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幼儿园社会教案

幼儿园社会教案

发布于:2022-03-15 23:21:59 作者:

【热门】幼儿园社会教案模板七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社会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热门】幼儿园社会教案模板七篇

幼儿园社会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去海边游玩的相关准备内容。

  2.能结合已有生活经验准备材料。

  3.体验情境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安全的戏水

  2.游戏卡

  3.图片--帐篷、一盆沙、玩沙用具、去海边的用品。

  活动过程

 一、操作-找到去海边需要带的物品,粘到游戏卡上。

  1.教师:想一想,去海边应该带些什么东西?

  2.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个小背包,还有很多小粘贴,

  请你找到去海边需要带的东西,然后粘到小背包上。

  二、讲述

  1.展示小背包,请幼儿讲一讲去海边准备带的物品。

  教师:小朋友,你都想带什么东西去海边?带这些东西有什么用?

  2.小结:去海边的时候,要带很多东西,如游泳衣、游泳圈、遮阳伞、太阳镜、遮阳帽、

  防晒霜、玩沙用具、水、食物等。

  3.了解去海边游玩的安全。

  课件:安全的戏水

  (1)教师:你们和谁去过海边玩?在海边都做了什么?

  在海边游玩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小结:我们在海边玩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不能一个人乱跑,

  游泳时要戴上泳圈,要有大人陪着。

  三、体验-教师将活动室创设成海边的情境

  1.请幼儿想象自己在海边,模仿穿泳衣、涂防晒霜的动作,一起玩沙、模仿游泳等。

  2.教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穿上泳衣,再涂点防晒霜,一起去海边玩吧。

幼儿园社会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红、绿、黄灯的作用,知道人行横道、禁止鸣笛等常见的交通标志及所代表的意义。

  2.懂得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3.喜欢帮助别人,与同伴友好相处。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三颗星星》故事视频、交通标志PPT等

  活动过程 :

  (一)故事导入。

  1.播放《三颗星星》故事视频

  2.提问:故事中的红星星、绿星星、黄星星分别指的是什么?

  (二)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讲解红、黄、绿灯的作用。

  1.早上妈妈送小朋友们来幼儿园的时候,遇到红灯你是怎么做呢?遇到绿灯你会怎么做?遇到黄灯呢?

  2.今天老师还带来了几张图片,小朋友们看看他们遇到交通信号灯的时候是怎么做的。看,这张图片上什么灯亮了?(红灯亮了),汽车都怎么样了?哎?老师想到了一句好听的儿歌:红灯红,像不像红眼睛,红眼睛,眼睛眨眼一眨,车子停一停,停一停。也就是说遇到红灯的时候,我们需要停下来。

  3.这张图片上什么灯亮了?绿灯亮了,车子都怎么样了,我们一块来给绿灯编一句好听的儿歌吧(绿灯绿,绿眼睛,眼睛眨一眨,车子向前进,向前进)

  4.谁能看着这幅图编一句儿歌(黄灯黄,黄眼睛,眼睛眨一眨,请你等一等,等一等)

  5.现在请小朋友们跟我一起把刚才编的儿歌完整的说一遍。

  6.现在小朋友们知道了交通信号灯的功能,但是如果有了红绿灯我们不遵守,会发生什么事情?

  总结:小朋友们,平时我们要一定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哦。

  (三)认识常见的几种交通标志。

  1.除了交通信号灯,还有好多的交通标志,老师也带来了很多交通标志,小朋友们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那小朋友们知道他们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颜色吗?

  2.老师来告诉你们吧,红色的交通标志是禁止的意思,告诉我们不能这么做;黄色的交通标志是告诉我们要注意安全;蓝色的交通标志告诉我们可以这么做,今天我们就先来认识几种简单的交通标志。

  3.依次出示剩余的几幅交通标志场景图,让幼儿观察。

  4.刚才我们学习了这么多交通标志,现在我要看看小朋友们是不是知道这些标志代表的意思。看这个小朋友的作法对吗?为什么?

  5.今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交通标志,为了我们的安全,以后再马路上看到了一定要自觉遵守,如果爸爸妈妈或者小伙伴没有遵守,我们也要及时的提醒他们。

  活动延伸:

  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开着车出去游玩吧!男孩一队,女孩一队,准备好了吗?我们出发了,唱着学的儿歌离开。

  反思:

  在活动中我首先提出问题,激发幼儿的兴趣,接着结合图片认识一些常见的交通标志,引导幼儿观察,有斜线的标志就是不能做的事情,是禁止性标志;引导幼儿结合现实生活,进一步理解认识一些常见的标志,注意了知识与实际的结合。本次教育活动动静交替、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幼儿参与积极性高。

  小百科:交通标志,用文字或符号传递引导、限制、警告或指示信息的道路设施。

幼儿园社会教案 篇3

  活动目的:

  1.通过观察、实验,进一步了解糖和盐的特性,能说出它们的异同和用途。

  2.粗略知道糖和盐是怎么来的',萌发对科学的兴趣。

  3.知道日常生活中一些加盐和糖的制品。

  4.知道吃甜食和含盐量食品的卫生要求。

  活动准备:

  1.每人两只小杯(最好是透明的),分别放些精盐和绵白糖,杯里各放一个小勺。

  2.每桌放一个分格盘,格内分别放着精盐、粗盐、红糖、白砂糖、绵白糖、冰糖等。湿毛巾若干块。

  3.幻灯机、录音机各一架,幻灯片3张,磁带一盒。

  4.酒精灯、烧杯。 活动过程:

  一、区分糖和盐

  1.启发幼儿运用眼、鼻、口等感官辨别出哪一杯是糖、哪一杯是盐。说说它们各是什么味道,你又是怎 么知道的。 (提示小朋友用眼看、用鼻闻、用手捏、用嘴尝,并把自己的感受用“悄悄话”告诉老师。幼儿间亦可悄 声交谈,然后请幼儿举手发言)

  2.教师小结: 小朋友知道一只杯子里放的是糖,一只杯子里放的是盐。用嘴尝,糖是甜的,盐的咸的;用鼻子闻盐没有气味,糖有点香味;用手捏,盐是松的,糖有些粘乎乎的。糖和盐都可以食用。

  二、小实验:糖和盐的溶解

  1.有两个小朋友,一个叫圆圆,一个叫方方。圆圆想喝糖水;方方想喝盐水,怎样做糖水和盐水呢?(让孩子自由交谈,说出方法,老师鼓励孩子积极参与操作实验)

  2.老师为每个幼儿的杯里加温开水,先让幼儿观察糖和盐的变化,再请幼儿用小勺轻轻搅拌,直至看不 见糖和盐。 水倒进有糖(盐)的杯子里,糖(盐)有什么变化?(变少了)小勺搅拌以后,糖(盐)怎么样了?(看不见了)它们到哪儿去了?(化掉了)糖水是甜的,给谁喝?(给圆圆喝)盐水是咸的,给谁喝?(给方方喝 )

  3.幼儿品尝自制的糖水和盐水。

  三、糖和盐的用处

  1.让幼儿自由观察分格盘里糖和盐的品种,并能讲出它们的名称(红糖、白糖和冰糖,粗盐、细盐)。

  2.让幼儿想想说说,自己知道哪些糖和盐的制品,鼓励孩子说得不一样,说得越多越好。

  3.请大家说说吃糖和盐制品要注意什么? 幼儿充分发言后教师概括:糖制食品不能吃得太多,吃了以后要漱口。睡觉前最好不吃糖和甜点心。盐制食品很香也很好吃,一个人不吃盐就会没有力气,要生病,但吃得过量对身体也有害处,也会得病,所以食用 盐制食品要适量。

  四、糖和盐从哪里来

  1.教师放“糖的制作过程”的幻灯片,同时放录音作介绍: 我们的名字分别叫红糖、白糖和冰糖。我们都是用甘蔗或甜菜做出来的。人们把甘蔗或甜菜榨成汁,去掉里面的杂质,放在容器中蒸煮,提取出来的棕色的带粘性的颗粒,就变成了红糖。在红糖里加上一种特殊的吸色剂后再煮,糖里的红颜色被吸走了,就变成了白糖。白糖里含有一定的水分,再把这些水分蒸发掉,剩下冰 块似的东西,就是冰糖。

  2.放“盐的来源”幻灯片,并播放录音作介绍: 我的名字叫盐,大海是我的家乡。人们把海滩拦成一块块浅浅的盐田,盐田里的水被太阳一晒蒸发掉了,白花花的盐就留在了地面上,那就是粗盐。工人叔叔再把这些粗盐送到工厂,经过加工提炼,就变成精盐(也 叫细盐)。

  3.小实验:煮甘蔗汁和盐水,观察糖和盐的形成。

幼儿园社会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应该注重幼儿一日生活的培养。加强幼儿的常规训练不仅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规律,还可以增强幼儿的安全感,培养幼儿的自律能力。《纲要》中也指出:"教师应建立良好的常规,减少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培养幼儿的自律。"因此,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一日生活常规尤为重要。我们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入手,重点抓的是养成有良好的喝水进餐习惯,让幼儿制定生活活动规则,从而促进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顺利进行,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

  活动目标:

  1、乐意与集体成员共同制定生活活动规则。

  2、理解规则的意义,体会规则的重要性。

  3、能正确判断活动的行为对错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图片若干、规则卡片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教师出示饮水图片,让幼儿讨论图片中行为的对错。

  师提问:图片中哪里错了?为什么不能这样做?我们应该怎样做?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与同伴制定相应规则

  1、让幼儿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规则。

  2、大胆说出自己制定的规则。

  3、幼儿说出规则后,教师将相应规则粘贴在黑板上。

  4、教师小结。

  四、出示进餐图片,讨论并制定相应规则。

  五、结束部分:教师与幼儿一起把制定的规则粘贴在活动区域墙上,鼓励幼儿共同交流,共同遵守。

  活动延伸:

  继续同幼儿一起制定早操、入厕、午睡等活动规则。

幼儿园社会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连接”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连接本身就有无数个可以挖掘的教育点。针对大班幼儿的实际需要,以“连接”的好玩性为出发点,以身体连接作为切入点,挖掘社会领域的价值。本活动让幼儿通过与同伴合作探索舒服、牢固、安全的身体连接方式感受“连接”的快乐,通过游戏活动的互助需要体会“连接”的力量,通过生活中的身体连接感受“连接” 的温暖,让幼儿真正了解身体连接的必要和重要,会正确地进行连接,并愿意通过连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活动中体会团结互助和相互关爱带来的美好。

  【活动目标】

  1.了解身体可以进行多种方式的连接,感受连接的不同作用。

  2.能大胆的表述自己的想法,愿意与同伴合作玩连接游戏。

  3.体会连接的乐趣,萌发互助、关爱的情感。

  【活动准备】

  课件《有趣的连接》,新闻视频。

  【活动过程】

  1.谈话,引起幼儿兴趣。

  出示图片,提问:小猴子想到什么办法才能摸到池塘中的月亮?猴子们为什么要连接在一起?

  2.结合图片,了解“连接”的作用。

  (1)讨论:日常生活中,我们做什么事情需要把身体连接起来呢? 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生活中身体的“连接”及作用。

  (2)游戏:好玩的连接游戏,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不同的方法连接。

  (3)结合图片,引导幼儿了解“连接”的不同作用。分别出示救人、取暖和足球人墙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连接”的不同作用。

  提问:他们在干什么?他们之间有连接吗?

  小结:身体的连接让我们更加团结,有力量,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困难。

  3.感受心与心的连接

  (1)讨论:心和心可以连接吗?你的心还可以和谁连在一起?

  (2)观看视频,感受心连心的关爱与帮助。

  小结:心与心的连接可以给自己关心的人和需要帮助的人带来温暖, 让她感受到爱。

幼儿园社会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和故事了解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2.善于发现一日活动中不守规则的现象,联系生活实际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及想法。

  3.运用已有经验以绘画方式设计班级公约,并养成自觉遵守的习惯。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5.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课件:不守规则的丁当狗。(网上可下载《幼儿画报》20xx年第36期《好习惯故事》栏目)

  2.联系生活实际的录像、图片等。

  3.记录的彩色纸、笔。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了解规则的重要性。

  1.教师:有一只叮当狗,想到游乐场去玩,他是怎么做的呢?下面就请小朋友们一起来看一段叮当狗的录像。

  2.幼儿欣赏课件:《不守规则的叮当狗》。

  3.讨论、交流。

  (1)叮当狗去游乐场发生了什么事情?

  (2)小动物们对叮当狗的做法感到满意吗?他们是怎么说的?

  (3)你觉得叮当狗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4)最后花喜鹊对叮当狗说了一段什么话?

  4.教师:是呀!叮当狗这样做很不好,小动物们都不喜欢他,让我们一起把花喜鹊说的话告诉叮当狗,让他牢牢地记住:"叮当狗,听我说,做游戏有规则,大家都遵守,玩得才快活!"

  (二)"火眼金睛",找出不守规则的行为。

  教师:生活中规则处处有,时时需要我们来遵守。现在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名字就叫"火眼金睛",看看谁的眼睛就象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请大家找找图片中一些不守规则的现象,并说一说这样做为什么不对。"火眼金睛"的游戏是有规则的,拿就是--谁先发现谁就叫停。看谁找得快,说得好。

  1.播放幼儿一日生活的录像片段,引导幼儿发现规则。

  (1)升旗时:行注目礼时眼睛不看国旗。(国旗是国家的象征,升国旗时行注目礼是尊敬国旗热爱国家的表现。)

  (2)吃饭时:在和旁边的小朋友讲话,不专心吃。(讲话不仅吃得慢,饭要变冷,而且有时还会将米粒呛到器官里,骨头卡到喉咙里,会有生命危险。)

  (3)上下楼时:两步一走。(踩不好,会从楼梯上摔下来,身体受伤。)

  (4)课间时:和同伴在走廊里奔跑。(玩得满头大汗容易生病,还会你撞我、我撞你摔跤。)

  (5)洗手时:推挤前面的小朋友。(盥洗室很滑,脚下不稳就摔跤。)

  (6)玩滑梯时:从下往上爬。(容易摔跤,还会影响别的小朋友。)

  2.边看边说,有哪些不好的行为,可能会有什么后果?

  3.教师:说的好。看来小朋友们都有一双孙悟空的"火眼金眼",都找到了,还明白了不守规则不仅自己会受到伤害,而且还可能会影响到别人,老师相信你们今后一定能做个遵守幼儿园规则的好孩子。

  (三)操作实践,制订班级公约。

  1.教师:我们小朋友每天都要在班级生活学习,那在班级中也要有各种各样的规则做保障,请大家想想在我们班级里应该遵守哪些规则,形成我们的"班级公约",请大家和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

  2.分组讨论、交流。

  3.幼儿操作设计一日活动规则标记。

  4.展示标记,并说说适合放在活动室的什么地方,为什么?

  结束语:规则处处有,大家来遵守,方便你我他,生活更美好。让我们一起把自己设计的规则图制订成"班级公约",做到人人遵守班级公约。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将一日活动规则设计成棋谱,幼儿进行棋类游戏。

  2.家园共育:提供图文并茂的班级公约,由家长监督幼儿每日反思。

  3.日常渗透:在各项活动中提醒自觉遵守分享、轮流、等候等的游戏规则。

  资料附录:

  故事:不守规则的丁当狗丁当狗,乐呵呵,"叮叮当当"唱着歌:"今天我去游乐场,我最喜欢过山车。"走上街,皱眉头,排队等车人真多。一个一个又一个,一排排成一条蛇。车进站,门打开,丁当狗一下扑上来:"我可没有耐心来排队,管他什么应该不应该。"右手扒开小花猫,左手推倒猪太太。上了车,抢个位,高高兴兴看窗外。大象伸出长鼻子,一下卷起丁当狗。一举举到半空中,丁当狗吓得直发抖。大象鼻子晃又晃,把丁当狗轻轻放地上:"丁当狗,你想想,不守规则不应当。"花喜鹊唱起歌:丁当狗,听我说,做游戏,有规则,大家都遵守,玩得才快活。

  设计意图:

  社会规则是约束每个人言行的道德准绳,可如今的独生子女自私、霸道,样样都要争先,不守规则,其行为还直接导致了同伴关系的不融洽,受孤立。为此,我们针对幼儿中间存在的这一现象,在日常活动中要求幼儿遵守分享、轮流、等候等游戏规则,故事《不守规则的丁当狗》通过叮当狗去游乐场游玩发生的一系列不守规则的行为,让幼儿有所感触,从丁当狗的行为中折射出幼儿平时的行为。此活动将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幼儿进行换位思考,并明白不遵守规则给别人造成的后果。从而帮助幼儿理解规则的重要性,并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习惯。

  活动反思:

  课始,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公约:公约是集体共同制定的、大家共同遵守的约定。为了让集体更文明,班级更美好,我们可以针对班中存在的问题制订班级公约,通过班级公约的形式来规范我们的行为,督促我们改正不良的行为。

  然后,以六人小组的形式分组讨论,确定哪些是我们班存在的问题,需要加入班级公约,督促我们改进。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人人发言,并由组长记录下。

  再请每组介绍分别制订出的公约,进行班级交流,针对什么问题,制订什么约定。在交流过程中要求学生对各组提出的约定条例进行表决。全班通过或绝大多数人通过的就记录在黑板上。交流结束后,黑板上就记录下了我班的文明公约。再请同学仔细看一遍,是否还有改进的地方,再进行班级公决,定下班级公约。

  课后我把学生制订的公约进行整理,张贴在班级醒目之处,并请学生签名。在情感上,学生能够接受班级公约的制定活动,并有按照班级公约规范自己言行的意愿;在行为上,大部分学生能够表现出符合班级公约的行为。

幼儿园社会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让幼儿认识自己的性别,进一步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意识。

  教学准备:

  1、男孩子、女孩子卡片各一张。

  2、裙子、短裤若干(与班的男、女幼儿人数相等)

  教学过程:

  (一)出示男、女孩子卡片,让幼儿知道自己的性别。

  1、“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客人,他们是谁?”(一个男孩子,一个女孩子)

  2、“那么,你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呢?”(教师帮助幼儿区分自己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 )

  (二)请幼儿选服装,进一步认识自己。

  1、“这儿有许多漂亮的衣服,我们来看看哪些是女孩子穿的哪些是男孩子穿的?”

  2、“请小朋友一起选出你爱穿的衣服。”(教师进一步帮助幼儿区分性别)

  (三)组织幼儿结合性别,学会自己上厕所。

  1、“刚才,小朋友都知道自己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了,那谁知道,男孩子、女孩子是怎样上厕所的呢?”

  2、组织幼儿上厕所,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教学,孩子们能够知道自己的性别,并会用正确的方法上厕所。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