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中班音乐教案

中班音乐教案

发布于:2022-03-08 19:54:24 作者:

中班音乐教案模板汇编8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音乐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班音乐教案模板汇编8篇

中班音乐教案 篇1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老师再见了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老师再见了》,能用较抒情、舒展的歌声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结合幼儿园的生活体验,为歌曲第一段中的5---8小节创编替换歌词。

  3、表示对老师与幼儿园的留恋以及即将上小学的愿望。

  活动准备:

  进行谈话活动,回顾三年来的进步,增进对幼儿园、老师的热爱之情。

  活动过程:

  1、在《幸福拍手歌》音乐的伴奏下进教室。

  2、自选复习内容。

  说一说在幼儿园最爱唱的歌、最爱跳的舞或最喜欢的音乐活动,复习2—3个内容。

  3、欣赏歌曲《老师再见了》的乐曲旋律,感受其抒情、舒展的音乐情绪。

  4、学唱新歌。

  (1)教师范唱。

  (2)幼儿说出歌词的内容,师生共同念歌词。

  (3)教师带领幼儿随琴声有节奏地念歌词。

  (4)整首学唱。

  5、学习有表情地歌唱。

  根据歌词内容讨论用什么样的歌声唱毕业歌。

  6、为歌曲5---8小节创编替换歌词,并演唱。

  讨论:在幼儿园老师教的那些本领,让我们把这些事唱进歌里。

  7、用打击乐器为歌曲即兴伴奏。

  (1)随乐每三拍敲击一下。(2)根据教师的即兴指挥,轮流演奏。

中班音乐教案 篇2

  教学活动

  音乐活动:爱劳动的小蜜蜂

  目标:1、能用自然的声音唱歌。

  2、喜欢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对歌词的理解。

  3、发展爱劳动的意识。

  准备:1、熟悉并能弹奏乐曲《爱劳动的小蜜蜂》

  2、活动前,引导幼儿观察蜜蜂采蜜的情景,简单介绍蜜蜂的生活习性。

  3、蜜蜂和蝴蝶的胸饰各一;黑板上画有蜜蜂采蜜的情景;小花每人一朵。

  过程:

  1、听音乐拍手、走步进活动室。《春天在哪里》

  2、复习歌曲《蝴蝶》

  教师扮做蝴蝶吸以游戏的口吻引幼儿的兴趣,并回忆歌曲蝴蝶。

  3、幼儿学唱歌曲《爱劳动的小蜜蜂》。

  (1)教师启发幼儿议论:(出示蜜蜂图)小蜜蜂飞的时候发出什么声音?蜜蜂为什么要去采花蜜?引起幼儿歌唱小蜜蜂的兴趣。

  (2)教师边弹琴边示范唱(可录音)提醒幼儿注意听歌词。

  (3)引导幼儿说出歌词并共同议论歌词的含义。

  (4)教师再次演唱歌曲。然后与幼儿一起重复歌词。

  (5)幼儿跟随教师学习歌曲并练习几遍。

  (6)请幼儿说一说是否喜欢这首歌,自己怎么学习爱劳动的小蜜蜂。

  4、听音乐离开教室(开火车)

中班音乐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运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拍打节奏。。

  2.能看图谱演奏乐曲,并进行简单的合奏。

  活动准备:

  课件。

  活动过程:

  一.启发式谈话,导入活动。

  1.演唱歌曲《在农场里》引入。“秋天到了,农场里可忙碌了,有很多小动物都去帮忙,我们也去看看吧。现在我们就用好听的歌声和它们打个招呼吧。”

  2.引出课件:马。“农场里的动物可真多,今天还有一位动物也来农场里做客了,我们听是谁?”

  3.练习用手拍打马蹄的声音。“小马正朝我们走来了,听马蹄声真好听:一匹小马走来了,两匹小马走来了,许许多多小马走来了(教师手拍腿念儿歌)。”

  二.用身体部位练习节奏。

  1.幼儿模仿马蹄声。老师刚才的声音像不像马蹄声音啊?那你们也拍拍腿,让我们一起听听你们的马蹄声是什么样的?幼儿自由拍。

  ∣××∣。并集体练习。

  预设一:“老师发现啊,我们小朋友都拍的不一样,有的是这样拍的——”请个别小朋友演示,集体练习。

  预设二:“小朋友都是这样拍的,我们一起来试试,(拍主要节奏,),老师还听到过小马这样慢慢地去走路的,拍另一种节奏,我们一块儿来学一学。拍节奏。

  3.启发幼儿运用各种身体感官来模仿马蹄声。“还有哪些身体部位可以发出马蹄的声音来?”(手、脚、嘴)教师带幼儿分别用不同的部位练习节奏:∣××××∣,∣××∣。

  4.游戏:小马儿歌。附儿歌:小马摇着尾巴,哒哒哒哒去玩耍,东边跑跑,西边跑跑,哒哒哒哒,真快乐。

  “老师发现你们可真像一群小马,现在啊,你们就是一群可爱的马宝宝,老师呢就是你们的马妈妈好不好,现在跟着妈妈一块儿来玩个游戏。”带幼儿念儿歌,做动作。

  三.小马去运粮。

  1.情景引入:刚才我们去农场玩了,发现农民伯伯种了很多粮食,太忙碌了,那我们去帮他把粮食给运回去,好不好啊?(好)

  2.出示路途及路标课件。“我们运粮食是时候要经过很多地方,我们一块儿看大屏幕。(山坡、森林、小路)经过这么多地方,很容易迷路的,那我们应该怎么走才不迷路?(地图,路标)森林里给我们准备好了音乐路标。

  ×∣(手)。

  4.去运粮。让幼儿跟音乐看图谱打节奏。前两遍用手,最后一遍让幼儿用脚走(小马跟着妈妈去散步)。

  四.分角色进行演奏。

  1.出示脚印图谱,引导幼儿认知。“我们走过了这么多地方,妈妈发现一路留下了很多脚印,我们一块儿来看大屏幕。”

  2.幼儿、妈妈分别看图谱练习节奏。并比较妈妈和宝宝的脚印走起来有什么不同。“两遍的脚印一样吗?脚印是谁走的?”

  3.幼儿尝试合奏。“现在老师跟你们玩一个切西瓜的游戏——玩游戏。这一半宝宝你们来做马妈妈好不好,这一半宝宝你们继续是马宝宝。那我们跟着音乐一块儿出发吧。”让两拨孩子分别站在自己图谱前随音乐拍节奏。

  五.结束。

  1.引出乐器:“我们身体的很多地方都可以发出好听的马蹄声,有好多的乐器也可以发出马蹄的声音,下次来我们就拿着乐器区运粮

  2.随乐曲《赛马》出活动室。现在我们跟着音乐把粮食送到更远的地方去。

中班音乐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曾指出要“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前段时间我曾带孩子们参观过园里饲养的小鸡和母鸡,也玩过母鸡和小鸡的游戏,孩子们对母鸡“咕咕嗒”的叫声、公鸡“咯咯咯”的叫声特别感兴趣,并充满了好奇和疑问。针对这一情景我设计了本次音乐活动。

  在活动中,我和孩子们一起感受欢快的音乐,并尝试用创编舞蹈动作来表现音乐,体验教学相长的乐趣,从而发展孩子的音乐智能和身体运动智能。

  活动目标:

  1.幼儿充分体验歌曲的欢快,能随歌曲内容及节奏创编舞蹈动作。

  2.培养幼儿表现音乐形象的.能力。

  活动准备:

  母鸡头饰若干,歌词图片一套,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幼儿听音乐做韵律进入活动场地。

  二、活动过程,开始进入课题。

  1.感受音乐。

  “今天老师请小朋友一起听一首好听的歌曲,请小朋友仔细的听。”

  2.教师范唱歌曲《下蛋了》。

  3.教师再次范唱歌曲,并用图片演示出母鸡下蛋的情景,巩固幼儿对歌词的理解。

  (提醒幼儿能随音乐初步地加上自己身体运动起来)。

  三、创编动作。

  1.幼儿讨论歌词里都说了些什么?

  (鸡妈妈坐在草窝里下蛋等)

  2.谁能学一学鸡妈妈是怎么下蛋的?

  (幼儿随意发挥)

  3.鸡妈妈在哪儿下蛋的呢?(在草窝)

  谁能学一学?

  4.鸡妈妈下了蛋之后干了什么?(在咯咯嗒的叫)

  为什么要叫呢?叫的是什么?什么意思呢?

  小朋友也做一次鸡妈妈来叫叫。

  四、幼儿加上感情进行舞蹈串编。

  把刚才自己做的动作加上感情表演一遍,提醒幼儿注意鸡妈妈下蛋以后的心情变化。

  五、幼儿分组表演,相互交流、合作。

  1.个别展示。

  2.分组表演。

  六、戴上头饰,有感情地表现音乐形象。

  七、结束活动。

  鸡妈妈带着小鸡去草地上继续游戏。

中班音乐教案 篇5

  设计思路:

  生活因为有了音乐才会多姿多彩,而这些欢快的、舒缓的、悲伤的等等各种性质的音乐正是由各种时值的音符组成,为了让孩子们更形象生动地理解并感受音乐的神奇与奥秘,我就设计了这样一堂课——《可爱的小音符》,音乐教案-可爱的小音符。目的在于通过各种游戏的开展以及音符妈妈(全音符)、音符姐姐(四分音符)、音符宝宝(十六分音符)形象的教学具展示让孩子们感受各种音符时值的长短,并结合基本节奏型巩固提高幼儿对音值、节拍的感悟及表现能力。

  目标:

  1、 体验全音符、四分音符、十六分音符时值变化带来的趣味性。

  2、 初步了解三种音符结构及基本节奏型,尝试用声音、动作表现音符时值长短。

  准备:

  自制“音符小楼”(全音符、四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地面布置音符列车、音乐

  过程:

  一、情境体验,引出课题

  1、听音乐自由表现进教室,幼儿教案《音乐教案-可爱的小音符》。

  2、比较两段音乐的不同。

  二、感知音符时值长短

  故事《音符小楼》,形象感知全、四、十六分音符的时值长短。

  梗概:音符妈妈喜欢一个人住一层楼,音符姐姐喜欢一个人住一间房,音符宝宝喜欢四个人挤一间房。

  三、表现音符时值长短

  1、游戏《变变变》

  2、游戏《音符列车》

  四、匹配相应节奏型并表现

  1、为音符小楼安装门牌。

  2、邀请小音符。

  a、 全音符 用喂- - -叫喊请出

  b、 四分音符 用敲门请出

  c、 十六分音符 说说生活中类似的节奏型

  五、律动延伸,继续感知

中班音乐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能在与同伴的交流中,体验与他人合作的快乐。

  2、能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了解乐曲三段体曲式结构。

  3、能通过多种形式(语言描述、动作等)大胆的表现对乐曲的感知。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录象、录音磁带、录音机、道具。

  活动过程:

  1、欣赏第一遍音乐:

  “你听时有什么感觉?听时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2、进一步理解音乐:

  这首《金蛇狂舞》是我们中国的音乐还是外国的音乐?为什么?”引导幼儿听辨乐曲中的乐器特点。

  小结:这首音乐是我国明间一首很有名的乐曲,流传了好多年,这首乐曲表

  现们热烈、欢庆节日、舞龙、耍狮子的场面。

  3、分段欣赏:

  引导幼儿感受第二段的音乐表现的内容。

  如:两只狮子对话(通过节奏、音乐速度、乐句长短对比)越来越热烈的对话语气和越来越短的乐句结构。

  4、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对音乐的感知,各乐段特点进行表演。

  5、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运用多种步伐、动作表现对音乐的理解、感知。

  活动反思:

  《金蛇狂舞》是一节中班音乐欣赏活动,由于它的乐曲结构是幼儿不易掌握的,于是我采用图谱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形象,分辨乐曲结构,帮助孩子去体验音乐和表现音乐,解决了活动中的重点、难点。另外,在进行游戏活动中,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道具充分利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可以说孩子们已经主动投入并沉迷在音乐之中,他们在主动的感受音乐、欣赏音乐、体验音乐、表现音乐,将活动达到高潮。

中班音乐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音乐知识——音的强弱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音乐活动,指导学生初步感受与分辨音的强弱。

  2、创设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在身心愉悦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提高对音乐的表现和创造能力。

  3、通过音乐游戏训练学生对强、弱音的分辨能力和反应能力。

  教学重难点:感受音的强弱并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音的强弱知识处理歌曲。学情分析:

  音乐课上,学生特别渴望老师与他们亲密无间,所以,师生交流的密度要大,要有自主学习、自我表演的并且人人均等的表现机会,学习机会,本课采用探究式、引导式、启发式等教法,学生通过音乐实践,一定会达到预期效果。教学理念:

  1、重视音乐实践,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充分感受音乐,设法走进音乐。

  2、通过师生之间平等互动交流,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音乐问题生活化。

  3、鼓励学生即兴创造和运用音乐材料来创造音乐。

  教具准备:

  鼓、碗、碟、筷子、饮料瓶、大米、黄豆、塑料袋、纸、强弱卡片、音乐课件等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分成四个小组,每组中间都有碗,碟,筷子,饮料瓶两个,黄豆,大米。(设计意图:营造一种神秘好玩的氛围,让学生萌发出学习音乐与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让学生一走进课堂,改变传统的秧田式的坐法,以小组就坐,更便于合作与互动。〉

  一、组织教学相互问好

  师:今天大家见面都很高兴,让我们相互问候一下,老师敲鼓,学生随鼓声节奏拍手,鼓声一停便和邻近问好,要求要不断换伙伴。

  (设计意图:通过音乐礼仪,训练学生的听觉及节奏韵律感,培养合作意识及做人的礼节。)

  二、活动实践引出音的强弱

  找一找:

  师:你身边还有那些物体可以发出声音?

  生:寻找,按教师的节奏去发出声音。

  师:请你找到与别人不同的声音。

  生:变换不同物体敲击,体会音色的变化。

  想一想:

  师:生活中都有那些声音?

  生:窗外的风声、下雨时的雷声雨声、鸟叫声、狗叫声、跺脚、走步声、手拍掌,捻指、翻书、扇风、拍腿、闹铃响声、嘴里发出的声音等等。

  (设计意图:通过模仿日常生活中的声音,感受音的强弱,让教学“活”起来,激发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

  导入强弱的辨识与体验:

  师:小朋友,现在你们面前放着很多东西,,你能想办法让它们发出声音吗?生:能。

  师:那就让我们来比一比,看那个小朋友的办法多?

  生:<积极发言>。

  师:我们的本领真大,创造了那么多的声音,在老师这儿有一只大鼓,谁愿意上来让它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

  生:<让鼓发出强和弱的声音。>

  师:这些小朋友真会动脑筋,让一只鼓发出了那么多不同的声音,但老师对其中两种声音最感兴趣,。<示范强弱两种不同声音>谁听出来了,这两种声音有什么不同?

  生:一个声音大,一个声音小。

  三、直观形象感受音的强弱

  师:小朋友的耳朵真灵敏,但是在音乐王国里,我们把它取名为强音和弱音,他们还有两个小符号呢!<取出f符号用强音读f,f,p符号用弱音读p,p,〉你猜猜,哪个记号是强音记号,哪个是弱音记号?

  生:f是强音记号,p是弱音记号。

  师:被你猜中了,你真聪明,我们把“f”叫做强音记号,“p”叫做弱音记号。<出示卡片>

  师:我们能不能在这些东西中选一样自己最喜欢的,让它发出强音和弱音?<请两个小朋友示范>

  师:现在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故事,题目是《大雨和小雨》,可就是少了大雨和小雨的声音,你能想办法自己动手做两件能发出大于小雨声音的乐器来吗?生:能。

  师:那我们就动手做吧,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生:<把黄豆和大米分别灌入两个不同的饮料瓶中>

  师:大家都做得非常快,做好的小朋友可以动手摇摇,听听你的乐器能发出多棒的声音?

  生:<让自制的乐器发出声音>

  师:瞧,很多小朋友都做好了,让我们来介绍一下自己手中的乐器,你来试试,你的乐器能发出什么声音?

  生:<摇装了黄豆的瓶子>

  师:哪些小朋友制作的乐器和她一样的,就把你的乐器举起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

  生:<齐摇黄豆瓶>

  师:那另外一个乐器能发出什么声音呢?

  生:<摇装了大米的瓶子>

  师:有没有和这两个不同的乐器呢?

  生:<各自展示>

  师:张开你灵敏的大眼睛。看见了吗,在每个小朋友的凳子上都有一个f强音记号和p弱音记号,现在把它们分别贴在你自制的乐器上?看谁贴得又快又准,让我们一起试试。

  四、创编小故事体验音的强弱

  师

  :其实强弱之间是有很多变化的,只有细心灵敏的小朋友才会体会到声音变化带给你的快乐。让我们用自制的乐器来讲个《大雨和小雨》的故事吧,可你们得想一想,大米瓶和黄豆瓶,哪个适合给大雨伴奏,哪个适合给小雨伴奏?

  师:天阴阴地,下起了蒙蒙的细雨<生轻摇沙球>慢慢得雨越下越大,<重摇黄豆球>小树苗张着嘴巴尽情地喝着雨水,饱了饱了,雨公公,请您慢慢停下来吧,雨小下来了,慢慢停了,<轻摇沙球,越摇越轻>天空出现了一道彩虹。(播放“大雨和小雨”的歌曲音乐)

  师:我们不仅能做乐器,还能用它来讲故事,真了不起。

  (设计意图:自我制作的球的办法,在学会知识的同时,还让学生学会了与人的分工、合作和交流,使学生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五、运用音的强弱演唱歌曲

  (师)小朋友,我们学习音的强弱,每首歌都要按照强弱规律去演唱,如:2/4拍应该是强弱,3/4拍歌曲应该是强弱弱,才能使歌曲动听。下面就来为歌曲按强弱规律去伴奏。

  生:齐唱《小鼓响咚咚》

  师:这是一首3/4拍歌曲,3/4拍的强弱的规律为[强弱弱]所以在演唱歌曲时也应遵循这一规律,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范一起边唱,边用强、弱、弱为歌曲伴奏。

  师:带来《小雨沙沙沙》和《小白船》音乐课件,请同学们创编节奏伴奏。生:表演。

  (设计意图:把理论知识运用了歌唱教学中,让学生唱好歌,这是音乐教师最重要而又最艰巨的任务。)

  六、小结

  在本课,我们不仅知道了音有强弱之分,而且还能模仿、表现音的强弱,同学们的表现让老师很高兴,今天这节课到这就结束了,让我们踏着音乐快乐的走出教室。

中班音乐教案 篇8

  设计说明:

  这是主题活动“马路上的汽车”的一个组成部分,目的是让幼儿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用艺术的手法创造性地表现汽车,充分体验想象、创造的乐趣。

  目的:

  1、 能合着快慢不同的音乐节奏,创造性地用身体动作模拟各种汽车。

  2、 体验大胆想象、自由表现的乐趣。

  准备:

  1、 观察过各种汽车,玩过各种玩具汽车。

  2、 做过“小司机”的音乐游戏,熟悉红灯、绿灯、转弯的音乐信号。

  3、 节奏快慢不同的音乐片断以及完整的游戏音乐。

  过程:

  1、 在音乐声中,幼儿拿着玩具汽车互相观看、自由交谈。

  2、 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汽车。

  ①你最喜欢什么汽车,为什么?请你们学一学。

  ②播放快节奏的音乐,请幼儿合着节奏做模仿动作。

  ③出示玩具汽车,鼓励幼儿创造性地用各种身体动作表现汽车最主要的特征。

  ④播放快节奏的音乐,引导幼儿合着音乐做动作,并相互学习。

  ⑤重点模拟两种汽车,如消防车和警车,引导幼儿充分体验和表现。

  ⑥在快节奏音乐的伴随下,幼儿自由表现汽车,音乐一停就摆好造型,相互欣赏。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模仿的是什么车,在干什么。鼓励幼儿大胆表述,如“我是警车,在执行任务”。

  3、 幼儿合着快慢不同的音乐节奏,创造性地表现汽车。

  ①刚才我们合着音乐想出了许多有趣的动作,现在我们仔细听听,这段音乐和刚才的音乐一样吗?

  ②合着慢节奏的音乐,幼儿创造性地表现汽车,想像此时汽车在干什么,如“消防车要安全回家了”等。

  ③现在我们来完整听一遍音乐,想一想音乐节奏快时汽车好像在干什么,音乐节奏慢时汽车好像在干什么,怎样用动作来表现。

  ④引导幼儿根据音乐节奏的快慢,配上合适的动作。

  4、 游戏:快乐的汽车。

  ①你们工作得真认真,现在该回停车场了。听,一路上会出现什么情况?

  ②教师用钢琴弹出高音、低音和刮音,启发幼儿听辨出绿灯、红灯和转弯的音乐信号。

  ③游戏开始,教师弹出不同节奏的音乐,鼓励幼儿边听辨节奏和明显的音乐信号,边创造性地游戏。

  ④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幼儿抱着玩具汽车回“停车场”。

  中班音乐:母鸡孵蛋

  活动目标:1.理解、感受不同节奏的小鸡叫声,在游戏中感应小节末拍节奏。

  2.能用(轻、慢)和洪亮的声音表现歌曲中害羞、自信的情绪。

  活动准备:

  1.母鸡孵蛋的音乐,鸡蛋三个,三种不同形象小鸡的图片

  (棒棒鸡、打嗝鸡、害羞鸡)。笔。

  2.铃鼓、丝巾每个小朋友一份

  活动过程:

  一、熟悉歌曲《母鸡孵蛋》歌曲旋律

  师:今天母鸡要孵蛋了,我们来听听母鸡孵了几个蛋?

  教师《母鸡叫咯咯》音乐律动进场。

  师:母鸡孵了几个蛋?

  二、认识三个不同特征的小鸡宝宝,并能模仿各种形式小鸡的叫声。

  师:你们看看母鸡的蛋都一样吗?

  1.棒棒的小鸡——感受1/4小鸡的叫声,能用洪亮、有力的声音表现自信。

  (1)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鸡?为什么?

  (2)倾听棒棒小鸡的叫声,教师用简单图示表示,幼儿模仿。

  (3)鼓励幼儿唱出有力的声音。

  (4)想象自己是身体很棒的小鸡并演唱。

  2.打嗝的小鸡——感应小节末拍节奏。

  师:这只鸡喜欢打嗝,它的名字叫打嗝鸡。

  (1)听出打嗝小鸡在小节末拍打嗝的规律,教师用笔画出打嗝鸡的叫声。

  (2)幼儿学会在结尾处做打嗝动作。

  (3)唱歌时对着别人打嗝礼貌吗?怎样能让别人听不到打嗝的声音?

  (4)练习唱准小节末拍的休止符。

  3.害羞的小鸡——用轻、慢的声音进行表现害羞。

  师:他是什么样子的?听听害羞鸡唱歌是什么样子的?

  (1)用拖小尾巴的图示表示害羞鸡的慢。

  (2)师:害羞鸡在介绍自己的时候是这么样的?他的声音呢?

  (3)学习害羞鸡唱歌

  4.集体歌唱,模仿三种小鸡的叫声。

  师:这三只小鸡的叫声合起来是一首好听的歌呢,名字叫《母鸡孵蛋》。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

  三、介绍铃鼓和丝巾的特点,用铃鼓和丝巾表现各种特征的小鸡叫声。

  1.师:你们觉得丝巾可以用来表示什么小鸡?铃鼓呢?

  什么样的声音可以给棒棒鸡伴奏?

  怎样给打嗝鸡伴奏?到了打嗝的地方可以怎么办?

  怎样给害羞鸡伴奏?

  2.借助乐器、道具表现歌曲《母鸡孵蛋》。

  四、拓展经验

  出示双胞胎小鸡

  师:鸡妈妈除了孵出了那三只小鸡,还孵出了这对双胞胎小鸡。听听他们的叫声是什么样的?

  师范唱双胞胎小鸡的叫声。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表情歌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