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大班语言教案

大班语言教案

发布于:2021-07-17 16:02:00 作者:

【精品】大班语言教案四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语言教案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品】大班语言教案四篇

大班语言教案 篇1

  活动名称:

  儿歌《走金桥》

  活动目标:

  1.欣赏儿歌,感受歌谣的连锁调特点

  2.学念儿歌,初步理解儿歌内容

  活动重点:学习并初步理解儿歌

  活动难点:感受连锁调的特点

  活动准备:

  1.配套CD《走金桥》

  2.与儿歌相应的图片一组、故事围裙。(教师)

  3.桥的图片每位幼儿一张(有颜色、数字提示)

  4.幼儿人手一本小书

  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

  1、观察儿歌大书,从图画中发现线索。(集体阅读P1-5)

  2、观察小书,探索出更多儿歌图画中的不同变化。(自主阅读P6-完)

  二、 基本部分:

  1、请幼儿闭上眼睛,一起玩寂静游戏。(幼儿闭眼睛,教师出示图卡,说儿歌中的重点词语,幼儿听)

  2、说一说听到了哪些词语?(加深幼儿对儿歌的重点理解。幼儿随说,教师跟随拿下相应图片,贴到故事围裙上。)

  3、播放CD,幼儿完整听儿歌,播放时教师用手指相应句

  “小朋友你们知道吗?着些有趣的词语可以串成一首好听的儿歌,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4、教师提问“你感觉这首儿歌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那你能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呢?”(个别幼儿)

  5、教师读儿歌,幼儿听,请幼儿按顺序将教师围裙上的图卡排列在字卡条上

  “好!让我们一起来回味一下这首有趣的儿歌《走金桥》,老师念儿歌请小朋友门仔细听,请你们找出相应的图卡进行排列好吗?”

  6、再次听CD,幼儿根据完整的儿歌,对照排列好的图卡。幼儿可跟读,同时起到检查儿歌图卡的排列顺序

  7、 出示游戏图卡:“今天,老师也给每位小朋友准备了一座桥的图卡,请小朋友找一找这张图卡在儿歌中的哪一页?并读一读这句儿歌,看看它少了什么?请在小图卡里找到相应的图片进行拼插。”

  三、 结束部分:

  听CD,CD中说到谁手中的儿歌图卡,谁就上前按顺序站好,边听边念。自然结束

大班语言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对幼儿园生活往事的回忆,激发幼儿对幼儿园生活依依不舍的情感。

  2、培养幼儿专心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

  3、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情,能利用废旧材料有创意地装饰自己的“甜蜜回忆盒”。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协助幼儿收集家中代表幼儿期的物品(如:小班刚入园的绘画作品等)放在一个纸盒里,带来幼儿园分享。

  2、各种彩纸,即时贴下脚料及其它有关的废旧材料。

  活动过程

  1、布置“童年博览会”,将幼儿带来的盒子摆放桌面,利用桌布、小盆景加以美化。

  2、幼儿自由观看物品、互相说说自己在幼儿园有趣的一件事。

  3、 以“小记者访问”的形式请幼儿分别在全班小朋友面前介绍自己的甜蜜回忆,提示幼儿要认真听同伴讲话,了解同伴学到了哪些本领。懂得珍惜同伴的友谊,增进师生间的感情。

  4、 幼儿讨论:小朋友快升入小学了,就要离开幼儿园,自己心里想什么?

  5、 教师整理、归纳幼儿讨论的内容,引导幼儿说说如何装饰盒子才能更好的表现自己的“甜蜜”感觉。

  活动结束

  在优美的乐曲中,鼓励幼儿动手装饰自己的“甜蜜回忆盒”。

  教学反思:

  学习过程中幼儿的参与度很高,接受的也很快,但似乎老师的'期望值太高,孩子们一直答不出来,这时老师的主导性就加强了,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思考空间,答案会不可思议的。

  小百科:回忆,是恢复过去经验的过程,是记忆的第三环节(识记、保持、回忆与再认)。

大班语言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观察狐狸拔掉老虎牙齿有关的图片,理解故事内容。

  2、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分角色表演故事情节,了解狐狸和老虎的心理活动。

  3、教育幼儿懂得接纳自己、接纳别人。有安静倾听的意识,愿意参与活动。

  4、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5、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幼儿观察图片理解故事内容。

  活动的难点是在理解故事内容基础上分角色表演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

  人手一本小图书 图片 大图书

  活动过程

  一、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1、出示主要角色图片,激发幼儿看图书的兴趣。2、师幼共同阅读故事,理解故事内容。3、引导幼儿想想大老虎没有牙齿后,故事的结局。

  分别出示有牙齿和没有牙齿的老虎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关键,开始部分我就以一个孩子们熟悉的角色吸引了他们的眼球,并且通过一个提问直接进入了课题:小朋友,你们知道老虎最厉害的地方是哪里?后来它的牙齿为什么会没有的?到底是为什么?(通过猜测,看图书知道真正的答案)

  二、师幼共同阅读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找出小狐狸不怕大老虎的图片。提问:你从哪里看出来狐狸不怕大老虎?学医学它的样子。为什么它不怕大老虎?

  2、阅读第三到第九幅图片。提问:狐狸想了一个什么样的好办法?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它们的对话。小狐狸为什么要送糖果给老虎?老虎喜欢吃吗?从哪里看出来?一个一个的问题抛给孩子,让孩子在自主阅读中知道故事的发展,通过表演的形式理解故事的内容。

  3、找出图片10~13,提问:老师把老虎找大夫的故事讲出来,请小朋友们找找是那几幅?为什么大夫不愿意帮大老虎拔牙?通过倾听知道大家都怕大老虎。

  4、共同阅读最后两页故事,提问:小狐狸是怎么样走来的?又是怎么样帮大老虎拔牙的?通过讲述和表演的形式理解故事的内容。

  三、引导幼儿想象大老虎没有牙齿后,故事的结局。通过讨论的方法想象没有牙齿后大老虎会怎么样?由此引导孩子创编故事的结局,培养了孩子的想象能力。

  教学反思

  在故事“没有牙齿的大老虎”这个教学活动中,孩子们显得兴趣特别深厚。通过我绘声绘色地故事讲述,让孩子们在欣赏完两遍故事后就能主动地跟着我一起讲述故事内容了。在活动中,我让幼儿思考: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大多数幼儿都只是围绕“我们不能吃太多糖,不然牙齿会坏掉的;我们要养成早晚刷牙的好习惯”来回答,没有一名幼儿拓展到故事中的其它角色(如:中心角色——狐狸)来思考。于是,我问他们:“你喜欢故事中的狐狸吗为什么?”经我这么一问,大家才敞开更深入的话题:“狐狸很聪明,会想好办法;狐狸很勇敢,不怕大老虎;狐狸很狡猾……”在老师的引导下最后生成了又一个新道理:我们在遇到困难或危险时不能害怕或退缩,要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解决困难,接受挑战。在接下去的活动中,我们又一一分析了故事中的其它几个角色,孩子们真是收获不少,受益非浅。幼儿通过故事中的各个角色结合我们的活动实际,学习到更多知识和经验,从而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小百科:老虎是典型的山地林栖动物,由南方的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以至北方的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都能很好的生活。在中国东北地区,也常出没于山脊、矮林灌丛和岩石较多或砾石塘等山地,以利于捕食。

大班语言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热爱和平,与同伴之间友好相处和共同分享美好事物的情感。(重点)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理解故事内容,学说故事中的对话,感受音乐的美。(难点)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小提琴音乐、小提琴模型。

  2.小松鼠头饰、狐狸头饰、小鸡头饰、老虎头饰、兔子头饰等。

  3.自制大图书一本。

  4.梨子树一棵,自制梨子小提琴若干。

  活动过程:

  1、导入:以小松鼠演奏小提琴曲导入主题,为故事的讲述创造氛围,让幼儿感受小提琴曲的美。

  (1)你喜欢音乐吗?

  (2)音乐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3)听,你们想知道这段音乐是谁演奏的?请他出来吧﹗

  2、配班老师以小松鼠的身份出现,讨论小提琴的外形。

  3、出示大图书中的一幅,引导幼儿想像创编故事内容。

  (1)这是在什么地方?

  (2)小松鼠捡到了一个大梨子他会怎么做呢?

  (3)它为什么要做小提琴?

  4、随着音乐完整观察图书一遍,让幼儿说自己的感受。

  5、结合画面教师讲述故事一遍,并详细分析故事内容。

  (1)小松鼠发现了大梨子是怎样做的呢?

  (2)让我们也来学一学小松鼠拉琴的样子闭上眼睛吧!

  (3)狐狸听见了什么?它会对小鸡说什么呢?

  (4)狮子听见音乐,它会怎样做呢?

  (5)种子落到地上会怎样?

  (6)假如你是小松鼠,看到那么多的梨子,你会怎么做呢?

  6、运用多媒体欣赏第二遍故事后,讨论:

  (1)如果没有音乐,森林会是什么样呢?

  (2)如果你听见了音乐,你想干什么?

  (3)小松鼠用音乐带来快乐,你怎样给别人带来快乐?

  7、结束,幼儿尝试用梨子小提琴模仿演奏。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实用文   教案

上一篇:项链读后感

下一篇:摆渡人读后感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