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推荐】中班教案范文锦集7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班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班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 通过看图说话,培养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通过实验,使孩子知道植物与水土的关系,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二、活动准备
1. 两个大盆、若干块砖、两个喷水壶、4幅卡通图;
2. 长方形木板上面铺满草皮,另一块木板铺上与草皮同样厚的土。一盆草本植物。
三、活动过程
[活动提要]
本活动分3次完成。
1.看图说话。
2.实验观察:植物和水土的关系。
3.表演歌舞剧。
[具体活动过程]
(一)看图说话
1.参见本篇插图:
图1:小熊与小兔同住在美丽的山坡下。
图2:小熊为了盖房子,砍光屋后边的树。小兔在门前种菜种树。
图3:一天,下起了大雨,雨水冲毁了小熊的家,而小兔的家则安然无恙。
图4:小兔帮小熊种树,重建家园。小兔告诉小熊,植物的根能固着泥土,没有植物土壤就会被水冲走。
2.启发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讲出每幅图意。然后用连贯的语言讲故事。
3.教师提问:为什么小熊砍掉了树,大水就把小熊的家冲毁了呢?让我们一起做个实验。
二、做一做、试一试
[实验一]
(1)到草地上铲一块草皮;
(2)取两块木板,在一块木板上铺上草皮,在另一块木板上铺与草皮的土层同样厚的土。把两块木板分别斜放在塑料盆里,使它们的坡度相同。
(3)在木板上方同样的高度,用喷壶往两块木板上分别浇同样多的水。
(4)比较从两块木板上流下来的水和土的量有什么不同(放草皮的木板上流下来的水和土少于只放土的木板上流下来的水和土,而且流下来的是清水)。
[实验二]
把花盆中的植物连根拔起,让幼儿观察植物的根紧密地和土结合在一起。
五、注意事项
1. 操作实验时,木板斜度要相同。
2. 用喷壶往两块木板上分别浇同样多的水。
附:歌舞剧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内容:春雨的色彩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和朗诵散文《春雨的色彩》,感受春天的美丽。
2、学习词语:万紫千红。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些画面,你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理解散文内容。
1、出示第一幅画面,提问:
①图中发生了什么事情?(下雨了)
②秋天下的雨,我们叫“秋雨”,那么春天下的雨,我们叫什么?(春雨)春雨是怎么样下的?(沙沙沙,沙沙沙……)
③你们觉得春雨像什么?让幼儿自由想象。(老师也想出了一个,春雨象春姑娘纺出的线)
2、出示第二幅画面,提问:
①图中有些谁?(一群鸟或鸽子、燕子、麻雀、黄莺)
②他们在干什么?(在屋檐下躲雨),躲雨的时候它们还争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嘛,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它们在说什么。
3、出示第三幅画面,观后提问:
①鸽子是怎么说的?燕子呢?麻雀呢?小黄莺呢?
②现在你们知道它们在争论什么问题了吧,谁来说说。(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4、出示第四幅画面,提问:
①这时候,春雨听了它们的争论,它又是怎么说的?我们一起来听听。
②“万紫千红”是什么意思?(形容百花齐放,颜色艳丽)
三、完整欣赏散文。(2遍)
1、“老师把这些图片上发生的事情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散文,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2、第一次欣赏散文,然后提问:
①这首散文好听吗?
②这首散文叫什么名字?
3、第二次欣赏散文,让小朋友思考:春雨是无色的,为什么能给大地带来万紫千红?
四、朗诵散文。
小朋友真能干,今天我们又学会了一首好听的散文,大家一起说说这首散文好吗?
五、结束活动。
春天的景色真美,我们一起去找春天吧!听音乐走出活动室。
附:散文《春雨的色彩》
春雨象春姑娘纺出的线,轻轻的落到地上,沙沙沙,沙沙沙……,一群小鸟在屋檐下躲雨,他们在争论一个有趣的问题:“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小白鸽说:“春雨是无色的,你们伸手接几滴瞧瞧吧!”
小燕子说:“不对,春雨是绿色的,你们瞧,春雨落到草地上,草地绿了,春雨落到柳树上,柳树绿了。”
麻雀说:“不对,春雨是红色的,你们瞧,春雨落在桃树上,桃花红了,春雨落到杏树上,杏花红了。”
小黄莺说:“不对,不对,春雨是黄色的,你们瞧春雨落在油菜地里,油菜花黄了,春雨落在蒲公英上,蒲公英花也黄了。”
春雨听了大家的争论,下得更欢了,沙沙沙,沙沙沙……。它好象在说:“亲爱的小鸟们,你们的话都对,但都没说全面,我本身是无色的,但能给春天的大地带来万紫千红。”
教学反思:
活动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教材内容分析:
春天里万物复苏,百花争艳、绿草如荫、一派迷人的景色。《春雨的色彩》意境优美,散文诗中绵绵的春雨,屋檐下叽叽喳喳的小鸟,万紫千红的大地,给人以美的陶冶和享受,与此同时启发幼儿通过简洁优美的语言以及相应的情景对话练习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启发幼儿观察、发现自然界的变化,感知春的意韵,并尝试运用多种方法把春雨的色彩表现出来,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2、幼儿情况分析:
中班的幼儿探究、分析、观察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并且孩子们充满了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能主动地去探究周围和环境的变化,并且能根据变化运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将感知到的变化加以表现。同时这个时期的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审美能力有一定的发展,孩子们在平时的活动中也积累了许多有关绘画方面的经验在活动展示出来。
3、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表演散文。
师:小鸟们各有自己的看法,让我们也变成一只只小鸟一起来争论这个有趣的问题,好不好?
1、幼儿每人从座位下面拿出一个头饰,并看好自己是什么小鸟。
2、师幼一起朗诵散文,老师利用课件提示,幼儿表演。
3、幼儿互换头饰,再次表演一次。
中班教案 篇3
(一) 教学目标
1、阅读春天画面,能细致地观察种子,正在开花的树,人物的动作、表情和旁边的工具,能有顺序地描述画面。
2、喜欢欣赏春雨,了解儿歌的内容,能从中获得知识的乐趣。
(二) 教学准备
春天图片 幼儿用书 磁带 录音机 字卡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对春天来了,小朋友那你们是怎么知道春天来了呢?(小动物出来、可以出来玩、天气暖和、小草长高 ……)
2、教师小结:春天到了,花儿开了,小草绿了,小动物们都出来玩了。春天来了,春天无处不在,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春天的画,我们一起出找一找春天在哪里。
二、阅读画面
1、大屏幕出示画面,让孩子仔细观察看到了什么。
2、阅读画面后提问
师:画面上都有谁啊?在干嘛呢?(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字卡“种子”“麦苗”“梨树”)
师:猜一猜,种子、麦苗、孩子为什么那么高兴?小孩子想做什么?(出示字卡“瓜”)
3、引导幼儿完整地描述画面
三、欣赏作品
1、师:刚才小朋友们都认为下雨了,所以大家才都这么高兴,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儿歌,听听种子,梨树,孩子为什么那么喜欢下雨。
2、发书,请幼儿翻到第11课。教师播放录音,幼儿欣赏,教师注意巡视孩子的坐姿和划指情况,轻声纠正。
3、欣赏后提问
师:儿歌的名称是什么?(春雨)春雨怎么样下?(滴答)
师:(出示字卡种子)种子看到下春雨说什么?还有谁看到下春雨也很高兴,是怎么说的?(梨树、麦苗)
师:(出示字卡孩子)孩子看到下春雨说什么?
4、请幼儿结合画面说一说“春雨”的故事。
四、分角色表演
教师饰演春雨,孩子头上戴着各种字卡,同样字卡的小朋友站在一起。
教师说:滴答,滴答下小雨了,种子说,表演种子的孩子一边说:下吧下吧我要发芽,一边做发芽的动作。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看看、说说、演演的过程中,感受儿歌的诙谐幽默。
2、鼓励幼儿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活动准备:
课件、花棒。
活动过程:
一、观察画面,理解儿歌内容
(一)观察画面(一)
1.瞧,这是谁?(老鼠)有几只老鼠?(3只老鼠)
2.这3只老鼠分别在干什么?(一只老鼠吹喇叭.两只老鼠抬花轿,)
3.从它们的表情看出,心情这么样?(高兴、得意)
a.谁来学学得意地吹喇叭的动作?我们跟他一起来做一做;
b.花轿怎么抬?谁来做一下?
c.“我们一起学一学!”吹喇叭,抬花轿
3.小老鼠又是吹喇叭又是抬花轿呢?热闹吗?(热闹)它们要干嘛?(结婚.娶新娘子)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老鼠胸前有一朵大红花,还有大花轿.)
4.是吗?我们一起来听听(吹喇叭,抬花轿,老鼠娶媳妇好热闹。)
a.你听到了什么?(吹喇叭,抬花轿,老鼠娶媳妇好热闹。)
b.媳妇是什么意思?(就是老婆.新娘子)
c.你爸爸有媳妇吗?是谁?(妈妈)爷爷的媳妇呢(奶奶)
(二)观察画面图(二)
1.老鼠的媳妇会是谁呢?花轿藏着谁呢?谁来猜一猜?(老鼠...)
2.到底是谁呢?我们接着往下看“咦,这些老鼠怎么了?”(害怕)
3.谁来学学害怕的样子?
4.为什么这么害怕?它们看见了谁?(猫)
5.是吗,真的,是谁(猫)听“挑开帘子瞧一瞧。哎呀呀,不得了,新娘是个大脸猫."
a.挑开帘子瞧一瞧。哎呀呀,不得了,新娘是个大脸猫."师用惊呀、慌张的语气引导。
b.怪不得老鼠见到猫是怎样的(很害怕的),那应用什么语气念这句话?”(慌张、惊呀、害怕)
c.我们一起把这句话念一念:挑开帘子瞧一瞧,哎呀呀,不得了,新娘是个大脸猫。
d.谁愿意一个人来说一说.
(三)出示图(三)
1.接着会发生什么事情?(引导幼儿想象:被猫吃掉.跑)
2.接着往下看“吓得老鼠拼命跑”。
3.如果你是老鼠,后面有一只猫在追你,你会怎能样跑?(拼命)
谁来表演一下拼命地跑?(请一幼儿)
谁能在原地轻轻地跑,但又表演除了拼命的感觉,那就更厉害了?(请一幼儿)我们一起来学学.
(四)出示图(四)
1.最后老鼠怎么样了?
2.师念(并配以动作):“碰断了腿,跌断了腰。”
3.猫儿看到老鼠心里怎样?(高兴)看“碰断了腿,跌断了腰,乐得猫儿哈哈笑。”
3.最后,老鼠媳妇娶到了吗?(没有)
二、根据图谱,完整念儿歌<<老鼠娶媳妇>>
1.老师根据几幅画和小朋友刚才讲的,做成了图谱,编了一首好听的儿歌,你们想不想听?(想)
2.出示图谱师完整朗诵:
吹喇叭,抬花轿,老鼠娶媳妇真热闹;
挑开帘子瞧一瞧,哎呀呀,不得了,新娘是个大脸猫;
吓得老鼠拼命跑,碰断了腿,跌断了腰,
乐得猫儿哈哈笑。
3.有趣吗(有趣)这首有趣的儿歌的名字是什么呢?(老鼠娶媳妇)
4.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念?让我们一起来念。
5.小朋友念得真好,这儿要念出害怕的感觉,我们再念一遍。
三、做抬花轿游戏
老师为你们准备(出示两根装饰好的棒)可以做什么(花轿)谁来抬花轿,娶新娘.
新娘在哪里(音乐)“爬山啦,钻山洞啦。”“媳妇娶到了吗?”(娶到了)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认真,安静的倾听故事的良好习惯。
2、培养幼儿之间相互帮助的良好品德。
活动准备:ppt
活动过程:
一、结合图片讲述故事。
*逐一出示图片,结合图片有表情的讲述故事内容,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让幼儿学说其中的几句对话。
二、引导幼儿给故事字。
*教师引导幼儿给故事取一个合适的名字。鼓励幼儿大胆的开动脑筋。
三、故事后讨论。
*提问:为什么田鼠和黑熊带的伞有不同的大小。
*假如田鼠和黑熊的伞互换一下,会怎样?
*假如四个小伙伴合伞的时候用的是田鼠的伞,又可能会发生什么事?
四、教师讲评
*表扬肯动脑筋的,表现积极的幼儿。
附故事:大伞和小伞
“沙沙沙”下雨了,正在走路的小田鼠急忙撑开了雨伞,雨水打在小田鼠的伞上发出“噼啪、噼啪”的声音。
走着走着,小田鼠碰到了小刺猬。刺猬的个子比田鼠高,刺猬的伞比田鼠大。“刺猬哥哥你好!”小田鼠有礼貌的说。小刺猬说“小田鼠,快把你的伞收起来吧,到我的伞下来,有了大伞就不用小伞了!”于是,小田鼠和小刺猬合撑一把大伞往前走,雨水打在小刺猬的伞上发出“噼啪、噼啪”的声音。
走着走着,小田鼠、小刺猬碰到了小黄狗。小黄狗的各自比刺猬高,伞比刺猬大。“小黄狗你好!”小田鼠、小刺猬有礼貌的说。小黄狗说“小田鼠、小刺猬快把你们的伞收起来吧,到我的伞下来,有了大伞就不用小伞了!”于是,小田鼠、小刺猬、小黄狗合撑一把大伞往前走,雨水打在小黄狗的伞上发出“噼啪、噼啪”的声音。
走着走着,小老鼠、小刺猬、小黄狗碰到了黑熊。黑熊的个子比小狗高,伞比小狗的大。“黑熊大哥你好!”小田鼠、小刺猬、小黄狗有礼貌的说。黑熊说“小田鼠、小刺猬、小黄狗快把你们的伞收起来吧,到我的伞下来,有了大伞就不用小伞了!”于是,小田鼠、小刺猬、小黄狗、黑熊合撑一把大伞往前走,雨水打在黑熊的伞上发出“噼啪、噼啪”的声音。
它们四个往前走,不一会儿雨停了,太阳出来了。没有雨,大伞小伞都用不着了。黑熊把大伞收了起来,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每人夹着一把伞,说说笑笑朝前走去。
中班教案 篇6
目标:
1、通过幼儿自身的探索活动,了解发现磁铁能吸住铁的物理特性。
2、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及探索科学的兴趣。
准备:
1、磁铁、小铁钉、曲别针、啤酒瓶盖、塑料积木、木块、纸、布、硬币、石块等。
2、多媒体课件"滑动的`小兔"。
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放课件,出示磁铁,认识磁铁
2、出示"滑动的小兔",猜一猜,小兔为什么能在纸盒上滑来滑去?
演示小兔在纸盒上滑动,激发幼儿好奇心。
教师:这是怎么回事?小兔怎么会滑动呢?给幼儿充分自由发言的时间。
3、教师展示出磁铁,如果我们换成别的来看看小兔还会滑动吗?
(二)基本部分
1、"小兔想和我们中一班的小朋友交朋友,你们愿意吗?那好,小兔要请它的好朋友们去它家做客,它给小朋友们准备了好多好玩的东西,你们可以自由玩一玩,看看你们能发现什么?"
2、幼儿自由摆弄物品,启发幼儿发现磁铁可以吸东西。
教师:现在请你们把发现的告诉大家。
3、教师:刚才小朋友发现有的东西能吸起来,有的吸不起来,现在请你们再玩一玩。把磁铁吸起来的物品放在一个盘子里,把不能吸起来的放在另一个盘子里。
4、填写观察记录表提问:请你们说说,哪些东西可以吸起来?并在记录表中打"√",不能吸起来的打"×"。
"吸起来的东西是用什么做成的?(铁制品)""哪些东西吸不起来?它们是不是铁做成的?"
5、教师小结:磁铁的好朋友是铁制品。
(三)结束部分"小朋友,今天天气真好,想和教师一起去钓鱼吗?拿上我们的小鱼竿钓鱼去喽!""哇,小朋友都钓到了鱼,你们真棒,天色不早了,拿起小鱼我们回家吧!"
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幼儿乐于参与,积极发现。简单而有平常的活动准备,又为幼儿提供了全面探索的机会。简单容易的记录过程更适合幼儿的操作能力。在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依据幼儿的需求设计了置疑、猜测、验证、交流等各个环节,让孩子们在每个环节中对磁铁特性的了解层层深入,同时对记录单和实验的操作能力有很大提高。从而培养孩子乐于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提高孩子观察、比较、发现等科学探究能力。在活动过程中首先我引导运用对比观察的方法,引导孩子发现磁铁的特性,从而让孩子了解磁铁的“同性相吸,异性相斥”的特性。在科学活动中参插游戏,并辅以形象生动的教具、有趣活泼的语言,会使幼儿对活动的兴致加浓,而在有趣的游戏情景中,幼儿也愿意主动去探索,主动去参与,从而使幼儿的听觉力、注意力、观察力得到了发展。我们认为,整个活动的全过程,将“尝试精神”渗透在了教育教学之中,基本遵循了“先练后讲”的尝试原则。让幼儿在不断尝试,不断探究,不断发现中学习知识,认识事物的现象。
中班教案 篇7
制作意图:提高幼儿投准的能力
教育价值:发展幼儿的手眼协调性,练习幼儿大肌肉灵活性,巩固幼儿对数序的理解。
选用材料:碎花布头、压膜好的小花、棉花、大米、竹竿、旧蚊帐头、粗铁丝。
制作方法:
1、用粗铁丝围成圆,用即时贴缠绕固定,并用旧蚊帐或纱帘用铁丝固定成网兜型,在铁丝下方用竹竿固定,把压好膜的小花用针先缝在边上装饰,捕蝶网即成。
2、用碎花布制成蝴蝶形状的沙包(中间装米,外边用棉花包裹)既有重量又不会伤到幼儿,把数子卡片固定在蝴蝶上即可。
适合年龄和地点:可在户外或室内体育活动中进行,适合3-5岁幼儿
操作方法:
1、3-4岁幼儿可一人拿网,一人扔蝴蝶,投到网中。
2、4-5岁幼儿可按数序投蝴蝶沙包至网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