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推荐】大班教案锦集4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教案 篇1
设计意图:大班幼儿,在身体发育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动作技能上也有很大的发展潜能,动作的协调性、体力都明显增强。活泼好动,喜欢尝试新奇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喜欢与同伴一起合作游戏,来获得对身体运动的经验,也有一定的安全意识。奔跑是大班孩子特别喜欢一项活动,但单一的跑对大班的孩子已没有什么挑战性,于是我在设计《协作拉环追逐跑》活动时,为孩子制定了符合他们年龄特点以及本班幼儿实际发展情况的活动内容。用孩子喜爱的游戏情境“网小鱼”来调动孩子参与游戏的兴趣。用两人、三人合作及添加道具鱼网(小圈),来增加游戏的难度,提高活动的挑战性,通过躲闪及网住“小鱼”使孩子获得对自己身体发展的自信心等。让孩子始终积极的参与游戏并在游戏中获得快乐及满足。并充分发挥大班的孩子能动性,请孩子在游戏中自己拿游戏需要的道具及游戏结束时和老师一起收拾道具和场地。
通过游戏使幼儿两两合作跑的动作得到练习,符合幼儿由易到难的学习特点,以及身体发展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教学上采取两人合作做鱼网、三人合作做鱼网、分组比赛及发挥看课教师的资源,让孩子与老师一起参与活动,逐渐增加游戏的难度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尝试练习,可以让他们动作更轻松、自然、协调,从而提高他们的身体综合素质。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教育原则。
活动目标:
1、学习两人或三人协作拉环四散追逐跑。
2、在游戏相互讨论中,探索鱼网捕鱼及小鱼躲散的不同方法。
3、在合作跑中,努力和同伴协调一致。
活动准备:
小圈若干、筐2个
重点:两人拉圈协调跑
难点:捕鱼及小鱼躲的多种方法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活动手膝关节
T:稍息,立正。今天我们的游戏主要是奔跑游戏,听口令活动一下我们的手腕脚腕。
二、基本部分
1.全体幼儿两两结伴拉环跑
T:上次我们玩了一个拉环跑游戏,还记得怎么玩吗?
T:请1、3组的小朋友每人到筐里拿一个圈快速与旁边的朋友拉圈站好。
T:我们一排一排的听哨音,快速跑到对面的红线再跑回来。
T:第一排准备……(一排一排的听哨音练习)
2.游戏捕鱼
A、1/4人当鱼,3/4人当鱼网
T:刚才我们跑的都不错,这次我们来用圈玩个捕鱼的游戏。
T:怎么玩呢?这次第1组的小朋友当小鱼到那边的池塘里,我们2、3、4组的小朋友自由组合两人拉圈做鱼网来捕鱼,多余的圈请放回筐里。
T:听到哨音一响,鱼网就可以去池塘里捕鱼了。被捕到的鱼就站到我这儿来。
T:预备(吹哨音)
B、交换角色
T:刚才有几张鱼网捕到了好几条大鱼,鱼网怎样才能又快又稳的捕到鱼呢?
(两人的速度、两人协调、两人看准同一条小鱼、朝鱼多的地方捕)
T:那小鱼如何躲才能不被捕到呢?(找空地方、转身快、小鱼不能挤在一起)
T:好,这次我们请第2组的小朋友当小鱼,1、3、4组的小朋友自由组合两人拉圈做鱼网来捕鱼。
T:我们鱼网、小鱼就用刚才大家说的那些好办法再玩一次捕鱼的游戏。
T:请第2组的小鱼到池塘里准备。
T:预备(吹哨音)
C、交换角色
T:这次很多鱼网都用了刚才大家说的好办法,但我们的小鱼也很狡猾,不好捕呀!
T:还有哪一组的小朋友没有当过小鱼?好,这次请第3组的小朋友当鱼网,1、2、4组的小朋友自由组合两人拉圈做鱼网来捕鱼。
T:请第3组的小鱼到池塘里准备。
T:预备(吹哨音)
3.增加难度
A、三人拉两环做鱼网捕鱼
T:刚才我们小鱼、鱼网都很厉害,现在我们来织张大网变成三人拉两圈捕鱼。有没有信心捕到鱼?
T:请第4组的小鱼到池塘里准备。
T:1、2、3组的小朋友自由组合三人拉两圈做鱼网来捕鱼。请把多余的圈放回筐里。
T:预备(吹哨音)
B、全体幼儿当鱼网,请客人老师做小鱼
T:我们鱼网太厉害了,这次我们请所有的客人老师当大鱼,小朋友都当鱼网来捕鱼,看哪些鱼网能捕到大鱼。
T:请客人老师到池塘里准备好。
T:预备(吹哨音)
三、结束部分
放松手膝关节——抖抖手腕、拍拍小腿、甩甩膀子,相互按摩
T:今天我们都玩累了,请手里有圈的小朋友把圈放回筐里。
T: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抖抖手腕、拍拍小腿、甩甩膀子。
大班体育活动:协作拉环追逐跑(修改后的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两人或三人协作拉环四散追逐跑。
2.在游戏相互讨论中,探索鱼网捕鱼及小鱼躲散的不同方法。
3.在合作跑中,尽量和同伴协调一致。
活动准备:
小圈若干、筐2个 前期经验准备---听哨音站队形 三人拉两环
重点:两人拉圈协调跑
难点:捕鱼及小鱼躲的多种方法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活动手膝关节
T:稍息,立正。今天我们的游戏主要是奔跑游戏,听口令活动一下我们的身体(第一节:头部运动 第二节要部运动 第三节膝盖运动 第四节手腕脚腕)
二、基本部分
1.全体幼儿两两结伴拉环跑
T:上次我们玩了一个拉环跑游戏,还记得怎么玩吗?
T:请1、3组的.小朋友每人到筐里拿一个圈快速与旁边的朋友拉圈站好。
T:听哨音我们一排一排的,快速跑到对面的红线再跑回来。
T:第一排准备……(一排一排的听哨音练习)
2.游戏捕鱼
A、1/2人当鱼,1/2人当鱼网
T:刚才我们跑的都不错,这次我们来用圈玩个捕鱼的游戏。
T:怎么玩呢?这次第1、2组的小朋友当小鱼到池塘里游来游去,我们3、4组的小朋友快速与傍边的朋友拉圈做鱼,请1、2组的小朋友把圈放回筐里。
T:听到哨音一响,鱼网就可以去池塘里捕鱼了。被捕到的鱼就站到我这儿来。
T:小鱼怎样才算被捕到了呢?只要做鱼网的小朋友手抓到你了,就算被捕到了,不能再逃跑。
T:预备(吹哨音)
B、交换角色
T:刚才有几张鱼网捕到了好几条大鱼,鱼网怎样才能又快又稳的捕到鱼呢?
(两人的速度、两人协调、两人看准同一条小鱼、朝鱼多的地方捕)
T:那小鱼如何躲才能不被捕到呢?(找空地方、转身快、小鱼不能挤在一起)
T:好,这次请第3、4组的小朋友当小鱼,1、2组的小朋友两人拉圈做鱼网。3、4组的小朋友把圈给1、2组的小朋友。
T:我们鱼网、小鱼就用刚才大家说的那些好办法再玩一次捕鱼的游戏。
T:请第3、4组的小鱼到池塘里准备。
T:预备(吹哨音)
C、再次交换角色
T:这次很多鱼网都用了刚才大家说的好办法,但我们的小鱼也很狡猾,不好捕呀!
T:好,这次请第1、3组的小朋友当鱼网,2、4组的小朋友两人拉圈做鱼网。
T:请第1、3组的小鱼到池塘里准备。
T:预备(吹哨音)
3.增加难度
A、三人拉两环做鱼网捕鱼
T:刚才我们小鱼、鱼网都很厉害,现在我们来织张大网变成三人拉两圈捕鱼。有没有信心捕到鱼?
T:请第2、4组的小鱼到池塘里准备。
T:1、3组的小朋友三人拉两圈做鱼网。没有圈的请到圈筐里去拿。
T:预备(吹哨音)
B、全体幼儿当鱼网,请客人老师做小鱼
T:我们鱼网太厉害了,这次我们请所有的客人老师当大鱼,小朋友都当鱼网来捕鱼,看哪些鱼网能捕到大鱼。
T:请客人老师到池塘里准备好。
T:预备(吹哨音)
C:请客人老师做鱼网,全体幼儿当小鱼
T:我们小朋友做鱼网很厉害,做小鱼会怎么样呢?
T:这次我们客人老师做鱼网,全体小朋友当小鱼,看看谁不被大鱼网网住。
三、结束部分
放松手膝关节——抖抖手腕、拍拍小腿、甩甩膀子,相互按摩、跟着老师沿着操场走一走。
T:今天我们都玩累了,请手里有圈的小朋友把圈放回筐里。
T: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抖抖手腕、拍拍小腿、甩甩膀子。
执教教师反思:
好的方面:
1、活动设计很好,情境游戏性强,适合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特别是最后环节中老师请客人老师来当小鱼与鱼网,充分调动了孩子的参与性、积极性。
2、本次活动中哨音使用的有效性,“滴的一声”捕鱼,“滴滴”两声是集合的口令。“哨音”指令简单有效。
3、出现所有的小鱼聚在一起时,老师要及时反馈不是画红线的地方就是池塘,而是这里所有的地方都是池塘。并鼓励小鱼在池塘里游来游去。
4、本次活动中大部分时间孩子都在奔跑,孩子的活动量比较大,最后的放松环节时间控制有效。让孩子身心真正的得到了放松。
5、在发生第一次小鱼跑到池塘外面时,教师及时的强调游戏规则,小鱼不能跑到池塘外面去。要不然小鱼就会死掉,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
需要改进的地方:
1、本次活动选择的场地不太好,活动太小,孩子没有奔跑躲闪的空间。教师说话有回音,导致小朋友听不清老师的讲话,因此老师讲解的比较多,小朋友想的办法比较少。
2、幼儿把第一环节中的终点线---红线当成池塘了,老师应在游戏前简单的介绍一下。
3、小鱼与鱼网的比例不合适。1/4的孩子当小鱼,3/4的孩子当鱼网,造成小鱼太少,鱼网太多,小鱼一会儿就被全部网住。改成1/2的孩子当小鱼,1/2的孩子当鱼网的比例适中,适合孩子游戏。
4、捉来的小鱼怎么处理,要求要细化。(如怎样算是被捕到,捕到了的小鱼又该如何处理)
5、“鱼网”一开始捕鱼时就是四散的开,这样避免所有的“鱼网”朝一个方向捕向“小鱼”。
6、协同跑的过程中,手不能松开(可以在情境中讲述,鱼网不能破,破了就捕不到鱼了)
在游戏捕鱼中B交换角色中,当孩子说不出来,老师要及时的进一步,引导幼儿或提示幼儿说出答案。
7、捕鱼的方法强调的多,协作的动作技能强调的少了。(协同跑的方向性、协调性提一提)协同、四散追逐要强调的多。
活动点评:(李敏老师)
协作拉环追逐跑是大班孩子特别喜欢的活动。但是,由于是协作追逐跑,安全问题是执教教师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如何保证在运动量保证的前提下,安全、快乐进行这次活动,执教教师在课前进行了周密的考虑。
考虑的因素包括:
所选场地:我园的四块场地可供选择,徐老师选择了天井内的一块规则的场地,而且这块场地的拐角都是比较圆滑的角,避免出现不安全的情况。而且,这块场地既有很强的摩擦力,避免幼儿在奔跑时因倾斜而摔倒,保证了脚下的安全。
拉环人数与小鱼数量的比例:这是这节活动的技巧之处。活动安全有效,基于这两者之间的比例关系。鱼太多,容易在躲闪时碰撞;拉环的人太多,不便于追逐时的队伍快速调动,徐老师在两次活动精心考虑、巧做调整,小朋友们在安全有序的活动中充分感受了快乐,以及合作带来的成功感。
教师信号的调控:在活动中,教师巡视并且用哨声随时调控活动的行进或者终止,基于当班幼儿的良好的体育活动习惯,幼儿能够根据哨音迅速开始或者停下,更有效地保证运动量和有序性。
另外,徐桂兰老师在热身活动中的动作力度以及教师本身着装和精神面貌给在场幼儿以及观摩教师带来的感染力,是值得所有一线幼儿教师效仿的。教师的挺拔姿态、精神的着装、非常到位的体育动作,在孩子面前的不仅是高级榜样,更是调动了幼儿内心的运动积极性。
在活动中,教师的口令干脆有力,活动要求简洁明了。整个活动的教学节奏让幼儿舒适、也让观摩教师感受到舒适。
当然,对于大班后期的幼儿来说,协作是重要的能力,而这节教学活动又是在奔跑中进行的,因此教师在活动强应该多强调协作的重要性,鼓励拉环协作的幼儿想出技巧、确保合作,例如,鼓励幼儿在练习后自我反思,想出大家都认可的方法保证拉环奔跑时的方向统一和步调的一致。避免个别幼儿浮躁的心理。
大班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我班幼儿通过了在小、中班的水上活动游戏,已对水的熟性、水的感受力有了一定的基础,并已掌握了水中闭气、水中睁眼、漂浮、浮体向前等基本动作。现结合我园关于《开展水上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课题研究,为培养幼儿大胆、顽强、勇敢的精神,特设计这一活动,进一步提高幼儿的环境适应力、合作能力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等。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蛙泳腿和自由泳腿的基本动作技能,发展幼儿大小肌肉和上下肌体动作的协调性。
2、培养幼儿积极主动地与人合作,学习用正确的方法解决合作中出现的问题。
3、通过水上活动增强幼儿的竞争意识,培养幼儿乐观、自信、不怕困难等性格品质。
活动难点:懂得解决合作中出现的问题。
活动准备
1、录音机及有关音乐磁带。
2、浮板、竹梯两把、空矿泉水瓶、汽车内胎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准备部分:做大班素质操和跑步运动。
二、基本部分:
1、熟悉水性:幼儿成一路纵队浮体向前钻过竹梯,手持浮板沿池边打自由泳腿。
2、游戏《小水师训练营》
(1)幼儿爬上竹梯的最高点,跳入水中以蛙泳的姿势向前游去。
(2)幼儿分成两组进行海底寻宝活动,以寻到宝物最多的为胜。
(3)两人一组同坐一艘“小船”划水,引导幼儿想方设法让对方下水,直到最后还在“小船”上的为胜。
(4)三人同在一艘“小船”上,并分成A、B两组,想方设法阻挠对方到达终点,最后能夺取对方红旗的一组为胜。
三、结束部分
上水冲身、换衣服、滴眼药水、喝开水等保育工作。
活动评价
幼儿游戏的情绪很高,活动中表现积极、活跃、大胆。肌体动作比较协调,懂得与同伴合作。在竞争过程中,能体现幼儿的合作精神以及自信的一面。整个活动幼儿在轻松、有序的游戏中无形地展示了蛙泳与自由泳的技能技巧。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增强爱惜废纸,保护环境的意识。
2.了解废纸的在可利用性,能想法设法利用废纸。
3.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故事内容以及故事中废纸不同情绪的感知。
活动准备
废旧纸许多,剪刀、胶水、旧图书、蛋、脏皮鞋。
活动过程
观看情景表演,了解废纸在人们生活中的用途。
1、老师发现自己的皮鞋脏了,怎么办呢?也请小朋友看看脏不脏?怎么办呢?
师:我有办法用废纸擦一擦吧!(教师示范),还真干净呢!
同学们睁大了惊讶的眼睛(哦!废纸可以擦皮鞋)。
2、两个小朋友各拿一本书跑上来说:“老师,我的书坏了。”“老师,我的书旧了”。哎呀,一本书坏了,一本书旧了,那可怎么办呀?
师:我也有办法,用废报纸包一下吧!(教师示范),这样,书就不容易坏了,旧了。废报纸还可以包书。
延伸活动:
你们知道人们还可以用废纸做些什么事情?
你们会用废纸做游戏吗?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从引导启发幼儿感知废纸的用途,进而引出故事,揭示故事中蕴涵的利用废纸、爱惜废纸的情感教育,逐渐过渡到让幼儿自主探究尝试利用废旧报纸。在此之后,我还设计了延伸活动,利用旧报纸做游戏,给幼儿提供了又一探究机会。内容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使语言、美术、健康及情感教育紧密联系,有机融合。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准备:
1:大书
2:中班看过《贪吃的小熊》读本
3:小猫头饰,妈妈头巾,宝宝帽子,一块大布
4:卷轴
活动过程:
1.封面阅读
出示大书,引导幼儿观察书的封面,请幼儿猜测图书内容。
师:看了封面,你觉得这本书会讲什么故事?
师:这本书的书名是“贪吃的小猫”,猜猜会发生什么事?
2.大书猜图
教师遮盖书中文字部分,只留下插图,和幼儿一起观察画面。
师:P1:贪吃的小猫在干什么?这是宝宝,这是他的——妈妈看见了吗?
P2:贪吃的小猫又在做什么?(请幼儿学一学小猫动作)
它看到袋子里的东西后心里会想什么?
P3:小猫的身体有什么变化?它的表情看起来怎么样?妈妈看见了吗?小宝宝的表情又是什么样的,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P4:贪吃的小猫在干什么?它的表情和动作是什么样的?谁来学学看。
P5:第五页说的是什么?宝宝怎么啦?贪吃的小猫呢?
P6:贪吃的小猫又来了,它跟以前有什么不一样?
这只小猫真是让人越来越受不了了,妈妈和宝宝买的东西都让它吃了,他们会想个什么办法来治治它?
有没有什么东西让它见了就不想吃了?
还有没有什么方法让它吃不到?
P7:我们看看妈妈是用了什么方法帮它改掉这个坏毛病?
P8:小猫在干什么?妈妈为什么笑了?
P9:这是什么?小猫吃了这个东西会怎么样?
P10:小猫怎么啦?它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它为什么要跑了?小猫喜欢吃这个东西吗?谁来学学小猫的样子?
3.大书文字阅读
教师指读文字,幼儿倾听。
幼儿复述故事,教师呈现图片。
4.故事表演
幼儿与老师商量,分配角色,准备表演
评论