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

发布于:2021-07-24 19:37:03 作者:

关于小班教案范文汇编5篇

  作为一名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小班教案范文汇编5篇

小班教案 篇1

  区域时间到了,建构区是男孩子的首选,你也不例外。你说:“今天我要搭一个坦克。”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哦。你看了看建构区的材料,我看到你选择了泡沫垫,这可是一个挑战呢。我们更多地会选择雪花片建构,就看看你的尝试过程吧。你先将泡沫垫拼成一个正方体,就这样一个一个拼着,终于你拼出了很多个正方体,你将它们摆成一个长方形。你告诉我说:“这个要两层的。”我点了点头。接着,你的同伴徐梓轩听到你要拼坦克,就加入了你的队伍。你们一个一个拼着正方体,你发现这样速度太慢了,拼着拼着你就知道了连起来拼出一个长方体。这样速度可就快多了,你对这个方法很满意,并且告诉了徐梓轩,也告诉了我。你说这个方法比较好,长长的长方体就作为坦克的头。完成后,你们开心地要我为你们拍照。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学习可能在发生

  当你来到建构区时,你就想好了要做什么,首先你有了计划,这一点很好,做任何事有计划、有目的,一定能够事半功倍的。在活动中,你不断摸索,从拼出一个小小正方体到拼出一个长长的长方体,这是你在探索过程中的提升。同时你乐意将自己的发现的好方法与同伴分享,这一点也是难能可贵的。

  下一步学习的机会和可能性

  在建构区,老师可以为你提供更多的半成品材料,你可以尽情搭建生活中的建筑。老师可以为你拍照,将你的作品以照片形式在集体面前展示,让更多小朋友学习。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宝宝学习分辨红、黄、绿三种颜色,知道颜色的名称。

  2、教宝宝学习把相同颜色的不同物体放在一起。

  3、激发宝宝参与活动的兴趣,培养宝宝讲述操作过程的习惯。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1、红、黄、绿色的小房子(纸盒做的)各一个,宝宝每人一篮(3—6片)红、黄、绿色积塑。

  2、红、黄、绿色大花卡片各一个,红、黄、绿色蝴蝶卡片各5个。

  活动过程

  1、蝴蝶找花(把相同颜色的物体放在一起)

  教师出示红、黄、绿色大花卡片和红、黄、绿色蝴蝶卡片各一套,讲述小故事:“花园里住着三只美丽的蝴蝶,一只是红色的(舞动红蝴蝶),一只是黄色的(舞动黄蝴蝶),还有一只是绿色的(舞动绿蝴蝶)。它们天天在花园里唱歌、跳舞、做游戏,非常快乐。有一天,三只蝴蝶正在花园里玩‘捉迷藏’的游戏,忽然‘哗啦拉’下起雨来,三只蝴蝶想在花姐姐的叶子下面避雨,花姐姐说:‘和我颜色一样的蝴蝶请进来吧!’谁愿意帮助三只蝴蝶找到相同颜色的花?”

  2、游戏:蝴蝶找花

  三把椅子相隔一段距离摆开,椅背上分别贴红、黄、绿色花卡片。宝宝胸挂蝴蝶卡片,音乐起,宝宝扮蝴蝶飞舞,音乐停,蝴蝶(宝宝)找到与自己颜色相同的花处躲藏。

  3、帮积塑找家(学习按颜色分类)

  教师出示红、黄、绿色的小房子以及积塑,让宝宝将积塑放在三个小房子里。小朋友们看看,这儿有三个小房子,它们是什么颜色的?”“这是积塑小孩的家,请小朋友把积塑小孩送回家吧。小朋友要动脑筋想一想,这些积塑小孩应该住在哪一个房子里。”

  4、评价活动,请个别宝宝讲述操作过程。

  “这是什么颜色的房子?谁住在里面?这些积塑小孩为什么可以住在一起?”“今天小朋友帮积塑小孩找到了家,它们可高兴了,它们说:‘谢谢小朋友!’”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目标基本达到,但是重难点还是没有突破,幼儿对配对还是掌握得不够,有部分幼儿还是没有掌握,所以还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学习唱歌,知道漱口的方法。

  2、能从活动中感受歌唱的乐趣。

  3、明白讲卫生的重要性。

  活动重、难点:引导幼儿学唱歌曲,唱准切分音。

  活动准备: 1、干净水杯 2、教学挂图 3、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引入主题,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讲述《一个讲卫生的小白兔》。一边讲,一边做动作。(夸张)学习小白兔,拿起水杯,喝口水,抬起头,闭上嘴,咕噜咕噜。

  教师:小白兔的牙齿可白净了,你猜猜小白兔的刚才都干了什么?

  二、教师示范,幼儿学习动作。

  1、教师做示范动作,结合教育挂图,引导幼儿认真观察。

  2、教师根据挂图,逐步根据动作解释儿歌,让幼儿们随着老师一起唱儿歌,并做动作,。

  三、教师范唱,幼儿们感受歌曲,并记忆。

  1、教师边弹边唱,幼儿欣赏并学习。

  2、一两遍之后,幼儿随着老师弹奏歌唱。

  四、指导幼儿学习唱歌。

  教师:小朋友们,这首歌好不好听?下面,小朋友们跟老师一起学习这首歌吧!

  教师分句子教幼儿唱歌,并配合做动作。

  数次后,教师选择唱得好的幼儿,到前面来唱歌。鼓励其他小朋友也到前面来唱歌表演。

  教师:这位小朋友唱得非常好。我们给他竖个大拇指吧。

  幼儿们:你真棒!

  五、小结

  在幼儿基本学会之后,为幼儿讲解漱口的好处。饭后漱口,有利于我们保护牙齿,让我们的牙齿和小白兔一样洁白干净。

  日常生活教育:

  1、生活中养成漱口讲卫生的好习惯。

  2、学会漱口的正确方法

  家园共育:请家长在幼儿饭后,提醒幼儿勤漱口,养成好习惯。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练习用助跑跨跳的方式跳过障碍物,提高幼儿腿部肌肉的力量。

  培养幼儿能与同伴一起友好地玩。

  重点和难点

  1、重点:必须在助跑的基础上进行跨跳。

  2、难点:幼儿自由摆放的活动器械须隔开一定的距离放置,活动设能注意互不碰撞。

  活动准备

  教师和幼儿一起把废纸箱剪成宽窄不同的纸板,(30—60厘米)并用水彩颜料和彩纸饰成为小沟和小河。

  小花鹿头饰(与幼儿人数相同)青草若干。

  足够大的平整的活动场地。

  设计思路

  幼儿平时在选择跳的活动方式时,大多数情形下都采用单脚和双脚跳的活动形式,故教师在导入新的活动形式时,既要通过幼儿和教师的示范讲解把助跑跨跳的活动方式清楚明白地显示出来,又要允许幼儿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

  幼儿在进行助跑跨跳时,由于他们动作发展水平的差异性,每个幼儿能够跨跳的距离肯定是不等同的。所以教师提供的教具和指导的要求必须和幼儿个体的发展水平相吻合。

  此项练习,如果注意不当,容易扭伤脚脖子,活动前,要多作一些脚裸和腿部活动的准备练习。

  教育流程

  扮演角色活动身体――幼儿探索练习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幼儿示范教师启发引导――教师示范幼儿观察讨论――幼儿大面积练习教师个别指导――幼儿自由选择练习目标,教师随机指导――变化游戏情节,提供兴趣,调节活动量――结束游戏放松身体

  1、扮演角色,活动身体

  (1)幼儿扮小花鹿,教师扮饲养员,四散地在场中央跑。

  (2)念儿歌活动身体和腿部,脚裸处。

  “小花鹿,长得高,跟着饲养员往外跑。东跑跑,西跑啊跑,跑到草地来做操。伸伸臂,伸伸臂,弯弯腰,弯弯腰,练练腿,练练腿,踩呀踩,踩呀踩,转呀转,转呀转,变短了,长高了,天天锻炼身体好。”

  2、幼儿探索练习,教师巡视观察。

  每位幼儿拿取一条30厘米宽的.小沟,自由选择场地摆放,尝试跳过小沟的方法,活动方式不限。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幼儿摆放的位置的跳的方法,注意互不碰撞并观察幼儿:那些人是用单脚或立定跳远的方式跳过小沟的;那些人是用助跑跨跳的方式跳过小沟的;还有那些人什么方法也不会。

  (1)个别幼儿示范,教师启发引导。

  教师请2至3位幼儿站在前面示范给全体幼儿看,从而导入新的活动方式“有几只小花鹿他们跳过小沟的样子和我们跳的不一样,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跳过小沟的?”

  (2)教师示范,幼儿观察讨论

  “这几只小花鹿,他们跳的方法和我们不一样,饲养员也来学一学。”教师示范讲解,并请幼儿一起参与讨论活动要求:“跑跑跑,一个脚用力跨过去”。

  3、幼儿大面积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全体幼儿带着教师的要求,尝试用助跑跨跳的方式跳过小沟,其中既可以跳自己的小沟,也可跳别人的小沟,既可单独跳,也可合作好了轮流跳。教师则重点辅导能力弱的幼儿。

  (1)幼儿自由选择练习目标,教师随机指导。

  教师再出示宽窄不同的小河(40-60厘米)引导孩子自由选择跳。“小花鹿,窄窄的小沟我们都跳过去了,那边还有宽宽的小河我们敢不敢去跳。”幼儿既可以选择原来的小沟跳,也可以选择小河跳,教师深入到小组内指导,也可请个别幼儿再来示范小组合作跳的方式。

  (2)变化游戏情景,提高活动兴趣,调节活动量。

  教师演示指导:“这里有一条长长的沟和长长的河,我们小花鹿来把他们搭起来好吗”。幼儿沿着教师指定的方向搭一条长长的小沟和一条长长的小河。教师继续提示:“我们小花鹿的肚子有点饿了,我们跨过小沟和小河去对岸找找看,有没有我们小花鹿喜欢吃的青草。”幼儿分批跨过小沟小河,教师则幼儿的动作还是显得笨拙,在以后的体锻活动中继续给予指导帮助。

  活动结束:

  放松身体。全体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跨过小沟和小河,找到青草吃个饱,四散回教室休息。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听听玩玩的过程中辨别不同的声音,发展幼儿的听觉能力。

  2.获得探索的快乐、感受打击节奏的乐趣。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装有大米、黄豆、核桃的罐子若干、空罐1个。

  2.磁力板、桌子三张,椅子分三组摆好。

  3.音乐《小动物的声音》《幸福拍手歌》伴奏音乐,标记牌3个。

  活动过程

  一、 听一听,摇一摇

  1.以谈话的形式激发兴趣导入。

  师:“今天我们一起和罐子宝宝一起玩好吗?”

  2.教师出示一只空罐子摇一摇,请幼儿听听有没有声音;再装进几个核桃摇一摇,请幼儿听听有没有声音。

  3.让幼儿找一个里面有东西的罐子宝宝,自己摇一摇,听一听。

  二、 听一听,猜一猜

  1.幼儿探索罐子发出的不同声音,为自己找朋友。

  师:“罐子宝宝有声音了,听听里面东西一样吗?”

  2.幼儿相互听取罐子的声音,找出自己的朋友,好朋友相互碰碰坐在一起。

  3.老师摇有东西的罐子让幼儿猜出老师的好朋友,好朋友相互碰碰放在一起。

  4.幼儿自由操作找到自己的朋友。

  三、 听一听,玩一玩

  1.出示放在罐子里三样东西的标记牌,听一听对应找出罐子里的三样东西:米宝宝、黄豆宝宝、核桃宝宝。

  2.幼儿取回自己的罐子宝宝和老师玩游戏。

  (1)师:“孩子们,拿好自己的罐子宝宝和老师玩警察叔叔红绿灯的游戏。”

  告诉孩子们游戏的规则:警察叔叔是这样的,出示红灯时大家不能出声,警察叔叔翻过标牌,是哪个罐子宝宝就谁出声摇一摇。

  (2)警察叔叔的指挥加快,孩子们随着加快反应摇动罐子宝宝。

  3.老师清唱音乐伴奏,幼儿摇动罐子作出相应的节奏。

  4.老师的伴奏不断加快,幼儿伴随着老师做出加快的摇动动作。

  四、用响罐为音乐伴奏结束活动

  播放《幸福拍手歌》伴奏音乐,幼儿随着老师的指挥打出相应的节奏。

  设计意图: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操作有声响的玩具,更是小班幼儿所感兴趣的,本次活动以听听玩玩的形式,让幼儿在活动中充分地与材料、环境互动,在幼儿寻找摆弄探索的过程中感知不同的声音,发展幼儿的听觉能力,主要养成小班小朋友认真听的习惯和集体的感觉,培养集体意识,从而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和探索能力,感受自制声音的乐趣。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虽然选题为声音,但是打破了幼儿园原来科学《声音》活动中的传统定位和一贯模式,坚持以听声音、玩声音、辨声音等游戏贯穿始终,让孩子们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大胆猜想,让孩子们在与材料的充分互动中大胆探索,让孩子们在不断的验证、交流中积累新的知识和经验。在孩子的探索过程中如何使“自主味”体现得更为突出,这也是我需进一步思考和探讨的地方。

  小百科: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是通过介质(空气或固体、液体)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最初发出振动(震动)的物体叫声源。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幼师资源   幼儿教案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