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精品】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模板合集八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理解小卓玛上学的旋律,想象乐曲所表现的节奏和小卓玛上学的快乐心情。
2、能初步表现藏族舞蹈的特点,动作基本合拍。
3、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磁带。
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毕业歌。
能充满感情地演唱,并能表现出三拍子的强弱拍。
2、欣赏并理解乐曲小卓玛上学。
(1)欣赏乐曲小卓玛上学。
(2)幼儿交流自己对乐曲内容的理解。
(3)综合幼儿的想象,并以讲故事的形式,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乐曲内容。
3、商量舞蹈动作并练习。
教师和孩子共同商量按乐曲跳舞的动作并进行练习,把握要点,表现藏族舞蹈的特征。
(1)分段学习。
(2)整段学习。
活动反思:
活动中,我先让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引起幼儿兴趣:有一个藏族的小姑娘要去上学了,她背起书包高高兴兴地向学校走去……。通过故事,让孩子更好地理解乐曲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来进行动作的教授,最后进行完整地舞蹈,幼儿的积极性比较高,他们在老师的积极鼓励下,像模像样的练习基本动作,虽然动作有些走样,略显笨拙,但却非常可爱,也看出了孩子们的努力。少数民族舞蹈的基本动作相对于孩子们来说确实有一定的难度,我想“熟能生巧”这个词用在活动后的延伸会更有效果。这次的教学活动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了在集体舞教学中,教师精炼的语言对整个课堂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幼儿对于新学的动作不能很快的掌握,此时需要教师用语言进行提示,从而帮助幼儿掌握动作的要领。本次活动我没有进行队列变化,如果要进行队形变化,则需要运用标记、语言讲解等多种手段,帮助幼儿以最轻松的方法学习舞蹈。
在舞蹈教学中,我们需要用自身人格魅力去感染幼儿,以自身富有表现力的情绪影响幼儿,用鼓励性语言激发幼儿情趣。以幼儿为学习的主体,创设情景,提供动作、造型的创编机会,使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创编歌曲,巩固对附点音符和跳音的理解。
2、启发幼儿用多种方式,重点是运用绘画的方式记忆歌词,鼓励幼儿的个人独创性。
3、激发幼儿与同伴积极合作、互相帮助、快乐分享的良好情感。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学会观察、思考提出问题,积极思维;幼儿已学过歌曲“为什么”。
2、物质准备:录好的歌曲伴奏带、录音机、幼儿操作板四块。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倾听歌曲,比较这首“为什么”与原来学过的“为什么”的不同之处。
1、教师演唱后提问:这首歌熟悉吗?为什么?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一样吗?
2、教师用手式和动作帮助幼儿巩固对附点音符和跳音理解。
二、启发幼儿用经验迁移的方式学会新歌。
1、提问:我们可以用什么好办法来记住歌曲中的小问题呢?
2、尝试用幼儿想出来的办法记忆歌词并演唱。
三、鼓励幼儿与同伴进行合作,创编歌曲。
1、讨论:小朋友,平时你们在生活中会有哪些问题呢?
2、引导幼儿合作的进行歌曲创编。
要求:4个好朋友为一组、将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画下来、小组看图演唱时要与音乐的节奏一致,唱好附点音和跳音。
四、师生分享创编的歌曲与快乐。
1、各小组表演自己创编的歌曲,教师引导幼儿进行经验的分享与互学。
2、根据幼儿创编情况,师生共同商议进一步完善的办法。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在重复体会乐曲的前提上,理解歌词内容,初步懂得唱这一首歌曲。
2、愿意参与Music教学,并体会到Music教学过程内的快乐。
二、要点:
愿意参与Music教学,并体会到Music教学过程内的快乐。
三、难点:
在重复体会乐曲的前提上,理解歌词内容,初步懂得唱这一首歌曲。
四、教学材料预备:
玩具猫2个、录音机、磁带
五、设计思路:
在《小孩子》的主题开展过程内,我发觉孩子对自个儿身体的各个部位拥有浓浓的兴致。在做游戏时百玩不厌,所以我设计了这一次教学,在本教学中涉及到了语言、认识和感知、点数等各领域的知识,通过动手、动脑、动口推动孩子各方面进一步提高。
六、教学流程:
(一)、温习
1、温习乐曲《大猫与小猫咪》
展示玩具猫,它们是哪个?长得一样吗?(一個大,一個小)它们最喜爱唱K啦,我们一块儿唱。(集体唱〈大猫与小猫咪〉)
教师师指导个别孩子留意控制声音。
2、练节拍
(1)师以大猫小猫咪的语气讲,你们唱得好好听,但是小手本事大还是小呀?会干啥?(孩子自由回答)
(2)我们的小手还会做游戏啦,拍一拍手,拍一拍我的;;(孩子自由练习)
(3)以开火车的模式做游戏“拍一拍手”,师指导个别有艰难孩子,勉励其余孩子帮忙。
(二)、新授
1、师以大猫的语气讲,我会把孩子拍的这一些部位唱出来。(放录音,师边唱边做动作)
小猫咪讲我亦会唱这一首歌。(放录音2、遍)
2、孩子回想歌词:它们刚唱了啥?(孩子回答师唱)
协助孩子理解歌词,例如我的腰在哪儿?一块儿来弯弯腰;有几个手指头?一块儿来点数等。
3、这一首歌好好听,是否想再听1遍?(师清唱,孩子轻轻跟唱)
4、师幼一块儿唱,边做动作,叮嘱个别孩子轻声唱。
(三)、音游《拉个圈圈走一走》
师:我们用小手与孩子拉个圈圈做游戏。
1、全部孩子拉成一個大圆做游戏。
2、孩子自由选取好伙伴拉成数个小圆做游戏。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4
目标:
1、学习律动《采茶》,感受江南人民采茶时的喜悦心情。
2、学习采茶动作:大拇指与食指相捏的同时,手臂略弯曲并有后缩的感觉。
活动重难点:学习采茶的动作;跟着音乐的节拍采茶。
活动准备:磁带、茶叶、多媒体放映江南人民采茶图片。
活动过程:
1、从日常生活中取材,说说茶的种类、喝茶的知识、喝茶的好处与害处。
“小朋友,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你们都喝过什么茶?喝茶有什么好处和害处?茶叶从哪里来
的?”
2、通过直观形象的江南人民采茶的图片;欣赏音乐磁带、感受活泼、欢快的旋律;介绍采茶知
识。(放映多媒体)
师:“茶叶树是生长在江南的一种植物,它很矮,高度大概到成人腰的部位,一排一排的生长,排
之间有空隙,方便人走在中间采茶叶,为了能喝到又鲜又香的茶叶,人们通常都是采树尖上的叶
子,最嫩的地方,所以要用大拇指和食指来捏,然后把它放到篮子里。”
3、学习律动《采茶》。
(1)教师示范引导幼儿学习采茶动作要领:大拇指与食指相捏的同时,手臂略弯曲并有后缩的感
觉,眼睛一定要看着手。
放茶:采茶后手翻一下,手心向下放入篮中,眼睛同样要看手。
(2)律动练习。引导幼儿用语言编出采茶动作的要领:
左边采一片放进小篮子,右边采一片放进小篮子;
连采集片放进来,连采集片放进来;
拨开树枝采一片放进来,拨开树枝采一片放进来;
太多了,两只手一块采了放进来。
4、律动表演,幼儿随音乐自由表现。
活动延伸:
通过学习采茶律动,幼儿能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热爱劳动的美好情感。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5
设计背景
孩子们由于受到年龄、生活经验等方面的限制,特别是我们都是县城周边农村孩子多,缺乏各种必要的感性经验,尚处于直觉形象阶段的思维方式的局限,使他们不可能用成人的思维去理解或再加工那些复杂的音乐材料,对歌词记忆也不能很快的理解记忆。以前我总是先教幼儿跟着我按节奏念几遍歌词,再分句教唱,但一节课下来,还是不能很熟悉的唱歌曲。所以我想:象图谱这样的视觉符号就起到了把音乐材料简单化、形象化的作用,图形谱的运用是一种视觉参与。,它不仅可以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内容和旋律风格,同时,又可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与想象力等等,让孩子主动愉快的学习,让孩子们的音乐活动不再枯燥,也让我上音乐课不再单调。我选歌曲《郊游》,是因为旋律平易亲切,朗朗上口,为小朋友所喜爱,歌曲描写了小朋友结伴去郊游的情景“白云春风”、“青山绿水”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色,“我们大家手拉手一同去郊游”,清新明了,首尾点题。
活动目标
1、在理解歌词,唱会歌曲的基础上,感受ABA段不同的情感,唱出A段欢快的音乐,B段优美的音乐。
2、掌握X X XX X这一走步节奏,并且用肢体动作创造性的展现郊游的游戏化情境。
3、在音乐和游戏的情景中,能用欢快、活泼、兴奋地情绪,有感情地、自信地,完整地演唱歌曲,感受到郊游时的轻松愉快。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重点难点
1、难点:歌曲的三、四、五乐句。
2、重点:有感情地唱歌曲。
活动准备
录音带,录音机,歌词图谱,节奏型卡:X X XX X。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入室律动。组织幼儿做课前手指游戏坐好,
2、复习歌曲《茉莉花》;复习节奏:X X XX X。
二、基本部分:
1、谈话引入:小朋友你们跟家人去郊游过吗?(幼儿自由回答)是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去的?
2、教师出示歌词图谱以讲故事形式与幼儿一起回忆郊游的快乐,并引导幼儿按照图谱说唱歌词。
3、放录音带《郊游》,引导幼儿听出有两段“不同的”音乐。
4、教师边指图谱边范唱一遍,让幼儿能更好的理解歌词,熟记歌词。
5、学唱歌曲。
(1)教师以分句教唱法并结合歌词图谱带幼儿唱歌1-2遍。
(2)教师以整体教唱法用不同的动作带幼儿唱歌,让幼儿感知歌曲的节奏和AB两段不同的“情绪”。
(3)教师弹歌曲旋律,幼儿根据图谱用自然,欢快的声音有感情的
唱歌曲。
(4)分小组接唱。女孩唱A段,男孩唱B段。
(5)放歌曲录音,教师与幼儿一起按歌词合节奏地进行歌表演。
6、音乐游戏:《去郊游》
教师与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听歌曲音乐进行开火车状等不同动作进行游戏,还引导幼儿去邀请其他老师一起游戏。
三、结束部分:
1、小结。
2、出室律动,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郊游》这首歌曲的前两句与最后两句要求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来唱,而中间则适合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来处理。教师可以通过示范讲解引导幼儿认真倾听,并辨别区分不同的声音。
在活动中我一开始对于两种不同的歌唱方式进行讲解,但很快我发现孩子们并不能很好的理解接受,于是我立刻想到了一种方法:为了让幼儿理解并准确地把握,我设计这样一幅图:用一组小兔子的耳朵形状表示“轻快、跳跃”,用一组柔和的波浪线表示“优美、抒情”,按节奏的形式出现。根据这幅画,幼儿可以很快地分清出哪几句需要唱得活泼欢快,哪几句需要唱得优美抒情。这样的教学方式比起教师单调的讲解记忆要有趣得多,并且印象更深刻。
活动中我借助了比较形象的图,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让幼儿看着图片演唱,根据图孩子们正确的对两种歌唱的方式进行演唱,从而突破了活动的难点。教师的范唱起到一个示范的`作用,最后让幼儿分组接唱,在每一次唱完后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评价,让他们明白如何接唱才算唱得好,从而突破活动重点。
在这个音乐活动中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比如我没有在活动前考虑到活动方式的改变,而是在活动中及时调整,对教材的分析应更加透彻;还有就是在活动中的教师的语言应该更加精炼。我还注意到孩子的情绪变化,在活动中我为了让他们更熟练的唱歌,就请他们再唱一遍,而我的语言组织也不够精练,所以孩子们就感觉不是很有趣,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多想办法,让自己的每个教学环节都进行得更自然更有趣,让孩子不知不觉轻松的游戏中完成,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热烈欢快的情绪,跟随音乐玩《捏泥人》的游戏。
2、通过倾听音乐和观察教师的表演学习游戏的玩法,尝试将自己的想法运用动作进行创造性地表现。
3、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民乐“喜洋洋”、图谱、照相机。
活动过程:
1、倾听音乐《喜洋洋》,感受乐曲的情绪,感知音乐的节奏。
(1)随乐曲进教室,完整听音乐。
教师:听了这首乐曲,你们有什么感觉?
这首乐曲的名字叫《喜洋洋》。(出幻灯)
(2)看图谱,感知乐曲的结构,做动作感知乐曲的节奏。
教师:大鼓怎样敲?
教师:舞彩带的样子是什么样的
(3)教师指图,幼儿做敲鼓和舞彩带的动作。
(4)表现其它的喜庆动作。
教师:过节的时候,我们除了敲鼓、舞彩带还做什么?(放鞭炮,舞龙)
2、学习玩捏泥人的游戏。
(1) 示范《捏泥人》
教师:过节的时候,非常的热闹,我们敲鼓、舞彩带……,还有玩一些游戏呢?我请赵老师和我玩一个游戏,请小朋友仔细地看,看看我们玩了一个什么游戏?。
两教师合作《捏泥人》。
教师:我们玩了一个什么游戏?
我捏了一个什么?
请小朋友做××泥人的造型。
(2)教师再次示范《捏泥人》。
教师:想不想再看一次游戏?这次又任务了,仔细看看小泥匠是怎样随着音乐捏泥人的,先捏了什么?又捏了什么?最后捏了什么?泥人又是怎样随音乐做动作的?
教师:小泥匠先捏泥人的……,又捏泥人的……,最后还用画笔画了泥人的眼睛、嘴巴,
(3)重点练习捏泥人的四肢。
教师:我来考考你们,听一听这段音乐,这是在捏泥人的什么?
教师:我们一起来当小泥匠试一试,随着音乐来捏泥人的膀子和腿(B段音乐)。
(4)两个小朋友玩《捏泥人》的游戏。
现在我们捏大力士,男孩子变油泥,女孩子站在男孩子的身后。
教师:我刚才看见小泥匠团捏泥人头的时候,泥人还随着音乐摇动头真好看,小泥匠画眼睛、嘴巴的时候泥人眼睛、嘴巴还有节奏地动呢。
(5)再玩一次游戏。
教师:我用相机把泥人和小泥匠拍下来。
3、创造新的泥人造型,玩《捏泥人》游戏
(1)玩捏泥人的游戏(捏不同造型的泥人)
教师:我们除了捏大力士还想捏什么?两个人轻轻地商量一下,别让别人听见,给大家一个惊喜。
男孩子找一个空地方做造型,女孩子看一看,记住了吗?
(2) 女孩子当油泥,男孩子小泥匠,女孩子做造型,男孩子看一看,记住了吗?
4、想看一看你们捏的泥人吗?
今天我们听了《喜洋洋》的音乐,而且还跟着音乐玩了《捏泥人》的游戏,我们除了捏大力士、……,今后还可以捏许多不同造型的泥人呢!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以喜庆的乐曲贯穿始终,增强了活动氛围。活动一开始我引导幼儿说说做做捏泥人的动作,为下面做游戏做了铺垫。在引导幼儿听音乐做捏泥人的动作时,幼儿的动作比较单调,可能是女生多的原因,有点受拘束。幼儿两两合作的环节是活动高潮,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较高。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7
活动设计背景
在日常活动中,发现幼儿对警察、解放军、海军叔叔充满了崇敬与向往,为此在选取了《小海军》这首极富童趣的进行曲风格的歌曲,这首歌曲的特点就是声音有力、干净利落以及海军的英勇与坚强的精神。
活动目标
1、初步引导幼儿感知音乐性质的变化。
2、愿意用动作表达感受。
3、培养幼儿的听辨能力和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音乐意境。
难点:用动作表达感受。
活动准备
进行曲,摇篮曲各一段,当兵图片,睡觉图片各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放音乐《我是解放军》,让幼儿跟着音乐踏步走进活动室。
二、基本部分:
1、 欣赏进行曲,激发幼儿自由表现。
(1)教师提问:现在让我们来听一段音乐,这段音乐听起你觉得怎么样?
幼儿答:像解放军走路。。。
(2)教师提问:如果让你们走路你们会怎么样走?
引导幼儿自由的做出自己的动作。
(3)跟着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
小结:刚才我们跟着音乐学解放军叔叔一样走路,特别有劲有精神。
2、 欣赏摇篮曲,引导幼儿做出不同的动作。
(1)教师:我们再来听一听这一段音乐,你听了会有什么感觉?
(2)幼儿欣赏摇篮曲
(3)教师提问:你们听了会有什么感觉?
幼儿答:慢慢的,轻轻的。。
3、引导幼儿将摇篮曲与进行曲比较
教师提问:这首音乐和刚才那首有什么不同?那听了这首音乐你想做什么?(引导幼儿做出动作)
小结:这两首音乐一个像解放军叔叔走路一样刚劲有力,一个像小宝贝睡觉一样轻柔缓慢,是不同的两首音乐。
教师:你们真棒,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和音乐玩个游戏把。
三、 用游戏表现音乐性质的不同。
游戏规则:你听到什么音乐做什么样的动作。
教师放摇篮曲与进行曲,让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
四、延伸部分:
回家和爸爸妈妈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并做动作。
五、结束部分:
你们表演的真棒,那就让我们学解放军叔叔走路一样到外面让其他小朋友看看。
教学反思
《这是小兵》这节课是一节模仿课,在幼儿心目中神气的小兵的形象很深刻,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人物形象符合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因为小班幼儿年龄小,他们的知识范围比较局限,所以小兵的形象能调动孩子们的兴趣。
本次活动中有着轻快地旋律,并且模仿的动作很神气,还有一系列的象声词,让幼儿有着很强烈的表现欲望。
完整的欣赏歌曲,感受歌曲中的旋律,带领幼儿跟着节奏拍拍手,此环节中我考虑到幼儿年龄小,对音乐的明锐度不够强,让他们一下子跟着音乐做组合的动作比较困难,所以我选择先让他们感受下音乐的节奏拍拍手,然后熟悉后再加上踏步的动作,最后加进象声词的动作。活动最后我还让幼儿进行创编动作,让他们把自己的成果展现给小朋友,大家一起分享快乐。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幼儿对线有很大的兴趣,为了使幼儿知道更多线的用途,而且大班幼儿的身体动作的发展较快,故设计此创编舞蹈的活动。
活动目标:
1、熟悉旋律及歌词内容,边唱歌边按歌词合拍地绕线,拉线,钉鞋等动作。
2、借助修鞋的经验及歌词情境,自己创编动作。
3、体验鞋匠劳动时的愉快心情,并了解线的用途。
活动准备:
录像机、录像带《老鞋匠的故事》。录音机,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柳树姑娘》进入活动室。
二、教师带领幼儿听音乐 做拍手、拍脚、拍肩的动作,感受音乐 的旋律和节奏,进一步熟悉歌词内容。
三、看录像《老鞋匠的故事》,让幼儿感受鞋匠师傅劳动时的愉快心情,知道线的用途。
四、听音乐创编动作。
1、鼓励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按自己的意愿大胆地表现绕线、拉线的动作。
2、将幼儿编的动作与老师编的动作串起来,师生随音乐共同表演。
3、引导幼儿在前奏是迅速找一个同伴,在音乐开始时面对面地共同白哦眼。
五、复习音乐游戏《抬花轿》,并离开活动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