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夏季运动注意事项
青少年夏季运动注意事项
“喜欢是放肆,爱是克制。”并不只是适合爱情的话,其实在健身运动方面也是同样的道理哦。特别是青少年时期的学生,身体还在发育在运动卫生、运动时间及运动规律上面一定要特别注意哦。
一.运动卫生不容忽视
1.运动后不宜立即进食,饭后不宜剧烈运动
运动之后,由于人体还处于兴奋状态,而消化系统却处于抑制状态,因此立即进食会影响事物的消化吸收,对身体不利,久而久之还会引起消化不良,慢性胃炎等肠胃疾病。饭后立即运动由于胃内有大量食物,妨碍膈肌活动,呼吸受到影响,容易造成腹痛和不适,甚至胃下垂。
2.剧烈运动时和运动后不可大量饮水
剧烈运动时,体内盐分随大量汗液排出体外,饮水过多会使血液的渗透压降低,破坏体内水盐代谢平衡,影响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甚至还会出现肌肉痉挛现象。运动时,由于需要增加心跳、呼吸的频率来加大血液和氧气以满足运动需要,而大量饮水会使胃部膨胀充盈,影响呼吸,而血液循环流量增加加大心脏负担,会伤害心脏。
另外夏天锻炼时不宜立即洗冷水澡,不能大量喝冷冻饮料。
二.运动时间和地点要讲究
对于健康的青少年学生来说,选择什么样的时间进行锻炼并没有严格的限制,清晨、下午和傍晚都可以进行锻炼。但是早晨锻炼多在空腹情况下进行,所以运动量不能太大,时间不宜太长,否则容易引起低血糖,影响一天的学习,下午是进行锻炼的最佳时期,晚饭后却不宜马上锻炼。对于运动场地首先要考虑安全问题,在户外锻炼一定要考虑到周围环境。
夏季温度高,湿度大,闷热。在锻炼时必须注意下述事项:⒈应尽量避免在炎热的、烈日直接照射下的中午进行锻炼(游泳例外),一般应放在上午或傍晚。若在烈日下锻炼,应戴白色凉帽,穿浅色、宽敞、通气性能良好的薄衣。室内运动场地,应有良好的通风降温设备。⒉在运动量和强度上要注意循序渐进,不可凭兴趣突然增加运动量。在运动过程中,应增加休息次数,最好到荫凉的地方去休息,练习时间不易过长、过累,这一点对于没有锻炼习惯的人来说,更应注意。⒊夏天进行锻炼,因出汗很多,丢失大量的水分和盐分,就很容易引起热痉挛。若在休息时喝少量清凉清暑及低糖含盐的饮料,不但可以补充体内因出汗而减少的盐分,还可限制一部分水不致大量排出。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剧烈的运动后,不宜吃冰棒一类的东西和过冷的食物,以免发生胃肠功能紊乱,引起腹痛、腹泻。⒋出汗之后,不要立刻用冷水洗澡,在运动后用温水洗涤,对避免中暑是很有好处的。
三.运动规律必须遵循
1.运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
电器一开始启动时做功最大,也最容易损坏,人也是一样,因此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很重要。运动前要对踝关节、膝关节、腰关节、肩关节、腕关节等活动开,避免不必要的受伤运动结束后也要做好恢复练习。
2.运动负荷要循序渐进
运动也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运动量由小到大,项目由少到多,动作由简到繁,跨度逐步增加,时间逐渐延长,不能急功近利,“突飞猛进”。
3.疾跑后不要立即静止
疾跑后由于感到劳累,许多学生常常会站立不动或者坐下甚至躺下休息,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做法。因为这样会引起重力性休克。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继续慢跑或走步,并作深呼吸。若有全身软弱、头昏、耳鸣、眼前发黑等现象,则应有人搀扶以免昏倒。
4.运动要持之以恒,坚持锻炼
按照“用进废退”的学说,根据增强体质靠“积累”、提高运动技能有过程、锻炼效果不稳定的特点,运动必须持之以恒,贵在坚持。研究表明,停止锻炼后,原锻炼所获得的增长,将按增长所耗时间的1/3的速度消退,即运动一天所获得的长进,停练3天全部消退。
四.不良反应需要特别注意
1.青春期高血压青春期后心脏发育速度增快,血管发育相对处于滞后状态,加之内分泌功能的影响,血压明显升高,甚至出现暂时偏高现象。对于这种学生经过检查不属于高血压病又无异常症状的,课照常进行一般体育活动。如有头晕等不良症状的应避免剧烈运动与比赛,做定期观察,适当参与轻微体育活动以提高心血管功能,改善由于血压增高产生的不良感觉。
2.运动性晕厥这是一种最为常见的疾病,多发生于大家正在剧烈运动的时候,主要症状表现为两眼发黑、呼吸困难,严重者还可出现意识障碍等。此病的发病原因是由于人体运动过于紧张激烈或突然改变体位,使体内的血糖消耗过多所致。此时应让患者平卧,饮用糖水或注射葡萄糖,同时注意保暖。
3.运动性哮喘多发生于剧烈运动后的5至10分钟,症状主要表现为:可出现面唇呈青绀色、呼吸困难等,多与过敏性体质等因素有关,一般在一小时内可自行缓解。
4.运动性腹痛若在空腹时锻炼,或者是饭后立即运动和突然剧烈运动,均可引起内脏器官功能紊乱而导致运动性腹痛。此时患者应立即停止锻炼,热敷腹部,适量喝点热饮料,即可自行缓解。
5.运动性血尿此病常在剧烈运动后出现,主要由于人体在剧烈运动时,肾脏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减少,氧气暂时供应不足,从而导致肾小管通透性增强而发病。出现此种症状时,锻炼者应立即休息,一般在一周后可消除。预防此病的办法是,运动量不要太大,特别是在身体疲劳的情况下更要注意。
6.运动性贫血是人体在剧烈运动后,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均减少至正常值以下。其发病原因是运动量过大,使体内产生了大量的代谢乳酸,当乳酸浓度增大时,血液 p H值下降,从而造成红细胞被破坏,血红蛋白被分解而导致贫血;或者是出汗过量,使造血原料铁元素大量流失,却又得不到及时补充,而引起缺铁性贫血。已经出现运动性贫血者,应暂停运动,接受治疗。姚明的应力性骨折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不遵循科学的运动健身原则就不能抱怨“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中学生在运动时也要特别注意,有时爱也是一种害。
五.有些项目不太适宜
不是所有的运动中学生都是适合的,根据中学生的生理特点,有些运动中学生也是不太适宜的。
1.掰手腕练习
中学生都不服气别人,特别喜欢较劲,因此掰手腕比赛时有发生,这也是不好的。掰手腕做的是一种憋气状态下的静力性练习,由于憋气可引起胸内压的急剧升高,导致静脉血回流受阻,从而引起心脏和脑部缺氧,严重的还会出现昏厥。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阶段,其心血管系统尚显脆弱,耐受缺血、缺氧的能力较差,经常掰手腕有碍学生的生长发育。此外,掰手腕还可能引起肱骨内上髁骨折,严重影响学生骨骼的正常生长。
2.绑沙袋练习
应该说绑沙袋练习确实能够起到发展某一部位力量的效果。然而这种锻炼方法对于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中小学生来说却有碍于血液的正常循环,既不能及时地消除肌肉疲劳,又不能使肌肉得到放松与恢复,影响了正常的生长发育。同时,还有碍于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
3.过长距离的跑步
中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间,他们的内脏器官和组织都还娇嫩,一些负担过重、消耗过大、持续时间过长的跑步会对他们的生长发育造成负面影响,严重的还会妨碍他们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的后果。前几年北京马拉松比赛就给了我们一个教训。
六 适合青少年生长的运动
研究资料显示,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孩子,比不参加体育运动的孩子可高出4cm左右。这是因为运动后人体的生长激素分泌会明显增加,从而促进身高发育。
另外,这里的运动是指合理的运动,像运动员般高强度的运动量,反而会增加孩子的关节负担,抑制孩子的生长发育。
打篮球对于改善孩子身高效果比较明显,操作又简便,家长可以让孩子每天玩一会,每次二十分钟,坚持为之,能够得到良好效果。此外,跳绳、羽毛球、游泳等都是非常好的运动方式,家长最好能够帮助孩子养成热爱运动的良好习惯。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运动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