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发布于:2021-06-03 11:09:33 作者:

【精品】中班教案范文7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品】中班教案范文7篇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有趣情节和人物的心理变化。

  2、了解刷牙的重要性,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

  3、初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活动准备:

  教学课件(PPT)、歌曲《刷牙歌》

  活动过程:

  一、开始导入

  1、师:孩子们,今天黄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新朋友,你们猜猜看它是谁?(出示刷牙小精灵图片)

  2、师:其实它是一位刷牙精灵,你们看她手上拿着魔法棒,这魔法棒能变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说“变”(牙齿图片)孩子们,小精灵变出了什么?那你们也来摸摸自己的牙齿,告诉我是什么样的感觉?你们的牙齿是什么颜色的?它有什么作用呢?你们知道自己有多少颗牙齿吗?

  3、教师小结:让黄老师告诉你们吧!我们人人都有一口洁白的牙齿,28—32颗不等,可以用来咀嚼食物,帮助消化。

  4、师:可是你们看,这个牙齿怎么了?那它会是谁的牙齿呢?今天,黄老师就给你们带来一个好听的故事,名字叫《小河马和刷牙精灵》(出示绘本封面)

  二、 教师结合图片讲述故事,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理解故事内容。

  1、出示图片4—8,教师结合图片讲述故事前半段。

  提问:

  (1)孩子们,小河马在什么地方发现了刷牙精灵?

  (2)刷牙精灵为什么会逃出来?

  (3)没有刷牙的小精灵,它的牙齿美丽吗?它的牙齿怎么了?

  (4)那孩子们,除了不刷牙会让我们的牙齿变得不美丽,生活中还有什么情况也会让我们的牙齿变得不美丽呢?(迁移生活、拓展幼儿的经验思维)

  教师小结:你们说的不错,黄老师也来补充一些(出示PPT9):在我们的生活中,当我们吃了冷热酸甜这些刺激性的东西和睡觉前乱吃零食时,都会使我们的牙齿变得不美丽。

  2、教师继续讲述故事,引导幼儿观察图片

  (1)师:咦,你们看,不爱刷牙的小精灵要来变魔术给小河马看了,你们觉得刷牙精灵变的魔术会成功吗?

  (2)(出示图片10~12,讲述故事)

  师:孩子们,魔术成功了吗?那刷牙精灵怎么了?看见如此难过的刷牙精灵,小河马会怎么做?

  (3)(出示图片13~15,讲述故事)

  师:小河马做了什么?那刷牙精灵有去刷牙吗?它的牙齿变得怎样了?

  (4)师:那孩子们,你们平时刷牙吗?你们都是怎样刷牙的?跟着黄老师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好吗?

  (5)师:拿出你的小牙刷,挤上牙膏,前面的牙齿上下刷,旁边的牙齿前后刷!

  教师小结:好的,孩子们,相互看看你们的牙齿刷干净了吗?前面的牙齿怎么刷?旁边的牙齿怎么刷?干干净净的牙齿真漂亮!

  3、结束部分

  (1)师:咦,孩子们,你们看(出示图片16)刷牙精灵的牙齿也干净了,现在拥有洁白牙齿的刷牙精灵变的魔术会成功吗?

  (2)出示图片17~19,教师讲述故事结尾部分

  师:孩子们,刷牙精灵的魔术成功了吗?这时的刷牙精灵心情是怎样的?

  师:是谁帮助了她,让她的魔术变成功的?(根据幼儿的回答可添加问题:小河马送了什么帮助了刷牙精灵)

  教师小结:那孩子们,你们在生活中要不要做一个爱刷牙的好孩子?记住哦,每天早晚勤刷牙,牙齿白白又漂亮!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猜测、证实橘子的数量,积累估算的初步经验与不同的数数方法。

  2、喜欢观察生活中熟悉事物,并乐意发表自己的观点。

  活动准备:大小不同的橘子若干,塑料筐,笔,统计表

  活动过程:

  、比较讨论大小橘子的数量

  1.观察比较橘子的大小不同小朋友你们喜欢吃水果吗﹖那么你们喜欢吃什么水果呢﹖﹙幼儿讲述﹚哦,说得真好,是吗,我也喜欢吃xx水果。今天呀老师也带来一种水果,我们一起看看是什么水果﹙橘子﹚是几个﹖它们有什么不同呢﹖﹙一个大一个﹚呀,不用问你们都知道了。

  2.利用两筐大小不同的橘子比较老师不止带来了两个橘子,还带来了两筐橘子。看看这两个筐一样吗﹖看看筐里的橘子有什么不同﹖你们觉得是大橘子装得多,还是小橘子装得多,﹙幼儿讲述﹚那么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一起来数一数,好不好﹖

  3.数数,验证大小橘子的数量我们先数什么大的,你们来数﹙老师一边拿,幼儿一边数﹚会不会数错呢﹖我们再来数一遍,好不好,现在我们换一种方法数,两个两个数,开始数,记住是8个。现在换小橘子来数,我来请小朋友上来数,然后再请小朋友接着往下数,最后再默数,什么叫默数呀,小橘子一共有几个。

  4.讨论:为什么同样大小的筐,装的橘子数量却不一样。现在小朋友知道了,是大橘子多还是小橘子多,为什么同样大小的筐子,小橘子装得多,大橘子装得少﹖﹙幼儿讲述﹚因为小橘子个儿小占的空间少,所以可以装得多。

  二、猜测记录大小橘子的瓤数

  1.猜测大小橘子皮里的瓤是一样多吗﹖可能各有多少片﹖又要考考大家了,你们说这橘子皮剥开,里面是什么﹖你们真聪明,那么这瓤长得是什么样的呢﹖﹙一片一片的像月亮等﹚,我还想问问大家,这大小橘子的瓤谁多﹖是吗﹖那大橘子的会有几片,小橘子会有几片﹖

  2. 记录猜测结果 这样我们猜一猜。然后老师把你们猜的记下来。我们先猜什么橘子,大的还是小的,在猜之前,老师先偷偷地撕一片,看看一片瓤的大小究竟有多大,这样我们就可以准确估算整个橘子有多少片瓤了,看好了,老师开始剥了,剥开一点点。好,现在请小朋友猜一猜可能有几片瓤,﹙然后观察小橘子﹚

  三、验证大小橘子里的瓤数

  那么大小橘子究竟有几片瓤,你们想不想剥开来数一数,剥的皮放在篓子里,剥好后,想一想你是用什么方法数的,有几片瓤。现在就开始吧每个人选一个橘子。

  四、交流数的方法和结果

  1. 小朋友都数好了吗﹖现在请小朋友到前面来说说、数数,你的橘子有几片瓤,是大的还是小的,我们来验证一下。真的是12片,快点把它记下来,是大的还是小的﹖

  2. 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先把橘子扳成两半,还有围着数,数不来怎么办,找个点数。小结;现在我们来看看记录表上记录的数字是大橘子多还是小橘子多,看得出来吗,哦没有规律。原来橘子瓤的多少和橘子的大小没有必然联系。

  五、延伸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水果也有瓤。

  老师这儿有一个釉子,它是大大的,你们想一想它可能有几片瓤呢,好,下课后我们剥开数数。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长大或通过学习可使动作技能更加熟练。

  2、学习运用大肌肉做活动,尝试走平衡木、钻爬、旋转等不同水平的身体平衡动作。

  3、主动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户外游戏场软垫、纸箱轻柔的音乐

  活动过程:

  1、热身活动

  (1)教师介绍平衡木、纸箱、安全软垫等器材,并带领幼儿布置场地。

  (2)介绍关卡名称,并找幼儿来示范及说明进行方式:

  第一关:"勇闯独木桥":走过平衡木,中途可停一次,若一脚脚下平衡木,则需要重新走过独木桥。

  第二关:"勇士过山洞":爬行过纸箱。

  第三关:"旋转天地":手交叉放在胸前,原地旋转三圈,若转出绳圈的范围,则须再做一次。

  2、带着幼儿快步绕三个关卡的场地三圈,并活动头、手和脚部等关节。

  (1)将幼儿分成三组,轮流在各关卡练习,教师在旁边观察并适时个别指导。

  (2)教师说明"小勇士"活动进行方式:起点开始,逐一通过第一关、第二关和第三关,再回到起点。

  (3)教师播放音乐,游戏即开始,幼儿就要从起跑线往终点前进,一一通过关卡。

  (4)重复进行游戏。

  教学反思:

  游戏是最适宜于促进幼儿主体性和个性化教育的形式,因此,教师应积极地将理念转化为行为,注重在活动中观察、捕捉幼儿的兴趣,把握时机及时引导,促使孩子们更深入进行游戏,让孩子在健康游戏中得到更多的发展。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用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2、知道相邻熟的概念,掌握五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3、理解并说出相邻数之间多少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数学挂图(森林背景图,画有六座圆顶小房子)。

  2、1—6数字卡和头饰。

  3、熊猫卡,兔子卡和猴子卡。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游戏导入‘初步理解邻居含义。

  师:我们每个小朋友的家对面是不是有邻居?

  幼:是。

  就像小朋友坐的小椅子两边靠你最近的那也叫邻居,请小朋友说说你的邻居都有谁。

  拍手游戏:师:“小朋友,我问你,你的朋友在哪里?”

  幼:“秦老师我告诉你,我的朋友在这里”(被问到的小朋友举起旁边两位小朋友的手)

  2、故事:分房子

  1)讲述完故事提问;

  师:熊猫说2号房间有两个邻居,他们是谁呢?

  幼:1号和3号。

  师:小兔子的房间是几号呢?

  幼:1号。

  师:小猴说他的房间是5号的邻居,5号的邻居是谁呢?

  幼:4号和6号。

  师:小猴的`房间不是6号,那应该是几号呢?

  幼:4号。

  2)再次回忆故事,在蘑菇房子上贴上数字卡片,告诉幼儿相邻数的定义。

  师:2号的邻居是谁?

  幼:1号,3号。

  小结:2的邻居是1和3,1和3也叫2的相邻数。

  师:5的邻居是谁?

  幼:4号,6号。

  小结:5号的邻居是4和6,也叫做5的相邻数。

  师提问:3有没有相邻,他们是谁?4有没有相邻数,他们是谁?

  总结:每个数都有两个相邻数。

  3、引导幼儿理解相邻数之间多少的关系。

  1)师:咱们再玩一个小游戏,请你说的比我多一个“小朋友,我问你比2多1的它是几?”幼:秦老师,我告诉你,比2多1它是3。(一直说到6)

  2)师:请你说的比我少一个“小朋友,我问你比6少1的它是几?”

  幼:秦老师,我告诉你,比6少1它是5。(一直说到1)

  3)师:刚才游戏中提到了比2多1他是3,比2少一它是1,小朋友看,2这数字两个相邻数一个比它多1一个比它少1,其他的相邻数是不是也是这样呢?我们一起看一下。

  总结:两边的相邻数一个比中间的多1一个比中间的少1我们把多1的这个数叫大朋友,少1的叫小朋友。

  4、结束部分游戏:数字宝宝找朋友

  游戏规则找6位小朋友带数字宝宝头饰,拉手围圆圈,边走边说“123,456,拉成眼圈找朋友,大朋友,小朋友我们都是好朋友”。当儿歌说完时听老师令如说“2”,2说:“我是2,我的朋友在哪里?”1说:“我是1,我是你的小朋友”。3说:“我是3,我是你的大朋友”。全体小朋友一起说:“2的好朋友是1和3”。

  游戏反复进行。

中班教案 篇5

  游动目标

  通过游戏锻炼幼儿的四肢力。

  让幼儿明白父母也会保护他们。

  游戏准备

  大小袋鼠头饰若干个。

  《袋鼠之歌》音乐

  游戏玩法

  1、由一位家长陪自己家的宝宝进行做游戏。

  2、每位家长都要上教师手里领取大小袋鼠头饰戴好。

  3、家长和幼儿在起点站好等待游戏开始。

  4、游戏有起来和终点,以音乐响起为开始的口令。

  5、教师发出预备口令时,幼儿要双手搂住家长的脖子,双腿环住家长的腰。

  6、游戏开始时,家长要弯下腰,双手双脚着地的快速向终点爬。

  7、幼儿要像小袋鼠挂在家长的身上,第一位先到终点的家庭为胜。

  8、在游戏中过程家长要注意幼儿的安全,以免幼儿搂不住家长在磕到头。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游戏巩固单词:circle、square、triangle、rectangle、star.

  2、幼儿通过活动能分辨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

  活动准备:音乐磁带、几何图形拼图、各种图形、各种颜色的几何图形、小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1、热身。

  Song :Hello.(幼儿两两结伴)

  Greeting: What season is it? How many seasons are there in a year?

  2、Game: Train is coming.

  幼儿听音乐开火车,音乐停顿时,教师出示几何图形拼图。

  “T”: What do you see? “C”: I see a pig.

  “T”: How many circles are there? “C”: Three.

  3、Game: Which one.

  幼儿可以问3个问题:“What color is it?” “What shape is it?” “Big or small?”教师(幼儿)根据幼儿的提问来说该图形的特征,然后幼儿猜。

  4、喂小动物。

  6位幼儿扮演小动物,其他幼儿扮演喂食的人。

  “C”: What do you want? “Cat”: I want a circle.

  “C” Here you are. “Cat”: Thank you.

中班教案 篇7

  一、活动题目

  滚动的车轮

  二、活动目标

  通过幼儿动手操作活动,感知只有圆形物体制作的车轮滚动起来才比较顺畅,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比较分析能力。

  三、适用对象

  4~5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方形盒、易拉罐、六角瓶、大胶球、车子底盘、硬纸板制成的各种形状的车轮(方形、六边形、圆形)、竹竿。

  五、活动内容及过程

  幼儿探究活动一

  探究的问题:哪种物体滚动得顺畅、稳定?

  试一试。

  分别把方形盒、易拉罐、六角瓶、大胶球放在同一个斜面上。让这几种物品同时向一个方向滚动,会出现什么现象?

  说一说。

  (1)大胶球滚得最快,易拉罐滚得最稳。

  (2)六角瓶、易拉罐、大胶球都会滚。

  (3)易拉罐滚得又快又稳。

  探究活动二

  探究的问题:哪种形状的车轮移动起来更顺畅?

  试一试。

  让幼儿为小车安装上车轮,进行滚动实验。分别安装上不同形状的车轮。

  说一说:我的发现。

  (1)圆形车轮移动得顺畅。

  (2)方形的车轮移动不起来。

  (3)六边形车轮移动得不稳定。

  记一记:我的实验结果。

  拓展思路:不同的车轮

  1.探究的问题:车轴如何安装?

  2.为模型车安装车轮。

  六、背景资料

  任何物体移动时都会产生摩擦力,它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物体形状、移动方式、表面光滑度等因素有关。如果没有摩擦力,那么物体一旦移动后就永远不停止了。物体沿另一物表面滑动所产生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它的运动方向相反。对于同样两个物体来说,接触面上所产生的滑动摩擦力要比静摩擦力小一些。

  七、参考资料

  《科学劳作力学基础篇》科学才艺教室

  《大发明――汽车篇》未来出版社

  活动点评

  该活动的探究问题是什么形状的物体滚动起来更顺畅。活动中紧紧围绕这个探究问题展开探究。探究的第一层次:幼儿选择各种形状的物体,在地面上同时沿一个方向滚动,得到的结果都能滚,易拉罐滚得又快又稳。第二个探究问题是在幼儿感知圆形物体滚动快的基础上,给小车安装车轮,探究的结果圆形车轮滚得快。

  从题目的选择上贴近幼儿生活,从目标的确定上具体恰当,从活动过程看基本合理。建议在探究问题二的思路上可作改动:第一个探究问题已由幼儿探究出接触地面的圆柱体的物体滚动最快。第二个探究问题可探究怎样给小车选择合适的轮子,使小车跑得快。教师可准备高度不同的圆柱体,中间可用筷子穿入,作为小车的车轮,再安上车身。这样安排的探究思路是完整的。最后,可把幼儿安装好的小车在同一条件下进行比赛。以游戏的形式完成探究活动。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上一篇:幼儿园教案

下一篇:幼儿园找朋友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