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幼儿园小班教案

幼儿园小班教案

发布于:2022-04-13 06:36:19 作者:

【精选】幼儿园小班教案集合五篇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幼儿园小班教案集合五篇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改变泥片造型、联想与创作活动,引导幼儿体验制陶的乐趣。

  2.学习运用捏压、团圆、盘绕等方法,大胆表现构想。

  活动准备:

  1.泥片若干(朱泥、紫泥、黑泥、白泥多种或任取一种)。

  2.工具:竹签刀、葫芦锥、鱼鳞刀、泥工板、湿抹布。

  3.布置“泥片造型”展示区。

  4.已初步掌握捏压、团圆、盘绕等简单技能,了解工具的用法。

  活动过程:

  1、玩泥片(操作、探索):

  2、师:瞧,这里有许多泥片,请你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玩一玩,泥片可以怎么玩?(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泥片,或卷或围拢或切,感受泥性,注意泥片造型的变化)

  3、泥片畅想(引导、联想):

  (1)师小结:你们真棒!把泥片一会儿变成卷,一会儿切成条;一会儿竖起来;一会儿躺下来,真像变魔术!你们会把这些泥片,变成小动物、小植物和其它有趣的小东西吗?

  (2)幼儿讨论:你想把泥片变成什么?

  (3)边看泥片造型,边引导幼儿联想:

  ①整片泥平着放,可以做成什么?

  ②泥片竖起来,像什么?可以变成什么?怎么变?

  ③卷卷的泥片像什么?添上些什么更像呢?

  4、泥片造型:(创作、表现)

  (1)介绍工具,引导幼儿说出工具用途。

  竹签刀切泥、鳞刀刻花,葫芦锥按孔。

  (2)提出要求:大胆做、试着做与别人不同的小东西。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使用不同的制陶方法。

  5、泥片展览(展示、体验):

  (1)在“泥片造型”展示区展览幼儿的作品。

  (2)不同形式的评价与展示:

  ①幼儿分散相互交流。

  ②取一两件作品,让幼儿猜猜制作的是什么。

  ③在集体中,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每个人的体形不同,人与人的长相也是不同的,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

  2、引导幼儿介绍自己,如姓名、性别、年龄、外貌特征等,增进同伴间的情感。

  3、复习高、矮、胖、瘦的概念。

  准备:能照出全身的镜子4面,大纸若干,记号笔

  过程:

  1、请幼儿自己照镜子,引导幼儿自由的用身体表现出不同的姿态,观察自己的体形。

  2、请幼儿分成两人一组,观察、比较各自的长相,例如:脸形、五官、手脚等,从中体会每个人的长相都是不同的。

  3、带领幼儿玩“一、二、三木头人“的游戏,让他们在游戏中观察各人的姿态,感受与同伴动作的不同。

  4、幼儿轮流躺在大纸上做一个最舒服的动作,另一个小朋友替对方勾画身体的外形,然后请幼儿在自己的图画上加画五官、头发、服饰等,并写上姓名,幼儿相互欣赏,介绍自己,如姓名、性别、年龄、外貌特征等,引导幼儿进一步发现人与人的不同。

  5、请幼儿运用“……比……高/矮/胖/瘦一点“的句子,描述同伴的体形。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知各种萝卜的不同特征,指导萝卜的品种。

  2.初步尝试在表格上记录自己猜想的结果。

  3.愿意进行探索活动,感受发现的快乐。目标制定从情感、态度、知识技能三方面制定,全面、有效。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白萝卜、胡萝卜、一点红、绿萝卜的实物准备;小刀一把;

  再准备一块砧板。

  活动过程:

  一、萌发探索萝卜的兴趣,教师引导

  老师:小朋友,小兔菜地里的萝卜成熟了,让我们一起去帮帮他们,拔萝卜吧!

  师幼随着音乐,拔萝卜。

  二、 感知萝卜的外部特征(颜色、形状、表面)

  老师:你拔了一个什么颜色萝卜?

  老师:白色的萝卜形状是怎么样的?(椭圆形)

  老师:白色萝卜叫白萝卜。

  ——一点红

  老师:萝卜上有白色、有红色,这叫一点红。

  ——胡萝卜

  老师:这个萝卜是什么颜色?是什么形状的?

  ——绿萝卜

  老师:绿萝卜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心灵美。

  绿萝卜摸起来,是什么感觉?

  这些萝卜是长在哪里呢?(泥土里、田里)

  ——出示PPT

  老师小结:其实这些萝卜是一个大大的根,长在泥土里,我们需要用大大的力气把它们拔起来。

  三、 萝卜分类

  货架上四个框框,有红色、绿色、橘黄色、一点红的四种颜色的框框

  ——幼儿根据自己手中的萝卜的类型进行分类

  老师小结:我们认识了萝卜的颜色,这些都是萝卜表皮的颜色,就像我们小朋友穿的衣服一样。

  四、观察、记录萝卜皮肉的颜色

  如果把萝卜切开来,会是什么颜色呢?

  ——出示表格

  老师:这张表上有什么呢?表格上的小问号是什么意思呢?眼睛是什么意思?

  ——教师根据幼儿的猜想,依次贴上不同的颜色标志

  ——切开相应颜色的萝卜,让幼儿进行验证。

  老师小结:原来呀,白萝卜和胡萝卜表皮的颜色和肉肉的颜色是一样的。

  老师:一点红、心里美的萝卜切开来是什么颜色呢?

  ——拿2张颜色图片,上来贴在表格上。

  老师:请小朋友说说看,你选了哪几种颜色?为什么?

  ——女孩子、男孩子分组粘贴,进行猜想

  一点红——切开来(白色)

  心里美——切开来(枚红色)

  五、品尝萝卜

  老师:那我们小朋友都喜欢吃萝卜吗?---喜欢、不喜欢。

  教师小结:其实,萝卜的营养非常的好,也很好吃,我们要多吃它。小兔为了感谢我们给我们送来了很多好吃的萝卜,你们想怎么烧呢?陈老师这里也有几种烧法,一起来看一看吧。有......

  老师:“你们想不想吃啊?”-------想

  老师:“我们樱桃班里的甬港饭店已经为我们准备了美味的萝卜宴,我们也一起来尝尝吧?------好(放音乐结束)

  活动反思:

  对于小班幼儿,创设情境的教学是有效的导入方式。

  有幼儿说“像小老鼠的脑袋”,教师可以抓住时机,以此来丰富幼儿的想象。

  对幼儿抓得比较紧,牵着幼儿走。应以对话的形式和幼儿进行交流,让活动更加生动、流畅,

  按萝卜的自然属性颜色进行分类。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

  形象生动的表格用猜想、验证的方式,帮助幼儿梳理经验。对小班幼儿,这种表格的记录方式也是可行的。

  打破思维定势。“眼见的才是真实的,不能想当然。”

  切萝卜的方式,应该多角度去切,让幼儿切实查证萝卜里面的颜色,这样才是科学的。

  小朋友知道了萝卜不仅有趣,它还有很多吃法,刺激幼儿的食欲。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4

  花儿与蝴蝶

  班级:小班

  课时:二课时

  活动内容:绘画、折纸

  一、设计思路:《花儿与蝴蝶》是一次绘画与折纸相结合的美术活动,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绘画水平,主要活动方式是幼儿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小草的绘画,再学习利用彩色纸折出花朵,粘贴于小草上,组成一幅独特的画。活动中幼儿感受绘画色彩的美丽,体会折纸带来的乐趣,同时也促进了幼儿小手肌肉的发展与协调能力。幼儿从自己制作的这一幅形式别样的画中获得满足感,成功感,有探索其他材料作画的兴趣。

  二、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幼儿通过活动了解到小草叶子的生长有疏密关系,花朵的粘贴也要注意同样的问题。

  2.能力目标:

  (1)幼儿学会花朵的折法,能够独立完成折花朵;

  (2)幼儿能够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会小草的简单画法,知道叶子的固有色;

  (3)活动后幼儿有能够完成一小幅类似的折纸作品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活动幼儿有探索不同材料作画的兴趣,并喜欢艺术活动,热爱美术。

  三、活动重难点

  重点:幼儿学会折花朵;

  难点:幼儿了解把握小草的疏密关系。

  四、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两幅折好的折纸示范画(向幼儿展示);一大幅完成了一半的小草绘画(幼儿完成另一半,供幼儿粘贴花朵);38张大小不同的彩色折纸(正方形);教师示范用的折纸两张(较大,颜色鲜艳以吸引幼儿)。

  幼儿准备:无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说手指游戏《什么是幸福》。

  (目的:游戏使幼儿注意力回到课堂。)

  2.教师一一展示范画,和幼儿共同欣赏并提问幼儿。

  提问:

  (1)这两幅画和我们以前做的画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叶子是画的,花儿是用纸折的)

  (2)小朋友们这幅画漂亮吗?(漂亮)

  (目的:引起幼儿的兴趣,有想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

  1.教师示范

  教师拿出一张折纸,向幼儿演示一遍花朵的折法,幼儿观察。

  教师边演示边做讲解。

  2.幼儿操作

  教师一个步骤一个步骤的教幼儿学折花朵,幼儿跟着学。(幼儿观察后已具备了一定的感性经验)。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能力弱的幼儿以及时的帮助与鼓励。在大部分幼儿都完成后,教师拿出画好的巨幅小草的画“小朋友们花园里有花没?”。和幼儿把折好的花送给小草。幼儿贴花之前教师讲要求:(1)粘贴花朵时小朋友们要列队有秩序上前来贴,贴完后悄悄的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2)粘贴时注意花朵疏密关系(叶子上教师提前贴好了双面胶)。

  (3)一幅绘画和粘贴画相结合的巨画完成了。

  (三)教师总结

  1.教师简单总结折花的方法,表扬表现出色的幼儿,并奖励幼儿,为他贴上红袋鼠。

  2.巨画是谁作的?老师和所有的小朋友做的,幼儿体会一个道理合作的力量。

  (六)活动延伸

  幼儿自己做一小幅绘画与折纸相结合的折纸画送给最爱的人或把学会的折法教给其他人。

  (七)反思:

  《花儿与蝴蝶》是一次小班的艺术活动,主要形式是绘画与

  折纸相结合的美术活动,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绘画水平,主要活动方式是全班幼儿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全开纸大小的小草绘画作品,再学习利用彩色折纸折出花朵,粘贴于小草上,组成一幅独特的画。

  整个活动中幼儿感受到了绘画色彩的美丽,体会到了折纸带来的乐趣,同时也促进了幼儿小手肌肉的发展与协调能力。幼儿从自己制作的这一幅形式别样的大画中获得了满足感,喜悦感与成功感。并为探索其他材料作画埋下了浓厚的兴趣。

  幼儿完成了这样一幅全开纸的绘画与折纸相结合的作品。幼儿基本上都学会了小草的简单画法,并能独立的选用小草的固有色来涂染。都学会了花朵的折法,有个别年龄较小的幼儿折的花朵不是很规范,看起来不美观,只是基本上学会折。幼儿在粘贴花朵时也注意到了花朵的疏密关系。活动很有秩序,互动也比较理想。活动遗憾之处是,活动结束后应请一名幼儿上前来展示一下学会的折花朵。活动整体效果很理想。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 学习在线条内均匀地涂色。

  2、 能坚持完成任务。

  3、 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4、 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每人提供一张画好毛巾图案的涂色纸、一盒蜡笔、供欣赏的毛巾。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欣赏各种漂亮的毛巾

  教师:你们看看这些漂亮的小毛巾上有些什么颜色?你喜欢什么颜色?

  2、 出示未涂色毛巾示范

  教师示范涂色,强调来回均匀有力地涂色,不要涂到线条外面去,可以用好多颜色来涂。

  3、幼儿动手创作

  (1)教师:下面请小朋友自己设计一条漂亮的小毛巾,用好看的颜色为小毛巾穿上花衣服。

  (2)提醒幼儿大胆使用多种颜色在线条内均匀地涂色。

  (3)鼓励幼儿坚持完成任务。

  4、展示作品,简单评价。

  提问:你喜欢谁的毛巾?有些什么颜色?

  活动反思:

  美术活动是幼儿创造力和精神成长的工具。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利用多种方法刺激幼儿的幻想和感情,然后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方式去表达,把幼儿看成是一个沉迷于创作“过程”的艺术家,这个过程比幼儿作品更重要。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