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幼儿园大班教案

幼儿园大班教案

发布于:2021-05-20 15:50:51 作者:

关于幼儿园大班教案模板汇总九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幼儿园大班教案模板汇总九篇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幼儿园科学活动,重点是引导幼儿了解自然环境,观察自然现象,培养其对自然科学的探索欲望,增强自我观察能力和判断分析等思维能力。声音现象属于大班科学教育目标之一,为了让幼儿初步了解声音的产生原因,我设计了这节活动《奇妙的声音》,旨在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发展其科学探索的欲望。

  二、活动目标:

  1、感知了解声音的产生,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2、增强对声音的辨别和判断能力。

  3、培养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三、活动准备:

  1、已熟悉生活中的一些声音如:电话声、钟声等。

  2、纸折的小青蛙、电光纸、塑料袋、盘子、豆子、易拉罐及各种乐器等。

  3、多媒体课件。

  四、活动的重点与难点:

  感知声音的产生,知道不同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五、活动过程:

  1、猜一猜,感知声音。

  师:孩子们,大家好,今天,我带来了一些大家非常熟悉的声音,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声音吗?

  放课件,自然界的一些声音,灰太狼。

  (分层播放,第一次放一种声音,第二次可以放几种,可以逐个增加)师:小朋友你们的耳朵好灵呦,都猜到了,那你们知道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引出问题)2、玩一玩,探索声音。

  (幼儿分成三组,第一组:乐器、第二组:废旧材料、第三组:盘子、豆子)①师:老师在每个小朋友的椅子下放了一样东西,这些东西都能发出好听的声音,请你们拿出,玩一玩,看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幼儿自由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②请个别幼儿大胆说己的发现。:物体进行碰撞振动而产生了声音。

  ③让幼儿把手放在喉部,进一步体验振动产生声音。

  ④师:刚才,大家都玩了玩,让这些物体都发出了声音,那这些声音一样吗?再次玩这些物体。进一步探索不同物体发出和声音不同。

  3、找一找,制造声音。

  师:刚才。大家玩弄了各种物品,让他们了出了不同的声音,现在,我们什么也不拿,在自己身上能不能制造出一些声音呢?

  如:拍手、拍腿、踏脚,尖叫等。

  (提醒幼儿避免发出尖叫的噪音,影响到其他人。)4、听一听,欣赏声音。

  师:刚才,有的小朋友发出了尖叫的噪音,那什么样的声音属于好听的声音呢?

  (引导幼儿分辨音乐的不同,懂得要多听乐音,避免噪音,保护我们的耳朵不受伤害。5、活动延伸:

  其实,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声音,我们今天所玩的,只是其中的一些我相信我们班的宝宝们还能发现更多,更好听的声音认真观察,细心聆听,把你们发现的,听到的,带回来,讲听,好吗?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知事物的量不受形状、容器大小等外界条件的影响;

  2.能借助工具来探索感知量的不变性;

  3.体验与同伴合作比较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绘本图片、实物运沙车、沙、大小不同杯子若干、相同的杯子若干、简易天平。

  活动过程:

  一、激趣:提问激发幼儿的兴趣

  1.出示西西和挖沙队挖沙的图片。

  师:他们是谁?在干什么?西西和挖沙队挖了好多沙回来砌城堡。

  2.出示实物1号和2号运沙车(实物如图)。

  师:他们运回的沙一样多吗?谁多?为什么?

  二、初试:感知同量而不同形状的物体守恒

  1.幼儿大胆说出自己判断沙车沙量的方法。

  2.教师运用幼儿说的办法进行尝试。

  3.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

  师:这里有一个杯子,1号运沙车里的沙可以装进,几杯呢?

  用同样的杯子来量量2号运沙车可以装几杯呢?

  总结:两个运沙车运的沙是一样多的,只是放的形状不一样,一个是聚拢的,一个平铺的。当我们的眼睛不能正确判断的时候,可以借用一样的容器测量。

  三、再试:探索同量而不同容器的物体守恒

  1.感知量的守恒:出示两种不同杯子容器将运沙车的沙分别倒进容器里。

  师:挖沙队运用了小朋友的好办法用杯子装沙子,我把1号运沙车的沙倒进1号杯子,2号运沙车的沙倒进2号杯子。

  师:1号杯子和2号杯子他们是一样多吗?

  2.幼儿合作操作:选择其中一个装沙的杯子与同伴利用工具合作进行判断。

  3.请幼儿示范正确的操作过程。

  教师小结:虽装沙的容器发生了变化,但是原来运沙车上的沙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还是一样多。

  四、挑战:探索加入相同量的水,沙的量依然一样

  1.加入相同量的水,幼儿判断是否沙的量是相同的。

  2.运用天平再次判断是否量相同。

  教师小结:虽然我们往沙里面加了水,但是以前沙量是相同的加入的水也是一样的,所以沙的量也是一样多。

  活动结束:

  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的物体如水、大米、泥土等等就像沙一样,就算改变了容器、改变了形状,它们的量也是没有变化的。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巩固认识太阳系的九大行星,并通过游戏,学习九大行星的排列位置。

  2、大胆想象、动手制作飞船,愿意在集体面前展示并讲述句型:我驾着飞船飞到×星上,因为……

  3、鼓励幼儿大胆创造肢体语言,表现各行星的特征。

  4、培养幼儿从小爱祖国、爱科学的情感。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6、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1、数码相机、电视机;

  2、地球照片;

  3、太阳系照片;

  4、太阳系轨道图;

  5、事先在教室里划好轨道;

  6、各星球字卡及图片;

  7、板上布置好星空背景图,图上画有行星;

  8、收集的纸盒若干(保证每个幼儿有5个盒子)、各颜色吸管、各种小瓶子、双面胶、透明胶、剪刀。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请幼儿观看地球的照片--美丽的地球。

  师:唉!我国有个航天英雄,他是我们国家第一个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的航天员,他驾的飞船叫做什么?(神舟五号)他是叫什么名字呢?(杨利伟叔叔)杨利伟叔叔从小就爱学习、爱科学,长大要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贡献的人。结果,他实现了他的理想,做了一名出色的宇航员。我们也要向杨利伟叔叔学习,将来也做一个有用的人,好不好?

  杨利伟叔叔还拍了一张很美丽的照片,你们看,这是什么?这是杨利伟叔叔在神舟五号的机舱里拍的,漂亮吧。他还拍下我们广州在地球上的样子呢。你们看!好神奇哦!所以,我们要爱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家--广州!爱我们的地球,保护它、珍爱它,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他还告诉我们,地球有一个很美丽、很大的家,它的家叫做太阳系,地球在这个家里排行第三,她有九个兄弟姐妹。

  哪九个呢?

  2、提出问题:你想知道这九个兄弟姐妹在太阳系的位置吗?下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认识太阳系,并鼓励幼儿学着扮演行星的特征。

  1、观看图片:太阳系。向幼儿介绍九大行星,并指出它们的所在位置。

  太阳:是这个家的妈妈,是主宰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在太阳系家中的所有天体宝宝都围绕着它运动,是地球的生命之源。

  水星:在第一条轨道上住着水星大哥,他呀,动作最慢,是距离太阳妈妈最近的行星。

  金星:在第二条轨道上住着金星姐姐,是最爱干净的一个。

  地球:地球住在第三条轨道上,是宇宙中最为精彩绝伦的一个天体。

  火星:第四条轨道上住着火星弟弟,他呀,和地球姐姐的感情最好,所以他要住在地球姐姐的旁边。

  木星:木星弟弟,他住在第五条轨道上,是太阳系九兄弟中最胖的一个,其他所有行星兄弟加在一起还不够它的一半。

  土星:土星妹妹,住在第六条轨道上,她最喜欢漂亮了,老戴着一个美丽的光环。

  天王星:天王星弟弟,住在第七条轨道上,是最乖的一个。

  海王星:海王星弟弟,住在第八条轨道上,他和冥王星弟弟一样,最不怕冷了。因为他们住的地方有零下200摄氏度以下呢。

  冥王星:是九大行星中个子最小,离太阳妈妈最远的一个,只有一粒米般大。它和海王星哥哥都很勇敢。

  2、看图片,玩游戏,找位置,进一步巩固行星的位置。

  (1)玩游戏。

  A、请小朋友看图上的图片,扮演行星找出相应的位置。

  B、师:让我们扮演这些可爱的行星,一起玩游戏吧。先由我来扮演太阳系的天体妈妈--太阳,找到我的位置站好。请其他小朋友分别扮演九大行星,根据图片上的行星轨道,找出它们所在的位置,并站到妈妈的周围。并能大声地介绍自己:我是××,我站在第×条轨道上。(游戏)C、大胆动手、动脑,设计出别具特色的飞船或火箭。

  (2)出示火箭、飞船的照片,开发幼儿的想象。

  利用照片,向幼儿介绍一些科学家发明设计的飞船,并引导幼儿想象不同的组成部分。

  (3)请小朋友自由创作,利用各种纸盒粘贴、吸管装饰、小瓶子组合等等来做成飞船或火箭。作品完成后,和本组老师、同伴共同商量,一起飞到喜欢的行星上,大胆展示给客人老师观赏,并把准备好的句子讲出来,例如:我驾着飞船飞到土星上,因为土星是最美丽的行星,她戴着一个美丽的光环。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观看录像,欣赏、观察风筝,激发幼儿制作风筝的欲望,学习风筝的简单制作方法。

  2、通过活动,让幼儿体验动手制作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的风筝。

  2、 风筝会现场的录像。

  3、 录音机、录音带。

  4、教师制作的风筝作品一个

  5、制作风筝的材料(楟秆、不同形状的纸、彩带)若干、双面胶等。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猜谜语引出风筝

  引: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来。

  谜语:

  天上一只鸟,用线拴的牢,不怕大风吹,就怕细雨飘。

  (风筝)

  小朋友见过风筝吗?见过什么样的风筝?请为小朋友描述一下它的样子。

  (二)基本过程:

  欣赏、观察风筝,了解风筝的基本制作过程。

  引: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风筝,想请小朋友欣赏一下,看看哪些是你们见过的,哪些是你们没见过的,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幼儿欣赏)你最喜欢哪一个?请把它拿过来。

  提问: 1、你为什么喜欢这个风筝?

  2、你知道这么漂亮的风筝是怎样做成的吗?(引导幼儿发现风筝的 对称美)

  (三)看录像,激发幼儿制作风筝的愿望。

  引:小朋友这么聪明,表现的真棒,老师要奖励你们一件礼物,你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在给你们礼物之前我要先考考你们,你们知道风筝会是哪一天吗?闻名世界的风筝之都是哪里呢?每年的4月20日全世界的风筝爱好者都会来潍坊参加国际风筝节,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的礼物就是风筝会现场的录像,请小朋友仔细的'看一看。(放录像)提问:录像里有什么样的风筝?看完录像你有什么感受吗?

  (四)尝试制作风筝,体验合作的愉快。

  引:再过几天就是今年的风筝会了,你想不想也制做一个美丽的风筝去潍坊参加风筝会呢?那么你想制作一个什么样的风筝?(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新) 那还等什么?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材料,请小朋友尽量制作,如果你觉得自己制作有困难可以两个或三个小朋友一起制作,制作完毕以后,请将垃圾收到小盆里。(幼儿动手操作)在制作的过程中,放轻缓、优美的音乐。

  (五)展示、欣赏作品。

  引:小朋友,请将你们制作的风筝带过来,展示一下,你制作的是什么风筝,是怎样制作的?咱们来个风筝展示表演吧。

  (六)结束部分:

  引:小朋友制作的风筝这么漂亮,我们赶快到外面放飞一下,练习练习,过几天在风筝会上大显身手。

  活动后反思:

  新《纲要》中指出:活动要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开展幼儿感兴趣的事情。这不孩子们对今天的活动表现得非常好,尤其是在讨论选用材料时他们的奇思妙想让我震惊。还有在制作过程中他们敢于尝试利用自己的方法及材料进行制作,极大的发挥了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还有在作品展示时,孩子们大胆的讲述自己的风筝。在这自然的环境中为孩子们营造愿意表达的氛围,使他们轻松的表达自己的心声。几个人一起制作更培养了孩子的合作,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一次自主游戏的时候,我发现大家都不愿意和涛涛小朋友玩,问他们为什么,大家说涛涛不乖,我们不和他做朋友。的确,涛涛游戏时总爱捣乱,吃饭时还把自己不想吃的菜夹到别人碗里。可是涛涛也有优点啊,他跳绳跳得很棒,还认识好多字,会自己看书讲故事。孩子们都不愿意和涛涛做朋友,涛涛不开心了,情绪也很消极,这可不好,怎样来改变孩子们对涛涛的看法呢?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意在让孩子们发现自己身上的进步和优点,同时也看到别人的进步。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不断成长发展的“自我”。对孩子们来说,发现自己身上的进步和优点,会让他们感到欣喜,会让他们增强自信心。让孩子有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让教师发现和欣赏每一个孩子的进步,让孩子们发现和欣赏同伴的进步,让每一个孩子在集体中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活动目标:

  1、能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自己和同伴的进步,学习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2、在讨论和协商的过程中学习记录的方法。

  3、通过统计看到别人的进步,学习欣赏同伴的进步。

  活动准备:

  1、水彩笔,小花朵人手一份。

  2、每个幼儿一张统计图表。

  3、大统计图表一份。

  4、用数码相机摄下幼儿某些有进步的镜头。(1、某幼儿在学跳绳,但还不会跳的镜头——学会了跳绳,跳起来的镜头。2、某幼儿床上被子很零乱的镜头——认真叠被子——把床整理得整整齐齐的镜头。3、某幼儿上课不专心——上课积极举手发言)

  活动流程:

  导入(看同伴有进步的三组照片)→寻找自己身上的进步→讨论、协商记录的方法→记录自己的进步→统计全体幼儿的进步

  活动过程:

  一、导入(看三组照片)

  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三组照片,看,这是谁呀?

  (用数码相机连接电视机演示幼儿的照片)

  幼:“这是XXX!”

  师:“他在干什么呀?”

  幼1:“他在跳绳。”

  幼2:“他在学跳绳。”

  师:“你从什么地方知道他在学跳绳的呀?”

  幼:“他的脚踩在绳子上,没跳起来。”

  师:“的确,这时候的xxx小朋友,还没有学会跳绳呢,我们再接下来看下面的照片,他怎么样了呢?”

  演示跳起来的照片:

  幼1:“他会跳绳了!”

  幼2:“他跳起来了,绳子也甩起来了!”

  师:“他的进步真快,没过几天就学会了跳绳。”

  接着连续演示三张照片,分别是:被子很零乱,一小朋友在叠被子,被子变得很整齐。

  师:“请大家仔细看一看,这三张照片中,什么地方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说明xx小朋友什么地方有进步了?”

  幼儿观察后回答。

  幼1:“我发现xx的被子本来没有叠整齐,现在变得很整齐了。”

  幼2:“我觉得xx小朋友叠被子有进步了。”

  幼3:“在这这三张照片中,xx小朋友叠被子有了进步。”

  再演示第三组照片。

  师:“这组照片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幼1:“xx上课本来要和别的小朋友讲话,后来上课很认真,小眼睛看着老师,还举手发言呢。”

  幼2:“我觉得xx上课有进步了,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了。”

  (评析:教师利用数码相机,把幼儿的点滴进步记录了下来,在活动的导入部分让孩子们边看边讲述同伴的进步,使孩子们感到亲切自然,因为他们讲述的是生活中的事,是自己身边的发生过的事。)

  二、幼儿讲述自己的进步。

  师:“刚才我们看的三组照片,是老师利用数码照相机,用摄影的方法把我们小朋友的进步记录了下来。那么,你觉得你有进步吗?在哪些地方有进步了呢?

  1、幼儿和同伴相互讲述自己的进步。

  教师在幼儿讲述的时候,倾听幼儿的讲述,并用微笑、点头、摸摸幼儿的头、亲亲幼儿的脸等体态动作表示自己对他进步的赞许。

  2、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的进步。

  幼1:我中班的时候不会自己穿衣服也不会系鞋带,现在我会自己穿衣服系鞋带,还能帮别的小朋友系鞋带呢!

  幼2:我吃饭比以前有进步了,不掉饭粒了,而且每天都能把饭菜吃得干干净净。

  幼3:我爸爸夸我现在比以前有礼貌了,懂得尊敬老人了,因为现在我吃好吃的东西不一个人抢着吃了,我把好东西分给爷爷奶奶吃了。

  师:哇,我们小朋友有这么多的进步啊!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啊!

  (评析:让孩子们对自己进行自我评价,使孩子们“发现”了自己的进步,为自己的进步感到高兴,增强了孩子们的自信心。教师在幼儿讲述的时候,不断用各种体态语言向孩子们传达自己对他们的赞许和欣赏。

  三、引导幼儿讨论、协商记录的方法。)

  1、讨论协商。

  师:那么,除了老师用的摄影的方法,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记录自己的进步呢?

  幼1:我们可以用各种符号来表示各种进步,然后记录下来。

  幼2:我想用符号来记录。

  幼3:可是如果我记录的别人看不懂怎么办?

  师:对呀,如果大家都用各种不同的符号,别人肯定还是看不懂你什么地方有进步,你们再想想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大家都看得懂。

  请幼儿讨论片刻。

  师:想到什么好办法了吗?

  幼1:假如我做操有进步了,就画一个太阳的标记来表示,你们做操有进步也用和我一样的标记来画,大家都看得懂了。

  师:你们觉得xx小朋友的这个办法好吗?

  幼2:这个办法好,这样我们大家都能看得懂。

  师和幼儿一起鼓掌:xx小朋友的办法真好,我们再一起商量其他各方面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好吗?

  师出示图表一,我们把商量好的符号一起填在这张图表里,等会儿大家一看就明白了。

  2、边和幼儿一起讨论,边由老师或请个别幼儿记录下符号。

  (评析:记录的方法来自幼儿自己协商讨论的结果,为下面的记录和统计作了准备。在讨论中,幼儿发现了问题:“如果我的记录别人看不懂,怎么办?”教师没有简单地为幼儿解决问题,而是让把这个球继续抛给其他幼儿,让他们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协商,也有争论。使他们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四、幼儿在小花朵上记录下自己的进步。

  师:请小朋友先在小花朵中间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把自己的进步用符号记录下来。

  (1)幼儿操作,记录。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2)幼儿讲述自己记录的结果。

  (3)请幼儿把自己的小花朵贴到活动室后面的展示墙上。

  (评析:正因为有了自己讨论后得到的记录方法,孩子们都能很快把自己的进步用符号记录下来。把小花朵贴到活动室的展示墙上,既为后面的统计提供了方便,又美化了活动室,还为以后的随时添画和讲述创造了条件,可谓一举几得。)

  五、统计全班幼儿的进步。

  1、出示统计图表:

  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张记录纸,请你们在这张图表的第一行上把各个进步用符号表示出来,然后请你去数一数,每种进步有多少小朋友,记录在第一行对应的符号下面。今天我们是第一次进行统计,那么就记录在第一次人数统计这行上。老师还在下面留了二行,请我们小朋友以后再来进行第二次、第三次的统计,因为老师知道我们小朋友都在不断地进步,我们身上的优点将会越来越多,你们说对吗?

  幼:对!

  师;所以,如果你觉得你哪个方面有进步了,可以随时把你的进步记录在小花朵上,我们隔一段时间再进行统计,看看我们全班小朋友的进步大不大。

  2、幼儿进行统计。

  师:你可以自己一个人去数一数,然后记录。也可以邀请你的好朋友一起去数,一起记录。

  (评析:教师设计了三次的统计,为幼儿的发展和进步留下了空间。从中可以看出,本次活动不仅仅是一次活动,它更是幼儿不断进步,不断成长的新起点。教师把自己的信任,把自己的希望留给了她的孩子们。)

  六、活动延伸:

  1、幼儿进行统计和记录,把统计的结果记录下来。

  2、幼儿相互观察同伴的记录,并和同伴一起讲述别人的进步。

  3、幼儿随时可以在小花朵上添画自己的进步。

  总评析: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利用了一片小小的花朵,让幼儿把自己的进步,自己的优点用符号记录了下来,既是幼儿对自己的自我评价,同时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让他们“发现”了原来自己也在不断地进步。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是孩子们的倾听者,是孩子们的欣赏者,是孩子们的支持者,孩子是这个活动中的主体。在孩子们讲述自己的进步时,教师是一个忠实的倾听者,并不断用各种体态语言来向孩子们传达自己对他们的赞许和欣赏。在孩子们讨论和协商记录的方法时,教师是他们的有力的支持者,支持着他们的想法和做法。在孩子们进行记录时,教师是他们的欣赏者,欣赏着他们的进步。在进行统计时,教师又成了他们的支持者……教师设计的三次的统计,为幼儿的发展和进步留下了空间。从中可以看出,本次活动不仅仅是一次活动,它更是幼儿不断进步,不断成长的新起点。教师把自己的信任,把自己的希望留给了她的孩子们。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在教师的鼓励下探索糖果的种类,知道糖果有很多种。

  2.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的糖果、糖果盘。

  2.白纸、双面胶、湿巾等。

  3.游戏册《五彩的糖果》。

  活动过程

  一、问题导入

  教师拿出一颗糖,问:小朋友知道老师拿的什么么?

  (糖果)你们都爱吃糖果么?(爱吃)今天老师带来了 许多不同的糖果,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吧。

  二、教师将不同种类的糖果摆放在桌子上,引导幼儿观察糖果的种类和形状

  教师提问:“这些糖果都是什么颜色形状的?”

  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糖果有各种各样的,有圆形、长方形等。

  二、游戏:糖果分类

  1.请小朋友将糖果分类,将一样的糖果摆放一起。

  2.品尝糖果,表达感受。

  让幼儿自己剥糖纸,品尝糖果。

  师:你们吃的糖果是什么味道的?糖果吃到嘴里有什么变化?

  幼儿回答:甜甜的,慢慢变小了,最后不见了。

  3.教师总结糖果虽然甜,但是不能多吃,不然容易长蛀牙。教师带领吃完糖的小朋友去漱口。

  三、结束

  让幼儿用湿巾将糖纸擦掉,展开,贴在白纸上,请幼儿自由欣赏,说说糖纸的图案、颜色。

  活动延伸:回家后收集更多的糖果纸,制作一幅小作品。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1、 幼儿简单叙述故事内容,喜欢表演故事。2、 愿意主动问候周围的人,会使用问候语“XX,早上好。”3、 认识重点字词。

  活动准备:

  M-PC(互动投影),大图书、大字卡。

  活动过程:

  1、 导入活动

  教师播放故事动画,帮助幼儿会议故事内容。

  2、 巩固活动

  师幼共同讲述故事,点读红色字宝宝:太阳、笑眯眯、早上好、老师、你好。

  3、 找字卡活动

  幼儿在老师的帮助下拿出需要的字卡,根据老师的提示进行找卡片,并把找到的小卡片装进自己的小袋子里。

  4、 表演活动

  (1) 教师带领孩子集体表演故事。

  (2) 幼儿分角色进行表演,有当老师的,有当小朋友的。进行练习“老师,早上好!”“XXX,你好。”

  (3) 教师点击“表演”图标播放背景音乐,请个别幼儿表演故事。

  5、 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1、 请孩子把每天在幼儿园发生的有趣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 请爸爸妈妈与孩子一起分角色表演故事《早上好》。

  活动目标:

  1、 聆听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2、 掌握基本问候语,养成礼貌问好的习惯并喜欢与同伴交流。

  活动准备:

  1、 大图书、M-PC(互动投影)。

  2、 学具: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 导入活动

  老师播放《入园歌》歌曲伴奏,师幼共同演唱。

  2、 观察活动

  (1) 教师依次点击大图书,请幼儿观察,引导幼儿发挥想象,说一说画面的内容。

  (2) 教师播放故事动画,请幼儿欣赏。

  3、 理解活动

  (1) 教师依次点大图,逐图讲述,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带领孩子讲述本图内容。并适时点读一些红色字宝宝(早上好、老师、笑眯眯)。

  (2) 教师播放动画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3) 教师播放背景音乐,带领幼儿一同简单的讲述故事。

  4、 活动结束

  教师播放音乐,孩子依次站好喝水上厕所。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了解车轮表面花纹的实际意义。

  2、体验车轮印画的游戏趣味。

  【活动准备】

  1、课件《轮子的花外衣》。

  2、各种模型汽车。

  3、幼儿用书。

  4、颜料、油泥、白纸、圆柱积木等。

  【活动过程】

  一、玩游戏“开汽车”,初步感知车轮留下的痕迹。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样好玩的玩具,看看是什么?(出示汽车)现在,我请几位小朋友把这几辆汽车开到刷有水粉颜料的纸上,仔细看看纸上会有什么变化?

  二、探讨车轮图案的意义。

  1、播放课件【轮子轨迹】,观察各种车轮表面的花纹,了解它们的特点。

  师:车轮表面的花纹是一样的吗?鼓励幼儿仔细观察花纹的粗细、深浅不同的特点。

  2、播放课件【花纹的作用】,了解车轮图案在汽车行驶中的作用。

  师:为什么车轮的表面都要有这些花纹呢?

  3、教师播放课件【作用大不同】并结合幼儿用书,了解车轮花纹的实际用途,并知道为什么它们的花纹都不同。

  教师小结:虽然这些轮子的花纹都不一样,不过,它们都增加了轮子表面和路面之间的摩擦力,可以让车子行驶地时候更加安全。

  4、小实验帮助幼儿理解。

  师:现在,老师来做个小实验,请大家看看,哪块圆柱形积木滚得快?为什么?

  (教师可用两个圆柱形积木,在其中一个表面缠上绳子,在斜坡上使两块积木同时向前滑,比较谁的惯性要小一些)。

  5、拓展对车轮花纹的认识。

  师:你还知道哪些与车轮表面花纹有关的事或现象?教师可引导幼儿回忆下雪天,人们为车轮拴上铁链的用意等。

  三、车轮印画

  播放课件【花纹秀】,鼓励幼儿在车轮上沾上水粉颜料,然后在纸面上开来开去,创造出奇特的花纹效果。

  活动延伸:可以开个车轮绘画展。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探究测量树围的工具和方法。

  2、尝试使用测量工具,并能进行简单的记录和比较。

  3、体验与同伴合作完成的成功与愉悦。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ppt、绳子、皮尺、布条、记号笔、记录表等。

  【活动过程】

  一、观察树的外形特征,初步了解树干的粗细。

  1、今天,老师请来了几个朋友,你们看,他们是谁呀?播放ppt。

  2、他们有什么地方不同?(引导幼儿观察树干、树枝的粗细)

  二、自由探索树干树枝的粗细,初步学习使用测量工具。

  (一)幼儿初步探索使用测量工具。

  1、有的树干很粗,有的很细,那么怎样才能知道树有多粗多细呢?

  2、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一些测量工具,就放在小朋友的椅子底下,你们把身体当成树干、手臂当成树枝,互相合作量一量树干有多粗,树枝有多细。

  3、幼儿说一说自己使用的测量工具及方法。

  4、教师小结幼儿探索结果。

  (二)教师引导幼儿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测量。

  1、那谁能告诉我你测量的树干有多粗呢?你是怎么测量呢?

  2、教师引导幼儿正确的测量方法。(请你拿着布条的一端绕树干一圈,布条接口的地方请你做个记号。)

  3、幼儿第二次学习测量。

  4、教师小结幼儿测量结果。

  三、用皮尺进行测量,并在记录表上做记录。

  1、出示皮尺,引导幼儿观察皮尺上的刻度和数字,量的时候要从数字1开始量。

  2、幼儿学习使用皮尺的测量方法并把测量的结果在表格上记录下来。

  四、游戏:大树小树。

  1、出示ppt。(让幼儿观察用手臂测量的大树)

  2、幼儿感受树儿的粗细。

  3、游戏:《大树小树》。

  个人反思:

  这节教学活动有好的地方,也有失败的地方。

  幼儿在测量的时候特别的开心,积极性也特别的高。在操作的过程中,因为幼儿之间的能力有所差距,所以有对有错,所以在活动的过程中给幼儿多次交流多次尝试的机会。发现问题就要给幼儿解决问题的机会。允许他们犯错误,再尝试用别的方法。每当孩子遇到困难,我都会让他们先自己想办法,大胆去尝试。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