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教案
【实用】幼儿园小班教案9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知诗歌中对爸爸“呼噜”的形象描述,丰富相应的词语如“呼噜”“越来越粗”“轻悠”。
2、了解画面中爸爸睡觉与火车声音高低的对比,尝试参与、完善图书的内容。
3、学会表达对爸爸的“爱”情感。
4、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5、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活动准备:
PPT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引出课题。
家里除了妈妈,还有谁很爱我们?爸爸喜欢干什么?爸爸睡觉打呼噜吗?
环节分析:以谈话导入,从幼儿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直接点出“呼噜”,帮助幼儿呈现相关的生活经历。
二、教师出示PPT,引导幼儿观看。
爸爸的有趣在哪里?爸爸和宝宝在干什么?为什么有火车?说明什么?
环节分析:观察是幼儿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但小班幼儿的观察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在这环节,通过开放式的提问,指导幼儿明确观察的目的,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掌握观察的方法,建立图片和诗歌的联结。
三、学习诗歌
教师引导幼儿明白爸爸的呼噜与火车的联系,当爸爸的呼噜声大时,就像火车开近我们。当爸爸的呼噜小时,就像火车开远了。
教师引导幼儿学说诗歌
学习词语:越来越粗 轻悠轻悠
教师利用声音和动作来让幼儿了解感受词语。
环节分析:在语言的学习中,词汇的学习是渐进的,小班幼儿已掌握基本的与日常生活、起居饮食直接有关的词,但一些抽象的词语对词义的理解还很肤浅,在日常的活动中,注重词汇的积累。运用声音,让幼儿直接感知声音的渐大渐小,从而理解散文的内容。这也是孩子听觉能力的培养。
四、诗歌练习
五、教师通过慢读、等待等方法引领幼儿参与阅读活动。
教:爸爸累的时候,呼噜越来越粗,就像——(幼儿参与进来)
爸爸不累的时候,呼噜轻悠轻悠,就像———(幼儿参与进来)
环节分析:幼儿对诗歌的掌握运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避免学习方式的单一和枯燥。
六、引导幼儿制作图片,尝试参与完善图书内容。
教师出示笑与不笑的形象图两张,引导幼儿根据诗歌仿编。
教师出示吃饭的图片,引导幼儿根据诗歌仿编。
环节分析:幼儿已掌握基本诗歌内容基础上,凭借图片的提示,引导幼儿拓展生活经验和想在关的语言积累,进行仿编,这一环节是提升能力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只有小部分幼儿能够突破,大部分幼儿在这一环节上还难以实现。
七、教师总结
在爸爸的身上,也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爸爸们爱宝宝,宝宝们也爱自己的爸爸,和爸爸在一起很快乐。
环节分析:教师的总结评价,帮助幼儿对诗歌情感的把握,突破目标三。
活动反思:
爸爸是幼儿身边熟悉的人,容易引起幼儿积极有趣的交谈,在这首幽默的小诗里,含有浓浓的亲情,画面中也能让幼儿感知到那种父子间的温馨,让幼儿感知爸爸的呼噜声与火车之间的联系是重点,在画面上“有呼出的气体”相似的地方还有声音的相似之处,小班幼儿对诗歌的学习基本上能掌握,但在环节五中对于部分幼儿还是有较大难度。
小百科:打鼾也称打呼噜,给人们的印象是打鼾的人头一放到枕头上就打呼噜,睡得真快真香,打鼾往往就是睡眠好的代名词,不少人很羡慕打呼噜的人,因为自己很少打呼噜,认为自己的睡眠不够深沉。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根据课件大胆的讲述故事内容,并感知自然界的丰富多彩。
2、通过故事欣赏。引导幼儿体会友情的温馨与甜美。
3、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4、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幼儿阅读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兔子手偶,小动物图片。
2、ppt课件。
3、音乐《郊游》。
活动过程:
1、听音乐《郊游》做律动进入活动室。
小朋友们你们旅行过吗?
和谁一起去的?去了哪里?
你都看到了些什么?
今天我们班来了位小客人,看看是谁?
打个招呼吧!兔宝宝它说它要给小朋友讲讲它的旅行,想不想听?
2、出示ppt。引导幼儿分别讲述图片内容。
(1)出示ppt
兔宝宝要去干什么呀?它和谁一起去旅行呢?
(2)出示ppt
它遇到了谁?什么颜色的小鸡?它会怎样邀请小鸡呢?黄色的小鸡又会怎样回答它呢。
它又遇到了谁?谁么颜色的小蜗牛?他会怎样邀请小蜗牛呢?粉红色的小蜗牛又会怎样回答它呢?
(3)出示ppt
接着它又遇到了谁?什么颜色的小青蛙?他会怎样邀请小青蛙呢?绿色的青蛙又会怎样回答它呢。
后来它又遇到了谁?什么颜色的小狗?它会怎样邀请小狗呢?棕红色的小狗又会怎样回答它呢?
(4)出示ppt
它们来到了哪里?它们在湖边干什么?它们心情怎样?它们的这次旅行快乐吗?
3、完整的欣赏故事《快乐的旅行》后提问。
故事中都有谁?它们都是什么颜色的小动物?
兔宝宝邀请小动物们去干什么?
它们旅行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活动建议:
1、在表演区进行分角色表演故事《快乐的旅行》。
2、引导幼儿谈谈自己的旅行或郊游的快乐体验。
故事:快乐的旅行ppt
兔宝宝要去旅行啦。妈妈问:“宝宝和谁一起去旅行呢?”兔宝宝挠挠脑袋:“哎呀!我还没有想好呢。不过没关系,我去找找看。”
兔宝宝背上小书包,高高兴兴地出门了。它遇到了一只黄色的小鸡,就走上前问:“黄色的小鸡,你愿意和我一起去旅行吗?”“我非常愿意!"黄色的小鸡高兴地说。于是兔宝宝快乐地说:“那我们上路吧”
走着走着,它们又遇见了一只粉色的小蜗牛。“粉色的小蜗牛,你愿意和我们一起去旅行吗?”兔宝宝问。“我非常愿意!”粉色的小蜗牛高兴地说。于是兔宝宝快乐地说:“那我们上路吧。”
它们走到池塘边,看见一只绿色的小青蛙正在唱歌,兔宝宝就问:“绿色的小青蛙。你愿意和我们一起去旅行吗?”“我非常愿意!”绿色的小青蛙高兴地说。于是兔宝宝快乐地说:“那我们上路吧”
它们经过一片草丛的时候,看见一只棕红色的小狗正在散步,兔宝宝就问:“棕红色的小狗,你愿意和我一起去旅行吗?”“我非常愿意!”棕红色的小狗高兴地说。于是兔宝宝快乐地说:“我们上路吧。”
它们一起来到了美丽的湖边,快乐地唱歌、跳舞。玩累了,大家就一起品尝兔妈妈制作的点心。兔宝宝开心地说:“这真是一次快乐的旅行!”
活动反思:
旅途后,以回忆的形式再现旅行的过程也是一个非常快乐的事情。结合孩子们之前旅行的照片,谈谈“和谁一起去”、“去了哪里”、“看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么样”等问题,引出对旅行的快乐体验,活动重在引导孩子们讲述的能力或者讲述的方法。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体验在水中玩球的乐趣。
2、学说“小球躲起来了”、“小球浮上来了”、“小球飘过来了”、“小球飘走了”。
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4、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5、商讨游戏规则,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在水槽中接满水;两个小朋友一个乒乓球。
2、玩水前将幼儿的长袖外套脱掉或卷起衣袖。
活动过程: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手里有宝贝呢!你们猜猜看我手里拿着的是什么?(幼儿自由猜测)
2、老师给你变个魔术。
老师把小球放在水里,用手划水,手不碰到球,小球随着水流的方向飘走了。老师向相反的方向划水,小球又飘回来了。
3、小朋友们两人一组,一个在水槽左边,一个在水槽右边,小朋友用手划水,手不碰到球,让小球从左边飘向右边,再从右边飘向左边。(边做边说:“小球飘过来了”、“小球飘走了”。)
4、观看游戏“小球躲猫猫”。
(1)师:小朋友,小花猫来了!(配班老师发出小猫的声音)哇,乒乓球可害怕小猫了,这可怎么办啊?它浮在水上肯定会被小猫叼走的。(幼儿自由发言)
(2)师示范游戏:双手抓住乒乓球,用力将球摁入水中,边摁边说:“小球躲起来了。”等小猫走后,师放开双手,边放边说:“小猫走了,小球浮上来吧!”
(3)师示范游戏第二遍,鼓励幼儿一起说:“小球躲起来了。” “小球浮上来啦!”
5、分组游戏。(师讲明游戏规则:听到猫声就躲起来,听不到猫叫了就浮上来。)
活动延伸:
小朋友们,在水里玩球好不好?回家和爸爸妈妈玩玩,看看小球在水里游得快不快。
活动反思:
幼儿都喜欢玩水,对于小球在水里的飘动和浮沉更是充满了好奇。这节课孩子们积极参与,师幼互动,动手动脑,既开发了幼儿智力,又激发了游戏兴趣。但玩水时间不宜太长,注意幼儿安全。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能够边唱歌边玩游戏。
2、能在歌词的提示下,大胆地用肢体表现游戏中的动作。
3、愿意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4、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5、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活动准备:
1、公鸡、母鸡纸偶,公鸡头、母鸡头
2、假花一朵,糖果一个,一块布,芸豆、篓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复习音乐《 》
指导语:林老师听说小四班的小朋友会唱一首好听的歌曲《 》,你们一起唱给我听听好不好?
二、游戏导入
1、猜碗里的花
指导语:我的碗里有一样东西,等音乐停下来的时候请你猜猜在哪个碗里?
2、猜口袋里的.公鸡头母鸡头
师:我的口袋里还有东西呢,等会儿请你们来猜一猜在哪个口袋里?
三、初步学唱歌曲《公鸡头》
1、出示公鸡头、母鸡头纸偶,自然引入歌曲。
指导语:看你们玩得这么开心,公鸡头母鸡头也来凑热闹啦!
公鸡头母鸡头会唱一首好听的音乐,我们来听一听。(教师范唱)
你们刚才听到了什么?
2、教师再次进行范唱,幼儿仔细倾听
指导语:我们再来听一听,歌曲里还唱了些什么?
3、教师再次歌唱
指导语:我们来听一听《公鸡头母鸡头》。
4、师幼一起唱
指导语:我听到有的小朋友已经会唱这首歌了,那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四、边唱歌边游戏,会玩《公鸡头母鸡头》的游戏。
1、教师请一名幼儿示范玩游戏
指导语:现在老师要请一位小朋友和我玩游戏,
老师来藏豆豆,那谁来猜豆豆?(我要把我的豆豆放在后面藏藏好,小手握握紧,不让她看见。)
(交代游戏规则:如果猜对了,就由猜对的人去喂,猜错了,就由藏豆的人去喂)
我的公鸡头和母鸡头呢?我们来喊一喊:公鸡头,母鸡头!
2、请两名幼儿示范玩游戏
指导语:这一次我要请一个男孩子和一个女孩子来玩游戏。(谁来藏,谁来猜?)
3、两两结伴玩游戏。
指导语:请你和身边的好朋友面对面做做好,看着他的小眼睛。
请椅子下面有豆豆的小朋友来藏豆豆,没有豆豆的小朋友来猜豆豆。
4.散点玩游戏
指导语:这一次我们请女孩子来藏豆豆,那谁来猜豆豆啊?(男孩子)
等一会儿请一个女孩子找一个男孩子,手拉手找一个空地方站站好。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5
教育目标:
1、学说故事中的对话,尝试按纽扣的特征(颜色、形状、大小、纽扣上洞眼的数量等)进行配对。
2、乐意帮助别人,知道捡到东西后要归还主人。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已认识过纽扣的基本特征。
2、物质准备:故事PPT、小动物的图片、各种纽扣等。
活动过程:
1、以“小老鼠捡到一个纽扣”引入,激发幼儿兴趣。
2、结合PPT,学说故事中的对话,尝试按纽扣特征进行配对。
(1)认真观察纽扣,初步认识纽扣特征。
提问:这是一颗怎样的纽扣?这颗纽扣是谁的?
小结:这是一颗黑色的、圆圆的、有四个洞眼的纽扣。小老鼠也不知道这颗纽扣到底是谁的,他决定去问问他的朋友们。
(2)寻找纽扣主人,尝试进行比较配对。
小老鼠找到了小熊、小狗、小兔、大象、小虫,问:“这是你的纽扣吗?”它们是它们是怎么回答的?为什么这颗纽扣都不是他们的纽扣呢?最后,小老鼠突然发现这颗纽扣是谁丢的呢?它是怎么问的?妈妈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3、游戏:帮小动物找纽扣。
(1)集体操作:幼儿每人捡一颗纽扣,看看自己拿到的是什么样的纽扣,和旁边的朋友说一说,帮小动物把纽扣装上去。
(2)验证讲评:你拿到的是什么样的纽扣?你把纽扣送给了谁?送得对不对?
4、情感拓展:
教育幼儿乐意帮助虽人,知道捡到东西后要归还主人。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数学区中继续玩“帮小动物找纽扣”的游戏。
反思总结:
倡导孩子的自主学习是当前课改的主流方向,因此,整个活动中我都以幼儿为主体,为幼儿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 由于活动的情景性比较强,幼儿们在整个活动中都很投入孩子们很喜欢故事的内容,能跟着小老鼠一起寻找纽扣的主人有积极表现的欲望。多媒体辅助法 等适宜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集中注意力,仔细的观察图片内容,帮助小老鼠一起寻找纽扣的主人,又通过白板课件,增添活动的乐趣。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的丰富多彩。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6
欣赏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
主要涉及领域:艺术
[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初步理解、感受歌曲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情感。
2.尝试用声音、动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理解。
3.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活动准备]
1.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的录音磁带、录音机。
2.情景表演:《爷爷和我一起过中秋》。
[活动过程]
1.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指导语:听完这首歌曲,有什么感觉?
2.再次欣赏歌曲,初步感受歌曲的内容。
指导语:歌曲里说了一件什么事情,我们再仔细地听一听。
3.边看表演边听歌曲,进一步理解歌曲的内容。(引导幼儿感受表演中爷爷对宝宝的关爱情感。)
4.尝试用声音、动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歌曲的感受。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锻炼了动手能力的想象力,更让他们感受的我们的传统节日的浓浓的节日气氛!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 学习在线条内均匀地涂色。
2、 能坚持完成任务。
3、 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4、 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每人提供一张画好毛巾图案的涂色纸、一盒蜡笔、供欣赏的毛巾。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欣赏各种漂亮的毛巾
教师:你们看看这些漂亮的小毛巾上有些什么颜色?你喜欢什么颜色?
2、 出示未涂色毛巾示范
教师示范涂色,强调来回均匀有力地涂色,不要涂到线条外面去,可以用好多颜色来涂。
3、幼儿动手创作
(1)教师:下面请小朋友自己设计一条漂亮的小毛巾,用好看的颜色为小毛巾穿上花衣服。
(2)提醒幼儿大胆使用多种颜色在线条内均匀地涂色。
(3)鼓励幼儿坚持完成任务。
4、展示作品,简单评价。
提问:你喜欢谁的毛巾?有些什么颜色?
活动反思:
美术活动是幼儿创造力和精神成长的工具。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利用多种方法刺激幼儿的幻想和感情,然后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方式去表达,把幼儿看成是一个沉迷于创作“过程”的艺术家,这个过程比幼儿作品更重要。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8
活动由来及设计思路:
班里一名幼儿从家带来栗子和大家一起分享,使孩子对栗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和教学进度,“铜碰钟”是幼儿要学习和认识的乐器,因此预想把这二者结合起来。《细则》中提出:“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依据这一目标,我设计了“好听的叮叮”的音乐活动。
活动目标:
1、听辨特定声音“叮叮”,感知曲式。
2、认识铜碰钟。
3、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认识栗子、三角铁和圆舞板。
2、物质准备:音乐、小魔棒、魔袋;三角铁、圆舞板各一个;铜碰钟、托盘、栗子若干。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乐器和道具感知“叮叮”和曲式。
难点:引导幼儿探索铜碰钟的外形、音色和材质。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听音乐《慢慢走》,跟老师做动作。
2、感知“叮叮”。
(1)做游戏:出示魔棒,跟着魔棒一起说“叮叮”,指身体的各个部位。
(2)听“叮叮”的音乐,在音乐“叮叮”的时候,引导幼儿拍身体的不同的地方。
A段:“叮叮”——拍奏肢体。
B段:扭动身体。
3、认识乐器铜碰钟,并用乐器来感知曲式。
(1)出示魔袋:里面放有三角铁、圆舞板、铜碰钟。
(2)教师分别敲响这i种乐器,请幼儿闭上眼睛听,根据乐器的音色猜是哪种乐器发出的声音。
(3)幼儿分别说出三角铁、圆舞板两种乐器的名称、材质、演奏方法。
①认识铜碰钟:介绍乐器的名称——铜碰钟。
②倾听和分辨三角铁和铜碰钟的音色——都发出“叮叮”的声音。
③探索铜碰钟的材质——木质和铜质。
④探索铜碰钟的演奏方法——可以变换各种造型。
(4)用乐器来感知“叮叮”和曲式。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得要自己吃饭,不要别人喂。
2、学习一些独立进餐的基本方法:学用小勺,能把饭莱一勺一勺送进嘴里细嚼慢咽。
重点与难点:
掌握一些独立进餐的基本方法,改变进餐依赖的习惯。
活动准备:
1、生活区角活动:舀小勺
2、体育游戏:给小动物喂食
3、饭厅环境布置:自己吃饭真能干、小镜子若干、小奖品若干
活动过程:
感知讨论——实践操作——强化巩固
1、感知讨论
(1)餐厅环境布置“自己吃饭真能干”。用环境隐性的教育手段,让幼儿潜移默化感知,吃饭要自己吃。
(2)演示“学用小勺”。请几名幼儿演示各自用小勺的方法,然后让小朋友说说谁拿的方法对或不对。教师再示范讲解正确使用小勺的方法:左手扶碗,右手拿小勺,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勺柄,无名指和小指配合抵住,不宜捏得过低或过高。
(3)照镜子“我们的牙齿真能干”建议可利用吃点心时,发给每位幼儿一面小镜子,先张开小嘴照一照,看见嘴巴里有牙齿和咽喉部等,再拿一块点心放进嘴里,看看原来的点心怎么会变得越来越碎?最后是从哪里咽下去的?让幼儿直观感知一下,自己的牙齿真能干,吃东西时要咀嚼,一口一口咽下去,这样才能吸收营养长身体。
2、实践操作
(1)生活区角活动:在生活角里投放一些玻璃弹或各类豆粒等材料,让幼儿练习舀小勺,掌握正确用小勺的方法。
(2)体育游戏“给小动物喂食”,让幼儿扮演饲养员,给小动物喂食(要用小勺舀起“食物”送进小动物嘴里)看哪组饲养员喂得又快又多。
(3)幼儿餐点时,注意督促提醒幼儿要正确使用小勺,一勺一勺把食物舀进嘴里,要细嚼慢咽。对特殊幼儿,先要求会嚼会咽,逐步要求自己拿勺吃。
3、强化巩固
建议可不定期地在午餐时搞一些小奖励,对那些能独立吃完自己一份饭莱的幼儿送以小奖品,激发幼儿独立进餐的积极性,逐步形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活动延伸
通过家园之窗,向家长进行幼儿独立进餐要求的宣传,要求幼儿在家在园一个样,父母不要包办代替,尽可能坚持培养幼儿独立进餐的习惯,随时保持家园联系,沟通了解幼儿进餐的情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