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教案

发布于:2021-04-13 01:54:47 作者:

【热门】幼儿园教案模板汇总10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热门】幼儿园教案模板汇总10篇

幼儿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游戏活动。

  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

  活动准备:

  1、小猫、小狗、小羊、小白兔,小鸭子的头饰若干个。

  3、小鱼、骨头、小草、萝卜,虫子的图案若干个。

  活动过程:

  1、 教师出示动物头饰,带领幼儿学做动物的样子。

  我是小花猫,喵喵喵(小狗,小羊,小猴)教师带领幼儿跑一跑,跳一跳)

  2、 教师引导幼儿帮小动物找食物。

  小动物们肚子饿了,我们来帮小动物找东西吃好吗?小花猫要找什么食物呢?小狗呢……

  3、 边找食物边念儿歌:

  小花猫喵喵喵,抓到老鼠喵喵喵。

  小花狗汪汪汪,肯肯骨头汪汪汪。

  小鸭子嘎嘎嘎,吃到小虫嘎嘎嘎。

  小绵羊咩咩咩,来吃小草咩咩咩。

  小白兔蹦蹦跳,拔起萝卜跳跳跳。

  4、教师给幼儿带上头饰,让小朋友们扮演小动物找食物。

  教师带领幼儿边念儿歌边找食物。

  5、活动反复进行,进一步巩固幼儿对动物找食物的了解。

  6、教师鼓励幼儿找对了食物。

  教师小结:

  谢谢小朋友帮小动物们找到了食物,你们真棒!

  托班语言教案:小手小脚

  活动目标:

  1、在听儿歌及跟做动作的过程中,理解“搓、捏、挠、敲”的意思。

  2、尝试用完整的语言进行大胆地表述。

  3、对小手游戏感兴趣。

  活动准备:

  小手能干的照片

  活动过程:

  1、手指游戏

  2、小手的本领

  刚才我们用什么做游戏了? 你觉得小手能干吗? 你的小手有什么本领?(吃饭、玩游戏、穿衣服、穿鞋子、用剪刀)

  总结:你们的小手真能干,会用勺子,会穿裤子,会穿衣服,会穿鞋子,会画画,会用剪刀,还会做游戏。等我们小朋友再长大一些,小手会做更多的事情的。

  3、小手游戏

  下面,我们再用小手玩个游戏。请你按我的要求去做,如果我说“小手小手拍拍”,小朋友们就要拍拍手,看看谁的小手最能干。

  小手小手拍拍,小手小手敲一敲。

  小手小手拍拍,小手小手搓一搓。

  小手小手拍拍,小手小手捏一捏。

  小手小手拍拍,小手小手挠一挠。

  小手小手拍拍,小手小手藏一藏。

  3. 引出游戏“找小手”:可爱的小手全都不见了!现在我的大手要来找你们的小手,大手一摸到小手,小手就赶快放到腿上,好吗?

  4. 教师悄悄地走到幼儿的身后,用手摸或握每一个幼儿的手,提醒他们尽快把手放在腿上,并请他们说说自己的小手藏在哪里了。

  5. 游戏反复进行。

  幼儿园托班语言教案:水果歌

  活动目标

  1、观察梨子、苹果等水果的颜色,初步尝试根据图谱学念儿歌。

  2、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活动准备

  1、梨子、苹果、葡萄、西瓜等水果的图片(正面没涂色,反面涂有颜色)。

  2、水果挂饰(梨子、苹果、葡萄、西瓜)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老鼠导入

  “今天呀,小老鼠还带了几位水果宝宝来做客。你们猜猜都有谁呢?好,现在就请它们出来和大家见见面。”

  1、教师逐一出示苹果、梨子、葡萄、西瓜等水果图片(没涂颜色的一面),并引导幼儿说出是什么水果。

  2、“仔细看看,它们有颜色吗?”(没有)

  3、请幼儿说说苹果是什么颜色的,说对了,老师则将图片翻过来,即红红的苹果。

  4、用同样的方法,请幼儿说说其它水果的颜色,如说对了,老师则将该水果的图片翻过来,即黄梨子、紫葡萄、绿西瓜。

  5、教师小结:边告诉幼儿红红的苹果,黄黄的梨子,绿绿的西瓜,紫紫的葡萄都是水果边出示水果文字。

  二、学念儿歌《水果歌》

  接下来,小老鼠还带来了几道小难题想请大家帮帮忙,我们一起先来看看小老鼠的第一道小难题。

  1、学念苹果。

  引导幼儿看图谱引导幼儿说:什么水果红红的?(请幼儿回答,互动)启发幼儿编第二句:苹果苹果红红的。

  2、学念梨子。

  3、(幼儿看图谱教师引导幼儿说:什么水果黄黄的?(启发幼儿说出“梨子梨子黄黄的。”

  3、学念葡萄。

  请一能力强的幼儿编第一句:什么水果紫紫的?再由大家编出第二句:葡萄葡萄紫紫的。

  4、请幼儿把刚才编的儿歌连起来念一遍。

  什么水果红红的?苹果苹果红红的。什么水果黄黄的?梨子梨子黄黄的。什么水果紫紫的?葡萄葡萄紫紫的。

  5、“小朋友们编的儿歌真好听。现在我们再给西瓜编。谁会把两句一下子编出来?”

  6、请幼儿模仿前面的句式编出:什么水果绿绿的?西瓜西瓜绿绿的。

  7、请幼儿试着把编的儿歌连起来念一遍。

  三、游戏:水果歌。

  分角色,听到相应的角色的幼儿起身应答。

  四、鼓励幼儿回家后把其它水果编进儿歌,并念给爸爸妈妈听。

幼儿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让宝宝们初步了解刷牙的正确方法。

  2、了解爱护牙齿的基本常识,少吃甜食,早晚刷牙。

  活动准备:

  每个幼儿一个茶杯;牙刷、龋齿图片。

  活动过程:

  1、设置问题,引出主题。“宝宝,你们知道怎样可以帮助我们保护牙齿没有蛀牙啊?该怎么办呢?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我们让牙齿变干净?”

  2、宝宝们都很感兴趣而且较有积极性。有的宝宝还迫不及待地问道:“那怎么办呀?”吊足了宝宝们的胃口,激发宝宝们的学习探索欲望。

  3、老师示范漱口刷牙的步骤: 取半杯水喝一口,吐出口中的水,用牙刷在牙齿上来回左右上下的刷牙,然后再喝水把牙膏的泡沫吐出来,在连接喝几口水都不能吞到肚子里,水含在口中闭住嘴,鼓动塞棒,咕噜咕噜漱洗,要吐出来。

  4、让宝宝们按步骤操作,尝试漱口。考虑到宝宝们是初次尝试漱口,容易将水咽入口中,故让他们都用饮用水进行漱口刷牙。在交待了漱口时的注意要点(喝大半口水、嘴巴闭拢、鼓动腮帮、听见咕噜咕噜的声音,最后将水全部吐出)后,宝宝们都跃跃欲试,拿起水杯接半杯水,喝上一口在嘴里捣鼓,然后用小牙刷在刷牙还真像那么回事呢!

幼儿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发展多种爬的技能,增强上肢力量。

  2、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敏捷性。

  3、能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感受快乐。

  活动准备

  平衡木4条、音乐。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1、开火车,围成一个圆圈,激发孩子活动兴趣。

  2、师幼在圆圈上跟着音乐做动物模仿操(有节奏地活动头部、上肢、腰部、腹背、下肢等)。

  二、动作教学和练习

  教师创设“蜘蛛侠学本领”情景,带领幼儿进行4个阶段的练习。

  1、手膝着地爬。

  手膝着地像小蚂蚁一个跟着一个在地上爬,要求手膝协调、爬行有序。

  2、手脚伸直在地上进行高肢爬。

  要求幼儿在爬行时手脚尽量伸直,膝盖不着地,围着圆圈爬两圈。

  3、匍匐爬行并从平衡木下面爬过(先高后低),再走平衡木回到队伍(先低后高)。

  要求身体贴地,头抬起用手交替往前拨,双脚交替向前蹬行进爬。掌握后让幼儿以匍匐爬的动作通过平衡木下方的空隙,要求在前基础上臀部不要抬起,头侧面爬行通过。

  4、爬平衡木,双手用力爬,双脚并拢并保持平衡(先低后高)。

  身体贴紧平衡木,双脚并拢放在平衡木上保持平衡,抬头的同时双手伸直抓紧平衡木两侧,用力拉平衡木带动身体向前进。这个动作的难点在于幼儿的双脚要保持平衡,不要掉下。

  三、放松活动:吹气球

  师幼模仿气球,甩动身体上肢和下肢后,模仿吹气球变大,然后爆炸倒地。

幼儿园教案 篇4

  中国红

  【设计意图】

  现在孩子们对洋节很感兴趣,而对中国传统节日较淡然。中国的元旦、春节、结婚一般以“红色”来表现喜庆、吉祥,红色给人以强烈色彩感,红色随处可以收集。通过这个活动,订孩子感受“中国红”,了解传统民间艺术,并动手制作红色饰品打扮周围环境,表达自己喜庆快乐的情感。

  【活动目标】

  1、欣赏中国民间传统盛行以红色为寓意的“喜庆、吉祥”事物,感受其明快艳丽的色调。

  2、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倾听同伴的表达。

  3、用红色蜡光纸制作装饰品,增加幼儿对民间艺术的兴趣。

  【活动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红色的实物。

  相关内容的图片资料,民间乐曲和录音机,红绸带。

  【活动过程】

  一、幼儿讲述,交流自己收集的红色物品。(剪纸、中国结等)

  提问:你收集的红色的东西是什么?是用来干什么的?

  二、欣赏图片感受“喜庆、吉祥”的寓意,体验中国红明快的色彩。

  1、幼儿分“过年了”(灯笼、对联、福字、剪纸、唐装)、“婚庆(轿子、蜡烛、红盖头、喜字)”两个主题欣赏。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我们会在什么时候用到?都是什么颜色的?看见了这些心里有什么感受?有些什么意义呢?

  教师小结:在中国红色代表“喜庆,吉祥”。过年,过节的时候,人们喜欢穿上红色孕,表达开心快乐的心情。用许多红色的饰物来装扮周围的环境,表达祝福。

  2、幼儿听音乐再次欣赏图片。(喜洋洋)

  3、幼儿欣赏录像(《喜乐年华》),感受红红的节日气氛。

  4、演示FLASH《小朋友点炮竹》,向幼儿拜年。

  三、幼儿自制红色饰品,布置周围环境,表达喜庆快乐的情感。(配上音乐)

  分五组:剪窗花、画福字、卷炮竹、做灯笼、贴红包。

幼儿园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幼儿园对于新入园的新生来说,既向往又陌生。为了让幼儿熟悉幼儿园环境,了解幼儿园的生活,初步感知幼儿园的环境与人们的关系,我们在开学初就预设了此主题活动。旨通过此活动让幼儿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愉快地度过入园过渡期,并能从小关心生活环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

  活动目标:

  认识熟悉幼儿园环境。

  活动准备:教师实现与幼儿园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联系,做好接待幼儿参观的准备。

  活动过程

  1 、参观前的启发和要求。

  (1)、提问: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名字,你们知道我们的幼儿园叫什么名字吗?

  (2)、要求:幼儿园的老师和叔叔阿姨都在工作,我们参观时要有礼貌,可以轻声说给小朋友听你发现的新东西,但不能打扰老师工作。

  2、教师和幼儿一起参观幼儿园。

  3、围绕参观进行讨论。

  (1)、你在幼儿园看到了那些地方?

  (2)、你最喜欢什么地方?

  (3)、幼儿园像不像家里?

  变化和延伸:

  美术活动——涂色练习“美丽的幼儿园”。美丽的幼儿园

  设计意图:

  幼儿园对于新入园的新生来说,既向往又陌生。为了让幼儿熟悉幼儿园环境,了解幼儿园的生活,初步感知幼儿园的环境与人们的关系,我们在开学初就预设了此主题活动。旨通过此活动让幼儿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愉快地度过入园过渡期,并能从小关心生活环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

  活动目标:

  认识熟悉幼儿园环境。

  活动准备:教师实现与幼儿园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联系,做好接待幼儿参观的准备。

  活动过程

  1 、参观前的启发和要求。

  (1)、提问: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名字,你们知道我们的幼儿园叫什么名字吗?

  (2)、要求:幼儿园的老师和叔叔阿姨都在工作,我们参观时要有礼貌,可以轻声说给小朋友听你发现的新东西,但不能打扰老师工作。

  2、教师和幼儿一起参观幼儿园。

  3、围绕参观进行讨论。

  (1)、你在幼儿园看到了那些地方?

  (2)、你最喜欢什么地方?

  (3)、幼儿园像不像家里?

  变化和延伸:

  美术活动——涂色练习“美丽的幼儿园”。

幼儿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能分辨乐曲的快慢,会用碎步、弓箭步表现小羊、老羊走路的节奏。

  2、能用简单的表情表现高兴、害怕、勇敢的神态,感受战胜大灰狼的喜悦。

  活动准备:

  1、请大班三名幼儿戴头饰分别扮演小羊、老羊和大灰狼。

  2、相关音乐。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情景表演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两位小客人和我们一起做游戏,我们来看看他们是谁。(大班幼儿扮演小羊、老羊分别出场)

  师:请幼儿欢迎小客人。

  二、分辨乐曲节奏,用碎步、弓箭步表现小羊、老羊的节奏。

  1、教师提问:小羊是怎样走路的?

  2、学小羊走路的动作:你们会不会像小羊这样走路呢?(先请个别幼儿表演,再集体听音乐练习小羊走)

  3、教师提问:老羊是怎样走路的?

  4、学老羊走路的动作:你们会不会像老羊这样走路呢?(先请个别幼儿表演,再集体听音乐练习老羊走)

  5、上山坡吃草:分角色表演。

  三、学习用表情、动作表现高兴、害怕、勇敢,战胜大灰狼的喜悦。

  1、表现高兴:你们吃草吃得开心吗?草的味道怎么样?一起做做高兴的样子。

  2、表现害怕:播放恐怖音乐另一位教师扮演大灰狼出场:谁来了?小羊心里怎样?

  3、表现勇敢:小羊、老羊们不要害怕,我们一起想办法对付它。想想怎样才能打败大灰狼?

  教师与幼儿一起做顶、踢、撞的动作。

  4、总结:你们真能干,想了这么多的好办法,如果再遇上大灰狼,我们就团结起来用刚才想的办法对付它。

  四、完整表演后结束:

  1、师:现在我们继续吃草吧!

  2、时间不早了,我们一起下山吧!(幼儿边听音乐边退场)

  幼儿园小班艺术活动:挠痒痒

  挠痒痒

  活动背景

  “挠痒痒”是《幼儿园建构式课程》小班“落叶飘飘”主题中的一个歌唱活动,其旋律优美、内容简单,很适合小班幼儿进行学唱和游戏。我们都知道挠痒痒是一种生活现象,许多幼儿也都有和父母长辈玩过挠痒痒的切身体验,那种又怕又喜欢的感受非常美妙;而歌曲“挠痒痒”则从幼儿的视角出发,把落叶飘飘的'自然现象想象成是毛毛虫给大树挠痒痒的结果,活动内容富有情趣,为幼儿所熟悉和喜爱。在活动设计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将幼儿的生活体验和歌曲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创设轻松愉悦地教学环境和心理环境,运用形象生动的肢体动作和游戏情节,调动起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过程实录

  (一)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体验挠痒痒的快乐情绪。

  2.乐意用手部动作表现歌曲内容,尝试情景表演。

  (二)活动准备:

  配班老师弹琴,毛毛虫胸饰一个,歌曲课件,歌曲录音。

  (三)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体验挠痒痒的快乐

  (1)(大树画面)师:这是谁呀?大树爷爷年纪大了,整天一个人站在那里很孤单:“哎!我一点都不开心,谁来陪我玩呀?!”“大树爷爷,我来陪你玩……!”咦!是谁来了呢?(一条毛毛虫)它们在一起会玩什么游戏呢?让我们来看一看。

  (2)欣赏故事课件

  欣赏后提问:毛毛虫爬呀爬到大树爷爷身上干什么呀?(给大树爷爷挠痒痒)

  大树爷爷痒不痒?你怎么知道的?学一学大树爷爷大声地笑起来?

  (3)我也想玩挠痒痒的游戏,你们会挠痒痒吗?挠哪些地方会痒痒?(师幼之间,幼幼之间互相挠痒痒)

  (评析:以故事导入,生动形象。由毛毛虫挠痒痒,给大树爷爷带来快乐,唤起幼儿情感共鸣,引申到我们也来挠痒痒。通过师生之间,同伴之间互相挠痒痒,在一种轻松愉悦地氛围中调动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

  2、学唱歌曲,乐意用手部动作表现歌曲内容

  (1)师:挠痒痒真开心,这里还有一首挠痒痒的歌曲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欣赏课件歌曲一次)

  (2)提问:歌曲好听吗?(根据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提出相应要求:跟着音乐拍拍手,点点头,再次欣赏歌曲)

  (评析:多媒体课件的运用,给幼儿带来了视听的双重体验,配上拍拍手,点点头等身体动作,幼儿对歌曲的内容和旋律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和理解。) (3)教师手指表演及范唱歌曲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名字叫“挠痒痒”,唱得是谁给谁挠痒痒?(毛毛虫给大树爷爷挠痒痒)瞧!毛毛虫唱着歌爬出来啦!(用手部动作表现毛毛虫和大树爷爷,即一根手指弯弯曲曲表现毛毛虫爬出来,另一只手张开五指表现大树形象)

  教师范唱第一、二乐句后提问:毛毛虫爬呀爬到大树爷爷的哪里停下来了?(树脚下)

  语言提示:毛毛虫要从树脚下往上爬,去给大树爷爷挠痒痒喽!(范唱第三、四乐句)大树爷爷笑得树枝都抖起来,树叶都抖落下来了,挠痒痒挠得真舒服呀!

  师:我们的小手也来变条毛毛虫,一边唱歌一边给大树爷爷挠痒痒,好吗?

  (评析:手指游戏是小班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项游戏形式,教师范唱和示范性的手指游戏,将幼儿带入一个游戏的情境中,激发起幼儿进一步活动的兴趣和愿望。)

  (4) 引导幼儿带着愉快的情绪边唱边动作

  师:一条毛毛虫唱着歌爬出来了。“大树爷爷,我来啦!”,(边唱边表演手指游戏)师:一条毛毛虫又来了一条是几条?两条毛毛虫挠痒痒一定更开心。

  (三条,四条……,分别用不同数量的手指表现毛毛虫爬行和挠痒痒动作)

  (评析:手指游戏的运用,增进了幼儿学唱歌曲的趣味性和主动参与性。幼儿在一条、两条等多条毛毛虫出来挠痒痒的手指游戏情境中,不知不觉地反复表演和学唱歌曲,体验到了歌唱活动的轻松和快乐。)

  3、尝试表演,体验情境游戏的快乐

  (1)教师扮演毛毛虫,请一幼儿扮演大树,其他幼儿唱歌。

  边唱边表演:第一、第二乐句毛毛虫爬出来停在树脚下;第三、第四乐句毛毛虫挠大树痒痒,幼儿发出哈哈大笑或做出怕痒的样子。

  (2)师:谁愿意来做大树?做大树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要站在地上一动也不能动。(请部分幼儿做大树,部分幼儿扮演毛毛虫,听歌曲录音表演游戏)

  (3)全体幼儿一起参加游戏。

  (评析:从教师与个别幼儿的游戏,到部分幼儿的参与,再到集体的共同游戏,为小班幼儿搭建了一个积极模仿、学习的平台。其次,幼儿自主选择角色进行游戏,更主动更愉快。)

  三、教学反思

  活动生动有趣,层次清晰。教师在遵循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的基础上对活动进行设计和组织,创设轻松愉悦地心理环境和游戏情境,提高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首先,教师的语言生动形象,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在活动的整个过程中,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幼儿情绪愉悦,积极参与。其次,游戏情境的创设,包括手指游戏和情境表演游戏。尤其是手指游戏的创新运用,调动起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幼儿在玩中学,手指动一动,唱一唱,体验到歌唱活动的轻松和愉悦。 艺术活动的价值在于幼儿情感的体验和创造性的表达。而幼儿的学习有个慢慢内化的过程,因此在第一次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必操之过急,应该给孩子留一些内化的时间,情绪到了幼儿自然就唱地更好了。

  四、活动评价

  1、内容的适宜性

  新《纲要》指出音乐相当于兴奋的语言,它对年幼儿童具有愉悦的功能。通过音乐活动的开展,可以帮助孩子提高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提高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歌曲“挠痒痒” 旋律优美、内容简单而富有情趣,贴近幼儿的生活体验,非常适合在小班幼儿中组织开展。

  2、过程的趣味性

  幼儿的生活即游戏,幼儿的学习即游戏。而小班幼儿又具有活泼好动、好模仿、情绪性强、自制力差、认知以具体形象为主等年龄特点。因此,在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善于创设有趣的游戏情境,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如:师生之间互相挠痒痒体现一个“趣”字,手指游戏学唱歌曲体现一个“趣”字,情景表演游戏同样体现一个“趣”字。

  3、学习的主动性

  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才是有效地学习。活动过程中无论是宽松的心理环境还是有趣的游戏情境的创设,都较好地调动起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愿望。与此同时,在活动的最后一个游戏环节中,幼儿通过向老师学,向同伴学,再到自主选择角色进行表演游戏,则体现了一种自主学习的过程和方式。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促进幼儿有效地发展。


幼儿园教案 篇7

  活动内容:古诗《悯农》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听古诗的兴趣,理解大意;

  2、使幼儿了解粮食来之不易,要爱惜粮食。

  活动准备:幼儿教材

  准备一些米和面

  活动过程:

  一、谈话 爱惜粮食

  1、提问:小朋友你们每天都吃什么呀?

  引导幼儿说出米饭和馒头等;

  2、观察与体验,区分米和面

  (1)、提问:香喷喷的米饭和馒头是用什么做的?

  (2)、粮食是从哪里来的?鼓励幼儿大胆发言

  (3)、教师总结

  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每一粒米都应该珍惜,

  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悯农》

  二、教师将书发给幼儿

  三、教师有感情的朗读

  四、背诵古诗,情景表演

  1、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背诵;

  2、集体背诵。

幼儿园教案 篇8

  [活动目的]

  1.让幼儿自我尝试操作,知道手的用处很大,不仅能感知物体的属性,还可以用手做许多事情。

  2.培养幼儿勤快、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

  3.学会注意保护自己的小手。

  [活动准备]

  1.把幼儿分成六组,为每组幼儿提供一种操作内容。(剥豆、皮球、套圈、绘画工具、泥工、抹布)

  2.活动前收集用手做事情的照片。

  3.录音机一台,磁带一盒。

  [活动过程]

  一、放《新的小手歌》录音磁带,做手的模仿游戏,引出课题

  二、让幼儿尝试操作各种材料,感知手的作用

  1.我们的手不仅能做模仿游戏,它还具有许多本领,请你们摸摸桌上的物体,有什么感觉?幼儿自由触摸,感知物体的属性。

  小结:

  我们的手能通过触摸,感知物体的冷、热、软、硬、光滑、粗糙等。

  2.出示照片,让幼儿仔细观看照片,和同伴大胆讨论后回答,手能做哪些事?

  小结:

  手的用处很大,能做许多的事。

  3.每组幼儿自选操作材料,用手操作。

  (操作内容有:剥豆、绘画、做泥工、拍皮球、套圈)

  提出要求:

  边操作边观察,你是怎样用手来做事的?

  4.每位幼儿操作后,教师请2~3名幼儿到集体面前边用手操作,边讲解用手操作的过程。进一步感知怎样正确地用手来操作物体。

  5.集体讨论:假如没有手会怎样?

  6.讨论: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手?

  小结:

  不玩尖锐的东西,不做危险的事,并注意保持手的卫生。

  三、让幼儿用勤快的手,为集体做好事

  1.小朋友都有一双勤快的手,请你们用手把我们的教室打扫干净。(用抹布等)

  2.组织幼儿劳动。(放欢快的音乐)

幼儿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知道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探索自然数列中三者之间多1和少1的关系。

  2.发展观察比较能力,对操作结果的表达能力,锻炼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1.蘑菇房子10座、小动物10只(老鼠、乌龟、大象、狮子、猴子、 嘟嘟牛、贝贝羊、宝宝兔、胖胖猪、狗)、数字卡1――10。

  2.1――10数字卡每人一套、雪花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理解“邻居”的关系

  1.小动物住新房。

  (1)、今天,森林里面的小动物们可高兴了,他们都住进了新房。(出示新房)

  (2)、结合已有经验请幼儿说出每个动物所住的房号。

  2.找出小动物的邻居。

  小乌龟特别高兴,因为它有邻居了,你知道它的邻居是谁吗?为什么?引导幼儿完整说出小乌龟的邻居是老鼠和大象。

  教师小结:离得最近,左面一个,右面一个就是邻居。依次让幼儿说出其它动物的邻居。

  二、理解“相邻数”

  1.给数字宝宝找邻居。

  教师:数字宝宝的邻居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相邻数”。对幼儿进行提问巩固。

  2.探索相邻数之间的等差关系。

  (1)请你仔细看一看,相邻数和中间的数字有什么关系?前面的比中间的数怎样?后面的呢?

  (2)用雪花片摆一摆,进行验证。

  教师小结:你们都发现了前一个数比中间的少1,后面的数比中间的多1。

  3.拓展:为两个数找共同的相邻数。

  (1)出示2、4两张数卡提问:谁既是2的相邻数,又是4的相邻数?

  (2)说出3比2多1,3比4少1。

  (3)运用新经验为3和5,6和8找共同的相邻数。

  三、游戏“找朋友”

  幼儿分别将1――10的数字头饰戴在头上。教师请数字3的幼儿找朋友时,大家一起唱《找朋友》的歌曲,在歌声中把相邻数找出来,大家一起说数字3的相邻数是几和几。

  四、游戏“开火车”

  大家都玩累了,动物王国派来了一列小火车要把大家送回去。请大家准备好车票(要求是7和8之间共同的相邻数)。孩子排好队,(教师检查)“嘟嘟”, “咔嚓咔嚓”火车出发了。

幼儿园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小熊可爱的憨态,能根据故事的情节积极参加讨论活动。

  2.知道树荫的位置是会变换的。

  3.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

  4.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活动准备:

  1.教具:小熊、大树、小花、小狗、小鸟,会发光的太阳

  2.幼儿在户外活动观察各种物体的影子,引导幼儿发现影子会随着太阳的移动而改变位置。

  活动过程:

  1.回忆对树荫的认识,引起幼儿对听故事的兴趣。

  (1)提问:夏天到了,人们喜欢站在哪里?为什么?

  (2)小结:夏天,小朋友喜欢在树荫下活动,因为树荫下凉快。有一只小熊也喜欢在树荫下休息,现在,请小朋友们听一听小熊和树荫的故事。

  2.欣赏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1)教师讲述故事。

  (2)教师提问:故事中主要说的谁?说了一件有关小熊的什么事情?

  3.再次欣赏故事,对故事内容加深理解,感受小熊的可爱、憨厚。

  (1)教师边操作教具边放录音,引导幼儿讨论:你喜欢故事中的小熊吗?为什么?

  (2)根据幼儿讲述的情况适当提问,加以补充。

  4.通过提问引发幼儿积极的为小熊的想办法。

  (1)再次欣赏故事后,提问:小熊最后被太阳烫醒了,太阳真的坏吗?为什么?

  (2)启发思考:你能帮助小熊想个好办法,让他睡一个又香又凉快的觉?

  5.引导幼儿给故事起名字。

  建议:

  1.在日常生活中玩“踩影子”的游戏。

  2.散步活动中开展寻找各种“树荫”的游戏活动。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时间掐的很准,具体时间分配还不是很合理,导入活动采用了开场白式,太过直白,语言太罗嗦。

  中间部分有三次层层深入理解的听故事,第一边讲小朋友听得很认真,问题互动气氛也很好,到了第二第三次,倦怠情绪就又开始出现了。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