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发布于:2021-02-26 01:15:52 作者:

中班教案汇总9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教案汇总9篇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看手势编故事,充分发挥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力求表现新颖、独特。

  2.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幼儿的词汇。

  3.懂得“美”与“丑”的含义。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5.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让幼儿对各种手势有一定的认识,如:鹅、鸭等。

  2.制作投影(手势图)。

  活动过程

  (一)投影显示,激发幼儿学习手势的兴趣,导入活动。

  1.这是什么?(小手)

  2.你知道小手在干什么吗?人不光嘴会说话,我们的小手也能“讲话”,能讲话的小手,我们说它是“手势”(丰富词汇“手势”)。

  3.这些都是我们常见的“手势”(指投影),你们知道这些手势是什么意思吗?例:竖大拇指的手势表示好、棒、了不起;摇手的动作表示不、不要、不行、再见等;招手的动作表示过来。

  (二)教师做手势,充分发挥幼儿的想像力。

  1.有的手势让你联想到许多东西,现在我做一个手势,请你们动脑筋想一想,这个手势像什么,想得越多越好,不过,想到的东西要和别人的不一样。

  2.教师做手势,让幼儿动脑筋想,认真看,例如:这个手势像什么?(房顶、山峰、火箭……)教师可以创编各种手势供幼儿观察和联想。(如孔雀开屏、芭蕉叶、钩子、蛇头、鹅、狗、兔子……)

  (三)看手势编故事。

  1.师:有一个好听的故事叫《美天鹅变丑小鸭》,这个故事片也是用手势讲的,奇怪吧,手势也能讲故事,不信,你们看。

  2.教师用右手做天鹅状,左手握拳,表演故事的手势动作,美天鹅昂起头向前走,走着走着碰到“拳头”(石头),美天鹅倒在“拳头”旁边。

  3.教师反复地做手势,然后将动作一一分解,引导幼儿讨论。如:“美天鹅在做什么?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最后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让幼儿懂得“美”与“丑”的含义。

  4.小结:表扬幼儿肯动脑筋,想得和别人不一样,鼓励幼儿今后多创编手势故事。

  四、各领域渗透

  科学:认识各种手势。

  健康:体育活动手影游戏。

  艺术:手势舞。

  五、生活中渗透利用进餐前后的时间,鼓励幼儿创编手势动作。

  六、环境中渗透让幼儿画手掌画,布置活动室。

  七、家庭中渗透让家长在与孩子谈话时,应用一定的手势,并说明含义,让孩子学会一定的手势。

  八、活动评价

  教学反思:

  幼儿非常喜欢听故事,一听老师说要讲故事,都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极渴慕地望着老师,都希望快一点听老师讲故事。在完整的欣赏了故事后,孩子们不由的发起了感慨,为此,教师让孩子们互相说说自己对故事的看法,给幼儿创设了自由表达的空间,幼儿都积极发言,用语言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随后结合挂图,分段欣赏故事,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中班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在操作游戏中复习巩固对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和分类。

  2、让幼儿大胆想象,运用几何图形进行拼搭创造。

  3、感知基础上,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活动准备:

  1、电脑、自制课件等;

  2、操作材料:各种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若干、水彩笔、胶水、剪刀等。

  三、活动过程:

  (一)复习巩固对图形的认识1、点击课件--出示圆形图片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圆形)点击课件--出示排放了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物品的图片提问:小朋友看看有哪些物品是圆形的?(果盒、抱枕、手表)点击鼠标--圆形物品跳动着归类到圆圈里。

  (复习巩固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认识方法同上)教学设想:采用幼儿最喜爱的游戏形式巩固对图形的认识,让幼儿在游戏中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更积极主动地投入活动,这游戏是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实现的,同时也激发了幼儿对计算机这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兴趣。

  (二)运用图形拼物体

  1、点击课件--出现四个拟人化图形娃娃小朋友,今天我们图形娃娃带来了几个小魔术,小朋友想看吗?

  2、演示课件(内容是用图形拼成五个由简易到复杂的范例:小鸡--花--房子--热带鱼--机器人)

  (1)演示小鸡拼图过程,电脑会自动出现伴有优美音乐的拼图过程供幼儿观察欣赏。引导幼儿观察。提问:这是什么?它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

  (2)点击花、房子、热带鱼、机器人方法同上。

  (三)幼儿自由拼物体,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小朋友,图形娃娃也想和我们做个游戏。小朋友看,盘子里放着许多图形宝宝,等一下请你们挑选自己喜欢的图形,用它们拼成你喜欢的物品。让我来看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变的东西和别人不一样。"教学设想:

  1、了五个难度不一样的范例,适应不同孩子的发展水平。

  2、体的恰当运用,自动出现拼图过程,克服了传统教学老师手忙脚乱地边讲边贴,幼儿看不清的弊端。;同时,在整个拼图过程中伴有音乐,使孩子在观察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

  3、幼儿大胆想象,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四)用扫描仪把部分幼儿的作品展示给全体幼儿欣赏

  (五)引导幼儿运用物体组合画面讲述故事

  1、演示多媒体课件(其内容在拼物体的基础上,把物体组合成画面,并伴有音乐)

  (1)提问:这幅画是由哪些物体拼成的?

  (2)老师把这幅画编成故事讲述。

  2、幼儿分组自由组合画面,鼓励幼儿勇敢地、大胆地、毫无顾虑地按自己的想法去组合画面,并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

  3、教师积极评价,活动结束。

  教学设想:

  本环节在前面几个环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要求,一方面发展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另一方面发展了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四、活动延伸:

  1、作品,互相学习。把全班幼儿的作品全部拿出来展览,引导幼儿既乐于观赏技能高、创造性强的作品,也能在一些不起眼的作品中发现其中优点,维护幼儿的自尊心。

  2、工角提供各种图形材料,刺激和鼓励幼儿随时拼图或自己制作拼图。

  教学反思:

  反思《图形变变变》整个活动过程,我认为活动是基本成功的,幼儿在积极主动的探究过程中能力得到了提高,身心获得了发展。

  主要体现在:活动中,师生互动方面较好,能为幼儿提供观察、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还通过演示图形的变化及课件欣赏,我有意识地引导幼儿知道各种图形拼在一起就能变出新的图形,让幼儿进一步理解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知道自己长大了,升入中班之后,应在各方面给小班的弟弟妹妹做出榜样,每件事要做得更好。

  2、激发幼儿做中班小朋友的自豪感。

  3、培养幼儿守纪律、有礼貌、爱劳动、爱学习。

  4、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培养幼儿初步的审美能力。

  活动准备:

  活动之前,有意识地带领孩子去观察小班孩子的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行为,从让孩子意思到我们和小班的孩子是不一样的!

  活动过程:

  一、引出活动。

  师:今天中午散步的时候,钟老师是不是带你去楼下了呀?那我们去干什么了呢?

  (我们去楼下看小班的弟弟妹妹了)

  二、让幼儿通过与小班的弟弟、妹妹比较,了解自己的变化。

  1、让幼儿通过回忆自己所看到的,感知到自己的变化。

  师:小班的弟弟妹妹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呢?你看到的弟弟妹妹是什么样子的呢?

  (让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看到的)

  教师小结:小班有的弟弟、妹妹上幼儿园时会哭,我们现在上幼儿园不会哭了,还能够不要爸爸妈妈陪就能够进行活动了。小班有的弟弟、妹妹不会系鞋带,我们已经学会了很多的本领,能够自己的穿脱衣服了。

  2、让幼儿意识到这些变化,都是因为我们长大了!

  三、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做中班的小朋友。

  1、让幼儿开展”大带小“活动的情景。引导幼儿讨论,自己应该怎么样关心小班的弟弟妹妹。

  师:我们在小班的时候,中班的哥哥、姐姐是怎么样对我们的呀?他们有事怎么样和我们一起玩的呢?现在你们也长大了,成为了中班的的哥哥姐姐,那我们应该怎么样关心小班的弟弟、妹妹呢?和小班的弟弟、妹妹做游戏时要怎么样做呢?

  2、引导幼儿思考、讨论,让幼儿知道自己升入中班了。应比以前表现的更好、更能干。

  师:我们现在已经会做什么了呢?我们怎么样做的呢?(教师举出多种情景,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已经会很多的事情了。)

  3、教师引导育儿从守纪律、有礼貌、爱劳动、爱学习等方面对自己提出要求。

  师:现在我们都是长大很多,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我们还是有很多的不足,现在请你们说一说到了中班自己该怎么样做了?

  四、教师总结,结束活动。

  师:大家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幼儿园中最小的弟弟妹妹了,而是小班弟弟妹妹的哥哥姐姐了,因此要给小班弟弟、妹妹做好榜样,认真学本领,每件事都要比以前做的更好了,真正像哥哥姐姐的样子,做一名合格的中班小朋友。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项目:

  1、在游戏中能听辩门铃、电话,闹钟,自行车等物发出的不同铃声,并知道这些铃声的作用。

  2、激发幼儿对周围生活中不同铃声的兴趣,理解它们的用处。

  活动准备:

  1、摸箱一只

  2、门铃,车铃,电话铃,闹钟等物若干

  3、有关各种铃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探索

  1、请幼儿每人选一样东西玩。看看你是否认识这个玩具而且你玩过后还会发现什么?

  2、幼儿自由探索

  3、集中交流

  问:(1)谁来告诉大家,刚才你在玩什么?(同时出示并介绍玩具的名称)

  (2)在玩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

  (3)它是怎么说话的?(幼儿一起学)

  二.幼儿探索各种物体发出的不同声音

  1. 幼儿探索这些玩具都能发出声音,那么这些玩具发出的声音一样吗?让我们再来玩一玩,这次可以把其他三样玩具都玩一玩,听一听它们会发出什么声音,并且想一想这些玩具发出的铃声有什么用?我们听到铃声后会怎么做?

  2. 幼儿集中交流各种铃的作用

  问:(1)请问你刚才玩了什么?它是怎么说话的?我们听到后会怎么做呢?依次类推:A门铃“叮咚叮咚”响了,你从门上的小洞洞往外看,如果是不认识的人我们不开门。B闹钟铃响了,叫我们快快起床上幼儿园了,幼儿园里有好多小朋友在等你一起做游戏呢!C电话叮呤呤,接起电话有礼貌。D车铃叮咚响,告诉我们让一让,走路要当心。

  3. 老师还把这些铃声编了一首儿歌,就叫《铃声歌》

  门铃叮咚响,快去把门开

  闹钟叮铃铃,快上幼儿园

  电话叮铃铃,说话有礼貌

  车铃叮铃铃,走路要当心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感知弯和直的区别,能找出生活中各种弯弯的、直直的物品,知道直直的东西可以形变成弯弯的。

  2、通过看看、找找,培养幼儿关注生活的态度和对生活中各种弯弯的、直直的物品的兴趣。

  3、通过剥剥、绕绕活动发展幼儿小肌肉的动作。

  重点:培养幼儿关注生活的态度和对生活中各种弯和直的物品的兴趣。发展幼儿小肌肉的动作。

  难点:了解弯和直的区别,关注各种直的和弯的物品,知道直直的东西可以形变成弯弯的。

  准备:数码照片、相机(连接线)、牛皮筋两根(放在色纸上)、一次性筷子、不干胶

  过程:

  一、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弯和直的区别。

  1、(出示一根直的绳子)这是一根怎么样的绳子?像什么?还想什么?

  2、(出示一根弯的绳子)这根绳子和刚才的一根有什么不一样?弯弯的像什么? 还像什么?

  小结:这是一根直直的绳子,是直线形的,不转弯的。这是一根弯弯的绳子,是弧线形的,弯过来的。

  二、出示数码照片,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各种弯弯的、直直的物品。

  1、生活中也有很多弯弯的、直直的东西,一起来看看有哪些?

  (拱桥)它是怎么样的? (护栏)它是怎么样的?哪里是直直的、弯弯的? (路灯)它是怎么样? (公交车牌)它是怎么样的?

  2、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弯弯的?哪些东西是直直的?

  3、请幼儿找找活动室里还有哪些弯弯的、直直的东西。

  三、通过人体变形,知道直直的东西可以形变成弯弯的。

  1、我站在这里身体是怎么样的?

  2、谁能把直直的身体变成弯弯的呢?(幼儿自由尝试)

  四、操作活动:剥一剥,绕一绕。

  1、(出示筷子和条状不干胶)它们是怎么样的?

  2、今天我要给筷子穿上漂亮的衣服,把不干胶弯弯的绕到筷子上(教师示范剥一剥,绕一绕)。

  3、幼儿操作。

中班教案 篇6

  生水和饮用水

  一、【活动目标】

  1、知道水源自于地下水和天上的雨水,经过工厂的加工、过滤等程序,才能饮用。

  2、了解水中有许多我们眼睛看不见的微生物,知道不能喝生水。

  3、乐意观察生活,观察各种仪器,感受观察带来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显微镜若干台。

  2、带领幼儿参观自来水厂,了解水加工、处理的过程。

  三、【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进行谈话活动:水从哪里来

  我们喝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幼儿经过谈论后,得知水可以从天上的雨水那里来,也可以从江、河、湖里得来)

  江河里的水、天上的水可以直接饮用吗?为什么?要经过怎样的处理才能饮用?(引导幼儿结合经验水加工、处理的过程)

  (二)教师小结

  我们饮用的水是江河里的'水,自来水厂的叔叔阿姨用一些特殊的设备把这些江河里的水经过加工、过滤使水边得干净、再传输到地下水管中,水龙头和这些水管连接着,通过水龙头我们就能用到这些干净的水了。

  (三)了解水中的物质成分

  师:虽然这些水变干净了,但是是否可以直接饮用了呢?为什么?

  分组请幼儿在显微镜下观察水,知道水中有许多我们眼睛看不见的微生物,有些微生物对我们人体有益处,而有些微生物对我们身体是不利的。

  我们要怎样处理才能饮用这些水呢?

  (四)教师小结

  自来水虽然经过了加工处理,但里面有些微生物对我们身体是有害的因此要将自来水再进行高温消毒杀死一些微生物,这样的水饮用起来就很安全了。

中班教案 篇7

  目标:

  1.通过讲讲、看看、玩玩、种种等活动,让幼儿知道3月12日是植树节,加深幼儿对常见树的认识,了解树木与人类的关系。

  2.鼓励幼儿与同伴互相合作、激发他们爱护树木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准备:

  1.制作好树木与人类关系以及春天特征的多媒体课件。

  2.自制常见树小纸牌人手3~4张。

  3.植树的工具,在幼儿园内开辟种植角,备好柳树枝段。

  设计思路:

  从小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是现代幼儿教育更新的具体体现,活动设计拟在让幼儿认识自然物,了解自然与人类的关系,颂扬人类改造自然、保护自然,通过观看树木与人类关系以及春天特征的多媒体课件,把幼儿认知、情感、行为贯穿于各种活动中,让幼儿采用不同的认知思路、多层次去认识周围世界,运用观察、谈话、种植、游戏等多种方法,使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过程:

  一、讲树

  1.观看“风沙的危害”多媒体课件,配以音乐解说,制造略显紧张的气氛。让幼儿通过听讲解、观看“风沙的危害”,多媒体课件,了解风沙对人类的危害。

  2.引导幼儿重点讨论:如何来避免风沙带来的灾难呢?在讨论的基础上,让幼儿得出树木能阻挡风沙,避免及或减少风沙造成的灾害。

  3.观看春天季节特征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了解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二、夸树(植树对人类的益处)观看树木与人类关系并结合多媒体课件讨论。

  植树对人类的益处:净化空气、调节气温、防风遮雨、防止火灾等功用。

  三、玩树牌

  幼儿每人3~4张小纸牌,上面绘有各种已认识的常见树木。幼儿自由结伴,两人一组玩树牌。

  玩法:双方同时出一张树牌,先拍桌者先讲:一要讲出这两种树的树名,二要讲出每种树的一二个主要特征。三要讲出其是常绿树还是落叶树。都讲对了,两张数牌就归讲者所有;讲错了,就有对方讲。如双方均未讲对,就把这两张牌搁一边,双方重新出牌。最后以牌多者为胜。

  四、种树

  1.激发幼儿参与种树的兴趣带领幼儿去园内的种植角,让幼儿说说如何种植“柳树”

  (1)种植工具

  (2)种植方法

  2.幼儿种植,老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掌握每棵树枝的间距。

  3.插上小标志,便于日后负责照看和护理。

中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关注种子的生长,体会动植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2、大胆选用图形组合的方法表现动植物的主要特征。

  活动准备:

 1、幼儿种植时的照片。

  2、种子PPT课件。

  3、幼儿水笔、绿色水彩颜料、画纸上每人一棵小种子。

  活动过程:

  一、回忆种植活

  1、观赏孩子自己的种植照片。

  小朋友手里小心翼翼地捧着什么东西呢?他们带着小种子去干什么?

  看,小朋友在干什么?(铲土,挖泥)为什么要松土呢?

  2、种子种下去之后,就可以变成小苗苗了吗?(引导幼儿自由的讨论,怎样可以让小苗苗长大)

  二、帮助想长大的种子

  1、有一棵小小的种子也住在菜园子里,它好想好想长大呀!(教师演示PPT)

  (出示插图蚯蚓)看,谁来帮助它?(蚯蚓)它长得什么样子的?

  它对小种子说:“别急别急,我来帮助你长大!!猜猜蚯蚓哥哥怎么帮助种子长大的?(蚯蚓哥哥在泥土里钻来钻去,帮助小种子旁边的土松松土)

  (继续演示PPT)泥土变松了,小种子噗地一声钻了出来,长出了小苗苗。

  2、小苗苗还想长大,谁还会来帮助它呢?(出示小蚂蚁)

  蚂蚁兄弟也来了,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它们会有什么办法帮助小种子继续长大呢?(小蚂蚁的家住在泥土里,在地下造了许许多多的窝,使小种子旁边的泥土也变软了,这样小种子就更加快地长高了。)

  泥土又松又软,小苗苗伸个懒腰,哟,又向上长高了(教师继续演示PPT)

  3、小苗苗还想长得更高更大,猜猜看,还会有谁来帮助它呢?

  引导幼儿自由的想像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用各种办法帮助小种子长大。幼儿说出一个教师就演示一次,让幼儿看着小苗苗越长越高。(如:小鸟也来帮助它,为小种子唱歌。小蝴蝶也来帮助它,为小种子跳舞。小朋友为小种子浇水。小蜗牛也来了,跟小种子说悄悄话。风姐姐为它吹风。等等)

  小种子说:谢谢大家,我要快快长,长得更高更大。(教师演示完PPT)看,小种子最后长出了什么?变成了一个一个什么?(开花了,结出了蚕豆)

  4、师:这棵小种子最后变出了蚕豆。真高兴呀。那么,不一样的种子结出的果子一样吗?其他的小种子长大以后还会变成什么呢?(苹果树,香蕉树,除了树还有美丽的花。还有青菜、萝卜等蔬菜)

  三、小种子长大了。

  1、联系生活经验,想像种子渐渐长大的美好情景。

  小苗苗在朋友的帮助下,渐渐长大了,还会变成什么呢?

  2、大胆画出帮助种子的朋友们。

  幼儿自由想像,创造图像,例如:蝴蝶飞来为她跳舞,蜗牛爬来和它谈心,太阳升起来送它温暖……)

  3、教师参与其中:小朋友来为小苗苗轻轻地浇水:演示水彩渲染的方法表现细心地为小种子浇水的情景。(此时,幼儿不用停下来)

  四、延伸活动:

  将自己的作品,编成故事:一棵想长大的××种子。

中班教案 篇9

  一、活动目的:

  1、练习用头或手背顶着沙袋在沙池或高为30厘米的平衡木上行走,发展平衡能力。

  2、通过以大带小的合作形式,激发作为哥哥姐姐的责任感。

  二、活动准备:

  小沙袋两个,场地布置如图:

  沙池:

  大班幼儿οοοοοο

  平衡木οοοοοο中班幼儿

  大班幼儿οοοοοο

  大班幼儿οοοοοο

  平衡木οοοοοο中班幼儿

  大班幼儿οοοοοο

  三、活动指导:

  (一)、引题。

  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们,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我们的杂技团,今天来到这里,你们都是小杂技演员,而且只要你们能够认真配合,互相合作,你们当中就会有人成为我们今天的杂技明星,怎么样,想成为杂技明星吗?(想!)

  (二)、练习活动:

  1、大班幼儿在沙中练习沙中接力,要求快速跑。

  2、中班幼儿练习走平衡木,要求双手侧平举,身体保持平衡。

  (三)、杂技表演“头顶沙包走平衡木”。

  1、将大班幼儿分成两队站在沙池一头,中班幼儿排成一队站在沙池另一头。

  2、教师发出信号后,大班幼儿两队的排头迅速头顶沙包,跑向对面的中班幼儿,将两个沙包放于中班队伍排头的两只手背上,要求从平衡木上过去,大班的两位幼儿原路返回,并且要及时保护帮助平衡木上的中班幼儿。然后,中班幼儿将沙包交给大班队伍的第二个幼儿,游戏继续进行。

  3、如此依次接力,以走得稳而快的队伍获胜,并且成为今天的杂技明星

  (四)、游戏结束,教师,师生共同场地。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