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

发布于:2021-02-27 08:32:56 作者:

小班教案汇总7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班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班教案汇总7篇

小班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有关西瓜的简单知识。

  2、尝试学习手指点画。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教学准备:

  西瓜、相关操作纸若干,黑色水粉,抹布等

  教学重点:

  引导幼儿讲出有关西瓜的事。学习画短的竖线

  教学流程:

  观察、讲讲—品尝—操作—谈话

  教学过程:

  1、出示西瓜,说说西瓜像什么?看老师切西瓜,说说切开的西瓜像什么?绿色的是什么?哪些是可以吃的?

  2、品尝西瓜。一边品尝一边找找,瓜瓤里还有什么?是什么颜色的?

  3、点瓜籽。教师出示一张画有西瓜片的纸,教师提问:这是什么?它上面少了什么?教师示范,提出要求:卷起袖子,用食指按以下黑颜色的海绵在西瓜图片上点,然后再按一下海绵再点。但是不要在一处重叠点,点完后在抹布上把手指抹干净。

  幼儿操作,提醒幼儿适当点画。

  4、小朋友帮西瓜点好籽了,说说你的西瓜想给谁吃?

  教学反思:

  每一次新的尝试都能够从孩子们身上反馈到或多或少的信息。虽然这是孩子们从未接触的艺术形式,但整个过程都是在盲目的探索中的,每段盲目的探索都会有一个劳动成果的出现,而每个劳动成果的出现最终都会促进教师各方面不同水平的提升。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知道耳朵的用处;学习用耳朵辨别各种不同的声音,并能用语言表达.

  2发展幼儿的听觉及辨别不同声音的能力,提高幼儿的注意力.

  3初步知道保护耳朵的方法.

  活动准备:

  1装有小铃铛.沙子.小黄豆,纸片.硬币等罐子若干个,每组1套.

  2录音机和录有各种声音的磁带1盒,(有汽车喇叭声,火车汽笛声,小朋友讲话声,鸡,狗,小猫等小动物的叫声......)

  活动组织:

  1让幼儿闭上眼睛和嘴巴.老师打开录音机,先请幼儿听一种声音,然后提问.

  师:老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和嘴巴.听,录音机里有什么声音?你是用什么听到的?耳朵可以干什么?你的耳朵还听到过什么声音?

  2请幼儿听录有各种高低.远近,动物和人发出的不同的声音,并能用语言表达.

  师:刚才,你们听了一种声音.这次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小朋友一定要听仔细,看哪个小朋友听得又快又对,并告诉大家是什发出的声音.

  3做游戏"小耳朵本领大."(让幼儿摇一摇桌上的各种罐子,听听是什么发出的声音)

  师:现在老师还要考考小朋友.请你们摇一摇桌上的罐子,猜猜是什么发出的声音,等一会儿告诉大家.

  4教育幼儿要如何保护耳朵,结束活动.(如不能在别人耳朵边大声叫喊,不能把小玩意儿塞进耳朵,要防止水灌进耳朵.)

  师:耳朵的本领可真大,可以听......我们应该怎样来保护耳朵呢?.....

小班教案 篇3

  主题简介:

  (包括主题背景、设计思路)

  10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也是水果大量上市的季节。在午餐吃水果中孩子们对各种水果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都争着讨论自己吃的水果。但很多小班的宝宝对水果的名称、外形特征以及它的味道知道的不多,因此认识水果的名称、外形以及品尝水果也就成了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我及时捕捉到了他们的兴趣点,充分利用水果这一教育资源,从中挖掘其潜在的教育价值,并根据小班幼儿兴趣、需要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认知特点,以课程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幼儿的生活这一理念为指导,预设了这一主题活动《水果聚会》。

  主题目标:

  1、积极乐意参与活动,愿意探索。

  2、在活动中,引导幼儿感受秋天是水果丰收的季节。

  3、运用多种感官初步了解水果的基本特征,比较水果的不同。

  4、能根据水果的一种特征进行分类。

  5、根据水果的部分特征猜测判断物体。

  6、知道常见水果的食用方式,学习良好的卫生习惯。

  7、尝试制作水果宝宝,乐意用简单的语言与老师、同伴交流。

  主题网络:

  主题实施内容形式

  预设

  生成

  活动内容

  教材教具

  园内活动

  学习活动

  香香的水果

  剥橘子

  许多苹果、一个梨

  猜一猜

  我爱吃的水果

  脏水果宝宝变干净

  孔融让梨

  我给水果穿衣服

  水果屋

  水果在哪里

  水果沙拉

  奇妙的水果

  请小动物吃水果

  苹果

  各种水果

  苹果和梨的图片

  口袋和各种水果

  清洗水果专用汁、水果

  图片和书籍

  沙拉若干、牙签

  我会画:提供蜡笔、颜料让幼儿给水果涂色,引导幼儿能顺着一个方面涂色。

  我会扣:让幼儿按相应的位置扭纽扣,发展幼儿手眼协调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我会看:引导幼儿能安安静静的看完一本书。

  蜡笔、颜料

  纸、水果图片

  自制的苹果树、娃娃头发、裙子

  图片、书籍

  游戏

  活动

  角色游戏:引导做爸爸妈妈的幼儿在游戏时与客人一起分享水果。

  各种水果玩具

  生活

  活动

  1、脏水果宝宝变干净

  2、果皮丢哪儿?

  运动

  活动

  体育游戏:运水果

  各种水果玩具

  园外活动

  家庭

  活动

  1、 在家引导幼儿认识常见的水果。

  2、 带领幼儿参观水果店

  社区

  活动

  参观果园、水果店

  环境创设

  墙饰:水果聚会

  其他背景材料

  参考的网页、书籍等”

  主题实施总结评价反思

  主题活动由来是我们预设的,并根据教育要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要有效地将儿童的发展纳入社会发展需要,要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要求这一特点,我们在设计组织主题活动时关注孩子们的兴趣和发展需要,从中寻找制定主题网络的线索和依据。秋天丰富而多彩,她是个丰收的季节,是个充满喜悦的季节,是个处处都蕴涵着教育契机的季节。首先,我们带领孩子去参观水果店,寻找幼儿兴趣点。参观好水果店时,我请幼儿们看看那样水果是你门最喜欢的,老师把它买回家。买好后我们走回幼儿园。途中毛毛问我她可不可以将今天看到的水果画下来? 这提议非常好,有利于幼儿动手能力的发展,同时在语言方面也能得到发展,我便问其他幼儿,“你们觉得怎么样?孩子们都说”好的。” 在幼儿们作画过程中,我看到有的幼儿画自己喜欢吃的水果,有的幼儿画喜欢吃的水果送给老师,有的幼儿画爷爷奶奶喜欢吃的水果送给他们…… 虽然画的不象,但是孩子们体验到了画水果的快乐。此活动中,原本一直以为小班孩子小,许多事情他们都不懂,但我还是深受震撼,活动使我真正地走进了孩子们的世界,发现我们的孩子也都很懂事,知道家长、老师的辛苦,在此活动中,幼儿的情感、动手、动口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而且孩子们的观察是那么仔细。再次我们引导孩子从家里带来孩子们喜欢吃的,常见的水果。让孩子们在吃吃、说说、闻闻中认识各种水果。在带来的各种各样水果中,让他们通过触摸、闻闻、尝尝、看看等操作活动学习了“香甜”“黄澄澄”“紫莹莹”“红彤彤”“绿油油”等词语。最后我们还在游戏中和个别化活动中创设各种条件,让孩子在活动中在游戏中和水果亲密接触例如:在区角活动中我根据水果不同的数量、大小、名称装在水果盆里,如一只大橘子,许多小橘子;一只苹果,许多生梨;一只真橘子,许多假橘子等等,而且每天都将水果盆作适当的调整,使幼儿有意无意地感知数学就在身边,使幼儿在看看、摸摸、数数、讲讲中走进数学。。关注到了小班孩子的年龄的特点和孩子的兴趣点所在。但是在整个主题的实施中还是有许多的不足。如提高的材料比较的片面,在活动的实施中孩子和教师的互动性体现的比较的不够,这也是和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有关系。在以后的主题实施中我想我们老师更应该从这些方面考虑。让主题的实施中做的更完善。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准备

  红黄蓝图片

  红黄蓝及其他颜色水粉颜料若干

  重难点

  幼儿在做做玩玩中知道混色后的结果,并尝试说儿歌。

  活动目标

  通过让幼儿自由探索,引导幼儿体验混色变化带来的快乐。

  在玩玩做做中使幼儿知道三原色配色的结果。

  幼儿学习看图谱说儿歌。

  活动过程

  一、情景:教师扮成魔术师导入课题

  1、今天,我是一个小小魔术师,你们知道魔术师是干嘛的呀?我带来了颜色宝宝,我今天要用他们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

  2、师幼认识颜色(主要认识红黄蓝)。

  二、幼儿自由探索颜色,初步感受颜色。

  请小朋友们自己使用水粉颜料自由涂鸦,问:你们有什么发现。

  三、师带领幼儿一起观察颜色,初步感知混色。

  1、将红、蓝倒入一起,幼儿观察变色)孩子们,你发现了什么?

  2、为什么会变成紫色(在里面加了蓝色)。紫色像什么呀?幼儿自由发表想法。

  3、用图片(红色宝宝和黄色宝宝拉手变成紫色宝宝)将实验过程表示出来。

  四、请幼儿与老师一起实验,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1、师幼一起操作将红色和黄色宝宝拉手,看看变化。

  2、为什么会变成橘色(在里面加了黄色)。橘色像什么呀?幼儿自由发表想法。

  3、同样也用图片表示出来。

  五、幼儿自己操作黄色和蓝色宝宝拉手的实验,师指导。并用图片表示。

  六、师幼一起看图谱念唱儿歌,并以游戏"猜出下一句"结束活动。

小班教案 篇5

  一、目标

  1、能大胆的探索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2、探索蛋的秘密。

  二、过程:

  1、出示鸡蛋

  这是什么?

  谁生的?(幼儿自由想象)

  小结:这是颗鸡蛋

  蛋宝宝的身体是怎么样的?(动手摸一摸)

  2、探索鸡蛋内部结构:

  蛋宝宝里面会有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我们打开它看看里面是不是一样的.?

  (幼儿人手一个、有生有熟、自己尝试剥)

  3、讨论:

  你们剥出的蛋宝宝里有什么呀(生的叫蛋清、蛋黄,熟的叫蛋白、蛋黄)?

  为什么会这样?(机动问题)

  哪种蛋会生宝宝?

  发散性提问:。除了鸡蛋,你还见过哪些蛋,他们是谁生的?

  4、游戏:小鸡出壳

  鸡蛋宝宝是怎么变成小鸡的?

  那你愿不愿意做蛋宝宝呢?

  教师边口令领着幼儿做动作

  鸡妈妈生了好多宝宝,一个个都躺在蛋壳房子里,他们睡了很久很久,蛋壳房子有动静了,小鸡要出壳(身体动作)

  我们出去运动运动好吗?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能运用多种感官认识事物,感知、探索西瓜的特征。

  2、愿意用简单的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

  重难点:

  能运用多种感官认识事物,感知、探索西瓜的特征。

  活动准备:

  西瓜、点心盘、抹布、水果刀。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活动

  1、教师讲述故事《猴王吃西瓜》。

  2、提问:猴王是怎么吃西瓜的?你是怎么吃西瓜的呢?

  二、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西瓜特征

  1、教师交代观察对象和要求。(看一看、闻一闻、轻轻拍一拍、摸一摸)

  2、幼儿分组观察西瓜。

  3、幼儿集合讲述西瓜的特征

  (1)师:小朋友们,西瓜是什么样的呢?

  (2)幼儿与教师一起小结:西瓜是圆圆的,有的是椭圆形的、有的大、有的小,皮是深绿色、浅绿色的,有一条一条的花纹。西瓜摸上去是滑滑的、凉凉的、硬硬的,

  敲敲会响,推推会滚。

  4、幼儿猜测

  师:小朋友猜猜西瓜里面是什么样的呢?

  三、谈谈西瓜的好处

  师:你们喜欢吃西瓜吗?为什么?

  四、教师切西瓜,幼儿观察并一起分享西瓜。

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初步具有同伴有困难要主动想办法帮助的意识。

  2、简单了解摔伤、高处取物、自己接水喝时怎样解决问题。

  3、粗浅懂得帮助同伴、保护自己。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5、喜欢帮助别人,与同伴友好相处。

  重点、难点:

  简单了解摔伤、高处取物、自己接水喝时怎样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

  情境图片、根据情境创编短故事、情境表演用的道具。

  活动过程:

  一、讲故事《三个遇到困难的孩子》,引题。

  1、边看图边讲述:“蓝帽子”喜欢运动,又一次因为鞋带松了,不小心摔倒了,膝盖受伤了,他大声问:谁来帮帮我呀?“绿衣服”喜欢玩玩具,他看见柜子上放着一个地球仪,想要仔细看一看,可是柜子有点高够不着,他大声问:谁来帮帮我呀?“小辫子”姑娘第一天上幼儿园,口渴了想喝水,可是饮水机有蓝色和红色两个接水龙头,她不知道怎么办,大声问:谁来帮帮我呀?

  2、引导幼儿回顾:故事里三个小朋友遇到了什么事?他们的困难是什么?(看图引导,个别讲述,大家倾听)

  二、分析、理解故事

  1、看图一:“蓝帽子”摔倒受伤。问:这个时候,我们该怎样帮助他呢?

  (1)引导幼儿表达自己想到的办法。

  (2)引导幼儿根据想到的办法进行简单的情景表演。

  2、看图二:“绿衣服“高处取物。问:个子矮取不到想要的东西怎么办?

  (1)引导幼儿说说怎样变高;知道自己借助凳子变高拿东西时要有大人在旁边保护才行。

  (2)引导进行简单的情景表演。

  3、看图三:“小辫子”姑娘想接水喝。问:喝热水应该使用哪个龙头?万一水很烫怎么办?

  (1)引导幼儿说出:小班小朋友饮水机上喝水,要主动请老师帮忙,不能自己拧开水龙头,会烫伤。

  (2)引导进行简单的情景表演。

  三、活动小结

  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要主动告诉别人;身边的小伙伴遇到困难了要想办法帮助他,但是有危险的事情要请大人帮忙才行,小朋友们要知道保护自己。

  四、延伸任务

  1、在幼儿园看故事情境图,讲讲小朋友想到的解决困难的办法。

  2、回家请父母讲讲帮助别人的故事。

  活动反思: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讨论的方法,学生们可以互相启发、共同提高。孩子们的思维很活跃,能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运用了表演的方式,学生们学习得特别积极主动,他们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在课堂中,我运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画一画、议一议、说一说等,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百科:“帮忙”是以减少对方负担为目的,自愿付出劳力予以协助解决问题的行为。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