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幼儿园美术教案

幼儿园美术教案

发布于:2021-12-09 02:54:11 作者:

【实用】幼儿园美术教案范文汇编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美术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实用】幼儿园美术教案范文汇编5篇

幼儿园美术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观察每种树不同的发芽现象,在绘画不同形状的树木同时,用不同色彩的绉纹纸团儿进行粘贴,表现出不同树木的发芽过程。

  2.发展小肌肉动作,尽可能将纸团儿团紧团小。

  3.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4.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准备:

  绿、粉、黄色绉纹纸头,胶水,绘画工具。

  活动与指导:

  1.组织幼儿在幼儿园附近环境中观察春季树木的变化,不同的树形(区分乔木和灌木)观察芽苞的颜色。

  2.用油画棒在作业纸上画出不同的树木,教幼儿画树时掌握正确的分枝方法。

  3.将自己选择的纸头儿用拇指和食指团成很紧很小的纸团,分别沾在发芽的树枝上。

  4.注意指导幼儿沿树枝的左右两方面沾,不要只沽一边,学会使用不同的颜色纸团儿沾不同的数木。

  活动建议:

  1.组织幼儿到户外大自然中感受季节的变化,多看几种树的发芽后再进行此活动。

  2.可在教育活动前将各色纸团团好,减少集体活动时间。

  3.在春季主题绘画中用这种方法丰富作品内容。

  4.可以采用其他物品代替纸团当芽苞作画。

  日常生活根据季节多引导幼儿深入自然,了解自然,产生热爱好奇的情感,愿意表现自己的感受。

  家园配合号召家长带幼儿到郊外进行踏青活动,提高幼儿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和表现大自然的热情。

  活动反思 :

  老师通过使用拟人话的语音,指导幼儿作画。不仅便于孩子的理解,还更好的激发孩子对绘画活动的兴趣。所以本活动能较好的完成教学目的,孩子在老师拟文化语音的指导下将绘画技能很自然的融入整个活动中,使幼儿学得轻松,学得开心,很轻松的练习树木的画法。整个活动轻松有趣。

幼儿园美术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随意把纸撕成大小不同的碎片,巩固撕纸的能力。

  2、巩固对红色、黄色、绿色的认识,认识新颜色蓝色。

  3、能积极参与活动并体验活动的愉悦。

  活动准备

  1、各种颜色的彩纸。

  2、课前学会歌曲《小雪花》。

  3、人手一个操作盒。

  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小雪花》

  老师:宝宝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老师:你见过的冬天是什么样子的?

  老师:对了,冬天还会下雪,那我们前几天唱过的《小雪花》你们还记得吗?

  老师:那现在跟着老师来唱一唱,好吗?

  老师:某某宝宝,雪花是怎么从天空中飘下来的,你能学一学吗?

  老师:某某宝宝,你见过的`雪花是怎么从天空中飘下来的,你也来学一学?

  老师:现在我们宝宝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学雪花飘,好吗?

  2、引导幼儿学习用撕纸的方法表现雪花

  老师:宝宝们,雪是什么颜色的?

  老师:小胡老师却见过七彩的雪花,你们看!

  (这时老师洒出七彩雪花,并说下雪了)

  老师:这些雪是什么颜色的?

  老师:哦,有很多颜色的,所以是五颜六色的,是七彩的雪花。

  老师:宝宝们,你们想不想也来下雪?

  老师:那我们要先来做雪花,先看看老师都为你们带来了那些颜色的纸来做雪花?

  老师:这是什么颜色的?这是什么颜色的?

  (依次出现颜色,重点认识蓝色)

  老师:好了,现在先来看老师是怎么来做雪的?

  老师:对了,是撕的,看看老师是怎么撕的,从盒子里面拿一张你最喜欢的颜色的纸,然后两只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纸,一个手用力往下撕,这样一片雪花就撕好了。

  老师:现在宝宝们也开始撕雪花吧!

  3、玩“下雪了”的游戏

  老师:宝宝们,撕完了吗?

  老师:好了,现在把剩下的纸放在中间的盒子里,然后端着你的操作盒到小胡老师身边来,我们一起来下雪。

  (师生一起玩下雪了的游戏结束)

幼儿园美术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用不同的材料设计、制作有趣的垃圾箱。

  2、学习运用拍打、捏、推、撕抓等方法进行创作,发展幼儿手部小肌肉动作的灵活性。

  3、教育幼儿懂得垃圾不能随地乱扔,要仍到垃圾箱里,培养幼儿从小要有环保意识。

  活动重点:

  能使用不同的材料设计、制作、装饰垃圾箱。

  活动难点:

  学习运用拍打、捏、推、撕抓等方法进行创作。

  活动准备:

  1、剪刀,透明胶,彩色面团,切割好的饮料盒,有趣的动物造型垃圾箱图片。

  2、装饰品材料,如:毛绒条、各种豆子、不同形状颜色的卡纸、扣子等分别放在盘子里。

  3、每个幼儿一个座垫,手工用的透明桌垫,打印出每个幼儿的名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谈话:逛街时如果有垃圾应该扔到哪里啊?

  2、讨论:

  (1)说说垃圾箱有什么作用?

  (2)说说垃圾箱是什么模样的?

  (3)你见过那些造型有趣的垃圾箱?

  二、基本部分。

  1、欣赏讨论——教师随着幼儿的回答,逐一出示有趣的动物造型垃圾箱图片,如:熊猫垃圾箱,并将图片贴在柜面上,与幼儿一起欣赏,说一说:

  (1) 垃圾箱长什么样子?引导幼儿说出动物垃圾箱的主要特征。

  (2) 这些垃圾箱的外形有哪些地方不一样?

  (3) 它们相同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2、教师示范制作垃圾箱——今天小兔子和朋友出去玩,吃了好多东西,又很多垃圾,可是它们找不到垃圾箱了,怎么办?我们一起来制作垃圾箱吧!

  (1) 出示材料,告诉幼儿用它们来制作垃圾箱。

  (2) 选用一种颜色的面团,先将面团撕开,拍打压扁,然后用面团把饮料盒包裹起来。

  (3) 在包时可以用推、拉、捏的方式将纸盒包住,底部可以不包,包到切割口部分可以把面团包进纸盒内。

  (4) 将饮料盒完全包好后,说想做什么动物造型的垃圾箱,说出特征,再用不同的材料装饰垃圾箱。

  3、创作指导——老师说明要求,请幼儿上桌坐好,先发给幼儿面团和纸盒,教师进行指导,待幼儿快做好后再发放装饰材料,教师巡回指导。

  4、动物垃圾箱展览会——制作完成后,老师协助幼儿贴上名卡,并请幼儿将作品摆放在展览柜上,组织幼儿座回小垫子上,大家欣赏交流。

  三、结束部分。

  小朋友们真厉害,制作了好多漂亮的动物垃圾箱,小兔子和他的朋友们可以把垃圾扔到垃圾箱里了,小朋友们也应该向小兔子们学习,如果有垃圾不要随地乱扔,应找到垃圾箱仍到垃圾箱中去。

  活动延伸:

  1、将彩色面团、各种纸盒、装饰品材料,如:毛绒条、各种豆子、不同形状颜色的卡纸等投放在区域中。

  2、生活中引导幼儿将垃圾扔到垃圾箱中。

幼儿园美术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幼儿能感受节日热闹、欢乐的气氛。

  2、幼儿能以游戏的形式感受爆色的乐趣。

  活动准备:装有各种颜色的小气球、两张画有烟花筒背景的画布、长铁丝钩人手一根、鞭炮声的音乐、放烟花的小视频。

  活动过程:1、听鞭炮声音乐,让小朋友感受放鞭炮时的热闹气氛。

  小朋友听到了什么声音?你在什么时候听到过?你们感受到了什么?(幼儿讨论)

  2、观看放烟花视频,感受烟花绽放的美丽景色。

  ①小朋友看看烟花在天空绽放时美吗?那看看它们都有哪些颜色?(引导幼儿观察烟花的颜色)

  ②小朋友都放过烟花吗?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不一样的烟花,我们来看看是什么烟花?

  3、出示“气球烟花”,引发幼儿兴趣。

  小朋友来看看,这是什么烟花?(气球烟花)你放过气球烟花吗?我们要怎样来放气球烟花呢?

  4、示范放“烟花”。

  现在,老师要放“烟花”了哦,小朋友可要睁大眼睛看清楚老师是怎么样放的哦?

  5、请个别幼儿尝试放“烟花”,根据幼儿情况提出放“烟花”时的问题并总结。

  6、放“烟花”游戏。

  小朋友想不想放“烟花”呢?接下来,老师要带你们到外面放“烟花”了,在放“烟花”前,老师有要求,小朋友要仔细听哦!(用铁丝钩时,铁丝钩要向下,不要对着小朋友戳,也不要伤到自己;放烟花时,不推不挤,不拿着铁丝钩乱跑乱窜,听到音乐是再放烟花,要注意安全保护好自己。)

  7、幼儿户外放“烟花”,老师巡回观察指导。

幼儿园美术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吃饼干、说说、想象,用图形融合的方法画出吃了饼干后的各种形状。

  2.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大胆创作。

  重点与难点:

  吃饼干时充分地开动脑筋想象,用简单的线条勾出物体的轮廓,使图形融合起来。

  材料准备:

  范例一幅。

  各种形状的饼干若干;餐巾纸;

  记号笔、油画棒、图画纸。

  设计思路:

  在一日活动中幼儿用点心时,我常常发现小朋友吃饼干不是几大口一下把它吃完,总是吃上一口就看看饼干象什么,把饼干吃成一种与某种事物相似,于是高兴地和小伙伴分享,同伴也就争着相仿,有的说象月亮,有的说象枪,有的象汽车……当幼儿观察逐渐仔细,能用不同的图形通过不同的组合,描绘出物体的基本特征时,个别幼儿的作品中局部开始出现用简单的线条勾轮廓的现象。在此基础上,设计“吃饼干想象画”这一活动内容,皆在让幼儿尝试用轮廓线取代呆板的图形,画出各种吃过饼干的形状,通过想象组合成画,使图象更丰富、有趣,进一步体会成功的乐趣。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大胆表现,尤其要鼓励创作出不同与别人的图象的幼儿,不能单纯以象或不象来评价幼儿的作品。对有些有图象可启发幼儿通过舔一点,改一改来体会成功,使每个幼儿获得自信、投入创作。

  活动流程:

  引起兴趣——讨论、示范——吃饼干想象——引导讲评——延伸

  活动

  一、引起兴趣

  提问:饼干你们吃过吗?有哪些形状?

  二、讨论、示范

  (1)提问:你吃一口饼干后发现它象什么,吃了一口又象什么呢?(大家讨论)

  说明:讨论是在平时发现的基础上让幼儿重现。

  (2)观察范例,了解作画方法。

  建议提问:这张画和我们平时的画有什么不同?(如幼儿没讲出,教师可进一步提问:上面是画了一样东西吗?)

  (3)幼儿尝试,激发创作兴趣。

  说明这是解决难点的重要环节,可请二"三名幼儿来尝试用图形融合方法画,要求尽量不重复同伴的图象,集体可通过评议这些图象个部位的连接是否要改一改、添一点等来进一步理解作画方法,树立创作信心。

  三、边吃饼干边想象边画,教师巡回指导

  1、提出要求:

  (1)左手拿饼干,右手拿记号笔画。

  (2)边吃饼干边动脑筋想象,想象到什么就把它画下来,并把它们组合在一起成为一幅画。

  (3)吃完后手用餐巾纸擦一下。

  2、幼儿创作

  建议教师通过观察可提示:

  (1)大胆运用图形融合方法作画,画出吃了饼干后的各种形状。引导幼儿相互学习。

  (2)注意画面位置安排,把自己想象出的事物合理组合在画面上。

  四、引导讲评

  建议找找哪幅画图形融合得最合理,请小作者介绍作画的内容。

  延伸活动:

  引导幼儿回家还可想象,再尝试画出不同的画来。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