔要用什么颜色,颜料要用什么颜色,颜料和蜡笔的颜色不可以是一样的,不然就会看不见的。想好了画什么花纹之后就可以开始动笔了。颜料颜色涂的不均匀了可以将颜色深的部分往颜色淡的地方涂。

  3、先画好的小朋友可以互相轻轻地讨论自己是怎么画的。

  4、画好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展示,请他们自己来说说看是怎么画这些好看的花纹的。

  活动延伸:

  看后续动画片

  师:鼹鼠和其他小动物后来还做了好多好多的事情呢,我们等到下一次再一起看,好不好啊?

  活动反思:

  在小细节上有些不仔细,一样在看视频的时候重点就是让小朋友观察小动物身上的花纹,从颜色、图形、布局上重点分析,其他的非重点就不需要详细做说明了,老师可以先做一个示范,分析分析一个小动物的颜色、图形、布局等,然后再让小朋友试着分析剩下的小动物,这样对于小朋友之后的绘画也是有帮助的,能让他们有更多的思路和构想。

  在范例上展示出的视频里面的小动物各有特色,但从小朋友的绘画成果来看,这些范例并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其实可以举一两个例子,细细分析这花纹的特色在哪里,比如有一个鸭子的花纹,它身体的颜色是深蓝色,大圆圈的花纹是淡蓝色,里面的小圆圈是黄颜色,这时候可以教给小朋友同色系等相关知识,还有就是一个刺猬的,也能从渐变等方面分析分析。在范例出示的过程中,可以试着让幼儿说出自己喜欢这个小动物身上花纹的原因,但是重点就是要从它的花纹、颜色等重点分析,这也是需要平时的积累让小朋友了解更多绘画的基础上,让小朋友能说的方面就可以更多一点。

大班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六一”是孩子们的节日,在节日期间,孩子们特别的开心、愉快,而《喜洋洋》是一首节奏欢快、热烈、舒展的曲子,幼儿在欣赏、打击中能体验到欢快、热烈、喜悦的气氛。把乐曲《喜洋洋》运用于“六一”儿童节,使幼儿通过节日,能很好地去感受乐曲和理解乐曲,因此,我设计了本次音乐教育活动。

  一、半日活动总目标:

  1.让幼儿参与布置节日环境,体验自己布置节日环境的快乐。

  2.通过欣赏乐曲,感受音乐美,并能随音乐进行即兴表演。

  3.让幼儿掌握各种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并能听从指挥,正确地进行演奏。

  二、半日活动准备:

  1.运用彩色纸、剪刀、浆糊等材料,指导孩子用撕、折、剪、贴等方法,做出各种花、彩条、彩链或其它装饰品,布置本班的活动室,以增强节日的'快乐气氛。

  2.录音机、音乐磁带、舞蹈道具、各种打击乐器。

  三、半日活动程序:

  (一)晨间活动:

  幼儿入园后,引导幼儿欣赏班内的环境布置,让他们感受节日的气氛。

  (二)集体教育活动

  活动一音乐欣赏:喜洋洋

  [活动目标]

  ①感受和表现乐曲的欢快、热情与喜悦、舒展的情绪变化及三段体的结构形式。

  ②培养幼儿热爱民间音乐的情感,鼓励幼儿随音乐进行即兴表演。

  [活动准备]

  ①录音机、《喜洋洋》乐曲录音带、《庆祝六一》歌曲录音带。

  ②舞蹈道具(扇子、彩绸、唢呐)的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程序]

  ①幼儿随着《庆祝六一》的歌曲,进入活动室。

  谈话:刚才你们听到一首什么歌?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小朋友,你们高兴吗?下面老师请你们听一首乐曲。乐曲的名字叫《喜洋洋》。(引出课题)

  ②教师放《喜洋洋》乐曲录音带,让幼儿完整地欣赏一遍,听完音乐后,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音乐所表现的情景。(启发幼儿感受乐曲的欢快、热烈、喜悦、舒展的气氛。)

  ③让幼儿欣赏第二遍。

  提问:乐曲一共有几段?哪一段和哪一段是一样的?两段乐曲有什么不同?

  ④分段欣赏。

  a:第一段乐曲有几个乐句?音乐是优美、舒展的还是欢快热烈的?

  b:听完第二段后,提问:这段音乐和前一段比较有什么不同?

  c:听完第三段后,提问:这一段音乐和前面哪段音乐像呢?(对,像第一段音乐又热闹起来了。)

  小朋友,今天我们的心情就像这首乐曲一样,愉快、喜悦,还有些什么时候,我们的心情能用这首《喜洋洋》乐曲来表达呢?启发幼儿说出在节日里(元宵节、过新年等),发生了高兴的事和为他人做好事时的心情,能用《喜洋洋》乐曲来表达。

  ⑤完整地欣赏音乐一遍,教师随时注意提醒幼儿倾听音乐的变化。让幼儿知道一、三段乐曲欢快、热烈,二段优美舒展。

  ⑥再完整欣赏一遍音乐,让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小道具,边听音乐边即兴舞蹈,让每个孩子都尽情地、充分地表现自己,获得极大的满足和欢乐,从而理解音乐,达到欣赏的目的。

  活动二节奏乐:喜洋洋

  [活动目标]

  ①通过动作,声势练习,感知打击乐曲所表现的欢快活泼的情感。

  ②学习轮奏、合奏,让幼儿感受音乐旋律的和谐美。

  ③引导幼儿听从指挥,正确地使用乐器进行演奏。

  [活动准备]

  ①《喜洋洋》录音带、录音机。

  ②图形节奏谱挂图和打击乐器。(三角铁、响板、双响梆子、铃鼓、鼓、钹)每幼儿一件。

  [活动程序]

  ①欣赏音乐,让幼儿再次感知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并用手拍出节奏。

  ②教师教幼儿用声势练习法(拍手、跺脚、捻指等)对乐曲节奏进行练习。启发幼儿加深对乐曲的理解和对节奏的感受。教师并适当地用节奏语言,帮助幼儿感受和掌握乐曲的节奏型。

  ③引导幼儿按图形节奏谱进行轮奏,要求幼儿听从指挥,并能正确使用各种乐器进行演奏。

  ④每一种乐器演奏熟练后,让幼儿进行合奏练习,并引导幼儿感受音乐旋律的和谐美。

  ⑤教师放录音,并指挥幼儿用乐器正确地进行演奏。

  [活动延伸]

  把全班幼儿分成两组,一部分幼儿打击乐器,一部分幼儿自由跳舞,然后交换进行,让幼儿边打击边跳舞,使幼儿充分体现乐曲中的欢乐情绪和热烈气氛,从而使幼儿表达出庆祝自己节日时愉快的心情。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歌曲,感受歌曲欢快、愉悦的情绪,表达上小学的愉快心情。

  2、和同伴一起尝试用多种方式表现歌曲。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学习歌曲,感受歌曲欢快、愉悦的情绪,表达上小学的愉快心情

  活动难点:能够根据歌曲的内容,创编相关的表情和动作

  【活动过程

  一、引出歌曲。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关于小朋友上学校的歌曲,请你们仔细听一听,歌曲中唱了什么?

  二、第一次倾听歌曲录音

  师:歌曲里的小朋友上学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三、第二次无伴奏清唱歌曲。

  师:你听到了什么?幼儿回答后教师用简笔画画出相应的内容(太阳、花儿、小鸟,背着书包的“我”)

  四、教师唱歌,请幼儿为歌曲伴奏。

  1、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如拍肩、跺脚、拍手等,和着音乐节奏为歌曲伴奏,感受歌曲的节奏。

  2、引导幼儿在每一句的第一小节拍手表示,感受歌曲的四个乐句。

  3、幼儿用“啦”为歌曲伴奏,教师唱歌,幼儿哼唱“啦”,感受歌曲的旋律。

  五、幼儿完整学唱歌曲。

  跟着教师演唱1~2遍。教师用黑板上的简笔画提示幼儿学唱歌曲,记忆歌曲内容。

  跟着录音演唱1~2遍。请幼儿边唱歌曲边用自己喜欢的动作表演歌曲內容。

  【活动反思

  上学歌是一首朗朗上口的歌曲,简单易学,因此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幼儿的性格和心理需求入手,为幼儿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前导入,我用动情的范唱在加上合适的动作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有学习歌曲的热情和欲望。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为歌曲《朋友来跳舞》伴奏。

  2、尝试自选材料做打击乐器,并听辨其音色进行分类。

  3、体验演奏自制乐器活动带来的快乐。

  4、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5、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

  1、在活动区投放经过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如锅、碗、盆、筷子、积木等。

  2、幼儿利用废旧材料与父母合作自制的打击乐器,如纸箱、瓶盖串联、饮料瓶内装沙的沙球等。

  活动过程

  1、熟悉歌曲旋律,倾听音乐《朋友来跳舞》。

  2、设计用乐器演奏的节奏型。

  (1)边听音乐边即兴做身体动作。

  (2)教师归纳幼儿的创造,并带领幼儿随音乐做动作。(P51)

  3、分声部练习。

  确定一种节奏型,教师担任指挥,根据其节奏特点,进行分声部练习。如一组为××|,另一边×××|,其他节奏依次轮奏。

  4、乐器演奏。

  (1)倾听各自选择或自制乐器的音色。

  (2)持相同音色自制乐器的幼儿集中就坐。

  (3)由教师指挥,先确定节奏型,然后即兴指挥。

  (4)交换乐器演奏,体验各种自制乐曲用不同的演奏方法进行演奏带来的快乐。

  活动反思:

  以往的音乐图谱,我都会用一些图形、符号等加入,设计成幼儿容易看懂和接受的图形谱,今天是打击乐活动,我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思考怎么为幼儿准备打击乐的图谱。教案中提及让幼儿来即兴做身体动作,让他们倾听音乐后创编动作,也就是随着节拍来伴奏,我想这个过程是幼儿自由发挥,建立在以往打击乐的基础之上的,我如果事先规定好了节拍,倒显得约束了孩子们的创编动作。于是我在设计图谱的时候,尝试了只用小节符号分割,然后让幼儿即兴创编动作填充节奏符号的方法,看看孩子们是否能够实现这一目标。课堂中孩子们倾听了音乐《朋友来跳舞》,几遍以后他们对于节拍和段落也了解了,然后我就让他们自己来为歌曲配动作,我发现大多数孩子们都能比较自然的拍打出简单的节奏型,配合歌曲也十分的合拍。特别是歌曲的第一段节拍相对比较慢,孩子们的节奏很清晰。歌曲的第二段唱的相对唱得比较快,孩子们竟也能快速地创编节奏,完全让我出乎意料。《指南》艺术领域有指出“让幼儿倾听和分辨各种声响,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他对音色、强弱、快慢的感受”,这也符合指南的精神,突出了幼儿自己的方式,尊重了他们自发的表达与感受。

  不足:由于没有提前准备好打击乐器,也成为这个活动的遗憾,孩子们徒手练习以后还想用打击乐器配奏,又由于时间限制,我只能把这个机会留于音乐室活动了。

  小百科:跳舞通常指伴随音乐按照有节奏的步伐而移动,或者单独一个人,或者带一个舞伴,或者以集体形式,是为了好看或是追求某种涵意。

大班教案 篇5

  这个星期我们进行了主题《大树和小花》,而“我的小花园”是这个主题下的一个艺术活动,这是一首节奏轻快、有趣、优美的歌曲。花园里的情景通过歌曲的形式唱出来,对于幼儿来说非常有兴趣。这首歌曲在教学中,要求幼儿用欢快的情绪来演唱,那么教师用自身的情绪来调动幼儿的情绪这一点非常重要。歌曲中休止符处要唱出跳跃的感觉,是幼儿学唱这首歌曲的难点,需要教师利用适当的方法来引导幼儿唱好这首歌曲。

  在教学活动中,我利用歌词图谱法,孩子们很容易地理解了歌词并记住了歌词。这首歌曲歌词浅显易懂,却描绘出美丽的自然风光。再通过图片的介绍,让幼儿去发现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充分体现歌曲中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在活动中,我还用游戏的方式串连活动,活动中预设了花儿开了、花儿在哪里几个小游戏。孩子们跟着音乐的旋律表现了一朵朵美丽的花儿开放的情景,也充分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

  纵观整个活动过程,我发现孩子们做了游戏忘了唱歌,把幼儿的情绪再调动一些,让幼儿在游戏化的活动中更能表现自己。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在阅读课文基础上,认读新词新句,并理解其含义。

  2、通过阅读,能举例说出森林的美丽之处,并会根据课文内容将课文进行分段。

  3、培养幼儿对森林的热爱之情,激发幼儿争当“森林小卫士”。

  活动准备:

  1、教具:森林、辽阔、嫩绿、蟋蟀、茂密大字卡各一份。

  2、新词小词卡、小箩筐、早期阅读书人手一份。

  3、汉语词典、录音机及《鄂伦春》音乐带和《森林》朗诵带。

  活动过程:

  一、欣赏《鄂伦春》歌曲,导入活动。

  (1)请大家欣赏歌曲:《鄂伦春》。

  (2)这首歌喜欢吗?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歌曲内容?

  (3)歌曲里的人叫什么名字?他住在什么地方?

  (幼儿回答,并认读:森林)

  (4)今天,我们就来阅读新的课文——《森林》。

  二、幼儿自主阅读,教师帮忙解决阅读困难。

  (1)阅读过程中,你哪里不会?请你告诉大家。

  (幼儿回答,教师出示相应的词卡,请幼儿集体、个别认读。)

  (2)你还有哪里不会?

  (教师将幼儿不会的字、词、句写到黑板上,师生共同阅读。)

  (3)看着黑板上的字宝宝,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三、理解词句含义,感受课文中的森林美。

  (1)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词语,哪句句子?它们分别是什么意思?谁会用自己的话来解释一下?

  (教师根据幼儿回答情况,加以肯定,并鼓励幼儿平日里学会查阅词典,学会自己解决阅读中的认读困难。)

  (2)课文里的森林美不美?你最喜欢文中的第几段?它是什么内容?

  (教师引导幼儿用文中的词句来回答。)

  (3)你认为这篇课文可以分成几段?你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么分?

  四、游戏:你说我举

  从你的小箩筐内既快又准确地举出你听到的字宝宝的名字。

  五、思品教育

  美丽的森林是树的家;花的家;小动物的家。她会给我们的生活创造财富,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欢笑。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要关心她,爱护她。

  六、集体跟录音完整朗诵课文——《森林》。

大班教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1、说儿歌,理解儿歌的内容和特点。

  2、尝试口头仿编儿歌,发展创造力。

  二、活动重难点:

  1、重点:说儿歌,理解儿歌的内容和特点。

  2、难点:幼儿用“如果狮子……,还是不是狮子?”的句式,创编儿

  歌。

  指导要点:引导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并学习创编儿歌。

  三、活动准备:

  《狮子和蛋》幼儿用书、不同形态的狮子图片,图画纸、

  彩笔。

  四、活动过程:

  1、教师模仿狮子的吼叫声,请幼儿猜猜老师扮演的是什么动物。

  (通过互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2、出示幼儿用书,请幼儿看图讲故事。

  3、教师朗诵儿歌《狮子的噩梦》:

  狮子的噩梦

  如果狮子没有鬃毛,

  还是不是狮子?

  如果狮子没有牙齿,

  还是不是狮子?

  如果狮子长出斑点,

  还是不是狮子?

  哎呀呀!一场噩梦,

  吓坏了狮子。

  4、提问,理解儿歌内容:

  1)、狮子的噩梦是什么?(认读字卡:狮子)

  2)、你认为没有鬃毛的狮子像什么?你喜欢吗?

  3)、你认为没有牙齿的狮子像什么?你喜欢吗?

  4)、你认为身上有斑点的狮子像什么?你喜欢吗?

  5)、你觉得狮子如果变成那个样子,心里会怎么想?

  6)、你想为狮子设计怎样的新形象?

  5、幼儿学习朗读儿歌。

  6、请幼儿用“如果狮子……,还是不是狮子?”的句式,创编儿歌。

  五、延伸活动:

  出示不同形态的狮子图片,请幼儿观察,并动手为狮子设计一个新形象。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上一篇:幼儿工作计划

下一篇:大班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