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

发布于:2021-05-28 06:52:27 作者:

小班教案模板八篇

  作为一名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班教案模板八篇

小班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让幼儿了解萝卜生长的自然条件,知道各种污染会造成萝卜的畸形生长

  2、萌发幼儿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情感,并喜欢大自然。

  活动准备:

  1、农药测试卡 2、幼儿用书 3、故事录像(幼儿拍摄) 4、小实验用品

  活动过程:

  1、测试对对碰以小实验引出活动,出示农药测试卡对萝卜进行测试,引出《萝卜的故事》

  2、故事快乐多

  (1)看录像听故事:《萝卜的故事》

  (2)教师: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故事中的萝卜遭了哪些事情? 萝卜的故事 在一片绿油油的蔬菜地里,有许多萝卜兄弟。他们在一起快乐的生活着。

  “扑通”一声。“哎哟,是谁呀?”萝卜兄弟高声叫道。原来不知道是哪个缺德鬼扔下来几节废旧电池。可把萝卜兄弟给呛死了,眉头都皱紧了。

  “怎么回事呀?我怎么不能呼吸呀?是什么东西绕在我的身上呀?”原来不知道谁乱扔的塑料袋。“真可恶!”甚至有一位萝卜兄弟都给缠得眼泪掉下来了。

  看!怎么这样难闻呀!又来洒农药了。虽然杀死了我们身上的虫子,也使我们中了毒。

  小白兔一大早去采了许多萝卜回来,咬了一大口,觉得那些萝卜似乎变了味,而且很难吃,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萝卜兄弟掉下了眼泪。委屈地说:“这些能怪我们吗?”

  (3)提问:为什么萝卜会变得这么难吃?萝卜兄弟遭遇了哪些事情?

  (4)观看幼儿用书,进一步了解萝卜遭遇的原因。 讨论:你们认为萝卜兄弟应该怎么办?

  (5)迁移思考:我们今后看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

  (6)情景表演:萝卜的故事

  请几位小朋友扮演萝卜,请三位分别扮演废旧塑料袋、废旧电池及农药。分别表演三种情景,通过扮演角色明白其中道理。 3、实验abc

  纯净的萝卜与受污染的萝卜

  在幼儿园种植园中,分别划出两块园地。一块种上萝卜,天天浇水施肥;一块种上萝卜后,每天扔上塑料袋、废旧电池及农药。

  4、亲子乐融融

  活动延伸:请家长与幼儿一起对萝卜生长进行记录。用一表格,记录萝卜生长状况。

  5、环保小卫士:

  快速联想:生活中你看哪些食物、蔬菜、水果会遭遇像萝卜兄弟这样的遭遇,你发现后会怎么样? 活动结束

  告诉周围所有的人都来保护我们身边的环境,共同维护我们美丽的家园。

小班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综合材料运用方面的学习活动。本课的学习活动即运用废纸杯为主要材料,“变废为宝”,采用不同的方法,制作成各种可爱、有趣的动物形象,来提高学生的造型设计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目的:

  1、了解并充分利用纸杯造型和材料的特点进行设计构思。

  2、能用剪切、粘贴、描画等方法,将纸杯制作成小动物形象。

  3、体验设计制作的创意和乐趣,养成爱思考、爱动手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运用联想、添加、添画、裁剪的方法把纸杯变成小动物。 教学难点:能够大胆思考、改造纸杯,使得形象有趣、巧妙。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示范作品、纸杯、卡纸、手工纸、剪刀、胶棒、双面胶、胶带、彩笔、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情导入

  教师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变一个魔术,想不想看啊。(用实物投影出示纸杯)大家看这是什么啊?是一个纸杯,现在再看,它变成什么了?变成一只小企鹅了。这个魔术好玩吗?今天的课就和纸杯有关,纸杯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生活物品,但纸杯是一次性用品,用完后会被丢弃。在这节课上我们就变废为宝,用纸杯变出各种小动物来。今天我们学习第20课,纸杯变变变。 揭示课题:纸杯变变变

  二、民主导学

  (一)、观察感受 探究方法

  同学们,纸杯不光可以变成小企鹅,还可以变成小老虎,小狮子,梅花鹿等各种小动物。(课件出示)下面请同学们认真欣赏这些作品,然后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个,并说一说为什么喜欢。

  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为什么可以用纸杯变出这么多的小动物呢?

  学生小组讨论一下

  教师总结:

  因为纸杯本身的形状可以看成一个梯形,和生活中的好多小动物的形象有比较相近的地方。另外,这些纸杯又特别容易剪裁,本身上面又有很多漂亮的花纹和图案。所以我们就是利用它本身的形状和它身上的色彩、花纹来变出小动物来的。

  1、教师提问:你们想知道它们是怎么做的吗?

  出示任务 :自学探究,了解制作方法

  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看书自学,了解到了制作方法有几种,(课件出示三种制作方法)概括一下,一种在利用纸杯本身的造型,在上面进行添加装饰的方法,如小兔子、小老虎、等,还有一种是改造、剪切纸杯的方法,如小乌龟、梅花鹿等。

  2、解决难点

  示范剪切杯身和头尾相对问题。

  3、制作步骤

  1、构思

  2、画

  3、剪贴

  4、装饰,如果我们能够很巧妙的利用他们身上的花纹和图案做出来的作品会更吸引人。

  4、教师简单示范几种制作难点

  (1)剪切杯身

  (2)解决小动物头尾相对的问题

  三、检测导结

  (一)操作实践 制作表现

  出示任务二:小组讨论,准备做什么,怎么分工,怎么合作。

  1、 教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了解了利用纸杯制作小动物的三种不同的方法,你想不想利用这三种方法再变出其他不同的小动物来呢?其实,只要我们掌握了方法,就可以变出好多种不同的小动物。请每个同学拿起自己的纸杯,认真观察,认真思考,可以横的看、竖的看、正的看、反得看,在看的过程中,与我们平时记忆中的小动物形象相结合,就可以想象出它适合制作的小动物形象。好好想一想,并试着和小组成员说说自己的想法。

  2、 提出作业要求:运用粘贴、裁剪等方法,把纸杯变成神态各异的小动物,并装饰漂亮。

  2、 提出作业要求

  (1) 要求每个组内共同定好计划,准备完成什么作品,组内成员要有分工。

  (2) 可以单独完成作业,也可以两人合作,小组内至少完成两件作品。

  (3) 小组长组织组内成员活动,快速完成作品, 并做好上台展示的准备。 (最后要评选出最佳速度奖,最佳创意奖,最佳合作奖,最佳作品奖,最佳表现奖等)

  3、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制作中碰到的困难。

  (二)作品展示 欣赏评价

  1、选出优秀作业上台展示,依次介绍自己的作品名称、构思、制作方法,怎么分工合作的,请同学们提出一些评价和好的建议。

  2、学生上台展示,介绍,其他同学评论,说一说哪件作品做的最巧妙,哪件作品你最喜欢,哪个小组表现的最好。为什么?

  (三)欣赏拓展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会了用纸杯制作小动物,其实纸杯不光可以做小动物,还可以做出其他好多有意思的'造型呢(教师课件出示一些用纸杯做成的人物、小花、椅子等各种作品供学生欣赏),大家看,这些造型是不是非常的有创意呢。希望我们同学们也能善于动脑,动手,也能创造出各种有创意的作品来。

  板书设计:

  20.纸杯变变变

  制作方法:

  1、 剪切杯身

  2、 添加、装饰杯身

  3、 根据动物的特征剪切、改造纸杯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喜欢自己的小脚,感受脚的作用。

  2、知道夏季如何保护、锻炼自己的脚。

  活动预备:

  每个幼儿一块垫子围坐在地上。

  活动过程:

  1、幼儿坐在垫子上说脱袜子童谣。

  2、看看自己的小脚

  提问:小脚在哪里呢?小脚又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相互看看,指指,说说,我们有几只脚,一只左,一只右。脚有脚跟、奔放靓丽的青春脚背,每个脚的前面有五个脚趾头,我们一起来数数对不对。

  3、感受脚弓及其作用

  (1)请幼儿自己在脚底挠一挠会有什么感觉,再请幼儿在别人的脚底挠一挠会有什么感觉。

  (2)知道脚底中间有个 凹的地方,那叫脚弓,有了这样的脚弓,走起路来,就像弹簧一样,走路有弹性。职场生涯

  (3)小朋友,我们试试走路的感觉。

  4、小说小脚本领大

  提问:小脚有什么用?

  小脚能走路,跳高,跑步,爬楼梯等运动都需要脚。

  5、怎样保护小脚 提问:怎样保护我们的小脚呢?

  (常剪脚趾甲,穿大小合适的鞋子,常洗脚等)

  6、念穿袜子童谣

  7、师:摸过脚,脚上的细菌都到了手上怎么办?那我们一起往洗手好不好?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的动手和思考时间过于少,教师操办的较多,幼儿的主动性没有很好的体现。

  姑娘们,这是最简单的小班教案,每节课上下来小朋友们能学到些什么,就是你在上课前所准备的教案是否精彩。

小班教案 篇4

  小班科学:

  小青蛙乘船(选自建构课程小班《冷和热》主题区角活动)

  活动目标:

  ⒈ 比较长短,能按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排序。

  ⒉ 初步感知船的长度与所载青蛙数量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教师材料:PPT、视频展示台

  幼儿材料:操作材料人手一份(三条长短不同的小船、三队数量不同的青蛙)、自制小船5只

  活动过程:

  一、小船排队——学习按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排序

  ⒈ PPT导入,发现小船的不同。

  ① 池塘里开来了什么?有几条?两条什么颜色的船? 蓝色的船和黑色的船长短一样吗?哪条船长,哪条船短?(手势)蓝色的船短,黑色的船长,我们根据它们长短不同分别给它们取个名字,蓝色的船短,我们叫他短的船。黑色的船长我们叫它什么?手势。黑色的船叫什么船?蓝色的船呢?

  ② 看,又开来一条什么颜色的船?现在池塘里哪条船最长?我们叫它最长的船。那我们和三条不一样长短的船打打招呼。

  :池塘里的三条船颜色不一样、长短也不一样,分别是最长的船、长的船和短的船。

  ⒉ 为小船排队,根据长短探索排队方法。

  ⑴ 现在最长的船、长的船和短的船要停靠到岸边等待客人上船,我们来帮它们根据长短不同有规律地停靠在岸边,停船时请将船的一头紧紧地靠在红旗下面直直的河岸上,一条波浪上停一条船,哪条船停在最上面?接下来停哪条?最后排哪一条比较整齐。在你们的桌上老师准备了小河图和三条长短不同的小船,请你为小船有规律的排队。

  ⑵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关注好从长到短与从短到长排队各一张)

  ⑶ 交流:

  ①请你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给小船排队的?你把那一条小船排在了最上面,为什么要把它排在最上面呢?接下来排的是那条船?(长的)后面又接着谁?(短的)原来你先找出三条船中最长的船排在第一,再找出长的,最后排短的,这种排队的方法叫从长到短,从长到短的方法小船从最长的开始,越来越短,越来越短,看上去很有规律。看,这些小船是按照从长到短的顺序排列的吗?他有没有把最长的排在最上面?那么他把上面排在了最上面。接下来是?(长的)最(最长的)。他找出三条当中最短的船,把最短的排在最上面,接下来是长的,最最长的,这种方法叫做从短到长,从短到长的排列方法,小船从最短的开始越来越长,看上去也很有规律。

  ②除了从长到短和从短到长的排队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吗?看它们排的有规律吗?这种排序的方法小船一会是最长的,一会是短的,又是长的,看上去有规律吗?谁来帮他改一下?

  ③原来按照长短给小船排队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从长到短,一种是从短到长。

  如果你刚才没有按照从长到短或者从短到长这两种方法给小船排队,请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排队方法给小船有规律的排一排。

  二、青蛙坐船——初步感知船的长度与所载青蛙数量之间的关系

  ⒈ 青蛙来了,初步感知青蛙数量与队伍长短

  ⑴(PPT结合青蛙叫声)小船在岸边有规律的排好了队,听!谁来乘船啦?几只青蛙排着队来啦?3只。看,又有排小青蛙也来了,它们有几只呢?猜猜还会有青蛙排着队过来吗?一起叫叫看,小青蛙快出来,哟,真的还有,这一次来了几只?这几排青蛙的数量不一样,队伍的长短一样吗?

  ⒉ 青蛙乘船,初步感知船的长度与所载青蛙数量之间的关系

  ⑴ 今天这三排长短不同的青蛙要乘上三条长短不同的小船去旅行,想一想,那排青蛙乘哪条船最合适,请你赶快帮小青蛙乘船吧!

  ⑵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⑶ 交流:最长的船上坐了几只青蛙?为什么要让五只青蛙乘到最长的船上呢?三只青蛙乘到了哪条船上呢?

  ⑷ :青蛙数量多,队伍长,适合乘长长的船,青蛙数量少,队伍短,适合乘短短的船。

  三、乘船游戏——巩固长短排序,并感知乘坐数量与船长短的关系。

  ⒈小青蛙们坐上了船去旅行咯,小朋友想不想坐小船去旅行呢?(出示四条自制船)这里有几条船,你们觉得哪条船乘的人最多?那条船乘的人最少?为什么?

  ⒉请幼儿根据船舱数量乘船,注意一个船舱乘一个。

  ⒊我们出发去旅游咯!根据指令(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开船离开。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培养幼儿同伴间相互谦让的美德。

  2、发展幼儿判断是非的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记忆重点情节。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课件《小熊的客人》、小老鼠、大象图片各一。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请来了两位动物客人,它们是谁呢?”出示小老鼠和大象图片,引出活动内容.

  二、展开

  1、老师通过提问:“如果有一大一小两个凳子请他们坐,谁坐大的、谁坐小的?”设置情景引导幼儿进入故事情节。“咱们小朋友真棒!知道小老鼠要坐小的,大象要坐大的。那老师今天给小朋友带来的这个故事讲的就是小老鼠和大象去小熊家做客的事。咱们来看一看,事情是不是像小朋友讲的那样呢?小熊为他们准备了好多东西呢,它们又是怎么分的呢?”

  2、放课件,讲述故事《小熊的客人》。

  3、“好,故事看完了,有谁记住了这个故事的名字?”

  4、“故事中是不是小老鼠坐了小板凳,大象坐了大板凳?”“小熊还为他们准备了什么?这些东西他俩是怎么分的?”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记忆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可以边提问边放课件中相关的情节)解决活动的重点。

  5、提问幼儿“你喜欢哪个动物,不喜欢哪个动物,为什么?”通过引导使幼儿懂得同伴间要相互谦让,团结友爱的道理。解决活动的难点。

  6、“咱们小朋友是不是都愿意做一个谦让好宝宝呀?”“那咱们平时吃饭的时候,放在盘子里的包子、油饼能不能挨个摸呀?请小朋友拿勺子的时候能不能挨个挑呀?玩玩具的时候能不能抢呀?”让幼儿明白这些都是不谦让的行为。

  三、结束

  “小朋友以后能不能做到不挑、不捡、不争、不抢呢?”“咱们就来比一比、赛一赛,看谁做得到,看谁做得好。以后咱们每周评一个谦让小明星,给他贴一朵小红花,小朋友愿不愿意争取?”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集体教学活动:故事《小熊的客人》因为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所以进行起来还比较顺利,活动目标基本实现。但也存在一些设计上的不足、经验上的欠缺和临场发挥不佳问题。主要体现在展开部分,试分析如下:

  1、小班幼儿记忆力不是很强,表述能力较弱。看一遍故事一般只能记忆一两个内容,老师在这个环节应让孩子多听一遍故事或分情节分段来听。增强幼儿记忆,引导孩子把看到的表述出来。这个环节虽然我设计上了却因临场紧张没有操作,实际只让幼儿看了一遍,却提了好多问题,孩子回答起来比较吃力。

  2、老师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多角度、由浅入深层层引导,语言应儿童化,简练易懂。我只使用一种方式反复提问,缺乏变化和吸引力,孩子易丧失兴趣。

  3、重、难点突破时,由于我自己思路不够清晰,分析教材不够透彻,以至进行起来不是那么简洁明快,自己感觉有点吃力,缺乏条理性、顺序性。

  4、最后的小结不够规范,概括性不强,引导力不足。

  5、课件的制作太简单、粗糙,没能为课发挥很好的作用。这也是我的一大缺陷。总之,通过参加这次优质课评比活动,让我看到了差距,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无法学到的东西,找到了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时不我待,我只有加油!加油!再加油!

  小百科:熊是食肉目熊科动物的通称,熊平时还算温和,但是受到挑衅或遇到危险时,容易暴怒,打斗起来非常凶猛。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设计:

  教师: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并进行故事表演。

  2、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复述故事内容。

  3、能安静地倾听故事,大胆进行讲述。

  活动准备:故事图片四幅;故事中各角色的头饰及大萝卜道具

  活动过程:

  一、集体演唱歌曲《拔萝卜》,引出课题。

  二、会议关闸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回忆故事内容。

  提问:"谁种了一个大萝卜?老公公的萝卜是谁拔出来的?"

  2、请幼儿复述故事内容。

  3、分角色表演故事。

  三、小结,讲评。

  活动延伸与建议:

  在表演区投放头饰、道具,供幼儿表演;语言区准备图片或桌面教具,供幼儿复述故事内容。

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掌握基本的卫生知识,知道吃东西前要洗手,不随便捡地上或桌上的东西吃,不饮用生水。

  2、逐渐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3、了解生病给身体带来的不适,学会预防生病的方法。

  4、知道一些保持身体各部位整洁卫生的方法。

  活动准备

  1、无色透明水壶一个,男孩头饰一个。

  2、多媒体教学资源或幼儿用书第3~5页:《看不见的脏东西》《肚子疼了》。

  活动过程

  1、播放多媒体教学资源《肚子疼了》,教师讲述故事。

  提问:贝贝的肚子为什么会疼?他是怎么吃到不干净东西的?西西是怎么说的?

  2、通过现场观察,观看多媒体教学资源或阅读幼儿用书《看不见的东西》,理解肚子疼的原因。

  (1) 请幼儿分别看一看自己的小手、桌面,并现场打开水龙头接一壶清水。请幼儿观察,想一想这些地方藏着脏东西吗?

  (2) 播放多媒体教学资源或阅读幼儿用书《看不见的脏东西》,帮助幼儿理解有些脏东西是看不见的,知道没有烧开的水叫生水。

  小结:有的脏东西小朋友用眼睛就能看出来,还有一些脏东西因为它们个头太小了,人们用眼睛看不见,它们藏在我们的周围,只要小朋友吃东西时注意卫生,这些病菌就不会跑进肚子里。

  没有烧开的水叫生水,不能直接喝;烧开的水叫开水;温开水是最好的饮料,小朋友要多喝温开水。生水只有在直饮水和桶装水里可以直接喝,因为它们是经过处理的。

  提问:小朋友们怎样做脏东西才不会跑到肚子里?

  小结:吃东西前要洗手,食物掉了不能捡起来直接吃,水果洗过以后再吃,不喝生水,这样脏东西就不会跑进肚子里,肚子就不会疼了。

  3、通过故事表演,学说句子,理解故事内容。

  (1) 第一次表演。教师戴男孩头饰,扮演贝贝,选一名小朋友扮演西西,教师讲述故事,与幼儿一起表演,重点学习西西说的话。

  (2) 第二次表演。幼儿集体学说西西的话,教师扮演的贝贝听从了西西的劝告,讲故事结尾改为“贝贝美美地睡着了”。

  活动延伸

  请家长和幼儿一起阅读幼儿用书《肚子疼了》。关注幼儿卫生习惯,养成饭前洗手、不捡拾东西吃等良好卫生习惯。

  教学反思:

  活动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容易理解。活动中还发现有不少幼儿不好意思指正小明身上的缺点,这也证实了这种现象的存在。其实像这样的事例在我们的生活还有许多,有时候简单的说教是达不到教育效果的。倒不如把这样那样的不良习惯设计到活动中,让幼儿自己参加讨论和实践,最后自然领悟到要怎样做是正确的。

小班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西瓜是幼儿非常熟悉的水果,在这次活动中,通过让幼儿观察西瓜的外形特征以及教师的引导,使幼儿主动参与体育游戏,并让孩子在游戏中体验奔跑、追逐的乐趣,因此,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征设计了本次体育活动,尽可能的为幼儿提供思考、尝试的机会,不断开展他们的想象空间,发展他们的智力水平。

  活动目标

  1、愿意参与体育游戏,体验在游戏中奔跑、追逐的乐趣。

  2、能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3、喜欢帮助别人,与同伴友好相处。

  4、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5、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已认识西瓜,了解西瓜的外形特征。

  2、吃过西瓜。

  3、毛毛虫的头饰。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愿意参与体育游戏,体验在游戏中奔跑、追逐的乐趣。

  教学难点:

  能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活动过程

  1、带领孩子做热身运动。

  2、讨论西瓜的外形特征。

  猜谜语导入课题。

  师:西瓜长得什么样?我们想一个什么好办法,让大家变成一个大西瓜?(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现在我们变成大西瓜了)

  师:我们用什么办法能变成小西瓜?(幼儿手拉手,小碎步朝圆心走,变成一个小西瓜)

  3、游戏:切西瓜

  幼儿围成圆圈,教师示范讲解游戏规则,师幼共同有节奏地念儿歌:“切切切西瓜,西瓜西瓜哪里来,农民伯伯种出来,要吃西瓜切开来。”教师边走边有节奏的在幼儿拉手处做切西瓜状。儿歌念完时,教师的手停留在哪两位小朋友中间,这两位小朋友就把手放开,拉着其余小朋友的手往圆心跑,表示西瓜被切开了。

  4、教师扮演毛毛虫来吃西瓜练习切西瓜游戏。

  5、放松活动。

  带领幼儿在音乐伴奏下做放松活动。

  活动延伸

  在幼儿熟练掌握游戏后,适当增加游戏难度,当切到两位小朋友中间的时候让这两位小朋友沿着圆圈朝相反的方向绕圈跑回原位。

  活动反思

  孩子们玩得很尽兴,运动量也达到了小班年龄段的标准,在游戏中孩子们玩的兴致很高,活动目标完成得比较顺利。

  让小班的孩子明白玩游戏要遵守规则,这对以后小朋友参加其它各项活动都有个前瞻意识,明明白做任何事都有一定的规则。以后进行其它游戏活动也更顺利。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上一篇:美术教案

下一篇:大班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