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教案
【精选】桥教案模板汇编7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桥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桥教案 篇1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体会羚羊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同时让学生们懂得善待生命,珍惜生命,自觉加入到保护动物的行列中去。
二、教学准备:
1、上网寻找发生在动物界的感人故事。
2、制作一个课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堂课我们学习了《蚁国英雄》这篇课文,我们被小小的蚂蚁深深地打动了,现在请同学们说说从蚂蚁身上看到了什么? 2师生接说:为了伙伴们的生存,外层蚂蚁至死也( ) ,肝胆俱裂也( ) 谱写了一曲( )。
3、揭示课题,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板书课题“生命桥”。
4、齐读课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提问:“生命桥”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为什么叫生命桥?把什么比作了生命桥?课题为什么家引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带着所提问题自读课文。
2、交流,“生命桥”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出示悬崖。)
3、望着眼前又高又陡的悬崖,同学们此时你是怎么想的?羚羊们有没有束手就擒?(没有)它们是怎样做的呢?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三、再读课文,体会动物间的真挚情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读这一自然段。读了这一自然段你有何问题提出来吗? (几分钟内,羚羊们为什么分成了两类?为什么老羚羊朝年轻羚羊叫了一声,一只年轻羚羊走了出来,而其它羚羊不走出来呢?老羚羊会说些什么呢?老羚羊跃起的高度为什么比年轻羚羊低呢)
(2)讨论交流。
(3)短短的几分钟,羚羊们已经想好了逃生的决策,体现了它们临危不惧,勇于献身的精神。多么另人感动的一幕,让我们一起带着敬佩之情来朗读这一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轻声自由读,你从什么地方体会到老羚羊和小羚羊配合得很默契/
(2)交流。 一下,下坠的身体又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了对面的悬崖边,而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理解“蹬”“笔直”。
桥教案 篇2
学习内容:
1、 听赏并学唱一首带有情节的歌曲《小熊过桥》,视唱A局部旋律。
2、 认识音乐知识:回旋曲式结构。
学习目标:
1、 通过听赏带有情节的歌曲《小熊过桥》,体会小熊由害怕到勇敢跑过小桥的心理变化,以教育同学在在困难面前应做勇敢自信的人,启发同学同学考虑的方式,培养同学的勇敢精神。
2、 认识回旋曲ABACA的曲式特点。让同学通过参与音乐活动,体会回旋曲在音乐中的表示。
学习重点、难点:
掌握歌曲多变的节奏。
学习过程:
1、 听赏《小熊过桥》乐曲,谈谈你对这首曲子的感想。
2、 播放A局部旋律,听一听这段旋律在曲子中出现了几次。
3、 欣赏乐曲《娃哈哈》,听出其中哪些局部相同哪些局部不同?跟随音乐用下面局部的方法演唱。
唱 拍手 唱
挥舞双手 唱 挥舞双手
4、 学唱歌曲旋律。
A局部视唱,分清三个A的不同处,并把它唱准.
BC两段用LU跟钢琴模唱。
5、 学唱歌词。注意唱每段词的不同感情,能用不同的音色表示不同角色.
6、 师生讨论哪种演唱形式用在歌曲的哪一局部合适,师生跟随录音依照自身选择的演唱形式进行演唱。
齐唱 同学 齐唱 教师 齐唱
(合唱) 独唱 (合唱) 独唱 (合唱)
7、 介绍回旋曲这一曲式结构的特点.
8、 根据《小熊过桥》一曲的情节,师生一起创编并扮演一场微型的小歌舞剧。
(1) 小羊过生日:主角小羊,客人B 小白兔,客人C小狗。同学可选择喜欢的动物创作声音和动作扮演。
(2) 同学自行创编出童谣《排排坐,吃果果》。
方法:A.用X—、X X X 节奏与531三个音围绕童谣的内容与情绪创作三段音乐,用O 表示老师创作的一段,用△☆□表示同学创作的三段.
案O△
O☆O□O形式演唱,边唱边做声势或律动.
B.用不同方言演唱童谣.体会不同方言的不同效果.
课后记:
通过听赏带有情节的歌曲《小熊过桥》,同学体会到小熊由害怕到勇敢跑过小桥的心理变化,并教育了同学在困难面前应做勇敢自信的人;还认识了回旋曲ABACA的曲式特点,让同学在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回旋曲在音乐中的表示。
桥教案 篇3
[活动理念]
桥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它虽然从属于建筑业,却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本次学习试图让学生在实地考察和搜索整理的基础上,对本地桥梁和古今中外桥梁作导游式介绍,丰富对自然之桥的感受和认识;同时以各种形式探讨桥梁文化的内涵,从而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
[活动目标]
1、通过对本地桥梁的实地考察和图书、网上桥梁资料的搜索归类,认识多种自然桥的特点和功能,领略其审美意义,发现本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
2、通过收集有关桥梁的文化资料,感悟并理解桥的文化意义和内涵;
3、由有形的桥联想到无形的心桥,学生能形成对桥新词汇的理解;
4、使学生养成借助网络和图书来查找资料的习惯,掌握做知识卡片、小档案和写描述性说明性文字的方法。
[活动准备]
1、设计四个表格(附后):子课题组内任务分配表、资料搜集过程和小组交流记录表、集体交流评价记录表;
2、教师进行子课题设计,分组选题及搜索实践指导;
3、学生半个月时间的资料采集整理准备。
[整体设计与指导]
第一个环节:定子课题、分组、搜索、实践;
定子课题及组长、个人分组选报子课题、开展为期两周的搜集考察整理活动;
1、设小视角“衢城乡桥考察设计组”:一组采访衢州城乡桥梁的形式、结构、功能、建筑材料、修建情况,以照片入课件并以导游形式形成说明性描述性介绍文字;一组找出桥梁使用中的问题并设计本市未来的桥、展望前景,以图文形式呈现;
2、设大视窗“中外名桥大观组”:由一组学生通过图书和网络查找古今中外名桥的图片文字资料,从结构、功能、建筑材料等角度进行分类,建立名桥小档案;(做成课件配上说明或描述性文字卡片)
3、设“桥梁文化大组”:细分为“绘画雕刻影视桥赏析”“桥的命名与桥的故事”“桥诗桥联谜语俗语成语”“桥的新词无形桥如心桥含义辩”四个子课题组。小组内的同学设计赏析、互动等活动形式,准备好有关知识卡片和课件;
第二个环节:一课时的小组交流——按七个小组活动,组内各自汇报考察或搜集的情况,其他同学认真听评,推荐集体交流中有创意的成果,帮助修改交流展示的文字,选拔发言代表。
第三个环节:展示课的课件及表述文字修改、步骤指导——课外教师与组长共同修改学生课件,听取且修改各小组的初步展示文字,并与主持人探讨成果展示课步骤。
第四个环节:三类成果集体展示——选取衢州城乡桥和桥梁文化两大组课内以各种活动形式展示;指导其它小组课外以相应的成果册子或手抄报参加展览;课后写一篇桥的介绍性文字或一篇以心桥构建为话题的文章。
[学习焦点问题]
1、注重桥的人文内涵,引导学生借助图片而淡化图片的吸引力和展示欲而将小组交流与集体展示导向对说明性或描述性文字表述的关注;
2、小组活动交流时人人要参与,请主持人和学生对集体交流的同学表述及时进行随堂客观评价,将听众导向参与记录、评价,而非被动观赏看风景。
[成果交流展示课]
导入活动:由桥的谜语引出此次交流课的对象——桥。它是形声字,从“木”旁应该是木质结构,但历史发展到今天,桥的含义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它不仅架在河上,还架在在陆地之上和峡谷之间。建桥的材料不仅有木质的,还有石材、钢筋混凝土等等。今天就让我们先走近“衢州的桥”,感受它的多彩多姿。
一、走近桥认识桥:
1、衢乡与衢城桥梁考察组:展示衢州农村的和城区的各种桥的图片,作历史、形式、结构、功能、建筑材料等的导游式介绍。(后附学生说明性描述性介绍文字两例)
2、听众给两组小导游的表述作随堂点评,并以“衢州的桥多以地名命名,下面来听听关于各地桥梁名称由来的故事”,引出桥梁文化环节。
二、桥梁文化考察:
1、桥梁民间文化(命名与桥的故事):讲述两个桥梁名称由来的故事。
2、文人大聚会:桥诗诵评、桥联赏析组对抗赛
(1)朗读并赏析《洛桥》·李益——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齐读三首古诗:《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枫桥夜泊》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洛桥晚望》孟郊
天津桥下冰结,洛阳陌上人行绝。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朗读并赏析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2)对联内容修辞赏析并尝试写对联:
a、三副对联赏析:
第一副是水惠桥上的对联:修数百年崎岖之路:造千万人往来之桥。
第二副是赵州桥上的对联:水从碧玉环中去,人在苍龙背上行。远望赵州桥,桥身倒影水中,恰似碧玉之环,河水潺潺流逝,犹如穿环而过。于是就有了水从碧玉环中去。赵州桥雄伟壮观,横跨水上,桥宽肩背阔,给人以稳健之感,好似苍龙卧波。于是就有了这个下联:人在苍龙背上行。
第三副是:石婆婆磨刀劈竹竿,万家箍桶;范公公拖板搭浮桥,千秋太平。在这幅对联的下联中,用到丁镇江的几个桥名:范公桥、拖板桥、石浮桥、下一秋桥、太平桥,词义贴切,生动形象,对仗工整,风趣别致,写出了箍桶婆婆和桥匠公公辛勤忙碌的劳动情景。
b、对出下联的随堂练习:
3、听众对诗歌和对联组给以对比的客观的评价,并以“刚才大家看的说的都是有形的桥,其实网络时代有了许多桥的新词汇,下面来听听关于无形桥的一段相声”引出下一环节。
桥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梁、程”等12个生字。会写“兰、各”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发表意见,并乐于与人交流。
4.了解新型大桥的神奇,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勇于创新、乐于发明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课时安排
3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教学挂图、生字、词卡片、收集桥的图片。
教学过程
教学案例(一)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见过什么样的桥?在哪里见过?快把你见过的桥说给同学、老师听。(学生自由答)
2.课件(出示不同桥的图片)边播放边向学生介绍:从古到今,桥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的巨大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桥也在不断地变化着。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板书课题),课文里所讲的桥会让同学们大开眼界。)
二、初步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兰兰跟爷爷过了几种桥?各是什么桥?
(1)你是从课文的`哪个地方找到这个答案的?
(2)鼓励引导:你很会读书,请再往下读课文,看看爷爷是怎么告诉兰兰的。
3.课文的哪段写潜水桥?谁来读读?
4.课文的哪段写塑料桥?谁愿意读读?请举手的学生齐读。
5.再读全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学生自由读课文,想想兰兰过了哪两种桥?
二、朗读感悟
1.学习课文第一至四自然段。
(1)你喜欢哪种桥?(指名说)请喜欢潜水桥的同学读读描写潜水桥的第一至四自然段。
(2)看图体会,小组讨论:为什么喜欢潜水桥?(引导学生从桥的特点,从桥上可以看到什么来回答)
(3)再读、感受潜水桥的神奇。
2.学习课文五至九自然段。
(1)朗读课文五至九自然段。思考:你从这几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桥?
(2)兰兰刚开始看到的塑料桥是什么样的?读出课文中的句子。过桥后,把塑料桥怎么办?读出课文中的句子。
(3)说说塑料桥有什么特点。
(4)多媒体课件演示塑料桥使用的过程、方法。(遇小河—给管子打气—过桥—放气叠放)
3.学习第十自然段。
(1)齐读第十自然段,思考:爷爷是个什么样的人?
(2)爷爷真会变魔术吗?
三、朗读全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课文
1.朗读全文。
2.课文中兰兰过了哪两种桥?潜水桥和塑料桥各有什么特点?
二、巩固识字
1.学生识记生字,自由读生字表中的字。
2.互读、互查。
3.教师检查读生字,按序抽读生字、齐读、分组读、个人开火车读,打乱顺序指名读。
三、书写生字
教师范写生字,师生共同突破重难点。
本课要求写的字以上下结构为主,提示:
“坐”1.两个“人”要写小,注意“捺”变为二点;
2.竖要写长,写在田字格的竖中线上;
3.下横要写长,以托住整个字。
四、练习
1.找朋友(圆圈里的字和方框里的哪些是好朋友)
2.照样子,我会说。
又平又稳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潜水桥架在水里,很像一幢长长的房子。
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
桥教案 篇5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湘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2课
一、教材分析
根据教参中对教材分析,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来进行教学设计。教参原意“在本课的学习主要是运用立体构成的基本方法进行纸质桥梁模型的设计与制作”;在具体分析学生情况时,考虑到今年我校七年级的学生,美术基础还比较薄弱。并且,在七年级上册的教学中,使用的是艺术教材。纸质材料的教学,仅上了平面的“艺术档案家”、“脸谱”制作等课,没有进行其他可相对应或铺垫的纸质材料或立体练习,学生对纸的性能不够熟悉,纸质立体制作的能力也会相对薄弱,一纸成型的设计对于他们可能会有较大的困难。因此,使用综合学习的方法,不拘泥于单纯的纸质立体构成,首先通过展开对桥梁的历史、人文、艺术等方面的探索,激发对桥梁知识的探索热情、了解桥梁建筑与生态的密切关系、环保意识、对桥梁外观的审美意识……再来进行纸质立体造型尝试,可能会达到循序渐进,深入浅出,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的效果。
具体的教材、学生现状分析后,决定扩大教材内容,降低难度,以利于适应不同层次、类型的学生的认识和学习。最后,把教学活动定位为:学习桥的历史,桥的种类、认识桥的起源、作用、外观与基本结构;学习收集资料,总结学习结果;理解桥梁建筑艺术与环境的和谐美的重要性,建立环保意识;利用纸材进行立体的桥梁制作。转载自教案频道;网址:/
二、教学目标
1.进行桥梁的实地考察或收集有关桥梁的资料:
2.利用纸材制作纸立体桥梁模型;
3. 写一篇与桥梁有关的文章(或故事,资料、考察报告均可);
4. 尝试制作或绘画出一座有创意的桥梁模型(可独立完成或自愿组合小组完成)。
三、课前准备
学生:1. 查询桥梁建筑资料或有关桥梁的历史,故事等等(可从过去学过的课文中、图书馆、网上查找)。
2. 常规用具、剪刀、胶水等。
教师:1. 查找桥梁建筑资料,做一个关于桥梁的课件。
2. 纸质桥梁折叠尝试。
四、教学过程
1.教师引入
——给大家讲一个桥的故事(战争中,一位工程师炸掉自己亲手设计建筑的心爱的大桥的故事);
——唱一首桥的歌曲(一位学生希望架起彩虹桥,让老师走遍祖国大地的心愿);
——引出桥的功用:架桥交通,毁桥阻隔。桥梁对现代经济、文化交流的作用。
2. 学生互动与课件演示结合。
(1)桥的常识。
——谈谈你所知道的桥,包括桥的故事。熟悉的、见过的、特别的桥。
——说一下(中国或世界)桥梁之最。
最古老的石拱桥赵州桥;
最多桥洞的桥宝带桥;
最早的闸桥浙江绍兴三江闸桥;
最早的十字桥山西晋祠鱼沼飞梁;
最早的铁索桥云南水平雾虹桥;
最多石狮子的桥北京卢沟桥;
最后的一座五亭桥扬州瘦西湖五亭桥;
最早的一座城市桥绍兴八字桥;
桥梁最多的地区:江南水乡;
公路高架“国门第一桥”北京四元桥;
亚洲之最——武汉长江二桥。
(以上过程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及说明,或学生收集的资料)
——大家熟悉的著名桥梁:赵州桥、卢沟桥、南京长江大桥、美国金门大桥、悉尼跨海大桥……结合课本。
——最早的桥梁形式:石块、石板、木头、木块。
——桥梁的种类与发展:
用途:公路桥、铁路桥、高架桥、立交桥……
材料:竹桥、木桥、积木桥、藤桥、石桥,水泥钢筋桥……
外观:平桥、拱桥、曲桥、折桥……
材料与外观:从简单到复杂再到简练。
木:独木桥、木板桥,浮桥,木架桥……
石:石桥、石拱桥……
铁木结合:铁索桥……
综合材料:钢筋水泥桥……
——建桥的一般位置:溪流、沟壑、江、河,湖、海、水面、平地,空中……
——桥的延伸:楼梯、天梯、娱乐设施……
(2)桥梁的基本结构:
起支撑作用的部分:桩、墩、拱、梁、架、柱、索;
交通部分:桥面;
安全和装饰部分:护拦;(结合课本)
(3)折叠简易的纸质桥梁(教师演示基本方法;学生课堂作业:运用各种方法,折叠纸质桥梁)。
折纸:成型;装饰(也可酌情不演示)。
(4)想一想:如何设计一座现代桥梁模型?(参照课本了解现代桥梁的结构,选择纸质材料或其他材料,在下一课时,设计一座实用、美观、环保的未来桥梁模型。)
五、评价
开一个小型展览会,展示资料,折叠桥。同学互评。(参照课本评价标准)
六、课后拓展
1. 注意观察我们平时所遇到的桥以及桥的延伸(可画速写),继续收集桥梁资料。
2. 做一纸成型桥梁卡或画(做)新型现代桥梁(独立或自由组合小组完成)。
3. 写一篇桥的报告(故事、资料均可)。
4. 展示所有作品(文章)。
(分班级或做多媒体课件展示〕
桥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2和第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17个词语的意思。
3.能照样子,用“不但……而且……”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4.知道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它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15个生字,理解17个词语意思;能抓住重点词句,正确理解一段话的主要意思。
教学难点:
用“不但……而且……”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
2、知道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二)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
谁还记得《南京长江大桥》这篇课文是怎样介绍这座大桥的?指名说说南京长江大桥的结构特点。
(南京长江大桥有9个大桥墩,22孔引桥,大桥分两层。底层是铁路,铺双轨。上层是公路,两侧是人行道。)
这座现代化的桥梁是1968年建成通车的。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介绍我国古代的石桥,名叫赵州桥。
zhàozhōu
板书:
赵州桥
2.指导预习。
(1)读课题。注童读准zhàozhōu这两个翘舌音。
(2)轻声读课文。拼读生字音节,联系上下文想想新词的意思。(3)用部首查字法查“创、固、慧、遣”等字。
3、检查预习。
(1)指名认读生字,讲讲词语意思。(2)指名回答结果。(3)指名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
4.指导学习第l自然段。
(1)阅读本单元“学习提示”,明确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抓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2)指名读第1自然段,教师在图上指出赵州桥的位置。
(3)课文是围绕哪个重点词语来叙述的?(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4)说说“世界闻名”的章思。跟这个重点词语有关的词语还有哪些?(“隋朝”“已经有1300多年了”)
小结:
以上这些词语是赵州桥“世界闻名”的原因之一。
5.练习作业。
(1)抄写生字。重点指导“减、慧”书写的间架结构。注意“减”字的偏旁是两点,“慧”字上面部分中间不要加竖。
(2)完成作业本1、2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第2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知道赵州桥的设计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
(二)教学过程
1.复习生字。
2.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
3、指导阅读第2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段中的重点词句是什么?(“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个创举。”)
(2)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5句话)第1句写了什么?
(桥面又长又宽);第1句写了什么?(全都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第3句写什么?(写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第4句写什么?{这一句揭示了“这种设计”的作用);第5句写什么?(点明了为什么说“这种设计在建桥史是一个创举”)
教师小结:因为“这种设计”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是世界建桥史上从未有过的,所以说它“是一个创举”。
4.完成作业本第5题。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第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能照样子,用“不但……而且……”把两句话合并成—句话。
3.知道赶州桥世界闻名,它的设计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而自豪。
(二)教学过程
1.听写生字词语,写好后同桌同学互批.有错误的进行订正。
2.读第3自然段.让学生划出这段的重点词句(“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3句话)第1句写了什么,这一句起了什么作用?(这一句是承上启下,引出了赵州桥建筑的又一特点:美观)第2、3句写了什么?(第2、第3句是以“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来具体说明它的“美观”)第2句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列举了一些龙的图案,具体说明桥的“美观”。
启发学生说说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话的意思来写的.怎样写出桥的美观。根据重点词句让学生说说这一自然段的主要童思。
3.读第4自然段。
板书:宝贵的历史遗产
讨论:联系上面3个自然段,说说什么地方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才干,哪里告诉我们是宝贵的历史遗产。
(设计独特,坚固、美观,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建桥年代久远,至今已有1300多年。这是前人留下的,所以是宝贵的历史遗产。)
4.重点指导“不但……而且……”关联词语的运用。
5.教师总结:赵州桥不但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而且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6,完成《作业本》3、4、6题。
桥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了解立交桥的外形特征和建筑风格,知道其功能。
欣赏儿歌,感受儿歌的韵律美。
尝试创编有关桥的儿歌。
活动准备
准备图画纸、笔若干
准备教育挂图《主题活动·各种各样的桥·各种各样的桥①》。
活动过程
一、观看录像
组织幼儿观看录像,引导幼儿讨论:立交桥有几层?每一层面上车辆的行驶方向是怎样的?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二、欣赏儿歌
用录音机播放儿歌《立交桥》组织幼儿欣赏。提醒幼儿边听边思考:儿歌里说的立交桥是什么样的?
三、朗读儿歌
教幼儿跟念儿歌,引导幼儿在念儿歌的过程中发现儿歌的特点,如每句话的字数基本一样、最后一个字音基本押韵、念起来琅琅上口且富有节奏等。
四、创编儿歌
欣赏儿歌《各种各样的桥》,说说桥的特点。鼓励幼儿自由选择一种桥,尝试进行创编有关桥的儿歌。
五、想像绘画
鼓励幼儿将自己创编的儿歌里的桥画下来。教师协助幼儿将自编儿歌写在画纸上。
活动延伸
收集幼儿编好的儿歌并装订成册,投放在语言区中供幼儿讲述学习。鼓励幼儿回家后将自编的儿歌念给家长听。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