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训练中的误区有哪些
羽毛球训练中的误区有哪些
羽毛球是个普及面很广的运动,可以是茶余饭后的休闲活动,也可以是竞争激烈的职业运动。对于以休闲为主的爱好者,不受伤就是主要的目标,这样才能享受羽毛球的快乐。那么,羽毛球训练的误区有哪些呢?下面jy135小编来告诉大家吧!
羽毛球训练中的误区
膝盖和脚尖
很多人都听过训练时膝盖不要过脚尖的话,但在羽毛球中是这样吗?
在测试的数据中,膝盖超过脚尖确实对膝盖的压力会大大增加,所以很多训练师要求在训练中严格要求膝盖不能超过脚尖。
但很遗憾,羽毛球是一个包含了过膝动作的运动。无论是接杀时的膝关节,还是落地后的启动步伐,膝关节都有可能是超过脚尖的。
在训练中的半蹲负重动作中,要求膝盖不过脚尖,是为了把发力更多地集中在臀部和大腿上部。动作本身没有任何问题,此动作可以提高双腿的蹬地和起跳能力。
但羽毛球运动中存在大量的单腿运动,并且是快速的单腿启停和变向。所以无论是左右移动时的变向,还是上网时的膝关节,超过脚尖都是在所难免。
在这种起跳杀球后的蹬地就更是完全超过脚尖了(请注意图中左边膝盖与脚尖的位置)。
建议:
➀打球对膝关节有损伤的概念是相互的,只有力量与运动不匹配时才会有伤害。加强膝关节力量,同时减少单一的训练方式,才是减少伤病的唯一方法。
➁在打球中的受伤并不经常是熟练的动作,而往往是平时练习少的动作。所以一周练习一次全蹲(膝盖过脚尖)是很有必要的。
大腿的前群和后群
经常有人不注意大腿前群的也就是股四头肌的训练,却还在得意自己的接杀吊能力很强,也就是经常说的“跑不死”。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主动抢高点所用的肌肉和被动接吊所用的肌肉并不相同。虽然看似是一个动作,但因为膝关节和髋关节角度的不同,所用的肌肉已经有了变化。
在主动抢高点的过程中,上身基本不动,在膝关节弯曲的过程中大腿后群只是作为拮抗肌保持稳定,是股四头肌在做离心收缩。所以抢高点主要用到大腿前群。
在被动接吊时,膝关节角度基本不变,上身在接吊的过程中不断向前,股四头肌作为拮抗肌保持稳定,臀肌和后群肌做离心收缩。所以接吊主要用到大腿后群。
不用再为自己可以满场接吊而洋洋得意了,这一方面说明你的打法很被动,主动或者被动的放弃了抢高点的机会。
另一方面你需要思考一下你的训练计划,股四头肌的力量训练是否足够,是否有时候明明是可以抢到高点的机会,却因为膝关节力量的原因错过了高点,丧失了取得主动的机会。很多人上网停不住,即使抢到高点也不能马上后退到底线形成进攻就是这个原因。
快收和慢放
在力量训练中很多人都只重视自己蹬腿蹬了多少重量,而没有重视重量背后训练方法的问题。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羽毛球和跑步最大的不同就是这是一个“刹车”的项目。由于场地是有边界的,所以打球时每一次启动都伴随着一次制动。羽毛球连贯的快慢往往不是取决于启动的.速度,而是取决于制动的快慢。更快的回动才能使你的球路更加紧凑,才能更好地变速,才能抓到你想要的下一拍球。
所以在力量训练中我们要做到快收,更要做到慢放。
因为研究表明肌肉向心收缩能力和离心收缩能力是没有相关性的。也就是说蹬腿蹬的再重,只能增加起跳能力,但对落地的缓冲能力是没有提高的。所以只有在训练中有意的加强自己的缓冲能力才能提高回动速度,减少在上一拍动作中消耗的时间快速进入到下一拍的动作中。
以坐蹬为例,屈膝到直膝的过程就是向心收缩要块收,直膝到屈膝的过程就是离心收缩要慢放。
做个测试,单腿下蹲你可以吗?如果你完成不了说明你的膝盖离心收缩能力还不过关。
初学者练习简单版的也是不错的选择。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运动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