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背越式跳高起跳专项力量训练原则

背越式跳高起跳专项力量训练原则

发布于:2020-10-27 12:32:20 作者:

背越式跳高起跳专项力量训练原则

  背越式跳高助跑的主要特点是弧线助跑,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背越式跳高起跳专项力量训练原则,欢迎参考阅读!

背越式跳高起跳专项力量训练原则

  一、背越式跳高起跳

  专项力量是指那些在外部力量特征和内部神经过程在时间一空间特征上严格符合专项比赛要求的力量。专项力量训练效果取决于力量训练在运动速度、动作幅度、用力方向、肌肉工作的方式,以及对供能系统、神经系统和运动心理定向的专项适应性。

  背越式跳高起跳专项力量特征体现在“双动力”起跳过程中的结构特征、肌肉用力特征和技术特征。背越式跳高起跳结构特征表现在“双动力”起跳过程摆动腿要完成支撑(着地、缓冲、蹬伸)一摆动一制动;起跳腿完成摆动一支撑(着地、缓冲、蹬伸);摆动腿是以蹬伸为动力、以髋为轴的高速摆动一制动运动(第一动力源);起跳腿是以着地缓冲(前支撑)一蹬伸与摆动腿、臂加速摆动一制动协同配合(第二动力源)完成起跳的过程。

  “双动力”起跳是由摆动腿的支撑(缓冲、蹬伸)一摆动和起跳腿的摆动一支撑(缓冲、蹬伸)以及起跳腿、摆动腿、上肢的蹬摆一摆蹬配合构成的。起跳肌肉用力特征表现在起跳是以快速的反射收缩形式完成瞬间的起跳动作,着地缓冲阶段工作肌群:髋、膝关节弯曲,足踝关节背屈,此时,臀大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和胫前肌等完成退止性工作。两条腿支撑阶段工作肌反射性收缩的效果取决于肌肉牵张反射的效果,支撑阶段下肢工作肌群的退让收缩能力,是决定缓冲动作速度快慢和肌肉“反射”性收缩力学效果的首要因素,也是决定运动员快速起跳能力的前提。蹬伸阶段:髋、膝、踝关节伸直。此刻,臀大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胫骨后肌、趾长和(足母)长屈肌等完成向心收缩,也叫克制收缩工作。

  起跳过程支撑腿工作肌群是在下固定情况下进行收缩,髋、膝、踝关节的屈伸运动表现出高度的肌紧张;在支撑蹬伸摆动阶段摆动腿摆动工作肌群(髂腰肌、股后屈肌、腓肠肌和胫前肌)要完成加速摆动、制动工作,在上固定情况下快速完成肌肉收缩。

  摆动肌群表现出高度的放松、协调、加速、制动特点。起跳技术特征表现在“双动力”起跳技术与个人技术特点的高度协调统一,通过起跳腿摆动(低、平、快)支撑(准、稳),支撑腿快速缓冲(适度)、蹬伸(快速)的有力支撑蹬伸与摆动腿支撑下(扒、蹬、送、摆)加速摆动一制动的有机配合,协同用力,使身体重心运动方向提早改变、垂直速度加速获得的过程。

  在正确起跳技术的前提下强有力的专项力量是快速起跳的保证,跳高起跳专项力量是获得起跳速度的基础,起跳腿肌肉的快速退让收缩、蹬伸能力是有效支撑起跳的前提;摆动腿快速缓冲蹬伸、摆动能力是快速起跳的条件;起跳腿与摆动腿、躯干、上肢的协调用力配合(蹬摆一摆蹬配合)是“双动力”起跳技术的难点。在快速助跑起跳过程中要撑得稳、摆得快、蹬得起、跳得高、过得去。

  二、背越式跳高起跳专项力量训练的原则

  背越式跳高训练的核心是如何充分发挥和利用助跑速度提高起跳效果获得更大的腾起初速度,提高起跳效果的核心问题是提高在正确起跳技术下的起跳专项力量训练水平。提高起跳专项力量水平是围绕如何提高“双动力”起跳力量训练效果,即提高摆动腿在极短时间内快速、有效协调地完成着地缓冲蹬伸、摆动力量;提高起跳腿快速着地缓冲、蹬伸力量;提高起跳腿、摆动腿、躯干、上肢协调集中爆发力。在背越式跳高起跳专项力量训练时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一)环节一整体整合原则

  将整体力量根据专项需要合理划分技术环节进行力量练习,再将环节力量整合成整体力量。整体力量受环节力量因素的制约,环节力量的发展有助于整体力量的提高,环节力量是整体力量的'基础,整体力量是环节力量的体现。将整体起跳技术划分为起跳腿退让缓冲阶段的退让收缩力量(环节)+快速蹬伸阶段的克制性收缩力量(环节);摆动腿退让缓冲阶段的退让收缩力量(环节)+快速蹬伸阶段的克制性收缩力量(环节);起跳腿、摆动腿蹬摆配合的摆动制动力量(环节一整体);以及缓冲、蹬伸、摆臂、摆腿、躯干各运动环节通过瞬间的协调配合所产生的整体爆发力量(环节一整体),这种环节一整体的协同集中用力能力是跳高专项力量的高级阶段也是专项力量训练的重点。

  在跳高训练过程中,由于缺乏环节一整体观念,往往出现重视起跳腿力量训练,而忽视了摆动腿力量训练;重视起跳腿垂直蹬伸力量训练,而忽视起跳腿“前支撑”缓冲力量训练;重视起跳腿支撑摆动力量提高,忽视了摆动腿支撑摆动的力量训练;重视起跳腿训练,忽视起跳腿与摆动腿的蹬摆配合训练;重视下肢力量训练,忽视躯干及上肢力量训练的现象。重视大肌群力量训练忽视小肌群和薄弱环节力量训练。这种只重视环节忽视整体发展是难以体现环节一整体力量训练效果的。

  (二)力量一速度结合原则

  在力量训练时要体现快速的特征,不仅要提高最大力量,而且更要重视快速力量的发展。不仅要重视抗阻力力量训练,而且要重视减阻力力量训练,还要重视抗阻与减阻的转换训练以发展速度力量。在抗阻力力量训练(杠铃负重、四肢躯干负重、人工抗阻)力量训练中,在保证动作技术正确的前提下尽可能快地完成动作以发展快速力量;在借助外力的减阻力力量练习,如借助外力的“拉杆跳”练习,特别强调下肢伸肌群由退让收缩(膝、髋关节屈曲)向克制收缩(膝、髋关节伸屈)转换的蹬伸速度。负重(负重腰带、负重背心、负重腿套等)或不负重的水平、垂直跳跃练习、跳深练习是发展起跳专项速度力量的最好方法。练习中要以尽可能快的位移速度、动作速度、反应速度进行速度力量练习。

  (三)力量一专项化原则

  力量训练根据专项的特点在专项力量训练时要考虑动作速度、动作幅度、动作结构、用力方向、肌肉工作的方式,以及对供能系统、神经肌肉系统和运动心理定向的专项适应性要求。把整合的专项力量根据专项技术要求“转化”为专项速度力量;把整体化的专项速度力量使之技术化。专项力量训练必须与技术紧密结合,只有通过专项技术,才能发挥力量训练的效果,才能使力量转化为专项运动速度。要使起跳专门练习素质化,素质练习力量化,力量练习速度化,速度力量练习技术化。如在起跳专项力量训练时要注意起跳腿单腿前支撑快速着地、缓冲、蹬伸特点,传统大重量双腿垂直负重全蹲、坐蹲练习不利于起跳专项力量的发展,要注意摆动腿快速内撑蹬伸一摆动一制动特点,传统的负重、拉胶带摆腿练习最好与摆动腿动作结构、用力特点结合起来,达到好的训练效果。

  (四)组合一循环渐进原则

  将训练内容(专项力量、弹跳、速度、技术、专门练习)根据训练阶段不同任务要求组合起来进行循环分组练习的方法。根据需要突出重点、组合内容由易到难、合理搭配。各组合手段由一般到专项逐渐增加难度。这种方法有利于全面、协调、渐进、提高专项力量和技术训练水平。如将[壶铃半蹲跳(力量)+30米加速跑(速度)十助跑起跳摸高(技术)+负重背弓起(专门练习)]组合起来循环练习。如力量练习手段由壶铃蹲跳——负重半蹲(双腿一单腿支撑)——负重半蹲跳(肩负重一举起负重)逐渐过渡。弹跳练习手段由多级跳(徒手一负重)——跳栏架(由低到高)——拉杆跳(由徒手到负重)——跳深(由低到高)——斜板起跳(徒手到负重)由一般到逐渐增加难度向专项过渡。

  背越式跳高起跳专项力量是起跳腿支撑阶段着地缓冲时的退让性力量和蹬伸时的克制性力量;摆动腿支撑阶段着地、缓冲、蹬伸和摆动一制动力量;起跳腿和摆动腿以及摆臂协同配合爆发力量。专项力量训练是要突出速度与技术特点,使力量、速度、技术、与个人特点有机结合起来。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baisebaisebaise@yeah.net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运动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