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个攀岩须知的练习技巧
九个攀岩须知的练习技巧
攀岩运动目前在中国的普及与发展还是较弱的,有人会认为这是男子的健身项目,其实不然,攀岩的好处在于激发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释放生活中的压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九个攀岩须知的练习技巧,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这样危险又刺激的运动是需要选手们掌握一定的攀岩技巧才可以顺利在岩壁上进行攀爬的,下面就具体讲解一些练习要点。
练习攀岩的九大要点
1。用“脚”在爬
协调性是省力的关键,倘若脚能做出最平衡的姿势,便能帮助手省力。而脚的功夫有两点,一是柔软度,二是不同岩点的采法。这两项训练与手力量之训练同等重要。
2。先动脚,再动手
攀岩时至少有2/3的时间与注意力须花在脚的布置上,移动时先选好脚点,再抬头把手放到定点。看手时便得思考下步动作,脚应该如何放。
3。正三角形原理
平衡定力,就是让你身体的三点努力的维持在正三角形的姿势。想做到这点就必须将自己想象为岩壁下的观众,用宏观的视觉角度来正视身体手脚的移动姿势。
4。针对缺点训练
攀岩想进步,绝非秉持着自身的优点,而是先将缺点改进,再尽量发挥自己的长处。
5。有效率的训练
训练时须用心、用脑去安排,了解自己的体能状况,重质不重量,且有适度的休息。记得攀岩不是在拼业绩!
6。自信
自信是省力的关键,因为了解自己的体能状况,便能以最适度的力量去抓把点,当然也不会过于紧张。但自信并非自负,爬岩时须谨慎,不可过于高估自己的实力。
7。多看书
攀岩与一般运动一样,运动生理学、心理学都是很重要的,只有了解本身的身心状况,才能攀爬的更顺利。因为每个人的优缺点不同,所以必须了解自己,找出适合自己状况的训练方法,这样才会有效率。
8。自我检讨与鼓励
攀岩不可像去补习班补习,抄了一大堆笔记,结果回家倒头就睡。攀完岩后须花时间自我检讨,找出漏洞,思考改进之道。当然也须学会自我鼓励,保持对攀岩的热情。
9。比赛
若能明了上述原则,便会发现其实攀岩是项与自己的挑战,当然比赛亦此。比赛是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现出来,是表演而非竞争,所以无须紧张、更不用有太大的得失心。
女子如何练攀岩
身体特点
男女在身材比例上是有差异的,女子上体较长,腿相对短,身体重心比男子低6%,这样女子就具有较好的平衡能力,另外,女子的肩也较窄,臀部较大。
女子的肌肉与肌肉占体重40%~50%的男子相比,肌肉显得不够发达,通常不超过体重的35%,根据专家的研究,女子的体脂占体重的28%,而男子的体脂平均仅为体重的18%,这意味着女子比男子多10%~15%有利于运动的肌肉。
而比男子多10%的不利于运动的脂肪组织,但不排除一些腿工,髋窄、精瘦,表现出较大运动潜力的女运动员例外。由于女子腹部,肩部以及腿部的肌肉大大弱于男子,依据上述特点,在攀岩训练中应特别注意发展绝对力量和力量耐力等素质。
另一方面,因女子骨组织中水和脂肪的含量比男子多,脊椎的椎间软骨较厚,故女子有较好的关节灵活性和柔韧性,使得女子对自身动作时机和动作节奏的调节较好,这使她们在运动中在平稳能力,灵巧性,柔韧性等方面具备有利条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女运动员能更为有效地掌握技术。
经期训练
传统的偏见对于正确认识女子在体育运动中的生理特点,有着极大的影响。绝大数女队员在经期不训练或随便活动一下,而实际情形则相反。
在经期,有轻度不舒适的感觉,如下腹部发胀,腰酸,食欲不好,疲倦,情绪易激动等,这都属于经期的正常生理现象,可以照常进行训练,但运动量可适当调整。
适当的运动量能有效地改善人体的机能状态,促进血液循环,运动时腹肌,盆底肌的帐缩与放松交替进行,对子宫起按摩作用,有利于经血的排出。
人的适应能力很强,经期进行训练会很快适应。当然,也不排除个体之间的差异,正象调查中所发现的那样,有81。6%的女运动员在经期能表现出正常或更好的成绩,而有18。4%的运动员则低于她们正常的成绩水平。
由上述可见,机体在经期的反应个体差异是有的,而应该认识到运动员一旦从事攀岩运动,她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作为女运动员,经期可作一些诸如手肌、上臂肌、前臂肌及用力技术:抓、拉、推、蹬、踏、磨擦和平衡能力等方面的训练。
发展力量
攀岩运动就其技术而言,就是支点固定攀登,它要求运动员要有很大的力量,克服自身的重力向上攀登,因此,攀岩训练中专项力量的发展就变得极为重要。
尤其是女运动员,肌肉不够发达,体脂较多,又加之女子肌肉中的水分占74。7%,糖元含量比男子少,所以,女子肌力弱。
肌力的大小与神经系统的机能,肌肉的生理与生化变化和肌肉生理横断面积都有关,肌肉横断面增大是由于抽纤维增粗造成的,横断面粗,肌肉就有力,力量训练是肌纤维增粗的有效手段,发展女子肌肉力量,结合攀岩这一项目,不但要普遍发展肩带肌,背肌,腹肌和盆带肌等力量素质,还要着重发展专门力量如上臂肌、前臂肌、足肌和手肌等。
其发展力量的训练方法较多,一般是肩带肌用负重直臂侧举,拉力器等;背肌用提拉杠铃耸肩,引体向上,爬杆,负重体屈伸等;腹肌用仰卧直角起,负重转体,仰卧举腿等。
盆带肌用负重高抬腿,正踢腿,俯卧“背腿”,负重腿屈伸等;上臂肌用双杠支撑屈伸,前臂肌用正、反缠重锤,正、反握负重腕屈伸等;手肌用手指悬垂,握力器,手指抓重物等。
据日本资料介绍力量发展最快阶段为13~14岁,有专家研究不同年龄肌力的变化,提出力量最高峰是在20~23岁时期。
也就是女子在13~14岁时绝对力量增长最快,在20~23岁时力量表现出最大。这样一来,在训练过程中,要根据运动员的年龄,身体状况合理安排运动。
一般来讲,现在攀岩运动员的年龄大多在18~23岁左右,这时的力量值基本接近最高点,绝对力量增加缓慢,力量的训练量和强度都要波浪式进行。
根据女子的特点,力量训练中应避免采用单一、大重量、重复的方法,这样会对骨盆下部产生重压;不要限制训练时的动作副度,否则会使韧带,肌健紧张,影响肌肉的.弹性。
户外攀岩装备
安全带
户外攀岩装备安全带是系在攀登者身上,承载因攀登者脱落或下降而产生的重量和冲力。安全带的腰带为受力部分,其余腿带等则为了舒适、便利而设计。
穿安全带时一定要将腰带从腰带扣反穿回去,否则受力时有拉开的危险;反穿后的带头长度须在10厘米以上,短于10厘米则需换更大型号的。
岩石塞
户外攀岩装备岩石塞的规格、形状是不一的金属制品,可放入岩缝、石洞、石桥等地形中并固定住,成为保护点。
以放置岩塞作为保护点需要丰富的器械经验,操作者必须非常谨慎,确保岩塞在可能出现的受力方向上不会移动或脱出。不带机械部件的岩石塞主要利用自身的各向不对称性和岩缝内部的形状变化,固定在岩缝狭窄处。
主绳
户外攀岩装备有主绳。主绳是攀岩保护中不可或缺的生命线。主绳内部是缠绕在一起的多股尼龙绳,外部则包有绳皮起到固定和防磨的作用。
主绳可分为动力绳和静力绳,它们的弹性不同。动力绳的弹性系数为6%~8%,100米的动力绳在受力80KG时可延伸6~8米,这样攀登者在脱落时会得到一个缓冲,减少冲力。动力绳是各种攀岩活动的主要用具。静力绳的延展性很小,弹性约为2%,一般用于下降和探洞。
抱石垫
抱石垫是户外攀岩装备抱石运动中的保护手段,提供缓冲和减震作用。抱石垫内部是两层或更多不同质地的海绵。
最上面是硬体封闭式海绵,最下面是较厚的软体开放式海绵。软体海绵使脱落者下陷而不是分散压力,易挫伤手腕脚踝,所以抱石垫要硬体海绵层向上放置。
扁带
户外攀岩装备扁带是通过机械缝合或手工打结成为长度不一的闭合圈,提供保护器械之间的软性连接。机械缝合的强度大于手工打结,但手工方式可自由调整扁带长度使其适合需要。移动中的主绳不可直接从扁带中穿过,否则,移动带来的摩擦热会损毁扁带。
攀岩鞋
户外攀岩装备攀岩鞋的鞋底采用特殊的橡胶,摩擦力大大增加。从普通鞋到攀岩鞋是提高攀登水平的重要变革。使用时应选择号码偏小的,穿进去将脚裹得很紧,这样能使脚成为一个整体,有利于增强脚感,便于精确踩点和发力。攀岩鞋种类繁多,适应于不同的石质、岩壁角度以及不同的攀登方式。
岩钉
户外攀岩装备岩钉能够提供另一种建立保护点的方式;一头是楔形,通过敲击楔进岩缝提供保护力,另一头是环状,可连接铁锁或扁带。值得注意的是,敲入同一条岩缝的两个岩钉存在撬开岩石的可能。
头盔
头盔有效防止落石以及非正常脱落姿态带来的头部伤害。头盔要端正佩戴才能护住前额后脑及侧面。出现落石千万不要仰头观望或以手抱头,无处可躲时让头盔发生作用。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运动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