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发布于:2021-04-02 11:00:13 作者:

【精选】中班教案合集9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中班教案合集9篇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体验妈妈与宝宝之间的情感。

  2.学习使用图谱法记忆歌词顺序,学唱歌曲。

  3.通过动作和语言的表现,感受歌曲的韵律美。

  活动准备:

  歌曲《妈妈我要亲亲你》、妈妈的图片一张、音乐图谱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幸福拍手歌》

  二、谈话:小朋友们都知道妈妈很爱你们,那你们爱妈妈吗?

  爱妈妈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呢?

  三、学唱歌曲

  1.欣赏歌曲:

  (1)听一听歌里面的宝宝是怎么爱妈妈的?(亲亲、摸摸图示)

  (2)都有亲亲妈妈哪里?摸摸妈妈哪里?(幼儿答,教师出示小图片)

  (3)再来听听音乐,宝宝是按什么顺序亲亲和摸摸妈妈的呢?(教师反复范唱,引导幼儿完成图谱)

  (4)教师与完整范唱验证图谱的正确。

  2.练习歌曲

  (1)看着图片一起练习歌曲

  (2)跟着音乐做动作一起练习歌曲

  (3)附点的学唱

  教师带领幼儿学唱附点。

  3.完整演唱。

  我们要用什么样的心情来唱这首歌?

  有一天下班了妈妈心情不好,我们一起来唱这首歌给她听,要用开心响亮的声音来演唱哦。

  四、替换歌词

  1.还可以唱给谁听呢?

  2.还可以亲亲摸摸妈妈的哪里?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欣赏蒙特里安的作品,感受画作中线、形、色组合变化所构成的各种格子的韵味。

  2、能根据画作大胆地进行想象和表达。

  3、欣赏作品的内容美,知道美术作品能反映现实生活。

  【活动过程】

  一、通过提问,引入活动。

  请幼儿讲述生活经验:自己找到的格子

  二、出示蒙德里安的格子画,让幼儿自由观看和谈论。

  提问:

  1、在画中你看到了什么?(鼓励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地进行想象和表达。)

  2、让你想到了什么?

  3、你的感觉怎样?

  三、分析“格子画”的形式美,介绍作者及其绘画风格。

  1、引导幼儿从形、色、线三方面进行观察,从中感受画家的绘画风格。

  2、提问:你喜欢这些画吗?看完了这些画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这些画和我们平时看到的画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3、介绍画家,小结画家的绘画风格。

  四、欣赏《百老汇的爵士乐》,引导幼儿初步感知作品。

  1、师:蒙德里安爷爷也用这些风格画了许多的画,现在我们再来欣赏其中的一幅吧!

  2、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给你怎样的感觉?

  五、用格子画《红、黄、蓝构成》与《百老汇的爵士乐》相比较,让幼儿进一步感受画家的绘画风格。

  1、师:我们用这两幅画来比较一下,你能发现他们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吗?画家为什么要这样画?他想表现什么东西呢?(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

  2、请为这幅画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六、介绍作品《百老汇的爵士乐》,引导幼儿通过感官和肢体动作感受画家绘画风格及意图。

  1、介绍作品《百老汇的爵士乐》中表达的意思。

  2、听一段爵士乐,引导幼儿用感官和肢体动作表现自己的感受。

  3、根据画家的绘画风格对《百老汇的爵士乐》进行小结。

  七、交代要求,幼儿绘画。

  师:小朋友,蒙德里安爷爷用了这些线、形、色来表现自己对百老汇和爵士乐的感觉,你又可以用这些东西表现什么呢?请你先想一想,然后用水粉颜料把它画下来,等一会把你的小故事与大家分享吧!

  八、评价幼儿绘画作品。

  师:你画了什么?用了什么表现出来的?你的感觉是怎样的?

  小结:其实我们都可以用各种不同的线条、图形、色块来表现自己不同的感受,同时我们也可以运用蒙德里安爷爷的绘画风格应用到日常生活当中,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中班教案 篇3

  探索:

  美丽的蝴蝶结

  情境目标:

  1、尝试在儿歌的帮助下,学习系鞋带。

  2、学会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增强自我服务的能力。

  3、发展幼儿手部动作的灵活性。

  4、使幼儿学会用肢体动作配和游戏的玩法。

  情境创设:

  为每个幼儿准备一根鞋带;

  穿有鞋带的鞋来园。

  活动实施:

  1、欣赏故事《系鞋带》。

  提问:你会系鞋带吗?

  故事里的宝宝是怎么学会系鞋带的'?

  2、学习系鞋带的儿歌及方法。

  两个好朋友,交叉握握手,变个兔耳朵,交叉拉拉手。

  3、幼儿练习系鞋带。

  1)请幼儿每人拿一根鞋带,反坐椅子,在椅背横械上练习打蝴蝶结。(注意一步一步地练习)

  2)请幼儿俩俩配对,将鞋带解开,互相帮助系鞋带。

  3)表扬鞋带系得好的幼儿。

  教学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节课预设的教育教学目标,幼儿对老师的提问积极响应,与老师的互动很好。老师的有些引导还不够到位,要多让幼儿表达,以后上课要多注意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学习听信号做动作,练习变速跑。

  活动重难点:

  1.让幼儿练习变速跑。

  2.学习听信号做动作。

  活动准备:歌曲《树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热身运动--吹气球

  (二)基本部分

  1.播放歌曲,请幼儿围绕树叶展开谈话。

  "这些树叶是什么季节的?""它们是怎样飘落下来的?""你们想变成树叶吗?"

  2.告诉幼儿游戏名称,讲解游戏规则。

  "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树叶飘飘》,你们是树叶,我是秋风。当我说刮大风了,你们就要快速跑,树叶快速飘落。当我说刮小风了,你们就要慢慢走,树叶慢慢飘。然后我说数字几,几个小朋友抱在一起。"

  3.请一部分幼儿来示范玩游戏。教师对他们的游戏进行评价。对幼儿下次游戏提出要求。

  4.全体幼儿玩游戏《树叶飘飘》,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三)结束部分

  放松活动《棉花糖》,让幼儿放松身体。

中班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这学期,我们幼儿园针对幼儿的礼仪教育开展了系列研讨活动。幼儿礼仪教育最直观的就是让孩子做一个有礼貌、懂礼仪、能尊重他人、有素质的人。尊重他人就要从尊重自己的父母开始,因为父母是孩子身边最亲近的人,我们有一些孩子在家里扮演着“小皇帝” 的角色,对父母的关爱熟视无睹。因此我想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感受来自家庭的爱,用实际行动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来回报父母,体谅家人,从而激发幼儿对父母的关爱之情。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爸爸妈妈的生活,激发关爱父母的情感。

  2.在亲情互动中学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关爱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3.在交流沟通中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懂得关爱他人。

  活动准备:

  1.调查父母的作息时间、工作生活情况的亲情卡片。

  2.可移动架子图五幅。

  3.照相机、电脑、投影仪等相关设备。

  4.音乐《妈妈宝贝》、《让爱住我家》。

  活动过程:

  一、交流亲情卡片,引发幼儿关爱父母的愿望

  1.个别幼儿介绍亲情卡。

  师:昨天,小朋友带回去一张亲情卡片,请你们调查爸爸妈妈的作息时间还有工作、生活的情况。都填好了吗?请粘贴到黑板上来。

  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卡片。

  幼:我的妈妈6点起床,在新华书店上班。早晨要洗衣服,还要做早餐给我吃,下班了还要打扫卫生。

  师:这些家务你们的妈妈也会做吗?你有什么想对妈妈说的?

  幼:我想给大家介绍我的爸爸,我的爸爸一个人在上海电脑公司工作,他会做所有的家务活。

  师:爸爸为什么要一个人去外地工作呢?你有什么想为爸爸做的吗?

  幼:我会经常给爸爸打电话,让他注意休息。等我长大工作了,我来养爸爸,爸爸就不用这么辛苦了。

  (评析:个别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亲情卡片,教师引导大家去发现父母的辛苦之处,让幼儿产生共鸣,奠定整个活动的感情基础。)

  2.引发关爱父母的愿望。

  师:爸爸妈妈这么辛苦地做事儿,是为了谁呀?小朋友平时是怎么关爱爸爸妈妈的?

  幼:我帮妈妈洗袜子、手帕。

  幼:妈妈累了,我帮她捶背。

  幼:有一次妈妈太累睡着了,我轻轻帮她盖上毛毯。

  幼:爸爸下班回家,我拿拖鞋给他换。

  幼:妈妈有一次工作不高兴,心情不好,我讲故事给她听。

  ……

  (评析:幼儿通过回忆,纷纷讲述日常生活中关爱父母的事例,从端茶倒水、捶背揉肩到帮父母分担忧心之事,层层深入,你一言、我一语,大家都透露着自豪之情。)

  二、自由观看图片,讨论、讲述

  1.教师交代要求,幼儿自由看图片,讨论图片内容。

  师:我这里还有几幅图,请你们依次去看一看,图片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看完后想想你最喜欢哪个小朋友的行为?为什么?

  教师提醒他们看得懂的找个好朋友讲一讲,看不懂的互相讨论。

  (评析:幼儿自由结伴观察架子图,教师在一旁巡视、指导,这样就给他们创造了想说、敢说、愿意去说的宽松的活动氛围。)

  2.小朋友分别讲述自己喜欢的小朋友,并叙述理由,教师总结出蕴含在每幅图中的三字经儿歌。

  师:谁来讲讲你最喜欢图中的哪位小朋友呢? 为什么?

  幼:我最喜欢用湿毛巾给爸爸敷头的小朋友,他爸爸肯定是感冒了。

  师:你们喜欢这位小朋友的行为吗?如果爸爸妈妈生病了,我们还能怎样来安慰呢?

  幼:给爸爸拿药。

  幼:给爸爸倒杯开水,感冒了要多喝开水。

  幼:给爸爸盛碗鸡汤,鸡汤最有营养了。

  幼:不能烦爸爸,感冒了要多休息。

  ……

  (评析:这个环节是整个活动的重点之一,幼儿讲述喜欢的小朋友的行为,并叙述原因。在此环节中,教师递进式的提问让幼儿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激发了他们思维碰撞的火花。如:“你最喜欢谁?为什么?如果父母……我们还可以怎么做?”幼儿的答案此刻已不流于形式,听了让人感动。教师丰富的引导语言对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对于图片中小朋友的错误行为,指出并帮助他们改正,给幼儿树立一个正确的对待父母的观念。

  4.教师小结:原来你们喜欢的是懂得关心爸爸妈妈的乖宝宝。教师引导幼儿边看图片边念出三字经儿歌:父母病,我安慰。父母累,递杯水。做家务,我帮忙。父母爱,记心上。

  三、幼儿与父母亲子互动,幼儿感受惊喜,亲子之间体验亲情

  1.师:现在你最想为爸爸妈妈做一件什么事呢?想一想,为爸爸妈妈做一做。

  (评析:这个环节是整个活动的又一个重点,也是最出彩的地方,爸爸妈妈的出现对于幼儿来说是个惊喜,事先幼儿并无心理准备,在此等情况下,更有让人感动的现场氛围。)

  2.教师抓拍镜头,幼儿共同观看照片,分别讲述。

  幼儿都纷纷给父母让座。

  有的幼儿给妈妈倒水。

  有的幼儿跳舞给妈妈看。

  有的幼儿为爸爸送上水果。

  有的幼儿现场制作贺卡。

  ……

  (评析:幼儿对父母的关爱是发自内心的,父母眼中的孩子此刻似乎一下子长大了,这让家长特别欣慰。大家共同观看照片,其乐融融,更像是一场家庭交流会。)

  3.共诉对对方的爱。

  师:你们的行动爸爸妈妈都感受到了,那你们有没有对爸爸妈妈说过:“我爱你”呢?现在就把对他们的爱大声地说出来吧!

  爸爸妈妈也不要把对孩子的爱藏在心里,勇敢地表现出来吧!

  (评析:孩子大声说出对父母的爱,父母也诉说着对孩子的爱,在《让爱住我家》的音乐声中,整个活动推至一个最高点,大家沉浸在一片爱的海洋中,着实让人动容。)

  四、结束活动:亲子共舞《让爱住我家》

  这节活动结束了,但孩子关爱父母的活动却依然在继续,以一种绵延不断的涓涓流水的方式延续着。

  活动反思:

  1.在活动前,教师做了充足的准备。比如亲情卡片,让幼儿调查爸爸妈妈的作息时间以及工作、生活的情况,这让幼儿的讨论有据可依,也让幼儿更全面地了解到父母的辛苦之处,奠定了活动的感情基础。

  2.架子图的采用也是活动成功的一个因素,架子图是分散的,便于幼儿自由讨论、交流,这个环节使幼儿从能判断基本行为的正误到应对相关活动的措施,层层梯进,使幼儿从言语到行为、从行为到思想上有了一个跃进。

  3.父母的出现将整个活动推到一个**,亲子间爱的表达尤其是幼儿对父母的关爱充满了整个活动现场,看得出这次活动对幼儿的教育作用是立竿见影的,这也使整个活动得到了一个情感上的升华。重要的是,我们的系列活动一直延续着,幼儿的礼仪素养得到了一个很好的全面的熏陶,在生活中有了一个全新的表现。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秋天水果丰收的景象;

  2.体验边手工粘贴边念儿歌的乐趣;

  3.乐意用普通话大胆、清楚地朗诵儿歌。

  活动重点:

  用普通话大胆、清楚的朗诵儿歌。

  活动难点:

  注意个别孩子在边手工粘贴边念儿歌的困难。

  活动准备:

  1.盘子一个

  2.各种水果

  3.梨子、葡萄、橘子、绿苹果、红柿子等剪好的图片 大盘子图片 幼儿人手一份

  4.胶水,纸巾

  5.秋天的音乐

  活动过程:

  1.听秋天的音乐入活动室

  2提问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

  教师说: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我今天就给小朋友们带来了许多水果,小朋友们看一看有什么水果?

  3.教师总结:其实秋天就像是一只大盘子

  我呢?现在就把小朋友们刚才说的各种水果编成了一首好听的诗歌,诗歌的名字叫《秋天果子多》

  4.幼儿学说诗歌

  5.把手中的水果图片按照诗歌内容,变说诗歌,边贴到大盘子图片上(这个步骤由幼儿来完成)

  这个过程注意孩子做手工粘贴时不要把衣服弄脏,旁边放有纸巾的目的是让孩子沾去多余的胶水。

  6.教师说:果子现在已经装到秋天这个大盘子里了"我们现在就把盘子送给客人老师吧,小朋友们送的时候要记得说诗歌

  附:

  秋天果子多(诗歌)秋天像只大盘子盛满各种甜果子绿苹果 红柿子黄澄澄的大梨子串串葡萄赛珠子像灯笼的是橘子秋天是只果盘子人人喜欢吃果子。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幼儿初步学唱歌曲,并在歌曲的说白处按照节奏说唱歌词。

  迁移生活经验,创编歌曲中的部分歌词。

  注意听前奏,及时接唱歌曲。

  活动准备

  大卡车、小轿车、摩托车、面包车等交通工具的图片。

  教学挂图、教学CD。

  活动过程

  1、谈话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的家在那里,靠近什么地方?

  2、 请幼儿观察上的画面,引导幼儿观察并尽快熟悉歌曲的歌词。

  (1)引导幼儿观察的画面。

  教师:你们看,这个小朋友的家住在那里啊?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们看看这个小朋友都看到了那些交通工具呢。

  (2)教师边用较慢的速度按照歌曲的节奏念歌词,边在黑板上出示相应的图片。

  教师:我们听听歌曲里是怎么说的,仔细听哦。

  (3)教师和幼儿共同按照节奏朗诵一遍歌词。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吧。

  3、引导幼儿学唱歌曲。

  (1)幼儿欣赏教师范唱歌曲。

  教师:现在,请你们试着跟着教学CD的伴奏把这首歌曲唱出来吧。

  (2)教师引导幼儿注意听节奏,及时歌唱歌曲。

  教师:这次,你们要自己听前奏,注意及时跟上唱出歌曲哦。(幼儿尝试独立听前奏歌唱2-3遍。)(3)幼儿与教师共同演唱歌曲两遍。

  4、幼儿迁移生活经验创编歌曲中说白部分的歌词并演唱。

  (1)教师引导幼儿迁移生活经验,在说白处创编新的歌词。

  教师:这首歌里小朋友听到了什么?(大卡车、小轿车、摩托车、面包车)教师注意让幼儿关注到歌曲创编的汽车名称都是三个字的,如果幼儿创编的是两个字的,就可以和大家一起商量如何改编成三个字的。

  (2)幼儿演唱自己创编的歌曲1-2遍。

  教师: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小朋友们看到的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吧!

  活动延伸

  除了齐唱以外,在幼儿已比较熟悉歌曲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分组歌唱,可以一半的幼儿唱歌,另一半的幼儿说白,或者请男孩子唱歌,女孩子说白。

中班教案 篇8

  教学设想

  早春三月,草长鹰飞间,冬天的寒意还未褪尽,春天带着绿色的气息向我们走来,春风吹绿了枝头上的嫩芽,吹绿了地上的小草,也吹动了洛城幼儿园孩子们的热情。为了在孩子们的心里播撒下绿色的希望,让他们在保护自然中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感受美化环境的意义,获得更多亲近春天的快乐体验,幼儿园于3月11日组织中班小朋友进行了一次以“护绿行动 从我做起”为主题的护绿活动。

  活动目标

  1、从小爱护花木、保护环境,知道了小树、花草是我们人类的朋友。

  2、自己动手,亲身体验护树活动。

  3、感受大自然、周围环境的美好,初步建立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活动准备

  本周区域中幼儿制作护树卡、心愿卡,把对小树的祝福以画的方式表现出来,并塑封。制作白纸的横幅。

  活动流程

  一、植树前的谈话

  你知道三月十二日是什么节吗?(植树节)(把这一天定为植树节,一是为了纪念一贯重视和倡导植树造林的孙中山先生(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另外,3月12日刚好是惊蛰之后,春分之前,对全国来说,这时候植树是最适宜的。) 你认识哪些树木?(引导幼儿说各种树木的名称) 你知道树木有什么作用吗? (告诉幼儿树木可以制作家具、门 窗、结水果;还可以美化环境,净化空气) 如果没有树会怎样? 观看“风沙的危害” 多媒体课件,让幼儿通过听讲解、观看“风沙的危害”, 多媒体课件,了解风沙对人类的危害,师生共同想办法解决风沙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多种树。用树林挡住风沙,减少风沙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二、植树节活动仪式开始

  (一)教师组织幼儿给树系心愿卡,(在区域活动中制作好)并对小树说一句祝愿的话,老师拍照。

  (二)共同制作横幅:护绿行动,从我做起。教师请第一组幼儿把讨论的保护树木的办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教师请第二组幼儿设计宣传植树节、植树造林的宣传画。

  全体中班小朋友以绘画、粘贴、涂色等形式装扮横幅。

  三、活动总结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是增长知识的手段,动手动脑是探索发现的途径。这次活动课,孩子们兴趣盎然,积极性极高,不但知道了各种树木的名称,而且对其特点和功用也有了大致了解,更是满足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就是有的幼儿对观察到的不能运用比较合适的语言来表达,还有待于在日常生活中多看多说多教多引导。

中班教案 篇9

  活动反思

  在解读小松鼠的信时,可以再大胆一点让幼儿猜测,不要马上限制他们的思维,等他们将感兴趣的东西说完以后,再研究什么是“信”, “信”的意义,从而将整封信连起来解读。接下来,老师还可以设置悬念,如谁看到了信?会怎么做呢?等等,帮助孩子理解整个故事的内容,体会故事浓浓的朋友之情。

  对于找朋友的方法,幼儿不是很了解,教师应进一步启发,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让孩子感受朋友间的关怀。

  领域

  语言

  活动类型

  故事

  活动内容

  朋友的信

  活动来源

  实施时间

  教育价值分析

  现在的小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过多的保护使的许多孩子交往能力较弱。为培养幼儿与他人交往能力,感受到与朋友之间交往的快乐,为此我们开展了这一活动《朋友的信》。

  活动目标

  1、 了解故事内容,感受有朋友的快乐。

  2、愿意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找朋友的办法。

  活动难点

  介绍自己找朋友的办法

  难点剖析

  许多孩子交往能力较弱,在家与他为伴的都是大人,即使去外面与其他小朋活动,那也是在大人的陪同下,很少主动去找朋友。

  活动过程

  幼儿预期效果

  一、引题

  朋友的信,朋友是谁?是一封怎样的信?一起来听故事。

  二、分段将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出示图片一,讲述故事前半部分

  提问:故事里的小松鼠想要干什么?他是怎样做的?猜猜谁会看见蘑菇信?他会怎样做?

  2、出示图二、三,讲述故事后半部分

  提问:谁看到了信,他是怎样做的?最后,小松鼠找到朋友了吗?

  3、思考:故事的题目是《朋友的信》,这“信”有什么特别?

  三、讨论找朋友的方法

  通过图片,教师生动的分段讲述提问,帮助幼儿很好的理解故事内容,并从故事中感受到找朋友的快乐。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上一篇:中班教案

下一篇:幼儿园优秀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