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下雪了》
小班教案《下雪了》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教案《下雪了》,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班教案《下雪了》 篇1
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观察画面,喜欢爸爸做的手影,并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2、用小手学学小动物的手影动作,体验手影游戏的快乐。
重点难点
初步理解故事,能用小手学学小动物的手影动作。
活动准备
1、图画书
2、PPT课件
3、灯光照明(能够做手影游戏)
活动过程
一、兴趣导入,做做手指律动
1、在音乐的伴奏下带领幼儿玩《小手爬呀爬》的律动。
2、认认、说说自己的手。(如手指名称、手的作用等。)小结:每个人都有一双手,手有各种各样的本领。
二、倾听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1、爸爸的手有什么本领?
2、看一看,爸爸的.手指变出了什么?(小鸡、小狐狸等。)
三、观看课件,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1、小鸡要种麦子,它请谁帮忙?小鸭愿意吗?小鸭怎么说的?
2、小鸡找小猫干什么?小猫同意了吗?"出自:大;考、吧"它怎么说的?
3、小鸡找小狗做什么?小狗同意了吗?
4、小鸡找兔子一起磨面,小兔要做什么?
5、谁帮助小鸡一起做面包的?它们做的面包好吃吗?
6、最后小动物有没有分享到好吃的面包呢?
7、我们听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爸爸的手影戏》。
四、玩玩手指游戏,体会游戏的快乐
手指游戏真有趣,我们也来和爸爸一起学一学吧!用小手怎么做出小鸡、小狗、小狐狸的模样呢?(学学故事中小动物的手影动作,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教学反思
根据小班幼儿注意力时间短、好奇心强、爱动的心理特征,我设计了多通道参与法,新《纲要》中明确指出“使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我充分开发幼儿的语言智能、逻辑智能、视觉智能、音乐智能等多元智能,使幼儿在全方位多感官的体验中掌握知识。
小班教案《下雪了》 篇2
活动目标:
1.观察故事角色手中的物品,说说雪人是用什么做成的。
2.用自己喜欢的各种物品卡片,拼贴成一个雪人。
3.了解为什么会下雪
活动准备:
1.图画书《下雪了》、PPT课件。
2.图片:小狗、小猫、小猪、小鸡、小牛、小麻雀、小老鼠;其他小动物(小羊、小鸭、小鹅、老虎等)。
3.图片:胡萝卜、围巾、水桶、手套、长扫帚、树枝、干果。
4.事先和幼儿一起绘画:先用白色油画棒画出下雪的样子,再用各色水粉涂染,作为“雪地”背景。
5.大、小白色圆形卡纸人手一份。
6.各种物品小卡片:圆形的(水果、彩珠、纽扣等)、三角形的(胡萝卜、黄瓜、茄子等)、长方形的(树枝、花枝等)。
7.固体胶、抹布等。
活动过程:
一、解读故事情节。
1.欣赏PPT第1~16页;—这是谁?他的手里拿着什么?(或提问:XX拿着什么在急急忙忙地走?)—(出示图画书15、16页。)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
—他们都拿着什么呀?(出示图片。)—猜一猜:他们拿着这些东西可能会去干吗?
2.欣赏PPT1第17、18页:
—他们在做什么事情呢?(堆一个“雪人”。)—你们看见过小雪人吗?小动物手里拿的这些东西,可以做成“雪人”的什么呢?
3.想一想:
—我们看见过的什么东西也可以做“雪人”的眼睛、鼻子、嘴巴、围巾、帽子和手臂呢?
小结:原来,我们身边有很多东西都可以用来“堆”雪人。
二、“堆”雪人。
—你们想不想也来“堆’个雪人?
材料介绍:背景图、大小圆形纸片、各种物品图片。
玩法:每人拿好事先画好的背景图,分别用各种材料拼贴成一个“雪人”
教师关注:材料的适宜性;固体胶粘贴的方法。
三、续编新故事。
“雪人”完成后,幼儿可以选择喜欢的小动物(特别是故事外的其他小动物)图片贴在作品上,用故事里的语言说说:“XX,XX,你去哪里呀?”
几个幼儿拿着作品排成一排,轮流用故事里的语言说说自己的作品,连起来就是一本新图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