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发布于:2022-03-27 13:48:00 作者:

有关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模板汇编7篇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模板汇编7篇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1

  【游戏玩法建议】

  1、幼儿吹画时,在乐曲A段中每个乐句1--3小节引导幼儿用自己创编的雨点的动作表对准纸上的种子吹风;反复四次。B段引导幼儿用手指随音乐的变化画出小树苗的枝叶。

  2、吹画结束后将幼儿的作品进行展示,体验成功感。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乐曲清新优美的旋律与蓬勃向上的意境,积极参与多样化的欣赏和表现活动。

  2、尝试运用吹画、体态动作等方式表现种子逐渐钻出地面,慢慢长大的情景。

  3、萌发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与美好生活的向往,体验创造的乐趣。

  4、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理解歌词,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5、初步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节奏既充满幻想希望的情感,并尝试用语言进行表述。

  【活动过程】

  (一)讲述《种子托比的故事》,自然引出活动内容。

  师:在一片美丽的大森林里,有高高的大树……(故事详见附录),种子托比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引导幼儿完整倾听音乐。

  1、引导幼儿完整倾听音乐跟随故事的情节自由想象种子托比的变化。

  师:你觉得托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再次完整倾听音乐,初步感受音乐所表达的优美的意境。

  师:是谁叫醒了托比?托比被叫醒后会发生哪些事情?

  (三)结合图谱,引导幼儿感受AB两段不同的音乐性质和所表达的音乐意境。

  1、引导幼儿感受A段音乐师:调皮的小雨点和风宝宝来到托比身边,它们是来叫醒托比的吗?

  (l)教师随音乐操作A段图谱,帮助幼儿理解A段音乐中蕴含的情境节奏。

  师:小雨点和风宝宝把托比叫醒了吗?它们来了几次?如果你是小雨点和风宝宝,你会怎么叫醒托比呢?

  (2)教师引导幼儿大胆表现小雨相风的动作,教师选取有代表性的动作引导幼儿一起进行动作再现。

  (3)结合幼儿的想象,鼓励随音乐动作模拟再现A段种子发芽的情境。

  2、引导幼儿欣赏B段音乐。

  (1)教师随乐用画笔逐步描绘出种子托比蓬勃生长,成为大树的情境,加深幼儿感受。

  师:托比慢慢地钻出了地面,慢慢地它又有变化啦,我们一起来看看。

  (2)引导幼儿尝试用肢体动作来再现托比长出枝干和叶子的情境。

  师:托比是怎样慢慢长成大树的?你能试一试用动作告诉大家吗?

  教师根据幼儿表现提出要求:和音乐配合才能让托比长得又高又美。

  (3)引导幼儿大胆用动作模拟再现B段情境,提醒幼儿动作合拍。

  (四)运用多种形式加深幼儿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对音乐的理解。

  1、引导幼儿尝试运用肢体动作再现种子萌芽、成长的情境,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2、观看flash,进一步加深幼儿对音乐蕴含情境的理解。

  3、引导幼儿伴随音乐,以吹画的形式再现种子萌动、逐步成长的过程,充分感受音乐的氛围。

  4、欣赏幼儿作品,充分感受音乐充满着喜悦与希望的意境。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喜欢单独表演和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兴趣,体验在歌表演中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2、引导幼儿探索在歌表演中如何运用脸部表情和动作与他人交往。

  3、引导幼儿唱出歌曲中2/4拍和3/4拍的不同节拍感觉。

  4、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5、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活动准备:

  课件、已学会儿歌《小熊过桥》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出示课件,引起幼儿兴趣。

  2、说儿歌,完整欣赏歌曲。

  教师范唱,幼儿拍手。

  3、随节奏说儿歌。

  (1)教师示范随节奏说儿歌的方法。

  (2)幼儿随音乐节奏说儿歌。

  (3)幼儿随音乐学唱整首歌曲。

  4、引导幼儿用两种动作表现歌曲的强弱拍,体验2/4拍和3/4拍的`不同节拍感觉。

  (1)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2/4拍和3/4拍的不同。

  (2)出示课件,引导幼儿找出三拍子和二拍子的强弱规律。

  5、幼儿学唱歌曲。

  (1)请幼儿完整地唱一遍。

  (2)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小熊过桥的表情,培养幼儿乐于助人的优良品德。

  (3)随音乐表演。

  延伸活动:

  学习歌表演。

  请幼儿戴上头饰表演,也可交换头饰。

  活动反思:

  1、要落实读写基础知识

  读书形式要根据儿童心理的课文的特点,灵活多样。我通过让学生自读,开火车读,小组轮读,男女生竞赛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把自己的感受带到朗读中,使学生从中受到教益。

  本课的重点要掌握6个生字的音、形、义。我先让学生观察,讲讲写字要注意的地方,跟老师书空后再写到田字格中,把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落到实处。

  2、要用丰富多彩的语言进行组织教学,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评价。

  一年级小朋友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进行组织教学及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引导时,忌语言单调,用命令式的口气,宜用激励的方法,用丰富多彩的语言吸引学生。

  3、要有扎实的基本功,给学生起好模范作用。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确实,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自身读、写、画、唱、跳各方面的能力都要过硬。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用简笔画的形式把课文内容板书出来,板书就是一幅美丽的画,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另外,我声情并茂地范读、美观大方的粉笔也给学生起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熟悉旋律,了解歌词。

  2.初步学唱《礼貌歌》,在教师动作的暗示下唱准弱起节奏和附点音符。

  3.知道相互宽容会给大家带来快乐。

  活动准备:

  1.平时经常使用礼貌用语“对不起”“没关系”。

  2. 录音机、录音磁带《礼貌歌》。

  活动过程:

  (一)在音乐《好孩子有礼貌》的伴奏下,幼儿随音乐按节拍进入活动室。说一说,平时常用的礼貌用语。

  教师:我们都是有礼貌的好孩子,你都会说哪些礼貌用语呢? (对不起、没关系、请、谢谢、您好)教师:昨天我遇到一件不愉快的事情,我很想把这件坏事变成好事,但我不知道怎样做才好,我唱给你们听一听,你们大家来帮助我,好吗?

  (二)幼儿熟悉歌曲旋律,了解《礼貌歌》的歌词内容。

  1.幼儿倾听教师稍慢的范唱歌曲前半段(从开头至“你只是眯着眼睛望着我”),了解歌词内容。

  2.教师再一次范唱歌曲前半段,重点帮助幼儿进一步熟悉“只是眯着眼睛望着我”这句之前的部分歌词内容。

  3.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帮“我”解决这件“不愉快地事情”。可以从“你---泼水的人”、“我---被水泼到的人”两方分别讨论:怎样做才能让大家都高兴起来?

  4.教师范唱歌曲的后半段。

  (1)教师范唱歌曲,引导幼儿熟悉歌词,学唱歌曲。

  (2)教师帮助理解音乐的情节,引导幼儿学唱歌曲。

  (3)教师带领幼儿边做动作边演唱。

  (4)结伴表演唱:幼儿两两结伴,边表演边唱歌。

  教师: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歌曲里是不是也是这样说的。

  (三)教师引导幼儿学习演唱歌曲,迁移记忆策略。

  1.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尝试跟随音乐(较慢的)整首学唱《礼貌歌》。

  2.教师引导幼儿迁移记忆的策略,记忆歌词。

  教师:歌词这么长,你们在唱的时候觉得困难吗?假如我们不能很快的记住,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帮助我们记住这些歌词呢?

  3.教师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的记忆歌词的经验。

  教师:我们以前学过哪些记忆歌词的方法?

  上次我们学歌曲时,老师出示了一张图,我们用的是看图学歌的方法;还有一次,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根据每句歌词的内容编了许多动作,然后在动作的帮助下记住了一首歌词很长的歌,那么我们这次学《礼貌歌》可以选用什么方法呢?(假如幼儿原有经验中没有记忆策略,建议教师可以选用动作记忆法和幼儿共同创编动作演唱歌曲,之后引导幼儿反思:是什么方法帮助我们很快记住了这首较长的歌曲呢?)4.帮助幼儿明确在此活动中,可以重点运用“动作记忆法”来熟悉理解歌词。

  5.教师和幼儿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6.教师尝试逐步减少对幼儿的帮助,不带唱,或只唱幼儿有困难的部分内容,让幼儿尽快学会这首歌曲。

  (四)幼儿结伴表演,感受相互宽容带来的快乐。

  1.幼儿散点站位,教师和幼儿分别扮演歌曲中的两个角色,共同演唱歌曲。

  2.教师引导幼儿反思此时大家心情愉悦的原因,体验宽容带来的乐趣。

  教师:刚才我们还因为被人将水泼到鞋上这件事不高兴,为什么现在你很开心呢?

  活动延伸:

  1.这首歌曲旋律富有浓郁的新疆民族特色,在幼儿学会演唱歌曲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幼儿创编与音乐性质更加和谐的新疆民族舞蹈的动作,边唱歌边表演,从而更好的体验和表现音乐。

  2.环境创设:引导幼儿探索生活中的文明行为,然后教师和幼儿共同设计,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制作成小标记,粘贴在活动室的适当地方,以提示大家更好的做讲文明有礼貌的好孩子。

  3.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向家长宣传“宽容与理解”的积极意义,以便在今后幼儿遇到问题时,成人能够以“宽容与理解”的心态,鼓励、支持幼儿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4.在美术活动中,引导幼儿回忆自己日常看到过的文明礼貌行为,用纸、笔来进行表现。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受欢快、流畅的音乐风格,用图谱来感受、了解ABA的曲子结构。

  2、运用肢体感应A段的渐强渐快,分辨B段乐句的音乐元素。

  3、借助故事情境来想象,体验倾听、辨析、互动的乐趣。

  4、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5、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活动准备:

  小的矿泉水瓶、水、盖子里有颜料、魔法布、约翰斯特劳斯《加速度圆舞曲》选段1:27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趣引题。

  1、师:在森林里,有一间小木屋,里面住着小精灵,她可神奇了,会变魔法呢。

  2、提问:什么叫变魔法?(幼:变魔术……)

  会变出什么异想不到的东西呢?(幼:好吃、好玩……)

  3、小结:变魔法就是会出其不意变出你想不到的东西。

  二、情境贯穿,感受旋律。

  1、承接:小精灵会变很神奇的“魔汤”,变魔汤时,要用到瓶子和布。(遮挡)

  2、师出示瓶子和魔法布,开始神秘的变魔法。

  3、播放音乐——一边听音乐,一边变魔法。(师故作神秘的肢体动作和着音乐节奏魔法)

  4、音乐结束后,水瓶里的水变色了。

  提问:在变魔法时,老师做了哪些动作?

  (幼:点一点、摇一摇、手指收拢放开的动作……)

  三、绘画记录,引出乐谱。

  1、承接:小精灵把魔法配方放在音乐里,我们尝试着把音乐记下来。

  2、边完整听音乐旋律,边用记号笔在黑板上描绘乐谱。

  3、梳理经验,提问:谁能看明白这个魔法秘诀要做些什么事情?

  (搅拌——用力转圆圈;追问:一共要搅拌几次?3次。在什么时候要搅拌?)

  (手晃动——谁能看出来用有什么不一样?回应:反正看上去下边要比下边要长一点,大一点)

  (追问:还有两个很小的点点。在哪里?幼儿在乐谱上指认。回应:点住它,不让魔法逃掉噢。)

  (??——这是问号。回应:等到我们上了小学就知道它的用处了)

  4、幼儿通过图谱,聆听音乐。(教师带动幼儿做动作)

  细节提问:每一次搅拌好后,要加几次魔法?(4次)

  四、动作感知,深入乐段。

  1、老师带动幼儿共同听音乐做动作。(提出拿瓶子的要求)

  常规要求:瓶子拿好后,放前边,不要乱动噢,不然魔法可要逃走了。

  道具准备:这一次没有在瓶盖上涂上颜料。

  提问:怎么了?——幼:没有变出来。

  2、讨论为什么没有变出彩色水的原因。

  细节回顾:先轻一点搅拌,后再变快速度。

  小结:力气不一样,速度不一样。

  4、再次尝试听音乐变魔法(节选到搅拌动作)

  5、接着讨论摇晃的动作,轻的几次?重的几次?

  6、收回瓶子后,用音乐把魔法传递给大家。(闭上眼睛)

  五、展现成果,升华活动。

  1、师:请小朋友们随意站在一个瓶子前面,用神秘的口吻告诉幼儿:“魔法师变魔术可要用到魔法布噢。”请幼儿将布盖在瓶子上。

  2、师幼和着音乐做动作。

  3、音乐停止,师:现在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许个愿,就能美梦成真。

  4、揭开布,孩子们发现了瓶子水色的变化。

  六、延伸活动:

  师:这首好听的音乐名叫《加速度圆舞曲》,可以叫爸爸妈妈到网上搜索一下,也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欣赏这首好听的乐曲。

  活动反思:

  在反思中,我意识到音乐教育不是用说理的方法,而是通过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感受,陶冶情操,丰富幼儿感情,启迪幼儿智慧,培养良好个性。我的主打比较强,没有放手让幼儿自己大胆去思考讨论尝试,在引导幼儿音乐欣赏上面还没有达到目的,在分析音乐上让幼儿去说,去做,不一定一直是我带着幼儿说,同时,也看到了随机教育策略的重要性,及自己在引导幼儿学习、随机教育策略方面的欠缺。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5

  活动意图:

  音乐是人类生活的反映,人们用音乐抒发情感,用音乐愉悦生活,音乐能带给人们美感。音乐有益智的功能,能集中注意、激活思维、发展语言、丰富想象 的作用,可以促进幼儿智慧发展;音乐有调节情绪的功能,其情感性特征能给幼儿增添兴奋 情绪的积极动力;音乐有审美功能,能给予幼儿美的享受,美的音乐能够使幼儿情绪高昂地全身心投入到活动。萌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

  活动目标:

  1、用优美的歌声表达小鸟和树之间的情感。

  2、用欢快和哀伤的情绪唱同一首歌。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5、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小鸟给大树唱歌

  在《去年的树》这个故事中,树最爱听小鸟唱歌了,你们想听吗?

  播放音乐,完整欣赏。

  小鸟对树说了什么?你觉得好听吗?从哪里看出小鸟和大树是最好的朋友?

  二、学小鸟唱歌。

  1. 幼儿跟教师按歌词的节奏念歌词1~2遍。

  2.老师清唱歌曲,幼儿轻轻哼唱1~2遍。

  3、再次完整欣赏歌曲。

  用抒情优美的声音唱出小鸟和树之间真挚的情感。

  幼儿完整演唱歌曲,引导幼儿用欢快和哀伤两种不同的情绪演唱这首歌曲,尝试1~2遍。小鸟和大树在一起的时候,每天站在枝头给大树唱歌,那个时候它心里怎么样?(很高兴的)我们用和高兴的心。情演唱一次这首歌。小鸟不见了大树这个时候它的心里又怎么样?(很难受)我们用这样的心情也来演唱一次这首歌曲。小鸟看到树变成火柴时,是用什么样的声音给树朋友唱歌的?(用哀伤的情绪演唱。)

  幼儿分角色演唱,一半幼儿扮演树,一半幼儿扮演小鸟。

  互相角色对换。

  附《唱给树的歌》歌谱:

  1=B 6/8抒情地

  6 5 5 6 5 | 4 3 2 1 0 |6 5 5 6 5 |4 3 2 5 0 | 1 1 2 1 0|

  亲爱的树儿 我的朋友, 听我来唱首 好听的歌, 啦啦啦啦

  请接收我的 美好祝福, 让我们一起 唱这首歌, 啦啦啦啦

  6 6 7 6 0| 6 5 5 6 5 |4 3 2 10 ||6 5 5 6 5 |7 6 5 10||

  啦啦啦啦 听我来唱首 好听的歌. 让我们一起 唱这首歌。

  啦啦啦啦 让我 们一起 唱这首歌。

  活动延伸:

  回家后请爸爸妈妈陪同练习。

  活动反思:

  歌曲《唱给树的歌》是一首情感丰富的拟人化的歌曲,充满了童趣。幼儿在听听、唱唱、中充分感受歌曲优美、活泼的旋律。整个活动幼儿都在轻松、自然、愉快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参与着,体会歌曲中的情感,培养了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活动中教师投入的表现,孩子们才能收到感染和同化,真正的投入到歌曲中,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初步唱准切分音和休止符。

  2.在歌曲情境的提示下,学习歌唱游戏的玩法。

  3.在游戏过程中能适当控制自己的情绪,追逃时注意安全。

  4.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5.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活动准备:

  1.眼罩一个

  2.幼儿围坐成圆形。

  活动过程:

  1.教师讲故事,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幼儿玩歌唱游戏的兴趣。

  (1)教师:有一只小老鼠,喜欢玩捉迷藏的游戏,他蒙上了眼睛,走进房间,东摸摸、西摸摸,摸到了小伙伴的尾巴,就又蹦又跳,开心极啦!

  (2)教师:看看我这只小老鼠是怎么找到小伙伴的哦!

  2.教师边演唱歌曲,边示范游戏玩法,幼儿观察并初步熟悉歌词内容及歌曲旋律。

  (1)教师清唱歌曲两遍,示范游戏玩法,幼儿观察。

  (2)教师第三遍演唱歌曲,示范游戏玩法,引导幼儿了解歌曲结束时的对话。

  (3)教师第四遍演唱歌曲,示范游戏玩法,引导幼儿了解结束时两个小伙伴要做亲热的动作。

  (4)教师第五遍演唱歌曲,引导幼儿了解完整的游戏玩法。

  3.在教师的带领下,个别幼儿尝试摸小伙伴。

  4.引入猫捉老鼠的游戏情境,调动幼儿游戏的兴趣。

  (1)老师示范游戏玩法,幼儿观察。

  教师:房间里除了老鼠,还会有谁呢?

  老师继续示范玩游戏,幼儿观察。

  (2)引导幼儿用手指动作表现老鼠尾巴、猫尾巴。

  教师:如果请你用手指表现小老鼠洗洗的尾巴,可以怎么做?

  教师:怎么用手指表现小猫粗粗的尾巴呢?

  (3)在老师的带领下,幼儿尝试游戏。

  师幼共同游戏,重点引导幼儿观察教师如何摸尾巴。

  5.幼儿完整玩游戏。

  小百科:蒙目相捉或寻找躲藏者的游戏。也称捉迷藏。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7

  动作建议:

  1、A段八拍一个乐句,乐句的前四拍是4下剪的动作,后四拍则变一个造型。

  2、教师在B段中的示范动作尽量要优美。用教师自己的体态去感染孩子。

  3、教师B段音乐中,做前、后、左转、右转吊线暗示,教师鼓励幼儿理解后应尽快按暗示的方向变化身体位置和姿势。

  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的欢快气氛,体验与同伴一起合作扮演角色“放风筝”的快乐。

  2、通过观察教师的示范,掌握B段音乐老爷爷收放风筝的动作。

  3、倾听音乐,根据音乐的变化完整表现出放风筝的情景。

  【活动准备】

  1、音乐《放风筝》、风筝图片的PPT

  2、幼儿有过放风筝的经验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

  从前有一位老爷爷特别爱扎风筝,他扎的风筝啊栩栩如生、造型各异。

  (播放PPT,幼儿观察)

  老师出示四只不同种类的风筝图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爷爷都做了哪些风筝呢?”

  2、感受A段音乐,学习变风筝造型。

  过渡语:你们看哪些风筝来了?它是怎样出来的。

  (1)教师根据音乐变风筝造型,幼儿观察并发现教师变造型的规律。

  指导语:老师的风筝是怎样变出来的的?

  (2)幼儿边听音乐边按节奏变风筝造型。

  3、感受A、B段音乐,初步表现放风筝的情景。

  (l)继续讲述情境:你们猗猜后来风筝们飞上天了吗?可是没有老爷爷的线他们怎么飞得起来呢。不过就在这时老爷爷回来了,他不但没有生气,还带着这些风筝在天上自由自在飞翔,这些风筝都很聪明,老爷爷风筝线往哪边扯,他们就往哪边飞。他们飞啊飞直到,天黑才砸家呢。

  (2)倾听音乐,幼儿当风筝,教师当老爷爷,师生一起坐在座位上随音乐节奏自由模仿风筝向不同方向飞的动态。

  4、和幼儿一起玩放风筝的游戏,完整表现放风筝的情景

  (1)教师当老爷爷,师生一起玩放风筝游戏1-2遍。

  (2)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按节奏、飞得有美感的“风筝”,并请其示范。

  (3)请个别幼儿上来当老爷爷放风筝。

  (4)重点练习如何当老爷爷来指挥风筝飞舞。

  (5)幼儿两两合作,一人当老爷爷,一人当风筝玩游戏。

  引导幼儿评价:合作得怎样?动作是否优美、是否有节奏、是否看了主人的指挥

  5、出示中国龙的图片,引导幼儿如何集体合作变中国龙风筝。

  过渡语:今天老爷爷扎了一条巨龙风筝,你们能把这个大家伙变出来吗?

  (1)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变成一条龙,如何飞起来。

  (2)教师当老爷爷,放飞“中国龙”。

  我的小花园

  大班音乐——《我的小花园》

  一、目的:1、通过图谱教学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2、唱准弱拍起唱的歌曲,发展幼儿的节奏感。

  3、感受歌曲清新、优美的特点。

  二、准备:1、花园情景图一张,节奏谱若干,图谱一张;

  2、录音机一架 ,磁带一盒,钢琴一架。

  三、过程:(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1、律动《新疆舞》入室

  2、发声练习《逛公园》,要求愉快地演唱并唱准弱拍起唱的乐句 。

  3、节奏练习:

  我 的 花 园 种 满 了 什 么 ? ( 鲜 花 )

  0/ /0/

  ——————

  0X / X XX X/X0

  ——————

  这 里 有 什 么 颜 色 的 花 ? ( 白 花 )

  0 / / 0

  —— ——

  0X /XXX /X 0

  ————

  那 里 有 什么 颜 色 的 话 ? ( 红 花 )

  0 / / 0/

  —— ————

  0 X /X X X X/ X0

  —— ————

  (二)结合图谱,理解内容

  1、出示图谱,引导幼儿观察。

  2、师有表情地示范清唱一遍歌曲,表现歌曲清新、优美、舒畅的特点。

  3、提问:听了刚才这首歌,你有什么感觉?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三)学习歌词,掌握节奏。

  1、幼儿完整跟读。

  2、分句朗诵并根据歌词用体态节奏表示。

  3、幼儿根据图谱按节奏完整朗诵歌词。

  (四)熟悉旋律,学唱歌曲。

  1、按旋律朗诵歌词。

  2、提醒幼儿注意休止符,唱准弱拍起唱的乐句。

  3、认识图谱中“”(连贯)“”(放声唱)“”(弱拍起唱)的符号。

  4 、重点练唱弱拍起唱的句子,引导幼儿利用打拍子的方法帮助掌握并唱准音。

  5、幼儿练唱,采用合唱、轮唱、分组唱、个别唱等形式学唱歌曲。

  (五)幼儿复习舞蹈《拾豆豆》。

  (六)律动《兔子舞》出室。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上一篇:中班教案

下一篇:大班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