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水教案

水教案

发布于:2022-05-07 02:27:22 作者:

关于水教案锦集六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水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水教案锦集六篇

水教案 篇1

  教材分析:《欢乐的泼水节》这课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全文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这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第一、二句写人们做的准备,第三、四句写泼水的场面,第五句点出了泼水的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

  学生分析:因民族差异,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难以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学生年龄小,有强烈的好奇心,思维较活跃。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及教材的安排,再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是这样设计的。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生字,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想,体检感悟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情感体验,学生全面热情参入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师生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四、重难点:

  1.感悟用词的精当。

  2.融情于文,与文产生情感共鸣。

  教学过程:

  在确定了目标、重难点的基础上,第二课时教学授课形式,主要是以创设情境,体验情感,师生入情入境与文本对话为主。

  一、营造气氛,激发情感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大致了解了一下泼水节,并且还学习了课文的第一个自然段,来听着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响起),看看画面(出示火红的凤凰花画面),师生背第一节。(开课:用上节课学的第一自然段导入,伴以《月光下的凤尾竹》的音乐和凤凰花的画面导入,学生读一读、背一背第一节,进入情境。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情感,即感受异地风情,非常想去参加泼水节)

  二.精读课文第二段感受泼水节的欢乐。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不断地给学生创设情境,发挥想象,体验情感,朗读感悟。

  A

  整体感悟第二段

  1.过渡:想进一步去感受欢乐的泼水节吗?学生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读完有什么想说的吗?(这是对第二段的整体感知,同时为下面的教学作好铺垫)

  3.

  过渡:想参加吗?这里呀,老师刚刚接到一个邀请,傣家人要我们去过泼水节呢?大家快去准备准备,读1-2句,读好了,待会咱们就去。

  B

  第一个层次1-2句,体现“做一做、读一读”

  1.学生读1-2句

  2.谈话:你准备了什么?

  C.学生边说、边做,理解几个动词(提.端.滴.撒)表示的动作.随机闻一闻、看一看、读一读。

  1.齐读1-2

  (抓住“提、端、滴、撒”这些动作,让学生做一做,(凭我以往的教学经验,低年级的学生会做的兴致盎然)从而感悟文章用词的精当,激发学生饶有兴趣的读1-2句。)

  2.第二个层次3-4句是教学重中之重,在此对学生进行读、说、演、感悟全方位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此设计了以下环节。

  过渡:课件出示象脚鼓声,出示3-4句

  1.开始泼水了,自读3-4句,要求:边读边想像当时情景。

  2.谈话:你都想到了什么?(此处学生的发言很精彩,有描述书上句子的;有谈感受的;有提出疑问的;有抒发对泼水节的向往)(学生畅谈想法,师相机评点)

  3.体验:老师创设情境:同学们,这是一个泼水的广场,来把你们的桶提起来,盆端起来,瓢拿起来,

  看一看,你的好朋友在哪里,快去泼吧。学生下位,互相追赶,体验泼水节的快乐。师生互相模拟泼水

  4.再读:读出体验

  5.出示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录像。师生观看。

  6.体验后,观看后,把你们看到的、感受到的带进句子再读,男、女生赛读3、4句。(以上环节设计,重在创设情境,激发想像,体验感悟,读出层次,突破难点,让师生融情于文,体验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

  D第三个层次:5句

  1.角色体验:师指一学生,你身上湿淋淋,为什么脸上还笑开了花?

  2.生说:(略)

  3.出示第5句,你来读读。

  4.师述:怎能不高兴呢?怪不得人们那么高兴,原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泼出去的水会给人们带来幸福呀,带着新的感受再读3-4句。

  5.生读3-4句。(此环节设计是让学生更深刻领悟泼水的象征意义,领悟傣家独有的`风情,从而更好的突破重难点)

  三.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我进行了弱处理

  A.出示课件,《月光下的凤尾竹》响起。师伴以音乐,渲染气氛,以读代讲第一句。

  B.第二句,以声像手段烘托,让学生在乐声中唱起来,跳起来,在象脚鼓声中赛龙舟。在礼炮声中,在五彩滨纷的烟花中,感受泼水后欢快的热烈场面,读出高兴,不忍离去的心情。

  1.听音乐(二上音乐课本中的《金孔雀轻轻跳》伴奏带响起)师生唱、跳金孔雀

  2.

  象脚鼓声响起,看:赛龙舟

  3.听、看放烟火

  4.师生读最后一句话四、回归全文用读给在座的老师听,让在座的老师听了你们的朗读也想去西双版纳过泼水节,激发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全文。

  四、生字教学

  1.出示生字:“吉”、“祥”

  2.给生字找朋友

  3.观察写时要注意什么?

  4.师范写“祥”生字

  5.生描红临写。

  板书

  20.欢乐的泼水节

  提

  端

  滴

  撒

  灌

  泼

  吉祥如意

水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过程与方法:

  1、从影响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因素去分析水受热后产生的变化。

  2、设计实验,观察水受热以后重量和体积是否发生了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乐于发现新的问题,愿意积极探索。

  【教学重点】

  1、关注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2、设计实验,观察水受热以后重量和体积是否发生了变化

  【教学难点】研究水受热上浮的原因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可封口的小塑料袋,水槽;热水,冷水;天平,试管;气球皮,剪刀,橡皮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要使一杯冷水变成热水,有哪些方法?

  2、师生交流。

  (预设:这个活动让学生自主讨论,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给塑料袋里的冷水加热

  1、师:在密封的小塑料袋里装满冷水,然后浸入热水中,仔细观察冷水袋的变化。

  2、根据看到的现象尝试做出解释。

  3、小组讨论,谁的解释更有说服力。

  (预设: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观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做出解释或推测。)

  4、全班交流。

  5、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哪些因素有关?

  6、冷水由沉变浮能不能用物体沉浮的几个因素来进行解释?

  7、再次对冷水袋上浮的原因做出自己的推测。

  (启发学生从影响物体沉浮的主要因素重量和体积大小方面去思考促使水袋上浮的可能原因,最后把问题聚焦到在水的重量不变的情况下,体积的变化引起了水袋的沉浮。)

  三、研究水受热上浮的原因

  1、师: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证明我们的推测呢?为了把实验做好,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2、研究水在变热过程中重量是否发生变化。

  3、研究水在变热过程中体积是否发生变化。

  4、分析整理

  水在变热过程中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我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有什么疑问?

  板书设计:

  给冷水加热

  水受——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水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六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初步了解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独有的风俗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了解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独有的风俗习惯。

  设计理念:

  以第一课时为例。在板书课题后,让学生就题目提出问题,接着有几个学生说说他们在课前找到的资料,激发其他同学的兴趣,让学生愿意去读课文。利用小组的能力合作总结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通读全文。记字这一环节,让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去识记生字,显出学生自己的见地。不是局限于我说出这个字的结构,他们就按照我的话去死记。这一环节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想出多种方法来识记生字。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教泼,领读课题。

  2、读了这个题目后,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提问:

  (1)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2)什么是泼水节?泼水节是怎么来的?

  (3)到了泼水节的时候,人们都干些什么?

  (4)人民相互泼水代表什么?

  3、今天上课前,我们班有些同学说他们找到一些有关泼水节的资料,想说出来和大家分享。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请上这些同学上来讲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以及泼水节的由来。(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4、听完这几位同学的介绍后,大家你有什么感觉?(生答想更多地了解泼水节)好,那我们就一起认真地看课文,它会告诉我么有关泼水节的具体的事。

  二、初读感知

  1、标出自然段序号,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揭示生字词。

  Tǒng桶h互相

  shīlīnlīn湿淋淋

  jxing吉祥

  xngf幸福

  kěnl不肯离去

  bǎnn西双版纳

  fng凤凰花

  si比赛

  (1)指名拼读、同桌互读,开火车读(适时纠正)

  (2)小组合作,联系上下文,说说你们组理解了那些词语的意思。

  各小组讨论后汇报。(有的小组课前查过字典,有的学生是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来解释词语)

  (3)词语都理解了,真能干,我把拼音去掉,你们还会读吗?谁来挑战一下?(学生争相拼读,气氛活跃)

  3、我们把生字词带到课文中读一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各小组长带领组员读)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师生共同纠正。

  5、分三大组朗读。

  三、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1、通过朗读课文,刚才提出的问题,你又解决了哪一个?从哪句话中理解的?

  2、组长带领组员概括段意,然后各组交流。

  3、齐读课文。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本课的生字你记住了哪些?是怎么记的?说给你们小组的成员听。

  2、汇报:(学生想出了很多方法,现把较特别的举例如下)

  泼:1)左右结构,左边是三点水旁,右边是个发字。

  2)水把头发弄湿了,就是泼。

  3)水淋头发就是泼。

  湿:1)雨过天晴,在太阳下写作业。

  2)遇水更明显,就是湿。

  淋:两根木头遇水,被淋湿了。

  肯:1)上止下月。(字谜)

  2)一天,嫦娥在月亮上拉板车,王母娘娘看到后,让嫦娥停下,告诉她:月亮上禁止拉板车。(小幽默)

  3)嫦娥在月亮上跳,被王母娘娘禁止,怕她把月亮跳踏。

  吉:士兵张大口。

  祥:人们把羊送给神仙,希望自己能吉祥如意。

  3、示范写生字,生书空。

  4、说说写这些字要注意什么?

  5、同桌互助描红前五个字。

水教案 篇4

  第一节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教师寄语:水是生命之源,请珍惜每一滴水!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说明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的原因,能举例说出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2、能力目标:培养分析数据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对水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难点:理解植物的生活需要水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2、植物体内水分充足时,植株才能硬挺,保持的姿态;叶片才能有利于。

  二、导入新课:我们所居住的地球,不仅有奔流不息的大海、江河,还有降水和地下水,那么水对地球上的生命意味着什么吗?

  三、合作探究:

  (一)阅读课本p107页三段,完成下列问题:

  1、了解植物各器官的含水量。成果的果肉的含水量可超过 ,幼嫩的叶子

  为 左右,树干平均为 。

  2、请设计实验证明干燥的种子中含水。从而得出什么结论?

  3、总结构成植物体的水有哪些作用?

  (二)阅读课本p108—109页,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为什么沙漠上有大面积的不毛之地?沙漠上什么样的地方会有较多的植物生长?

  2、锡林郭勒和长白山气温相近,植被类型却不同,这是为什么?

  3、水是影响植物分布的唯一因素吗?

  4、下表是对某地小麦在不同时期需水量的测量数据,请分析。

  发育期天数需水总量(米公顷)

  返青期29635

  拔节期23876

  抽穗期20956

  灌浆期311192

  请分析:

  (1)小麦的需水量与发育时期的关系是怎样的?

  (2)哪个时期平均每天需水量最大?

  四、拓展创新: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著名诗句,试从生物圈水循环的角度进行分析

  2、菜农卖菜时,会不时的往青菜上洒水,这样做的好处是——————。

  五、网络构建:

  六、达标测试

  (一)选择题

  1、在生物圈中,水分布最多的地方是()

  A、沙漠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雨林生态系统

  2、绿色植物的生活与水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水影响生物圈中绿色植物的分布 B、生活在沙漠中的绿色植物不需要水

  C、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D、绿色植物缺少水,会萎蔫或死亡

  3、下列对沙漠植物的分布影响最大的是()

  A光照 B、温度 C、水分 D、空气

  (二)非选择题

  1、(20xx,福州中考)某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旱灾,造成农作物减产甚至颗粒无收,这种现象说明 。

  2、人们往往在河堤上造林,其主要目的是 。

  七、学习感悟:

  做错的题有 ,以后应该注意的有 。

  答案:

  三、合作探究

  (一)1、90%、80%、50%2、见课本107页3、见课本107页

  (二)1、沙漠降水少,植物无法正常生长;降雨量多或地下水多的地区

  2、锡林郭勒降雨量少,长白山降雨量多3、不是

  4、(1)小麦各个发育时期的需水总量按发育期的先后顺序递增,日平均需水量在前三个时期按发育期的先后顺序逐渐增加,但最后一个时期有所减少;不同发育时期的需水量与各发育时期的天数无关(2)抽穗期

  四、拓展创新

  1、水蒸气在天空中凝结成云,然后以雨、雪等形式落到地面,一部分被生物利用和被土壤吸收,其余部分汇成江河2、防止青菜萎蔫软缩

  六、达标测试

  (一)1、D2、B3、C

  (二)1、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2、利用植物的根抓住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对河堤起保护作用

水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十九课

  课前透视:

  <乌鸦喝水>是一篇优秀的寓言故事。课文讲的是一只聪明的乌鸦就地取材,想办法喝到小瓶子里的水的故事。全文内容生动有趣,通俗简洁,适合儿童朗读和讲述。学习本文不仅要学习一些生字和新词,更要引导学生感悟到乌鸦的聪明能干,从中受到启发。

  这篇童话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而正确流利地朗读,并从中丰富语文积累,感悟到乌鸦的聪明,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仍然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中应突出以读为主,以读促思的方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发现。

  教学目标:

  1、认识“乌、鸦”等9个生字,会写“可、石”等6个字。能用“渐渐”一词说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3、引导学生认识乌鸦的聪明能干,明白遇到问题时,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逐步养成积极动脑的良好品格。

  教学重点:

  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认识到乌鸦的聪明能干,并从中受到启发。

  信息资料:

  1、放大的文意图或投影片

  2、生字卡片、小水瓶、小石子等有关材料。

  3、一些小动物的头饰。如:大象、鹤、袋鼠、啄木鸟等。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出示乌鸦图。同学们,你们认识乌鸦吗?知道它的一些故事吗?今天我们来认识一只聪明能干的乌鸦,你们愿意吗?(板书课题)

  2、活动:出示乌鸦喝水图,引导学生用一句简短的话,说出这幅图的意思。比一比谁说的最简洁,最准确。(板书课题)

  对话平台:

  导入(感知课文内容,识记生字,培养读书习惯。)

  1、组织学生自由读文,勾画出生字生词,解决字音的问题。

  2、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投身语文实践,并在实践中提高阅读能力,从低年级开始,教师就应有意识地让学生学会读书。其中最关键的是坚持和突出每次读书活动的目的性引导,让学生真正读有所得,读有所悟。)

  汇报(多形式读文,反馈自读效果,促进阅读理解。)

  1、利用字卡,互相指读生字,适当组词,同学间相互评价,纠正。

  2、多形式读文。(如同桌互读、男女生读、分段指读、小组齐读等。)有重点地指出难点字的读音。如“怎、找、旁等。教师相机指导学生从读中体会感情,同时引导学生评价。

  3、利用放大的插图或投影片,引导学生根据理解说出每幅图的意思。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内容。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多形式的朗读和读书和评价的结合,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检测和巩固了学生的读书成果,把读书活动落到了实处。)

  写字(巩固识字,提高写字水平。)

  1、引导学生在“我会写”中,再认生字,交流识字记字方法。如:谜语法、比较法、编顺口溜等。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2、自选生字进行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写字。学生书写展示,组织互相评议。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找、石等。

水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保护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生字卡、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淡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生活的环境怎样?你们愿意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里?为什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板书课题:23 清澈的湖水)

  二、自学生字,扫清阅读障碍。

  1、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2、指名读课文,检查生字的读音。

  3、分析字形。

  澈:左中右结构,左边是“氵”,中间是“育”,右边是“攵”。

  卷:共8画。

  波:左右结构,左边是“氵”,右边是“皮”。

  纹:左右结构,左边是“纟”,右边是“文”。

  欣:左右结构,左边是“斤”,右边是“欠”。

  赏:上中下结构,上边足“小”,中间是“冖”,下边是“员”。

  三、学习课文,读懂课文。

  1、默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把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和同学讨论。

  2、指名读一、二、三自然段。

  讨论

  (1)小洁看什么看得入了神?

  (2)“她觉得自己像在天上飞,又像在水里游。”这句话你怎样理解?

  (3)指导读一到三自然段。读后说一说两岸的风景怎么美,湖里的景象怎么美。

  3、指名读第四、五自然段。

  讨论

  (1)小洁吃完面包想把面包纸丢进水里,可后来为什么又攥着面包纸生怕它掉进湖里呢?

  (2)湖水变得满是皱纹,美丽景象不见了。“美丽的景象”指什么?为什么不见了?(讨论后读有关句子)

  (3)小洁用企盼的目光望着湖水。她企盼什么?

  (4)小洁跨上岸后在寻找什么?她找到了吗?

  指导读第四、五自然段。

  四、读全文

  小结:我们从小应该懂得保护环境。

  第二课时

  一、 复习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讨论。

  2、 读读下面的生字和词语

  清澈 卷起 波纹 跃起 丢进 镜子 变幻 表演 香蕉 企 盼 跨

  二、 识字、写字。

  1、重点教:澈、卷、演。

  2、读读下面的字:皮、文、斤、去、分。

  想一想上面的字加上什么偏旁是本课的哪个生字?

  学生边回答边板书。

  3、出示卡片,独立分析下面的字形。“镜、幻、表、蕉”

  4、书写生字。

  三、 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卡片,认真记忆字形。

  2、听写本课生字。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实用文   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