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热门】小班教案范文锦集4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班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班教案 篇1
小班语言:饼干变变变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学说儿歌《饼干圆圆》。
2.在尝一尝、玩一玩中学说“啊呜一口,变成??”的句式。
3.大胆想象,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各种圆形饼干。
2.餐盘若干。
3.自制饼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发幼儿兴趣。
1.出示自制饼干:小朋友们看,老师这儿有块饼干,是什么形状?
2.幼儿想象,大胆讲述:圆圆的饼干,像什么呀?还像什么呀?像天空中的什么(引导幼儿学说饼干圆圆,像个??)学说儿歌第一句“饼干圆圆,像个太阳”。
二、师幼分句学习儿歌内容。
1.变魔术,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圆圆的饼干还会变魔术呢。宝宝看仔细了,圆圆的饼干,会变成什么呢?
2.老师假装咬饼干,一边说儿歌的第二句“啊呜一口,变成??(拖长)”,一边悄悄将饼干“咬”成月亮状。
(1)教师:老师是怎么变的呢?(引导幼儿学说啊呜一口)
(2)教师:圆圆饼干拿起来,啊呜一口,变成月亮(引导幼儿学说“啊呜一口,变成月亮”。)
3.继续变魔术,将月亮变成小船学说儿歌第三句。
(1)教师:老师的饼干还会变成什么呢?看好咯!
(2)教师:这次,老师又变出什么了?它可是在水里的哟!如果幼儿说到小船,哎呀,真像小船呀!我们一起说说看“啊呜一口,变成小船”
4.师:小船小船,开到哪里?如果孩子说到肚里,就说“还没进去呢,看看是哪边哦。对了,小船小船,开到嘴边。
5.教师提问:小船还会开到哪里去呢?(幼儿猜测)
6.教师边表演边引出最后一句“啊呜一口,开到肚里”。
教师:开到哪里去了?对了,啊呜一口,开到肚里。
三、师幼完整学习儿歌。
1.教师引导幼儿回顾儿歌内容。
(1)教师:刚才圆圆饼干变魔术,变出了什么呀?还变出了什么呀?(根据幼儿说的内容,出示相应图谱)
(2)教师:这首儿歌的题目就叫做《饼干圆圆》
2.师幼完整复述儿歌内容。
(1)教师:我们一起看着图谱说说看。
(2)教师:老师刚刚发现好多小朋友都在做动作呢,我们也一起来表演吧。起立。
四、幼儿吃饼干、变魔术,创编儿歌
1.教师提出要求:圆圆的饼干还会变出什么呢?今天呀老师也会你们准备了这么多的饼干,让你的饼干变变魔术吧!记得变的时候要一口一口地变,并告诉同伴你的饼干变成了什么。
2.幼儿吃饼干并进行仿编。
教师:啊呜一口,变成了什么呀?你呢?啊呜一口,变成??
3.活动结束:
教师:老师在教室里还准备了一些其他形状的饼干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小班教案 篇2
[教材简解]
春天、夏天,花园里会有许多花开放,我们会时常带孩子们去观赏各种各样的花,感受花儿的美,即使到了秋天,我们也不忘带孩子们观赏菊花。但是冬天里,我们就会忽略了花儿。可是有一天,花园里的一株腊梅开了,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老师,那是什么花?真漂亮!"腊梅虽然不艳丽,却能引起孩子们浓厚的兴趣,而且腊梅花具有不畏寒冷的品质。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教育资源。
[目标预设]
1、观察腊梅,感知腊梅花的特征,并能用较形象的语言描述自己的观察发现。
2、运用手指点画的形式描画出腊梅花的基本特征。
3、知道腊梅花是冬天里的花,感受腊梅花不畏寒冷的品质。
4、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5、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了解腊梅花的特征,感受腊梅花不畏寒冷的品质。
[设计理念]
幼儿园课程设计应以幼儿为本,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关注、满足并引导幼儿的兴趣,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课程设计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确保科学性、趣味性。
[设计思路]
第一环节:赏梅。第二环节:说梅。第三环节:画梅
[教学过程]
(一)赏梅。
1、教师把幼儿带到花园:这是腊梅花,它漂亮吗?
2、教师:请你轻轻地走近了看一看,腊梅花长什么样?闻一闻,腊梅花香不香?可以和好朋友一起看看,还可以和好朋友说说你的发现。
【评析:这个环节让幼儿自由观察,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初步感知腊梅花。】
(二)说梅。
1、回到活动室,教师出示刚刚拍下的腊梅花照片:你最喜欢哪朵腊梅花,它长得怎么样?
请你来说一说。
小结:腊梅花的'花蕾是椭圆形的,开放的腊梅花有许多花瓣,一层一层的,我们幼儿园里的腊梅花是黄色的。
2、教师:刚才我们在花园里看腊梅花的时候冷吗?(冷)腊梅花怕冷吗?
小结:是呀,腊梅花一点都不怕冷,冬天都勇敢地把花朵开出来。我们也要像腊梅花一样不怕冷,每天坚持上幼儿园,勇敢地参加体育锻炼。
【评析:这个环节引导幼儿把自己观察到的腊梅花运用语言进行描述,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通过腊梅不怕冷的特性引导幼儿学习这种不怕冷的品质。】
(三)画梅。
1、教师:腊梅花真漂亮,我们画下来带给爸爸妈妈看,好吗?
2、出示颜料和画有腊梅枝条的背景画:今天请我们的手指来帮忙,轻轻蘸上颜料,在枝条上点一点,点一下,这朵腊梅还没有开放;开放的腊梅花要怎么点呢?
3、幼儿自由创作。
4、展示幼儿作品,互相欣赏。
【评析:手指点画既帮助幼儿巩固对腊梅花的认识,又有效地提升了幼儿的兴趣。】
活动延伸:
教师:请大家把画的腊梅花带回去给爸爸妈妈看看,向他们介绍一下我们幼儿园里的腊梅花。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模仿不同的小动物,认识不同的家。
2、感受模仿活动的乐趣。
重点与难点:区分小动物的家。
环境创设幼儿经验:各种小动物图片,背景图。
活动流程:
一、请小动物来做客
(价值分析:学学小动物的动作,对小动物有亲近感)
1、出示小动物,学学它们的动作,互相问好
2、幼儿和老师一起做做模仿动作。
:天上飞的小鸟,水里游的小鱼,草地上跑的小羊都来了,真热闹。
二、去小动物家做客
(价值分析:知道不同的动物,家也在不同的地方)
出示背景:看看、认认小动物的家在哪里?小鸟的家在哪里?小鱼的家在哪里?小鸡的家在哪里?等。
幼儿自主交流
:原来不同的动物他们的家也是不同的。
三、送小动物回家
(价值分析:为迷路的小动物找家,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1、根据老师指示送小动物回家。
如:送小鱼回家,幼儿就学小鱼,一边模仿小鱼游一边回到小河的家里去。
2、引导幼儿大胆的想象还有哪些动物,他们的家在哪里?
活动反思:
活动以游戏为主,在活动中引导幼儿模仿动物的动作,幼儿的兴趣十分高,但是幼儿的动作比较单一,在活动中应该引导幼儿多想出一些动作。活动中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场景,幼儿很快将动物与场景对应起来,为后面游戏做了铺垫。小动物的住处对于小班孩子来说还不是很熟悉,但通过说一说,找一找的方式帮助孩子了解几种常见动物的家。由于小班幼儿年龄比较小,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模仿小动物的动作,所以采用动一动的教学形式能够调动孩子学习的兴趣。
小班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学习用不同材料创作简单的纸偶,懂得利 用废弃材料。
活动准备
《故事屋》幼儿用书或电子书第23页。
幼儿自备塑料瓶、纸筒或其他不同的材料。
图画纸、彩笔。
活动过程
学习领域:
形式:小组
1. 向幼儿提问:
·故事《狼来了》里面有哪些小动物?
·你最喜爱故事里的哪一个小动物?为什么?
2. 出示幼儿用书或电子书第23页,请幼儿观察猪先生一家和狼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3. 请幼儿搜集不同的材料,如塑料瓶、纸筒等,用这些材料来制作简单的猪先生一家和狼的造型。
4. 教师引导幼儿注意:
·用什么材料做狼的耳朵?
·用什么材料做狼的眼睛?
·怎样给狼设计衣服?
·怎样表现狼的表情?
·在幼儿制作时教师要给予幼儿适当的帮助和指导,使幼儿 都能获得成功。
5. 制作完成后,利用立体纸偶或已做好的狼的造型讲《狼来了》的故事,并把作品放在展览角,供同伴欣赏。
活动评价
· 能用不同材料创作简单的立体纸偶。
· 能简单地复述故事。
活动建议:
· 在让幼儿自己准备塑料瓶、纸筒或其他不同的材料时,要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如小心物品的尖角,注意物品的气味等,教师更要细心检查,确保废旧物品的无毒无害,保证幼儿的安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