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发布于:2022-05-10 10:24:45 作者:

实用的大班教案四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教案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的大班教案四篇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喜欢观察画面

  2、会用并置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多少

  3、体验一一对应的关系

  活动重点:在游戏中领会一一对应

  活动难点: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多少

  活动准备:

  《快乐家园》相关画页、即时贴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小猫钓鱼”画页,以游戏的口吻引导幼儿观察画面。

  “喵喵,今天游戏真快乐,小朋友,你们好,你们知道我们是谁吗?”引导幼儿看一看小猫正在干什么?告诉幼儿小猫请小朋友帮助它们一起来钓鱼。

  2.以游戏情境引导幼儿理解活动要求。教师引导:“小猫已经准备好钓鱼,可是河里没有小鱼,请小朋友将即时贴中的小鱼粘贴上,让每个小猫都能钓到一条小鱼,小猫会特别高兴。”教师在为幼儿提供即时贴时只提供四条小鱼。

  3.幼儿进行粘贴,并引导幼儿进行比较 。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引导幼儿将小鱼粘贴在每只小猫的下方。在此基础上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比较小猫和小鱼的多少。提问:“小猫现在都钓到小鱼了,请你说一说小猫和小鱼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使幼儿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小猫和鱼一样多。教师也可以根据幼儿的表现通过个别提问形式进行指导。

  4.以游戏口吻引导幼儿解决。教师出示即时贴中的另一只小猫,引导幼儿:“又来了一只小猫,怎样让小鱼和小猫一样多呢?”鼓励幼儿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根据幼儿的表现给予指导,对于能力弱的幼儿可指导幼儿通过增加一条小鱼来让小猫和小鱼变成一样多。

  活动延伸与扩展:

  把此活动材料中的小鱼图片撕下来塑封,将背景图片制作成立体的操作玩具,在小猫的线上和小鱼的背上粘尼龙粘扣,放在益智区,教师可指导个别幼儿进行一一对应和数数的学习,以增加活动的游戏性和操作性。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图谱的帮助下,尝试配合演唱两声部歌曲。

  2、感知两声部合唱的形式,体验合作演唱的快乐。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重点难点:

  在图谱的帮助下,尝试配合演唱两声部歌曲。

  活动准备:

  1、歌曲录音

  2、图谱

  3、幼儿经验:

  (1)熟练演唱第一声部

  (2)合作朗诵两声部儿歌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钟》

  1、我们已经学习演唱歌曲《钟》,你们能用好听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吗?

  2、重点引导幼儿用轻巧跳跃的声音表现钟声。

  二、两声部儿歌朗诵。

  1、我们还学习了两声部的儿歌,你们能用响亮的、整齐的声音念出儿歌吗?

  2、教师指挥幼儿朗诵。

  三、尝试两声部合唱

  1、小朋友们的本领真大,不但会唱歌曲,还会念两声部的儿歌,听到你们的好听的声音,我也忍不住想唱歌了。

  2、教师范唱:要求——教师在唱歌时幼儿安静的听,听好举手回答问题。

  关键提问:今天老师唱的歌曲与以前有什么不一样?

  录音机唱的是什么?我唱的是什么?

  3、师小结:这首歌曲是一首两声部合唱的歌曲,并且两声部的歌词有不一样的地方。

  4、出示图谱

  请你们看着图谱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这首歌曲的两个声部是一起开始的吗?两个声部唱的歌词是一样的吗?

  5、跟着钢琴演唱第二声部:

  我们看着第二声部,跟着音乐一起来唱一唱第二声部。(弹琴)

  6、跟着录音机配第二声部

  (1)我们来给录音机配合第二声部好不好?(教师指图给予一定的提示)

  (2)我们这次不看图谱,一起跟着录音机唱的第一声部来合作,演唱第二声部。

  7、幼儿尝试两声部配合演唱歌曲

  (1)我们小朋友能不能像念两声部儿歌一样来唱第一声部和第二声部?

  (2)幼儿自主分成两大组演唱歌曲。

  (3)交换声部演唱。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前幼儿掌握了第一声部的歌曲演唱,两声部的儿歌朗诵,为活动解决了难点,但是从活动过程看,难点解决之后,孩子们对两声部的歌曲演唱没有了难度,很轻松的就合唱成功。所以活动中我进行了随机调整,请幼儿进行指挥,但是孩子们对指挥比较陌生,虽然都踊跃的举手参加,但是指挥的节奏与手势都存在问题,没有开始和结尾。

  小百科:钟,是指金属制成的响器,中空,敲时发声,例如“警钟”。也指某个一定的时间,例如“一刻钟”。同时,钟也是姓氏。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的:

  1、在初步观察、认识菱角的基础上,尝试打开菱角的多种方法并记录。

  2、培养幼儿运用多种工具的能力。

  3、激发幼儿探究科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菱角、工具、表格、碟片

  活动进程:

  <一>感知菱角的外形特征,了解其构造。

  1、摸摸神秘礼物,猜猜是什么?

  2、观察菱角的外形,鼓励幼儿大胆讲述其特征。

  3、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菱角的构造及特点。

  <二>认识菱角了解相关知识

  1、运用碟片,激发幼儿对菱角的生长环境及叶和花的特点。

  2、鼓励幼儿大胆猜测菱角为什么长弯弯角?

  <三>尝试打开菱角的多种方法,学做记录。

  1、尝试用多种方法打开菱角

  2、根据记录比较出最方便的方法。

  <四>分享成果,体验成功的喜悦

  1、幼儿品尝菱角

  2、采菱舞

大班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探索竹条与竹筒的多种玩法,发展钻、跑、跳的能力。

  2、能与同伴相互合作,体验玩农村自制玩具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人手一根竹条、一个竹筒。

  2、动感音乐。

  三、活动过程。

  (一)事先让幼儿拿好竹条每人一根四排站好,跟随音乐幼儿和老师一起跳竹条操。

  师:“小朋友让我们拿起竹条跟着音乐一起来热热身吧!(上肢运动、体侧运动、腹背运动、体转运动、跳跃运动)

  师:“做玩竹条操之后是不是感觉浑身很舒服呀!请小朋友快快地到老师身边来!

  (二)教师引导幼儿玩竹条的兴趣。

  师:“小朋友竹条可以用来做操,那它还可以怎么玩呢?请小朋友动动脑筋想一想?

  师:“玩的时候要注意安全,每个小朋友要想出不同的玩法,你可以自己玩,也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玩,看谁想的玩法多?

  (三)展示自己的玩法,幼儿个别展示自己玩竹条的方法以及自由结伴交流合作不同的玩法,,教师和其他幼儿表示鼓励和赞扬。

  师:“朱老师发现小朋友用竹条想出了很多好玩的办法,谁能将你玩的方法讲给其他小朋友听一听呢?”你一个人是怎样玩竹条的呢?(跳绳、挑水、拉弓)

  师:“刚才朱老师发现还有些小朋友是一起合作玩竹条,那请你们来说一说你们是怎样玩竹条的呢?(钻山洞、并排跳竹条)

  师:“好,现在我要请红队与黄队的小朋友做山洞,其他两组的小朋友来钻山洞,小朋友我们在钻的时候不仅可以正着钻,还可以侧着钻。(提醒做山洞的小朋友将竹条可以由低到高慢慢地提升)

  (四)总结:

  刚才我们小朋友想出了很多玩竹条的好方法,一个人玩的时候可以当绳跳、可以挑水、可以拉弓,一起合作的时候可以放在地上并排跳、可以做钻山洞,小朋友们真棒!

  (五)引导幼儿探索竹条与竹筒结合的多种玩法。

  师:“今天朱老师还带来了一个能干的小帮手,你们看?它是竹筒。(出示竹筒)

  师:“现在我想让竹条和竹筒两个成为好朋友,我们可以想什么办法呢?(滚竹筒)

  (六)游戏活动。

  1、师:“竹条和竹筒成为好朋友,那小朋友想不想一起来玩一个游戏呢?

  (请女小朋友和男小朋友各站一排进行比赛)

  2、四组竞赛。

  师:“刚才我们是男女小朋友进行了比赛,现在我们小组来进行比赛,看你们哪一组能够获胜!获胜的一方有奖励哦!我们让客人老师一起帮忙喊加油吧!”(播放动感音乐)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上一篇:水教案

下一篇:水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