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案
【必备】幼儿园教案范文八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京剧中老生、花旦、丑角的外形及演唱特征。
2、能有情趣地模仿和表演,体验京剧欣赏和表演带来的乐趣。
3、萌发喜爱京剧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老生、花旦、丑角的录象片段;
2、道具:胡子、水袖、小丑帽、玉带、白鼻梁等;
3、老生、花旦、丑角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示花旦剧照,引发幼儿学习兴趣。
小朋友见过吗?他与我们现在穿的衣服有什么不同?
我们经常在电视里看到演员们穿着这种特殊的服装,带上好看的道具边唱边做动作,这就叫戏曲,我们看见的这种叫京剧。
二、幼儿看录象,体验欣赏、模仿京剧的乐趣。
1、幼儿欣赏老生的片段。
(1)、观察老生的打扮,找出特点。
(2)、欣赏、感受老生的唱腔。
(3)、模仿老生的表演。
小结:我们刚才学的这位脸上有长长的胡须,腰间佩玉环,脚穿厚底鞋,走路四方步的老爷爷,在京剧里叫老生。
2、欣赏花旦片段:
(1)介绍花旦:在京剧中她有个好听的名字叫花旦。
(2)你们喜欢她吗?为什么?仔细看看花旦的打扮是是怎样的?
重点介绍水袖:这长长的袖子叫水袖。
(3)模仿花旦的表演
(4)花旦唱戏时候的声音是怎样的?感受花旦的唱腔和表演。
3、欣赏丑角片段:
(1)刚才小朋友都笑了,能说说为什么吗?你觉得他那里滑稽?
有白鼻梁,带小丑帽,表演起来动作很滑稽,在京剧里他是个丑角。
(2)模仿丑角的表演。
4、介绍京剧。我们认识了三个京剧中的角色,京剧是我国的国剧,只有我们中国才有,很多的外国人也喜欢京剧。
三、通过模仿表演,巩固对三个角色的认识。
(1)你们表演的真好,要是能带上道具肯定会更好。
介绍道具,说说是谁用的道具。
(2)戴上道具表演。
四、结束:按自己角色的表演特点边表演边退出教室。
幼儿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知乐曲中的强弱关系。
2、尝试够用多种方式表现出乐曲中的强和弱。
3、感受快乐的情绪。
活动准备:
1.认识鼓。
2.小军鼓5个、音乐图谱。
活动过程:
一、大胆猜想,认识礼物
1、神秘礼物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件礼物,你们猜一猜这块红布盖着的是什么?谁想过来摸一摸?
2、揭开谜底
请一个小朋友揭开红布,展示鼓,告诉幼儿:这是鼓。
二、尝试敲鼓,感受声音
1、感受鼓声
请个别幼儿来前面试着敲一敲,感受鼓的声音。
2、敲出大声
比比谁能敲的更大声,并提问:“你是怎样敲出大鼓的声音的?”
师边总结边出示大鼓图片:用力敲,就能敲出大鼓的声音。
3、敲出小声
出示小鼓图片,问:“谁能敲出小鼓的声音?”幼儿尝试敲出小鼓的声音。
师总结:轻轻敲,就能敲出小鼓的声音。
三、师幼游戏,猜猜声音
师:咱们一起来玩一个猜猜游戏好吗?猜猜看我做的动作是在敲大鼓还是在敲小鼓?你是怎么知道的?
请幼儿猜猜看,并请个别幼儿及全体幼儿一起来模仿敲大鼓和敲小鼓的动作。
师总结:用力敲就能敲出大鼓的声音,轻轻敲就能敲出小鼓的声音,
四、欣赏歌曲,模拟声音
请大家一起欣赏教师演唱《大鼓小鼓》的歌曲,感受歌曲中的强弱。
1、欣赏表演
教师根据图谱表演《大鼓小鼓》,幼儿变看图谱边安静倾听。
2、再次感受
教师再次表演将歌曲的强弱关系体现得更明显一些,让孩子们一下子就能够感受出来。
3、语言表达
师:“我再表演一遍,请小朋友们注意听一听,说说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你来试着唱一唱大鼓的声音和小鼓的声音?”
五、师幼合作,表现声音
1、师幼合作
请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合作表演,教师唱前半段歌词,幼儿接后半段强弱明显的鼓声。如:教师:大鼓大鼓,幼儿:咚咚;教师:小鼓小鼓,幼儿:通通通……
2、家幼合作
请家长和幼儿一起合作表演,家长唱前半句,幼儿表现鼓声,也可互换。
3、全班表演
全班一起表现歌曲,要明显的展现强弱。
六、创编动作,替代声音
教师启发幼儿利用各种方式模拟歌曲中的强弱,比如拍手、敲打桌子、跺脚等,引导幼儿用声音的强弱来表现歌曲中的大鼓和小鼓,并注意启发幼儿在选择表现方式的时候注意声音的强弱。教师鼓励幼儿与大家分享自己的表现方式。
七、集体表演,对比声音
把家长和幼儿分组,分成演唱组、演奏组、肢体动作表演组,一起合奏,达到活动高潮。
幼儿园教案 篇3
《花与蝴蝶》
【活动目标】
1、训练波浪、撩手、柔臂等手臂动作,让幼儿在组合中增强上肢的表现力。
2、鼓励幼儿大胆的表演。
【活动准备】
碟片、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舞蹈基本功练习)
二、导入组合音乐(花与蝴蝶)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这里面有美丽的花,美丽的蝴蝶,我们先来听一听。
三、引导幼儿模仿花与蝴蝶
师:小朋友可以用自己的身体来表现一下花的样子吗?(请各别幼儿上来表演选一个模仿的与组合动作最像的幼儿为样本共大家学习)
师:小朋友可以用自己的身体表现一下蝴蝶吗?(请各别幼儿上来表演选一个模仿的与组合动作最像的幼儿为样本共大家学习)(波浪手)
四、组合导入。
1、教师完整演示组合一遍。
2、请幼儿说说在组合里哪些动作是你会的?
幼:小花的动作、小蝴蝶的动作、双手摆动的动作等。
3、与老师一起做一做会的动作
4、与老师一起练习不太会或不会的动作(单个分开做)
5、按歌词将动作串联起来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慢慢的边唱歌曲边把我们刚才学过的动作加进去。
6、将舞蹈组合分为A.B段教
五|、结合音乐演示。
1、教师与幼儿一同随音乐表演。
2、表演后将幼儿的出错点与不足反复的练习与讲解鼓励幼儿大胆的表演。
3、最后在随音乐完整表演1-2次。
六、放松练习。
幼儿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既快又稳地在“树桩”上行走,有一定的平衡能力。
2.体验成功种树的快乐。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踩高跷板做成小树桩,小树枝人手一根。易拉罐做成小树桩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今天天气真不错,我们一起去练本领,好吗?
2.带领幼儿做热身运动:练本领前我们先要活动活动身体。伸伸臂、弯弯腰、踢踢腿、蹦蹦跳等。
二、练本领。
1.出示树桩:看,这是什么?(树桩)今天我们就在树桩上练本领,好吗?
2.幼儿第一次练本领(“树桩”间的距离相对比较近):请小朋友在树桩上走一走,尽量不掉下来。
3.集合:你在“树桩”上是怎么走的?怎么走才不会掉下来?(脚应该踩在“树桩”的中心,身体保持平衡,要控制身体的重心)
4.幼儿再次练习走“树桩”,鼓励胆小的幼儿练习。
5.你们本领真大!都学会了在“树桩”上走,现在这里的“树桩”和刚才有什么不一样了?(教师拉大“树桩”之间的距离)那现在你们还能在上面快快地走吗?那来试一试?
6.请个别幼儿练习后集体练习(重点指导能力差的幼儿)
7.再次调整“树桩”间的距离进行练习。(针对幼儿的能力排出不同的“树桩”道路)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挑选、练习。
三、游戏:种小树。
1.我们看到很多的树被砍伐掉了,树变得很少了,我们再来种一些树,好吗?
2.交代游戏要求:把幼儿分成几组,每人拿一棵“树”,第一个小朋友先从“树桩”上走过,走到对面的沙地里,把小“树”种好,然后跑回来,和第二个幼儿拍手,第二个小朋友用同法种树,以先全部种完的小组为胜。
3.小结:小朋友们真棒,不仅学会了在“树桩”上走路的'本领,还种了很多的小树,过几天我们还来看望小树,好吗?
幼儿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5以内的相邻数,理解相邻两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2、喜欢和同伴合作共同游戏。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1、5以内的大数字点卡一份,幼儿人手一份5以内的小数字点卡;
2、《幼儿画册》、笔
活动过程:
1、师生互动以拍手点数引出游戏“数字宝宝找朋友”,加深幼儿对5以内数字的印象。
2、游戏“报数名”,进一步巩固幼儿对5以内数字的印象。
教师轮流让幼儿手持数卡背对大家,师报数,被点数字的幼儿转身高举数字大声回答“×、×,我是数字×”。然后继续背对大家。(反复进行)
3、比较相邻两数的关系。
师:谁来给点卡排排队?哪张卡片应该排第一?
请一幼儿上来操作,集体说说他是怎么给卡片排队的?你发现了什么。”(从少到多或多到少的排序)、(多1或少1的排序)让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出示数字×,让幼儿说出排列在它前后的数字并说出理由。
让幼儿都能较清楚地说出×比×多1,×比×少1的排序过程,并告诉幼儿数字与数字间的相邻关系。
5、幼儿操作练习。
幼儿在《幼儿画册》操作练习,用画点子的方式表示数字的相邻朋友,通过操作活动再一次让幼儿对相邻数概念的理解。
活动延伸:
让幼儿到室外的环境中去感受相邻关系。巩固幼儿对相邻的认识。
教学反思:
1、数学课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课中游戏的时间比较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也比较多,但要让孩子们真正理解这堂课的内容,更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的。
2、《我是你的好邻居》也是围绕主题的一节数学课,要求小朋友学习5以内的相邻数,理解相邻两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喜欢和同伴合作共同游戏。在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把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便成了有趣的游戏活动,把数学活动与游戏活动进行了整合。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主动去探索学习。
3、比较相邻两数的关系。
师:谁来给点卡排排队?哪张卡片应该排第一?
请一幼儿上来操作,集体说说他是怎么给卡片排队的?你发现了什么。”(从少到多或多到少的排序)、(多1或少1的排序)让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出示数字×,让幼儿说出排列在它前后的数字并说出理由。
让幼儿都能较清楚地说出×比×多1,×比×少1的排序过程,并告诉幼儿数字与数字间的相邻关系。
5、幼儿操作练习。
幼儿在《幼儿画册》操作练习,用画点子的方式表示数字的相邻朋友,通过操作活动再一次让幼儿对相邻数概念的理解。
活动延伸:
让幼儿到室外的环境中去感受相邻关系。巩固幼儿对相邻的认识。
整个活动运用了三个游戏环节让孩子们充分感受相邻数之间的关系。环节一:游戏“数字宝宝找朋友”;环节二:游戏“报数名”;环节三:游戏“相邻朋友在哪里”,一环套一环,环环紧扣,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到、感受到、实践到,使他们自己体会和理解相邻数间的关系——多1或少1。让孩子在不同的空间感受相邻数。真正做到了“玩中学,学中玩”,孩子兴趣浓厚,掌握得也很牢固。
整个活动体现了以孩子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和谐的师生关系。但是在活动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如:让孩子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这个环节不太合适,因为这节课的重点是掌握5以内的相邻数,理解相邻两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而从小到大排列顺序也是活动中的一个难点,两个内容放在一起孩子不宜掌握,而且浪费了一定的时间。觉得放在第二教时比较适合。
另外,整个活动的节奏感还要强些,内容紧凑些,这样的教学活动一定会更有效 -
幼儿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在厨房里做菜需一些小工具,有了小工具使人们做事又快又省力。
2、尝试使用多种功能的剥皮器,知道如何安全使用剥皮器。
3、品尝自己加工后的菜,对厨房中的西欧工具感兴趣,喜欢观察成人使用小工具。
活动准备:
1、萝卜、豆腐干、多功能剥皮器,厨房中的小工具:打蛋器、端碗夹等。
2、事先与食堂工作人员联系,帮助幼儿加工好萝卜丝、豆腐干。
活动过程:
一、尝试操作,了解多功能剥皮器的使用方法。
1、出示萝卜丝和切成花纹的豆腐干,引导幼儿观察。
萝卜丝和豆腐干是什么样子的?
2、幼儿讨论萝卜丝和豆腐干是怎样切成的。
阿姨切得是什么样的?好不好?为什么觉得好?请你们想想办法,讨论一下可以怎样做,使你们切得萝卜丝和呵姨切得一样均匀,豆腐干也能切出花纹。
3、交流讨论结果。
你们决定怎样做?怎样才能做得又快又好?(让幼儿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
4、幼儿尝试使用多功能拨皮器,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5、和幼儿一起观看自己加工的萝卜丝和豆腐干,体验小工具的方便。
6、将加工好的物品送到食堂进行加工。
二、品尝萝卜丝和烧豆腐干
阿姨已经将你们切的萝卜丝和豆腐干炒好了,让我们来尝一尝。
三、拓展幼儿的经验,激发幼儿观察成人使用小工具的兴趣
1、幼儿讨论。小朋友在家中,还见过爸爸妈妈在厨房中用过什么小工具?(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小工具)
3、请幼儿后观察父母在厨房中使用了哪些小工具,是如何使用的。
幼儿园教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1、学生能够用明亮的声音生动、有趣地学会唱《螃蟹歌》这首歌,并做到不喊唱。
2、养成乐于与他人合作的习惯,并能创造性地编、演螃蟹与小朋友之间的简单故事,并从中体验到表演的乐趣。
3、能随音乐准确、有韵味地律动,体验手脚协调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钢琴、螃蟹图片、螃蟹歌简谱、螃蟹头饰
二、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唱的一首歌曲是关于一个小动物的,请同学们动动脑筋猜一猜这个动物是什么?”
八只脚,抬面鼓,两把剪刀鼓前舞, 生来横行又霸道,嘴里常把泡沫吐。(谜底:螃蟹)
(二)欣赏图片,熟悉理解歌词
提问:1. 看,这是什么?你们在哪见过它?
2. 它长什么样子,有什么特点?
(三)出示图谱,看图谱说歌词
(四)在理解的基础上学唱儿歌
老师根据小螃蟹的特征编了一首儿歌小朋友们想听吗?
1. 教师演唱,幼儿欣赏。
2. 随音乐师生同唱。(根据幼儿掌握情况限定次数)
3. 幼儿随音乐演唱。
(五)创编情景剧,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对音乐进行感受、创作练习。
师:《螃蟹歌》很有趣,那螃蟹走路是什么样子呢?同学们模仿螃蟹走路的样子来为歌曲做表演。(可以一人扮演螃蟹,戴螃蟹的头饰,一人扮演被夹的小朋友,随着歌词的发展编动作)。
(六)活动结束
三、活动延伸:
我们学习了歌曲《螃蟹歌》,感受了歌曲欢快的情绪,大家为歌曲《螃蟹歌》创编的动作既生动又形象,回家后我们邀请爸爸妈妈一起来表演《螃蟹歌》,好吗?
幼儿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熟悉幼儿园的主要活动安排。
了解幼儿园活动的意义,让孩子积累感性的 生活经验,能够有一些理性的了解。
活动准备:
幼儿园生活的各种照片
活动的时间工示班板
活动过程:
一 喜欢幼儿园
师:“我们上幼儿园有几年了。你们喜欢幼儿园的生活吗。为什么。
二 幼儿园的活动
1、 师;既然幼儿园那么的好玩,我们都有那些活动呢,我这里有一些你们平时活动的照片你们传过去看一看吧。
2、 讨论;照片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我们会在什么时候做这件事的呢。
3、出示时间板,师;知道这是什么吗。
师;这是我们一日活动的时间表,老师把你们从上午到下午的 活动都记录在这张图上了,上午有些什么活动呢,这些活动都是从几点到几点的。中午有些什么活动呢,这些活动都是从几点到几点的,。下午有些什么活动呢,这些活动都是从几点到几点的
刚才我们了解了这张时间表也看了这张照片,你们想仪想你们手中的照片贴在哪个时间段后面是最合适的。
请幼儿自己核对检查,并说一说原因。教师再次检查。
4、师;我们这张公式板终于在小朋友的帮助下完成了,这些都是我们幼儿园一天的活动,你最喜欢什么活动,(请三四名幼儿回答)
现在请你们将手中的小花贴在你最喜欢的活动的后面。
哪个活动后面贴的小花最多,有多少,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哪个活动后面贴的小花最多说明这个活动最受小朋友的欢迎,为什么你们最喜欢这个活动。
哪个活动后面贴的小花最少,有多少,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哪个活动后面贴的小花最少说明这个活动喜欢的人少,为什么。
虽然有些活动喜欢的人多一些,那能不能老是进行这个活动,有些活动喜欢的少一些能不能取消这些活动,为什么。
三 你们喜欢幼儿园再为我们增添些什么活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